carrrrrson
京東和阿里巴巴是沒有可比性的,更別談超過了。舉個例子說,你拿一條線和一個面來進行比較,該怎麼比呢,要說這個面是由無數條線組成的,基本上是沒毛病的。所以說,這條線要超過這個面基本上是沒有可能性的;
阿里巴巴的線簡單的拆一下,零售電商系列(天貓,淘寶,聚划算,阿里媽媽,農村淘寶,蘇寧雲商,鹹魚,盒馬鮮生),阿里雲,文娛體系(大麥,優酷,uc瀏覽器,阿里音樂,阿里影業,微博),本地化服務(菜鳥,餓了麼,口碑),金融體系(支付寶,芝麻信用),其他(釘釘,高德,阿里健康,飛豬),列得不完全,可能在我寫完這篇文章,業務線就變更多了,說不定馬爸爸正在哪裡談收購。在看一下京東,產品線:京東購物,京東金融,京東到家。也就是這些體系。再打開手機看一下,你的手機上兩家的產品都裝了幾款。小編看了一下,小編裝了支付寶,大麥,鹹魚,淘寶,天貓,高德,釘釘,微博,優酷,餓了麼,飛豬,阿里雲,uc。13款,有沒有超過小編的。京東裝了幾款,你懂的~
下面有圖,感受一下。
除了產業務生態和產品佈局上沒有可比性,我們再看看其他的方面:
盈利與增長
來看一份阿里巴巴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底),收入為61.9億元,與去年同期數據相比增長61%。其中,雲計算業務增長表現最為強勁,阿里雲在第四季度收入為44億元,增長達103%。
而我們反觀京東的財報:京東發佈的2018年Q1財報顯示,其EPS沒有達到預期,更重要的是增速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第一季度的GMV為33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這也是其上市以來的最差表現,其股價也在當天達到了4%的跌幅。
最近最新數據統計顯示,國內零售電商市場佔有率阿里巴巴為61%,而京東為16%;最新一期《財富》公佈的中國500強企業的營收,阿里巴巴為2269億元,京東為3623億,雖然在營收方面京東略超過阿里巴巴,但是看一下盈利能力,京東的利潤僅為1.16億,阿里巴巴則為670.7億。難怪馬雲曾說過,京東永遠不可能超過阿里,因為一個阿里等於500個京東。
用戶體量
以2018年9月30日計算,此前12個月,阿里巴巴年度活躍消費者為6.01億人,淨增2500萬。
京東的數據為,截止2018年9月30日12個月活躍賬戶數達到3.052億,去年同期為2.663億,增長了接近4000萬。但是環比第二季度,京東活躍賬戶數有所下跌。
商業模式
為什麼在營收超過阿里的同時,在實際的利潤上卻被阿里甩出了幾十條大街,為什麼?
阿里電商為c2c模式,京東為b2c的模式。阿里更看重的是進行資源的整合,合理的利用和優化資源,只是提供和搭建平臺,進行管理配置。而京東則屬於事事親力親為,使用的比較傳統的商業模式,所有商品基本均出自於京東自營。這樣在數據的呈現上自然營收非常高,商品本身的成本也是計算在內的。
綜上所述,趕超是不可能的。看哪一天,天貓會不會答應讓京東自營入住為天貓的店家,這樣就和諧了~
十三格格吖
京東能不能超越阿里巴巴,價值兄認為,如果不太瞭解兩家公司業務模式、文化和管理團隊的話,肯定會認為可以京東超越阿里巴巴是有可能的。但是價值兄作為一位在阿里、美麗說等電商公司都工作過的互聯網老兵來說,可以比較肯定的是,京東絕對沒有可能超越阿里巴巴。具體理由如下:
1.京東電商模式過於單一,與阿里新零售體系完善的商業模式相比,存在著遠遠的差距。 價值兄認為,儘管京東旗下也擁有京東商城、京東生鮮和京東金融等多個業務線,但相比阿里巴巴已經構建金融、物流、電商、新零售等全體系格局相比,京東依然無法與阿里巴巴相比。目前京東的市值是600多億美金,而阿里巴巴的市值是5000多億美元,雙方相差8倍多。二者可不是說超越就可以超越的。
2.京東文化是經理人文化,阿里則是創業文化,二者決定了誰可以走得更遠。儘管京東是一家優秀的互聯網巨頭,但其高管大部分都是職業經理人,除了劉強東、徐雷等幾位屈指可數的創始團隊成員外,目前京東找不到太多早期創始成員了。阿里呢,包括螞蟻金服、阿里雲、菜鳥物流、天貓、釘釘等公司,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創始人和早期的創始團隊在負責核心業務。兩家公司有著絕對不一樣的管理風格和公司文化。
在商業和公司發展方向,職業經理人與創始團隊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思考方式。簡單來說,職業經理人考慮的主要是業績和升職問題,創始成員則是希望整個公司可以擁有百年基業。這樣兩種不同文化也決定了,京東永遠也不可能超越阿里巴巴。
科技公司價值
就我本人的體驗,京東是有優於阿里之處的。
10多年來,我幾乎沒有在淘寶上買過東西,也沒在天貓上買過,絕大多數的電商行為都是在京東上完成。
一是有“正品行貨”的確定心態,其二是京東物流確實頂呱呱,連京東小哥都認識我了,在小區樓下遇見還打聲招呼,再者,開發票也比較方便。
如果說京東電商比淘寶、天貓如何?我自己的消費行為已拉出答案了。但要上升到公司層面,說京東要超越阿里巴巴,那卻真是驚掉下巴的假設。
按現在的發展邏輯和慣性,阿里巴巴要衰敗,可能性極小,即便馬雲出了什麼么蛾子,它的康莊大道都已打開:螞蟻金服、阿里雲、菜鳥,及眾多投資,都是京東短短五年十年所無法追趕的。
如果說阿里是100的話,京東可能也就10的階段。馬雲退休後,如果第二任上馬瞎折騰5年,估計才會留給京東追趕的機會。
當然,要說京東完全沒有超越阿里巴巴,就過往的商業現象看,這也是絕對不正確的。
商業最大的本質就是不確定性。諾基亞、摩托羅拉、柯達等公司可以完全沒落,谷歌、facebook,滴滴等可以完全崛起,都是因為商業巨大的不確定性。
比如高科技的發展運用,京東突然在智能倉儲,無人機運輸等方面瘋狂擴張,未來再殺出個千億美元的企業也是可能的。
以弱勝強,以小勝大,後來者居上,一直在發生。不同人群對電商平臺的選擇不同,目前看,京東都有阿里巴巴無法比擬的優勢。
而未來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具體運用場景,區塊鏈具體運用場景,生物基因工程的變革等等,在不少領域阿里巴巴和京東都要從零起步,開始競爭。誰的包袱大,誰自認為歷史更強悍,或許就落後跟不上了。
京東還有個優勢,掌舵者的年齡。有句話說得好:不是我做得有多好,是跟我同級別的人都退場了。
劉強東生於1974年,馬雲生於1964年,劉強東比馬雲小整整10歲,劉強東的輝煌才剛剛開始,而馬雲的金融科技已進入深水期,馬雲的全球化已進入刺激十足的摩擦期。
劉強東蹲在身後,等待著更好的契機和環境,隨時準備躍升向前。
財經作家邱恆明
京東怎麼可能超過阿里巴巴?就像劉強東口才超過馬雲口才一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馬雲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京東唯一比阿里巴巴強的,可能就是劉夫人的顏值比馬伕人更高吧。
首先是京東的業績和市值與阿里巴巴相比,相差巨大,這樣大的差異即使阿里巴巴原地等京東,京東也要十餘年才能趕上。我們以gmv為例,假設京東每年增長20%而阿里巴巴不增長,京東需要10年左右才能趕上阿里巴巴的gmv。
阿里巴巴目前是上市科技企業全球排名第7的公司,而京東排名根本不入流,如果是中國誰能與阿里巴巴競爭,那只有騰訊爸爸了。
截止今天,阿里巴巴5300億美元市值,京東570億美元市值,二者相差10倍,阿里巴巴2018阿里巴巴集團收入2502.66億元,gmv3.77萬億,淨利潤為832.14億元,而京東呢只有阿里巴巴的零頭,京東gmv1.3萬億隻有阿里巴巴的1/3,淨盈利50億,只有阿里巴巴的1/16,雙方差距可見一斑。
另外就是,互聯網的競爭早就是生態的競爭了,2017年阿里巴巴投資了15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京東利潤的30倍的錢)用來做投資,這個錢已經趕上京東一半市值了,投資的餓了麼、哈羅單車、線下零售、電商、生物科技、大數據等等,共同形成了阿里巴巴的生態,這是京東這個企業所不能比的。
如果說京東唯一比阿里巴巴突出的可能就是,劉夫人年齡、顏值比馬伕人高一些。
毛琳Michael
沒有。
最樂觀的看法是,京東可能超過天貓,但絕對不可能超過阿里巴巴。
因為,阿里巴巴不僅是電商,螞蟻金服今年淨利潤有望超過70億,阿里小貸(螞蟻借唄)半年暴賺26億,打敗A股3300家上市公司。螞蟻花唄上半年淨利潤10.2億,借唄+花唄上半年淨利潤36億,全年有望超過70億!
就在近日,螞蟻金服在上海清算所披露了前三季度借唄業績。數據顯示,借唄前三季度淨利潤高達45億元,照這個趨勢,借唄今年有望至少60億淨利潤,花唄20億,總計80億!
反觀京東金融,2016年依然還在虧損當中。沒有任何可比性,何來超越?
再比如其他的佈局,大文娛方面,京東更是毫無建樹,根本談不上超越的可能。
所以,京東超越阿里,只能在狹義方面去討論下,那就是電商方面。
那麼從電商來看,其實最大的命門就是流量,這就是為何馬雲每年雙十一都要親自上陣造勢的原因,流量是關鍵啊!
而京東呢,你何時看到劉強東雙十一或者618親自上陣?沒有,因為本身沒有這個能力。強東在八卦方面造勢倒是一把能手,把奶茶都炒成老酸奶了。
現在京東最大的依賴就是騰訊的流量支持,假如沒有騰訊,京東在電商領域,也不是阿里的對手。
把京東和天貓放在一起討論,最大的一個前提就是騰訊,沒有騰訊,兩者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反觀阿里,現在也在扶持京東的一個強勁對手,那就是蘇寧。
曾經,京東通過電商把蘇寧的線下電器零售打的是落花流水,但是蘇寧並沒有氣餒,而是迎難而上,通過線下補貼線上,和阿里結盟等方式,如今蘇寧易購已經在增速上超越京東。未來,不要說京東超越天貓,蘇寧都有可能追上京東。
所以,就算僅從電商來看,京東2021年超越天貓,也是很難的事情。現在就問一句,京東到底憑什麼優勢超越天貓?
京東多年不賺錢,現在投資方逼著京東賺錢,京東也妥協了,今年第三季度終於盈利了10個億,非美標準22個億,但是代價是費率大升,已經沒有任何的優勢。這樣下去,肯定會被費率更低的蘇寧搶佔部分市場,這是毫無疑問的。
從目前各大電器廠商和蘇寧簽訂的百億大單來看,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一句話,京東很難超越阿里,甚至是天貓,但必須要提防被蘇寧超越。
趙冰峰財經
理論上已經沒有這種可能了。
我們先看下京東跟阿里的差距有多大。根據2016年財報,京東2016年全年GMV為6582億人民幣,而阿里2016財年的GMV達到3萬億人民幣,阿里的交易額規模差不多是京東的5倍。如果只看電商的話,這差距已經大到不可想象了。
再來看一下市值,兩家公司都在美股上市,按照24號收盤價計算,京東市值為600億美金,而阿里巴巴的市值超過4500億美金,阿里的市值是京東的7倍多。
京東只有保持比阿里更高的增長速度,才有可能趕上阿里巴巴,但是要命的是,京東的增速比阿里低太多了。
我們不說京東跟阿里的差距了,先來說下京東跟天貓的差距吧。
上圖是京東、天貓的GMV同比增速對比,很清晰的看得出來,京東的同比增速已經被天貓超過了。所以,不要說阿里,京東連超過天貓都很難。
再來看看京東跟阿里營收增速情況。
上圖中,京東的營收同比增速一直在下滑,到2017年Q3,京東的營收同比增速就只有39%。而反觀阿里,2016年以來一直保持50%以上的同比增速,2017年Q3甚至達到了61%。
以上是從數據角度來分析京東與阿里之間的差距,接下來可以從感性判斷來談一談京東跟阿里的差異。
無論京東還是阿里,都在向電商以外的商業領域拓展,但對於兩家公司來說,電商都是核心業務,電商業務增長越快、交易規模越大,由電商業務衍生而來的物流、金融、雲計算等業務也就越能高速成長,這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正相關性。所以,判斷京東跟阿里之間的競爭關係,本質上還是要從電商業務著手。
電商平臺鏈接的是商家和消費者兩端,從商家這一端來看,京東的優勢在家電電器等標準品類,劣勢在於服飾、美妝等非標準品類。但是相比於標準品類,非標準品類的需求更大、毛利率更高,所以京東要想超過阿里,就必須要在非標準品類上有所在為。不過,從目前的趨勢上看,京東在這方面的突圍線路已經被阿里封鎖了。一個商家在天貓做的好好的,不太可能放棄天貓轉向京東,這是京東未來永恆的劣勢。
在消費者層面,線上的用戶紅利已經消失,新增用戶的量太少了,京東為了擴張新用戶,今年跟今日頭條、百度、騰訊都進行了合作,所以能維持一定的增長,但到了明年,京東很難在站外再找到像今日頭條、百度這樣優質的流量來源。如何在增量空間觸及天花板時維持高增長,還是京東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另外,一個很顯性的趨勢是,隨著線上人口紅利的消失,未來的電商將不再是單純的線上平臺,線上線下的聯動會成為新零售標配。這方面,阿里的佈局比京東強太多了,蘇寧、銀泰、大潤發、盒馬生鮮等都是阿里未來零售的護城河,而京東顯然是要弱很多的。
從業務佈局上看,京東除了電商之外有物流和金融業務,這兩個業務雖然能賺錢,但是跟阿里相比,差距還是非常大,而阿里除了電商,還有線下零售、金融、物流、雲計算、社交、內容、地圖導航等等。
如果打個比喻的話,阿里是一個商業帝國,涉及的商業邊界非常廣闊、資源稟賦極強,而京東只是騰訊在電商業務上跟阿里對陣的一個棋子,超過阿里,還是不太現實的。
陳海寧頻道
常規分析來看,不太可能。
一、京東得以存在的理由
同時可以更好的貫徹京東的意志,是物流的效率遠高於阿里曾幾何時,阿里的馬雲在私下曾經表示,京東是一個不科學的存在,並不是在一個商業生態系統里長出來的。
而是通過資本的力量,以整齊劃一的方式製造出來的。也就是說,在我們今天認為阿里帝國模式過於強權的時候,我們卻忘了阿里曾經是一個相對分佈式的地方,在淘寶和天貓上,店家們可以相對自由地進行買賣。
而京東最早起家的時候,幾乎以自己供貨為主。而且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還自己養著物流隊伍,不過到了今天我們會發現,雖然在市值上,京東並不能戰勝阿里,但京東自有其存在的原因。
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阿里和京東存在的原因,就會發現,阿里存在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它是做電商裡面最早的一家,而且體積已經相當的大。於是阿里能存在。
而京東能夠存在,是因為在很大程度上,京東擁有物流系統。這本來對電商來說,是並不科學的存在。但因為有了物流系統,京東作為後發的電商,至少不需要和阿里去競爭。那些物流供應商。
同時,是京東的意志能夠徹底貫徹到物流環節中,也省去了京東在整合物流方面的努力。反觀阿里和順豐撕逼,我們就可以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年不搞物流,阿里的確省下了很多資金和精力,但如今卻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彌補。
二、京東存在的原因,也是和阿里競爭的劣勢
說了京東這麼多好話,我們現在可以反過來看,京東有沒有可能贏過阿里巴巴,就目前的常規分析來看,可能性渺茫。從用戶層面來說,阿里的貨物比較多樣,但質量卻不一定有保障,而且貴重的東西都不敢買,怕快遞小哥拿了貨跑人,而這方面只有京東物流敢做,為什麼?因為京東自己就有物流控制會更加嚴密。
如果你不信的話,可以問問周圍的80後90後,他們在網上購物的話,但凡電子設備或者相對價格較高較貴重的物品,選京東的可能性遠大於選擇淘寶。
但這樣一來,京東的物品相對來說,即比較貴,不如阿里那樣能薄利多銷。
三、放寬眼界,可以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而且,淘寶由於有先發優勢,平臺較大,網上的東西也較多,所以總體的利潤並不少,以上就是常規分析。
但如果我們用非常規的分析來看,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都可能面臨一個強勁的對手,那就是拼多多。所以,在未來的格局中,拼多多可能會不斷變大,而阿里和京東會受到一定衝擊,漸漸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至於哪一家能夠最後勝出?還要看誰能夠把握,前方的科技與商業趨勢。
鎂客網
其實在劉強東心中,自己終極競爭對手並不是阿里巴巴。
被問到京東的最大競爭對手是誰時,劉強東首先表示是京東自己,在主持人的追問下,劉強東說出了沃爾瑪。
與沃爾瑪相比,他認為京東的優勢在於豐富的品類,有10億種產品可以選擇,而沃爾瑪的店裡只有幾萬種。他還表示,京東最核心的競爭力在於物流和效率。
“目前京東在庫管理的產品總數已經超過了600萬種,全國500個庫,可是我們庫存週轉天數最差的是時候是34天,我們未來5年的目標,我們可能管理800多中心,1千萬多種產品在庫的,我們的目標庫存週轉天數不到20天。”
對於京東未來的目標,劉強東將其定為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他進一步強調,未來10年中國最大的電商也會是全球最大的電商。
“當我擁有第一個辦公室的時候,辦公室我記得有根柱子,我就寫了四個字叫只做第一。”
而要成為全球最大電商公司,京東要面臨的一個課題就是全球化。
劉強東透露,京東的全球化將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希望把全世界的優質品牌、產品帶到中國去;第二步是按照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沿著東南亞、中東最後再到歐美。
在全球化的策略上,劉強東表示京東會將四個主要的業務:電商、金融、物流和技術都會帶過去。
同時全球化也不會採用單一的模式,而會在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策略,比如東南亞選擇的是找當地的合作伙伴共建,同時也不排除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會採取收購的方式。
“老實說今天我們全零售的業務銷網國外的用戶體驗不太好,不像中國體驗那麼好,如果送到華盛頓大概需要10—15天的時間,但是在國內我們平均只需要6個小時。我們在中國57%的訂單可以在6個小時的送達,97%的訂單在20個小時送達,不僅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包括中國無數的農村都可以做到。”
談個人生活:每天七點起床 65歲之前不會退休
劉強東透露自己每天七點起床,八點半高管開會,隨後便會開始處理內外部的會見、微信和工作郵件等。工作之外的愛好是游泳、快走和穿越沙漠。
“我65歲之前應該不會退休。”劉強東表示。
對於未來的自己,他表示,如果在中國,希望中國的企業家能夠讓年輕人、創業者相信,通過正道合法的生意,依然可以取得商業上巨大的成功。而從全球來看,希望有一天退休的時候,京東的員工能說一聲自己是個好人。
氪星情報局
十月去歐洲玩,法,瑞,意,德等都能用支付寶,而德國支付寶退稅是近18%,常規退12%,回國後稅單寄給阿里,阿里先墊付,還讓你選擇順豐倒付。意大利機場海關退稅窗口有螞蟻會員專用通道,那些排百十人的各國遊客看著都懵逼。阿里不是中國的阿里,是世界的阿里。
明年的今天你在回頭看看。你的預言實現了沒。我想可能性不大,阿里不是隻有淘寶,還有很多其他業務,淘寶只是提供一個平臺。也就是開放的,有那麼多商家在平臺上,難免有些無良商家,管理難度要大些,阿里有天貓和天貓超市,上面的東西就好的多,因為審核更加嚴格。
京東主要是靠自營的,肯定品質管控就容易的多,但要論社會貢獻的話,阿里就比京東大多了,阿里提供平臺。成就了數以萬計的商家賺錢,也間接帶動了就業,京東基本上是直營的,悶身發大財那種。
京東買東西的人基本對服務 速度 質量等要求比較高的群體 雖然淘寶的便宜 他們依然會在京東上買貴的 不是別人傻 別人多花點錢 就是為了 能早點收到貨 能稍微對質量上放心一點 收貨的時候服務好一點 有問題的時候可以很容易接通客服解決問題。
京東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 天天噴有意思麼?淘寶和京東的運營模式也不一樣 淘寶也就是提供一個平臺 京東運營成本是淘寶的多少倍知道嗎?光是在全國建的倉庫都不知道要花多少錢 光知道別人貴 為何你想想為什麼貴?
小蝦趣事兒
京東超越阿里,還要多少年?劉強東跟馬雲的差距有多大?
2011年,馬雲曾要求京東入駐天貓,劉強東沒答應。同一年,劉強東以支付寶費率太高為由,拒絕支持在京東商城使用支付寶付款。在2015年,劉強東更是抱緊了馬化騰的大腿,同騰訊開展名為“京騰計劃”的深入合作,共同對抗馬雲。
每一年,都可以聽到劉強東超越阿里的論調。每一年,馬雲都在笑。然而,七八年過去了,淘寶還是第一,京東還是第二,互聯網電商領域老大和老二的位置一點都沒變。人們不經要問:京東到底能不能超越阿里巴巴。
事實上,就目前雙方的綜合實力而言,京東與阿里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阿里致力於佈局大生態,所涉及的領域包括:金融、文娛、電商、旅遊等,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馬雲正在大力的推進大文娛項目的建設,包括:電影、視短頻、體育、遊戲、文學燈等。預計未來3年內,將陸續投入超過500億元人民幣。而京東,能跟阿里比上一比的,除了電商領域,也就剩下物流領域了。不得不說,劉強東全力發展自建物流的策略,還是可圈可點的。然而,很多人對此的態度都是相當的矛盾。物流既能成為推動京東快速發展的火車頭,也可能成為壓倒京東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