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脫貧不收兵 恆大扶貧三年大方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2018年12月1日,恆大結對幫扶貴州畢節三週年。現在距離許家印的三年之約還有30天,大方縣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輸血”變“造血” 恆大進行精準脫貧

三年前,在全國政協與貴州省政府的見證下,恆大集團和大方縣舉行了結對幫扶大方縣精準脫貧簽約儀式。許家印率公司高管奔赴烏蒙貧困山區,正式結對幫扶畢節市大方縣,立志要用三年時間,到2018年底助力大方縣穩定脫貧。

不脫貧不收兵 恆大扶貧三年大方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如今恆大已在大方縣發展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等特色產業化基地482個,引進43家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援建了50個新農村以及縣城扶貧安置區奢香古鎮,完成了11所小學、13所幼兒園、以及完全中學、職業技術學院、慈善醫院、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共計103個重點扶貧項目。

不脫貧不收兵 恆大扶貧三年大方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各項精準扶貧措施已覆蓋大方縣全部18萬貧困人口,越來越多貧困群眾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新生活。

扶貧規模與力度之最 樹扶貧典範

在我國貧困面較廣、貧困程度較為嚴重的貴州成為眾多民企投入精準扶貧工作的“第一站”。2015年,在全國政協的鼓勵支持下,恆大將精準扶貧的第一站選定為貴州畢節市大方縣,2015年12月1日,恆大正式決定幫扶大方縣。

不脫貧不收兵 恆大扶貧三年大方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2015年,許家印就明確了恆大將在三年投入扶貧資金30億元,通過一攬子綜合措施,結對幫扶大方縣在2018年底實現全縣脫貧目標。

2017年5月,在幫扶大方縣的效果初現之後,恆大宣佈將幫扶範圍擴大至整個畢節市,追加80億元,將整縣幫扶擴大到整市幫扶。而恆大為此投入的資金與扶貧規模、力度之大、領域之廣,也都在當時創下中國企業界的新紀錄。

不脫貧不收兵 恆大扶貧三年大方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大方縣大步脫貧的同時,恆大還將扶貧的力度繼續加大,除了幫扶大方縣外,恆大還幫扶畢節的6縣3區,80多萬貧困人口。並計劃到2020年,就要拿下這場攻堅戰。

辦事高效 三大扶貧舉措

時間緊,任務重,這場仗如何打?

許家印提出:“要把幫扶畢節1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作為恆大的歷史使命。”而且鄭重承諾:“不脫貧,不收兵!”

不脫貧不收兵 恆大扶貧三年大方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許家印的承諾一落地,恆大就從全集團幹部中選拔出優秀的各級領導,加上扶貧隊員,組建了2108人的扶貧大軍,進駐恆大烏蒙山區扶貧前線,以複製、推廣幫扶大方縣的經驗和做法,在全市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和就業扶貧打一場硬仗。

通過1096天的艱苦奮戰,恆大創造了精準幫扶的“恆大速度”,僅僅在大方縣,各項精準扶貧措施已全部覆蓋該縣18萬貧困人口,總建築面積約400萬㎡的103項重點工程全部竣工並交付使用,許家印兌現“讓大方縣三年整縣脫貧”的承諾近在眼前。

不脫貧不收兵 恆大扶貧三年大方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恆大的努力下,畢節市黔西縣已於2018年9月成功脫貧摘帽,成為畢節市首個摘掉貧困縣帽子的脫貧出列縣。恆大共幫助黔西建設了6000棟蔬菜大棚基地、6500頭安格斯牛基地、搬遷17000人,建設了近萬畝中草藥經果林基地和農牧產業發展配套設施,直接幫助或者帶動全縣6萬多貧困群眾脫貧摘帽,為黔西縣摘掉“貧困帽”貢獻了一份力量。

不脫貧不收兵 恆大扶貧三年大方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貧困出身的許家印對所見所聞更加感同身受,也讓他堅定決心,要為改變這些地區的貧窮盡上自己的一份力。今年9月,許家印因為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連續八屆榮獲中華慈善獎。在授獎大會上,他表示:“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