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經濟將在兩個方向上闖出新路——元道、孟巖對話

火訊財經注:在 2018 年即將結束之時,本文作者孟巖邀請元道先生,對當前行業形勢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展開了對話。並從“通證經濟的兩套打法”、“區塊鏈的三套邏輯”、“鏈圈近幾年的發展之路”、“STO”等多個角度進行了探討。

通證經濟將在兩個方向上闖出新路——元道、孟巖對話


【作者按】整整一年前,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理事長元道先生就區塊鏈和通證經濟與我進行了一系列對話,並由我整理成文陸續發表,後在行業內引起了比較大的反響,尤其是我們將 “token” 翻譯為“通證”,以及將通證經濟作為區塊鏈主要應用方向的建議,已經獲得廣泛接受。一年間,區塊鏈產業和通證經濟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現在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上。

一方面,全球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先是被推到令人炫目的高度,然後又重重的砸下來,縮水超過 80%。就在這最近幾周,整個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又一次劇烈崩盤,而且這次崩盤,是由被普遍認為是加密數字貨幣基石的比特幣領跌。整個市場籠罩在一片信仰喪失的迷茫之中,很多人對於區塊鏈和通證經濟的興趣和信心都已經大打折扣。而美國證監會對於空氣幣項目的嚴厲打擊,事實上已經宣佈了傳統 ICO 形式在全球範圍內的終結。

然而與此同時,一些新的力量正在角落裡悄然生長。10月以來,美國商務部、衛生部、國土安全部都在探討和嘗試將區塊鏈用於政府監管科技,並作出實質動作。數天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講話中,肯定區塊鏈技術將提高公司的生產力,並提高各種服務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在國內,儘管處於熊市之中,部分地方政府和投資基金已經開始積極佈局,相當多的技術創新團隊開始以新的思路和方式切入區塊鏈,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求將通證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之道。

雖然毀謗叢生,但可以有把握的說,區塊鏈與通證經濟正在醞釀新的週期,而未來的一至兩年將決定新週期的基本形態和格局。

最近幾個月,元道處於“閉關”的狀態,奔走於各地之間,積極醞釀新的思想和行動計劃。而我本人則將主要精力放在到企業調研學習當中。我們二人對於行業發展都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在 2018 年即將結束之時,我再次邀請元道先生,對當前行業形勢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展開對話,並整理成文字如下。

通證經濟正在衍生出兩套打法

孟:元道先生,一年前您和我第一次對話的時候,比特幣價格剛剛突破一萬美元,我們當時對於通證經濟的討論,很大程度上是對於 2017 年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大爆發的思考和反應。從我們當時的觀點出發,一年以來在中國出現了一個規模不大、但獨樹一幟的群體,叫做“通證派”。現在整個市場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但加密數字貨幣市場整體暴跌超過 85%,就是被視為全行業最終信仰支撐點的比特幣也下跌了 80%。很多人認為通證經濟也跟著就此涼涼了。我知道您這段時間東奔西走,與各界有識之士進行了很多交流,您對通證經濟的總體形勢如何評價?

元: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不能大而化之的用“好得很”或者“一團糟”來形容。應該這麼說,在將通證當成一種激勵、協作和記賬工具,與實體經濟相結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方向上,通證經濟不但繼續向前發展,而且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比牛市時更好的態勢。但在通證金融、也就是用 token 作為融資工具的方向上,受到熊市和各國政府監管的影響,現在確實處於一個相當艱難的時期,大家都在努力尋找出路。

具體到中國的情況,應該說通證激勵和通證金融兩極分化的情況更加嚴重。去年我們提出通證經濟的時候,國外對於 Token Economy 有了一些討論。我們本來只是希望國內的通證經濟能夠與國外同步發展,至少不要落後。但是從過去一年來的發展來看,情況出乎我們的預料。一方面,國內出於金融維穩的現實需要,對數字貨幣和利用通證的融資行為進行了嚴厲的禁止,相比之下,國際上給予通證融資的政策環境相對寬鬆得多。在這種環境下,國內的通證金融大大落後於國際,已成定局,而且在可見的未來,差距還會越拉越大。不過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在金融維穩、防範金融欺詐與發展新的金融工具、培育新的金融秩序這兩個選項之中,前者確實更契合目前國內形勢需要,因此某種意義上我支持監管當局的選擇。但也必須得說清楚這個選擇的代價。

但在另一方面,可能恰恰是因為國外通證金融的政策尚屬寬鬆,因此他們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相關課題上,對於通證激勵的研討和實踐進展較小。而國內的通證經濟在激勵理論探討的豐富度、實踐的密度、探索的大膽性等多個方面,大大超過了國外的水平。走到現在,我甚至可以說,中國的“通證經濟”已經與國外的Token Economy 或者 tokenomics 有了明顯的分野,已經走出自己的道路了。

對於國內通證激勵的發展,我非常樂觀。

孟:您似乎將通證經濟明確的分成了兩個部分——通證激勵和通證金融。我一直在通證經濟、尤其是系統機制設計方面進行一些研究和實踐,現在我們這個圈子裡有“大通證”、“小通證”的提法,似乎跟您的說法不謀而合。所謂大通證,就是將融資、權益、流通、功能、激勵等多重功能集為一身的通證,也就是我們在前面一個階段熟悉的通證。而小通證,就是突出其激勵性、取消其融資功能、不具備可炒作性的通證。我是否可以認為,小通證就是通證激勵,大通證就是通證金融?

元:

是的,事實上我也已經在很多場合裡直接使用“小通證”、“大通證”這樣的說法。這是兩套相互關聯但並不同的邏輯,也就是兩套不同的打法。兩套打法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但也可以各自獨立存在和發展。

我是八月份第一次提出“小通證”這個概念的,當時主要是受“小靈通”的啟發。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小靈通是個什麼東西了,但在十幾年前,小靈通一度風靡一時。小靈通實際上是功能受限的移動通信,採用 PHS 制式,一般一個基站的覆蓋只有 10 多公里,而且在高速行駛時無法使用。但是由於它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因此取得了飛速發展,在中國移動通信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通證同樣如此,雖然是功能受限的通證,但是符合中國目前的國情。因此基於目前的實際情況,國內的通證經濟應該以小通證為主,嚴守法律邊界,重點在於發揮通證的激勵能力,幫助企業降低交易費用和交易摩擦,與其用戶和合作夥伴建立新的協作關係。在這方面,中國的通證經濟界可以努力爭取成為全球領導者。而國外的通證經濟仍將沿著大通證、也就是通證金融的路線往前走。在這方面,中國的落後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主動的選擇。

這也就是說,通證經濟已經衍生出兩套打法。

孟:您說的這兩套打法在整個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大背景裡是什麼位置?

元: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對整個區塊鏈的三套發展邏輯做一個現狀歸納。這三套邏輯分別是數字貨幣、區塊鏈和通證經濟。

區塊鏈的三套邏輯

孟:那我們先談一下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總體形勢。很多人最近在問我,這場數字貨幣災難對於整個行業是否產生了根本的動搖,您怎麼看?

元:這個低谷是一定會出現的,恐怕現在還沒到底。哪怕在年初市場高漲的時候,我本人以及行業裡很多人都非常清楚,市場肯定會重重砸下來,因為你發展到那個狀態,外面雞犬升天,裡面藏汙納垢,一定會有清算,只不過對於時間個人看法不同而已。進入低谷有很多好處,低谷讓人踏實,促人反思,很多偉大的事業,都是在低谷中奠定基礎的。

至於對於行業前景,我是充滿信心的。這個信心不是來自於市場價格的起起伏伏,這些只是表象,反映了人群的貪婪和恐懼,而不是智慧和洞察。我的信心來自於對技術事實的認知、對需求的分析和邏輯判斷。邏輯這個東西我們中國人不太重視,總是強調眼見為實,但實際上技術和應用的發展是講道理的,是遵循邏輯的,這個技術能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是不是社會或者行業的痛點,這個解決方案是否具有相對優勢,想清楚這些問題,那麼技術的應用落地是一定會奪路而出的。

現在在我們這個不大的產業裡,有三個思想派別,幣圈,鏈圈和通證派。所謂三個派別,就是對於區塊鏈這個技術的價值、應用和發展的三套邏輯。幣圈邏輯的基點是比特幣,強調以公共算法進行資源配置、運行在全球匿名點對點網絡中的自主權數字貨幣自身固有的價值。這個邏輯本來是堅實的,但是在 2017 年之後,大量投機人群湧入幣圈,這套邏輯被衝擊、掩蓋和篡改,導致了很多非常糟糕的問題,不但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強力監管,而且2018 年整個市場也對這個變了形的邏輯進行了清算。這個清算非常的猛烈,但是必然的。鏈圈邏輯對數字貨幣的價值不持異議,但將重點放在使數字貨幣得以存在的獨特的計算基礎設施上,並且認為這種基礎設施稍加改造可以應用在很多其他場景中,作為可信的共享數據庫,起到大幅度降低商業摩擦的作用。通證派的邏輯,則認為區塊鏈這種基礎設施上面不僅可以支撐數字貨幣,還可以支撐各種權證、憑證和身份證明,由此出發,人們的協作模式將得以根本改變。

鏈圈的路堅實而漫長

孟:先說說鏈圈。您其實也是中國鏈圈最初的發起者。2014 年您提出把 “blockchain” 翻譯成為“區塊鏈”,並且創立了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對鏈的觀察、思考和實踐應該有四年多的時間了,怎麼看待鏈圈這幾年的發展?

元:在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烈火烹油、雞犬升天的時候,鏈圈是比較鬱悶的。但是現在數字貨幣市場跌下來了,轉過來看鏈圈,反而越走越穩。

鏈的價值邏輯是很簡單的,因為它簡單,所以非常堅固。某種意義上,鏈圈裡所謂的無幣區塊鏈,就是一個數據不可篡改的、多地多活的共享時序數據庫,比較先進的鏈中間還有智能合約引擎。僅此而已,不用再做更復雜的解讀。這種數據庫,就是用來幫協作各方降低交易摩擦的。協作的各方越透明、彼此共享的數據和流程越多,對於契約的遵守越剛性,則審計越容易,責任越明確,交易摩擦越低,協作效率越高。這個邏輯是顛簸不破的。區塊鏈作為 B 端的可信計算基礎設施、共享數據庫和共享的合約流程執行引擎,對於降低交易摩擦、降低交易費用、提升協作質量和生產效率,其價值是確鑿的,所以它在這個方向上的發展和應用肯定會穩步向前走。

但是鏈在落地實施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問題。實際上去年我們在交流的時候,我已經提出過鏈圈應用缺少“第一推動”的問題,這是整個鏈圈邏輯當中缺失的一個環節。當時在加密數字貨幣暴漲的市場中,很多鏈圈人、也包括我在內,都在反思,為什麼區塊鏈這種旨在降低交易摩擦的技術,在實際推動落地當中會遇到這麼大的阻力和摩擦?為什麼很多加密數字貨幣背後明明沒有真實價值的支撐,卻被非理性的追捧?正是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重視到通證作為激勵的作用。

孟:確實如此。當時我在跟一些企業溝通的時候,他們一方面站在“上帝視角”,認同區塊鏈這樣一個“共享業務數據、共享關鍵交易流程”的基礎設施可以大幅度降低摩擦,極大的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並給最終用戶帶來巨大的價值,但另一方面,當他們回到自己的立場上,就會對於採納這項技術顧慮重重,他們說,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數據跟其他人共享?我們很重要的競爭優勢就是來自於不透明,全透明瞭我們還怎麼玩?我是很想誠實上鍊,取信於人,但我怎麼保證其他人不往鏈上放假數據?結果呢,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好技術,能溝通推動產業整體發展,但誰也不願意做先走一步的傻瓜。

我後來意識到,這其實有點類似囚徒博弈。若干企業誠實合作,對各方的效用最大,但是如果有人不合作,那麼誠實的人會遭受嚴重的損失。而如果大家都不合作,雖然效用不高,但至少不會被人害。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系統的納什均衡點就駐留在大家都不合作這個位置上了。

元:是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區塊鏈要用起來,就是要找到一個機制,能夠把系統的納什均衡點從大家都不合作的點,拽到大家都合作的點上。

顯然,第一個可以發揮作用的機制就是通證激勵,這也就激發了通證經濟的想法,我們稍後再談。

另一個有效的機制就是監管當局強行推動。現在來看,政府和行業監管機構在這個領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某種意義上他們可以站在“上帝視角”來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區塊鏈這種基礎設施對於行業監管和審計來說,實在是太完美了。政府實際上一旦想明白這個事情,應該是最有動力推進行業端區塊鏈應用的機構。

孟:

這個趨勢現在已經開始出現了。10月3日,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國家標準技術局(NIST)發佈了區塊鏈技術概覽(Blockchain Technology Review)的白皮書,對區塊鏈的應用模式進行了比較準確的歸納。從他們的歸納來看,大量的區塊鏈合理應用都集中在政府主導的監管領域當中。而且這本白皮書也介紹了美國各個官方部門對於區塊鏈應用領域的一些研究,可以看出美國有很多政府部門對這項技術是非常有興趣的。最近美國衛生部和國土安全部都有實錘的區塊鏈項目啟動。

元:實際上國內早就有學者提出區塊鏈在監管方面的威力,人大的楊東教授就經常在各種場合談區塊鏈監管科技。

孟:但之前也有很多人質疑,說如果政府來主導做監管系統,監管當局直接搞中心化系統,規定大家必須接入,技術更成熟,性能也更高。

元:這種說法實際上是想當然了。即便是在我們國家,監管當局基於中心化系統來推動這種級別的監管系統,也是做不到的。首先,這種要求會導致監管系統對企業業務系統的直接侵入,這不但不合理,而且技術上實施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很多時候甚至是不可能的。其次,企業在這個系統裡得不到有效的激勵,會有很強的作弊衝動。第三,大量業務數據單方向的進入中心化的黑箱裡,後者是否會妥善使用,會不會徇私舞弊,比如篡改數據,洩露數據,為個別企業提供不公平的競爭優勢,不但企業方面不得而知,上級部門也很難管理和審計,這成為新的問題。

區塊鏈很好的解決了這幾個問題。第一,區塊鏈本身在系統中充當協作企業之間的交易和記賬作業系統,對於企業用戶來說,這是一個天然的跨業務主體的服務集成總線,對其自身 IT 系統來說有明確的價值,監管當局只是鏈上的一個節點,並不侵入企業業務系統。而交易系統本身也是環環相扣,很難作弊的。第二,區塊鏈內可以安排各種內部激勵機制。第三,既消除了中心化黑箱的問題,又可以使用密碼學技術實現適當的隱私保護。

區塊鏈作為一種只能創建和讀取的時序數據庫,消除了傳統數據庫裡修改和刪除數據的操作。而相關交易數據一發生,就同步給眾多節點,這種方式使得少數節點舞弊成為不可能。再加上多節點相互監督和制約,對於必須保存完整歷史數據以進行監管審計的多方應用來說,區塊鏈的優勢是非常突出的。近期中國福利彩票系統爆出了嚴重的窩案,據說這些人就在中心化計算機系統當中做了手腳,我想這個案例應該非常說明問題了。

我相信未來大量的行業級監管系統將實現在區塊鏈上。民眾要求吃上放心菜、用上放心藥,要對慈善捐款、福利彩票這些領域進行有力的監管,區塊鏈在這個方面的應用價值是很明確的。

孟:但是如果是由監管當局強推,而企業自身缺乏足夠的激勵,那麼無幣鏈的落地恐怕會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當然,我這裡說的漫長,是相對於區塊鏈和互聯網應有的速度而言。

元:是的。從舊納什均衡移動到新納什均衡,如果沒有有效的激勵,僅靠監管者強推,穩則穩矣,恐怕會比較慢,這是無幣區塊鏈的一個問題。

無幣區塊鏈的另一個問題,在我看來可能是更大的問題,是團隊。做無幣區塊鏈的團隊,很多都是乖孩子,沒有在各種狂風暴雨裡洗禮過,始終小心翼翼的躲在最安全的溫室裡,跟著有關政策的指揮棒溫情脈脈、文質彬彬的一點點往前挪,不要說模式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是說一句話也要擔心什麼人聽了是不是會不舒服。這不光是氣質和膽略的問題,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價值觀的問題,有這幾個問題,你是不太可能在行業裡起到引領作用的。我是鏈圈的老人,希望說這些話提醒一下同行。

幣圈應當迴歸初心

孟:我們回過來談一下幣圈。現在包括比特幣在內的主流非主流加密數字貨幣市場一落千丈,經濟方面的損失是一方面,可能衝擊更大的是在心理上。

元:這次市場的暴跌,原因有很多。BCH 分叉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觸發,但這個分叉只是表象,它反映了整個幣圈對於未來發展願景的嚴重分歧。媒體已經詳細報道了 ABC 派和 BSV 派的分歧和對抗,但是我通過這件事情看到的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這個圈子中心化程度如此之高,已經嚴重脫離了比特幣創世紀時的初心。算力大戰狹義為中心化算力大戰,這是行業的真正悲劇。現在的任何贏家,與傳統世界裡真正的中心化算力巨無霸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如果意見分歧需要通過若干算力中心之間的相互 PK 來解決,如果這就是這個行業解決問題的方式,那麼最終新世界將會變得與舊世界一模一樣。這是中本聰的本來設想嗎?這是我們當年加入這場技術運動時的目的嗎?算力之美,美在去中心化算力,美在由真正區中心化算力形成的共識。共識是文明,而不是暴力。當媒體們津津樂道於幾個大佬之間的惡語相向和幾派勢力之間的宮斗大戲,這個行業的真正的精神,也就是它的理想和初心,也就被戕害了。

孟:整個幣圈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好不容易圍繞比特幣構建出來的價值觀和各種估值支撐假說,不斷的被砸穿。我記得之前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觀點,說比特幣的價格不可能跌破挖礦成本,因為礦工們會奮起反抗,會拿錢出來護盤,因此比特幣的價格由挖礦成本託底。不知道您怎麼看?反正當時我就對此非常不以為然。

元:這個當然是無稽之談,是完全錯誤的估值模型。市場經濟裡從來沒有什麼產品的價格是由成本決定的。現在市場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當市場價格下跌的時候,不管是礦工也好還是什麼其他人也好,沒有一個敢於拿出真金白銀來對抗趨勢,他們真正能做的就是捂緊自己的錢袋子,甚至不惜拋盤、砸盤、關礦場、賣礦機。

這本來是常識,根本用不著實踐來證明給我們看。你懂一點經濟學基本常識,就能夠判斷出來。然而我們的網絡上存在著大量違背最基本的經濟規則的錯誤的說法,不光是在數字貨幣市場上,在各種關於樓市、匯市、股市、宏觀經濟的領域裡,充斥各種謬誤的觀念,很多這樣的觀念恰恰就是各色專家炮製和傳播出來的。我們不是經濟學家,可也用不著是經濟學家,就能看出這些說法是多麼荒謬。這些錯誤觀念實際上對於市場泡沫的產生和放大起到了很強的助推作用。數字貨幣市場如此,其他市場何嘗不是如此?今天全球經濟實際上處在一個相當緊張的時刻,大概除了美元在漲,其他的資產都在跌。如果說數字貨幣暴跌,是受了幣圈的騙,那麼其他市場暴跌,又是受了誰的騙呢?

孟:那麼加密數字貨幣有沒有正確的估值模型?我看到有一個研究試圖從比特幣所降低的交易費用來為比特幣估值,您覺得如何?

元:首先,加密數字貨幣不是傳統世界的貨幣,就想“玩具手槍“不是手槍,“電子郵件”也不是傳統郵政系統中的郵件。其次,關於加密數字貨幣估值的問題,我想這屬於數字貨幣的哥德巴赫猜想級別的問題,我覺得不會很快得出結論,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確實非常重要,這個過程會大大加深人們對加密數字貨幣這一新生事物的理解。

孟:現在加密數字貨幣市場處於極度恐慌的時期,但是大多數人都覺得大概還沒有到底。比特幣和以太坊到底有沒有真實價值?

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在今天這個市場崩潰的時候,我們也還是要亮明態度,比特幣有其真實價值,以太坊也有其真實價值。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相信一種可以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通的、使用密碼學機制進行確權和隱私保護的數字資產是有真實價值的,一個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一臺抽象的公共計算機、並且以可信方式運行程序的可信計算基礎設施是有真實價值的。

孟:但是現在市場崩潰到如此程度,是合理的嗎?這個行業有什麼是需要反思的嗎?

元:當然需要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救贖。到了這個時候,很多人應該捫心自問,在創新的旗號下面,做了多少蠢事和壞事?這個在整個產業裡批判已經很多了,我不贅述。我就集中說一說治理機制的問題。

你知道我一向很強調治理機制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是當前所有數字貨幣社區都沒有解決好的問題。為此我在過去一年當中做了不少嘗試,希望在社群裡引入好的治理機制和元治理機制。但是響應者並不多。為什麼?因為大家普遍並沒有意識到治理機制的重要性,導致大多數數字貨幣社群根本沒有像樣的治理機制。這其中以比特幣為首,基本上“有槍便是草頭王”,沒有有效協商、監督、決策機制,在很多重大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最後就是靠比拳頭硬,動不動就分叉,相互威脅。在之前比特幣價格還高高在上的時候,很多圈外的人士還寫文章說比特幣社群在如何如何在沒有領袖的情況下健康發展,這完全是不瞭解情況的人的浪漫幻想。我們在圈子裡頭的人都很清楚,比特幣的治理機制距離中本聰的原始理想發生了多麼大的偏差?本來中本聰創建比特幣是要給人們一個理想國,一片新大陸,但是現在在這裡沒有建立起良性的治理制度,連舊大陸上的制度都不如。現在比特幣狂跌,某種意義上就是市場對缺乏善治的經濟體給出的一個反應。

孟:同意您的看法。我也從經濟系統角度來批判一下。比特幣的經濟系統也是有問題的。我研究經濟系統有一段時間了,對這個問題早就有定論。一個號稱要給人們以自由的經濟系統,最後把 96% 的財富集中在 3% 的賬戶手裡,其中千分之一的賬戶擁有 40% 的財富,就算我們考慮到交易所和聚合賬戶的因素,也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就是比特幣的資源配置模型有嚴重失衡的問題,這個問題最終會動搖比特幣的價值共識基礎。

我們觀察一下整個區塊鏈產業開發者的情況就會發現,2017 年以後進入這個行業的開發者,幾乎沒有圍繞比特幣做應用開發的。並不是比特幣完全不具有應用開發的潛力,而是比特幣沒有對後來者的激勵機制。

比特幣的另一個問題,是流動性與升值性之間的矛盾。比特幣這種資產,必須流轉起來,流動性越好,越有價值。但它這個發行封頂,而且發行量劇烈萎縮的設計,導致大家都願意去屯幣,降低它的流轉率。這反過來會傷害它的內在價值。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邏輯,在我看來,這是鐵一般的邏輯。我不是今天才說這個看法,一直以來我在很多場合都表達這個觀點。可是當比特幣價格還很堅固的時候,人們對這種話根本聽不進去,

但是現在比特幣面臨危機,大家應該仔細想想這些問題,特別是應該仔細想想,經濟規律到底是不是規律,到底是市場的力量大,還是那些所謂的大佬和利益集團的力量大。

我並不是因此否認比特幣的價值,恰恰相反,我覺得如果我們大家都認識到這些問題,然後有一個有效的治理機制來協商,比特幣可以發展的更好,比現在好十倍、一百倍。但是很可惜,整個行業並沒有真誠的面對這些問題。

元:中國人的科學精神還遠遠不夠,對邏輯思維和客觀規律的尊重和敬畏還遠遠不夠,這個不光體現在數字貨幣市場,在其他領域可能更加突出。

通證金融的機會在海外

孟:我們對於鏈圈和幣圈兩套邏輯的討論已經很多了,還是迴歸我們的通證經濟。剛才您談到通證經濟“大通證”、“小通證”兩套打法,大家更多的還是熟悉大通證的打法。包括我在我的“通證經濟系統設計”課程中,主要講的也是大通證。現在看來,大通證越來越難。

元:是的,大通證會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這個已成定局。聰明的創業者不要心存幻想,應當審時度勢,改變做法。尤其是 ICO,最近美國證監會對於若干 ICO 項目的“秋後算賬”,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宣佈了傳統 ICO 模式的破產。

孟:這個低迷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

元:當然是暫時的,從長遠來講通證的融資功能必然得到確認。區塊鏈是互聯網上的可信計算平臺,金融市場需不需要可信計算?如果需要的話,未來相當一部分甚至主要的金融市場運行在區塊鏈上,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現在一切以效率、監管、安全性、習慣、能耗等等藉口反對這個趨勢的人,他們的名字和觀點未來會都被放在相關書籍裡,供後人莞爾一笑。我能想到的唯一一個反對通證金融的合理理由,就是既得利益者出於保護自己局部利益而反對將公平、公正和透明帶到這個行業裡。這是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但是不正當。

另一方面,ICO 儘管在實踐中暴露了大量的問題,必須予以調整和修正,但是它也展現出作為一種高效、低摩擦的新融資方式的巨大潛力。光強調問題,不看正面的進步因素,這也是不客觀的。

孟:這麼說,您認為現在的監管對於通證金融的態度是不合理的?

元:並非如此,當前的監管對於通證金融的態度有合理性。凡是金融都需要監管,監管制度建立需要時間。在相應的制度建立起來之前,先採取保守和謹慎的姿態,可以有效的防範利用通證這種新技術進行金融欺詐。

去年以來,圍繞大通證的很多 ICO 融資行為,從本質上來說都是錯誤的,因為它們是在一個項目毫無基礎的情況下,憑空向公眾融資,這種融資行為轉變為金融欺詐的可能性極大。

但是應當認識到,對於通證金融的“一刀切”式的監管,應當是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不應該將其永久合理化。

孟:但是從國內一些監管部門和金融主管官員的態度來看,中期內看不到放鬆監管的希望。

元:可以理解,主要還是要服從金融維穩的這個大局。金融系統內很多官員當然在腦子裡有各種各樣的禁區,但也有很多金融官吏,他們在學術上是明白人,很清楚區塊鏈和通證對於金融的價值和意義,很多人甚至曾經發表過極具見地的文章和觀點。但在行政系統內,他們是政策的執行者。他們在公開場合做的一些表述,主要還是要服從紀律,是對上面的一種表態,是政策性的,而不是學術性的。一旦總體政策發生改變,他們的態度會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我們在當前也需要服從金融維穩這個大局,特別是發揮通證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因此我建議在國內以小通證為主。如果一定要參與大通證,應該在海外合規合法的去做。

孟:海外的機會在哪裡?現在 STO 非常熱,您看好嗎?

元:美國證監會“秋後算賬”式執法之後,STO 成為當前在美國做通證金融的唯一通道,國內項目團隊對 STO 的關注是情有可原的。但客觀的說,STO 對於國內大部分項目來說,恐怕只是看上去很美,實際上不見得能達成融資的預期。

主要還是 STO 對於合格投資人的限制。Reg D 的 406(c) 規則要求合格投資人具有 20 萬美元以上年收入,或者除房產之外的淨資產超過 100 萬美元。這在美國是一個很高的門檻,這就意味著合格投資人成了一個稀缺資源。中國的項目需要去跟各個國家的項目一期去競爭那麼幾個合格投資人口袋裡的美元,除非是本身就特別亮眼的項目,否則確實難度比較大。多數項目恐怕最終會發現,STO 本身難以滿足他們的融資需求。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去參與並且通過 STO,這對於項目本身也是一種有效的資質認可。對於通過了 STO 的項目來說,無論是傳統融資,還是在通證融資市場上,都有比較強的競爭力。所以 STO 反而成了一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好策略。

中長期而言,STO 恐怕還只是處於其早期階段。未來圍繞 STO 的監管制度必須發生變革,也就是要基於區塊鏈和通證這一新的技術平臺重新制定監管制度。只有這樣的監管制度出臺,才是 STO 以及通證金融騰飛之時。

現在我最關注的是香港。香港金融當局在最近有不少大動作,11 月初香港證監會發布數字資產管理新規,對通過“沙盒監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發放牌照,然後香港交易所提出來說考慮將自己的基礎設施升級到區塊鏈上。這個對香港和對整個區塊鏈產業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舉措。香港經濟現在處於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期,擁抱區塊鏈對一部分香港金融企業來說可能已經不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圖存求生的選擇。所以我看好香港在未來一段時間能搞出區塊鏈應用的一些亮點。

國內通證圈應該主攻小通證

孟:再回來說小通證這個話題。“小通證”這個詞有不少人已經開始使用了,比如天天抖料的陳菜根、吃貨大陸的洪七公和黃蓉。我本人也開始在小範圍內使用這個詞。您對於小通證如何定義?

元:小通證是相對於大通證來說的。現在大通證主要出問題的是其融資性質,成為很多金融欺詐的工具。因此小通證就把這個性質拿掉,不融資、不 ICO、不預售,重點突出其作為激勵工具,降低交易摩擦,促進協作的性質。也就是說,小通證不能具有炒作的性質。這就要求小通證本身與某種相對穩定的價值進行綁定。一般來說,企業可以將小通證與自己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綁定,這類似於企業以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為抵押發行的穩定通證。

比如企業可以用小通證作為內部管理工具,用不同的通證來為員工和團隊記分,鼓勵員工與部門之間協作,基於通證來論功行賞。這是小通證的典型應用,以企業邊界為邊界。

如果把這個邊界擴大到網絡社群,或者企業與其用戶形成的社群組織,那麼小通證就跟我們熟悉的互聯網積分比較相近了

孟:這正是我經常遇到的幾個問題之一。很多人聽完小通證的描述,說這個就是互聯網積分,沒啥新意。

元:首先,作為一種制度型技術,區塊鏈和通證追求的是提高人的協作效用,而不是某些人所謂的“新意”,以“沒有新意”來否定一個制度型技術創新,是非常愚蠢的。某些人總要顯示自己博學多聞,每每碰到一個新生事物,不認真研究其創新點,粗粗一看,就擺起一副“太陽下面無新事”的態度,這個也無新意,那個也無新意,總之什麼想法他都見過,什麼創新在他眼裡都是雕蟲小技。持這種態度的人,在創新當中往往是最消極、最無用的,除了逞口舌之能之外,毫無建樹,因此我對於所謂“無新意”的批評,從來都嗤之以鼻。

積分,尤其是互聯網積分,使用是極其廣泛的。這是企業為了增強用戶粘性、降低交易摩擦、改進客戶關係的最常用、最普遍的工具之一。然而恰恰因為其使用廣泛,人人習以為常,卻幾乎從來沒有被認真研究過,更談不上體系化、科學化的管理與運營,很多時候甚至淪為一種愚弄用戶的工具。

小通證與積分當然有很多相通之處,這有什麼奇怪呢?如果要這麼說,積分與票證、與我們在幼兒園、小學裡得到的小紅花、小星星都有相通之處,而後者由於自古以來的勳章、獎章、徽章、官服、爵位等等都有相通之處。這就是人類數千年來表示獎勵、確定資源分配次序、促進協作的基本方式。

我們要注意通證與積分不同的地方。積分,尤其是中心化發行的互聯網積分,往往缺少嚴肅統一的管理運營體系,隨意性極強,對於積分創建、定價、分配、流通、消耗的規則朝令夕改,各種規則之間矛盾重重,目的含混、規則複雜、架床疊屋,普遍存在濫發、超發、黑箱操作的情況。因此,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種積分根本不值得信賴。

小通證則不同,不但要求有精心設計的規則和機制,有充分的數據透明性,而且對於一些關鍵的規則,不但提供更嚴格的保證,甚至要求使用智能合約來加以約束。

孟:所以小通證其實就是管理得更嚴格、更體系化、更具可信度的積分?

元:是否可以這麼描述,還需要再觀察和思考一段時間。但是我想說,同一個東西,管得好不好,往往是天壤之別。比如當代各國在憲法文本上有諸多相通之處,但國家實際運行情況往往是天差地別。其中差異,完全是看這些條文是否得到更嚴格的執行。執行得好,就是現代文明國家,執行不好,可能連封建制度都比不上。

小通證當然可以是管理得更嚴格、更體系化、更可信的積分,但是它還可能擁有其他的一些關鍵屬性,比如小通證的創建可以是去中心化的,可以是基於算法來進行配置的,這些都是普通的互聯網積分所不具備的。

孟:小通證是否一定要跑在區塊鏈上?

元: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小通證不一定要跑在區塊鏈上,中心化系統也可以跑小通證。但是從中長期來講,一個希望取信與人的小通證,最好上鍊。只有上鍊,才能夠公開、透明,才能夠利用智能合約來保障某些規則得到徹底的執行。我相信假以時日,人們會逐漸提高對於小通證的要求,一切不在鏈上發行的數字化對象,將不會被認為是通證。

孟:失去了融資功能,小通證的威力似乎大打折扣,還有必要使用它嗎?

元:對這個問題我們也存在一個認識過程。在一開始我也認為小通證是個權宜之計,取消融資屬性,其意義削減了九成。但最近這一段時間,一些小通證項目的實踐表明,我們早先大大低估了小通證在潤滑交易、增強企業與用戶社群互動、促進社群協作方面的威力,過高的估計了人們在使用通證時的投機衝動。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認識小通證的過程,主要是在數字貨幣市場的參與者群體當中進行的,因此會有一個認知,就是以為所有的人參與其中都是為了獲得數字貨幣升值所帶來的高收益。當我們提出不具可炒作性的小通證時,這個人群對其反應當然是冷淡的,因為他們關注的就是通證的可炒作性。而這種冷淡的反應包圍了我們,使我們低估了小通證的激勵意義。然而當我們跳出這個圈子,很快就會意識到,具有這種心態的人群,充其量不過數百萬之眾,與小通證所能覆蓋和激勵的潛在總人口相比,只是一個很小的群體。須知,大多數人並不喜歡參與金融投機,他們沒有那個時間和興趣整日追逐市場的起伏。他們更信奉踏實的積累與進步,對於一夜暴富的故事也有很強分辨能力。但是這些人都可能成為小通證的用戶,能夠被小而確定的籌賞所激勵,願意進行積極有效的協作。

一些最新的通證經濟實踐也表明,小通證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今年以來,已經有一些小通證的實踐,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有的先成功、很快又失敗,媒體已經有很多報道。從這些案例來看,小通證的威力是巨大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問題反而是如何用好它,而不至於被其所傷、甚至所毀。

孟:在這一部分,我倒是有所思考與實踐。

原本我在研究通證經濟系統設計模式的時候,心中並無小通證與大通證之分,因此我收集了數十個案例,總結了十幾種通證架構模式。一開始我覺得架構設計變化空間極大,各種新鮮的模式將層出不窮。但是隨著實踐的深入,我逐漸發現,其實最有用、最易於理解、最安全可靠的通證架構就那麼幾種,其他的無非是衍生和微小的變化。尤其是有那麼三四種模式,幾乎可以適用於 99% 的項目。在這種情況下,在架構設計上標新立異,往往伴隨著較大的風險,得不償失。從這三四種架構中選擇一個就好。但是同一架構之下,還可以分化出無限多種具體方案,這些方案之間的競爭,主要就體現在具體參數的選擇上。比如發行速度、分配比例、激勵兌現等等,設計水平全體現在這些問題上面了。核心問題是度與量,過於保守則激勵不足,競爭力弱,過於激進則曇花一現,甚至淪為龐氏騙局。我稱這些設計問題為通證量化參數設計。

初步研究表明,通證量化參數的設計是非常複雜的問題,恐怕要引入大數據和大規模仿真的機制才能夠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而且在這些問題上,設計與實際運營將結為一體。當系統進入運營之後,仍需要根據實際數據進行必要的規則調整,以保持整個小通證經濟體的健康、可持續與相對競爭力。

元:由此可見,經濟系統的設計對於小通證來說更加生死攸關。

孟:技術的問題總能找到解決之道,但是很多人還是對於小通證的合規問題有擔憂。互聯網積分本身也是被置於嚴格監管之下的,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元:這個問題確實關鍵。我認為也需要通過兩個方面的互動和努力來平衡解決。

首先從實施一方來說,必須把握住底線,不能再讓小通證淪為融資、金融欺詐的工具。這裡頭一個核心的問題是小通證必須綁定企業實際提供產品與服務的能力,不能超發。企業為自己發放的小通證提供最終兌付,不能由它人代為兌付。我以為,把握住這個原則,小通證就只是企業銷售的單功能預付性積分,甚至是企業免費贈送給用戶的優惠權益,它的規模和流通範圍都會是非常有限的。在這個基礎上,企業可以設計一些機制,對其用戶進行激勵和回饋,增強粘性,增進客戶關係。這是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營銷和客戶關係管理工具,天經地義。使用區塊鏈和智能合約,只是為了增強其透明性、可信性,是對消費者和商家都有利的工具。

另一方面,從監管這來說,應當積極瞭解這個新的事物,在監管、稅收等一系列關鍵制度安排上細緻研究,給出框架,也給出空間,給創新者吃定心丸。

特別是,我們不否認小通證具有一定的私人貨幣的屬性,恐怕一部分所謂專家學者又免不了要跳出來義正辭嚴的以維護人民幣權威的理由來打壓小通證。要知道私人貨幣這個東西,自古至今一直存在,銀票、匯票、企業發行的本票和期票都是私人貨幣,商家發放的積分是私人貨幣,某種意義上你寫一個欠條,欠條一流轉,就成為私人貨幣。私人貨幣從來就不是禁區,也根本禁止不了,應該允許開放的討論。完全禁止私人貨幣,而由國家法幣完全徹底清一色的統治經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種情形自古至今從來都沒有發生過,只存在於一些人的口號和臆想裡。。私人貨幣作為法幣的補充,對提升經濟效率、降低商業摩擦、組織協作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當然,私人貨幣與新技術平臺相結合,當然會產生新的問題。而新課題需要新的研究和新的監管體系,更需要開放的討論。我相信小通證作為一個能夠提升實體經濟效率的新工具,能夠在中國得到很好的監管和落地實踐。在這個領域,中國是有很大的機會領先世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