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上梁的记忆:抢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大约五年以后,农村开始出现一派欣欣向荣。感觉各个村巷子里的土墙、草房在迅速地消失,一栋栋红砖黑瓦的大瓦房在岗头、新地悄然地拔地而起。刚刚上小学的我就被裹挟在这热浪之中,享受着大家繁忙和幸福带来喜悦的余温。

巢湖上梁的记忆:抢糖



那时无论哪里盖新房子总少不了孩子们淘气的身影,既是去感受新奇,也是探听哪天上梁,因为为了喜庆和吉利房主总是在架大樑这一天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上梁。上梁表示新房架构结束,也就是今天说的主体完工吧。通常上梁的时间主人会提前告诉大家。当然是黄道吉日,一般是农历每个月结尾二、六、八、十所谓的双日子。目的是让亲朋好友们那天来行情、贺喜,也见证乔迁新址。为了烘托气氛(今天说攒人气)主人会在上梁这天早上“撒糖”,让村里的老少孩子们去“抢糖”。

记忆中农村盖房子春秋两季比较多,大概是因为初春冰雪融化农耕还没开始,深秋收种都结束了,这两个阶段是农闲。只要是自家村子盖新房子,主人会主动告诉从门口经过或来玩耍的孩子:“小二子,明天早上早点来抢糖哦……”家里人晚上也会提醒:“早点睡觉,明天早上去岗头上xx家上梁,抢糖去,他家那房子木料……糖肯定多……”后半句可能还没听完孩子们就已经进入梦乡了。


巢湖上梁的记忆:抢糖



外面还漆黑的,“啪嗒”,十五瓦的昏黄白炽灯亮了。“二子,快起来,炮竹响了,xx家要上梁了,赶快去抢糖。”立刻惊醒,迅速穿好衣服,大人孩子都朝一个方向跑去。远远的一百瓦甚至二百瓦的灯光闪耀着,新房子的场地已经是人头攒动了。房子周围的脚手架都还杂乱的竖立着,人们从下面钻过去,新大门口一片和正屋后面是空旷的,人们赶紧“占领”一个有利地形。

运气好时去的早,当然有人是特意去的早,立即钻进“堂屋”。屋内灯光透亮,门、窗、柱子上贴满了吉庆的大红对联,一般是“上梁喜逢黄道日,竖柱正遇紫薇星”等。东边山墙是亲友来贺的“情单”,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后沿二樑挂着几匹“红”(就是被面子,多是亲戚好友行情赠送。)如一面面旗帜;正中间一张八仙桌子上摆着几样贡品,常见的是一条糕,上面包着红纸,一碗糯米饭上面有几根柏树枝子,也有红纸盖着,总共是三样,这些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叫“熏樑”。早点就是为了是那碗诱人的糯米饭,可以端回家用油煎着吃,还沾喜气的。最早进堂屋端到那碗糯米饭的人会含着腰,把碗护在胸前小步飞快的送回家再飞快跑回来。这样一个来回天已经微亮了,全村的男女老少也基本到齐了。


巢湖上梁的记忆:抢糖



匠人们也匆匆吃好早饭,抹一把嘴就拿起工具奔向新房堂屋内,所有人目光都盯着他们。上梁关键一道程序是辛苦了十几天的木匠大师傅完成的。只见大师傅和他的同伴一人手里拿一条红布把屋顶最关键的一根大樑一人栓一头提起,两边内山墙上两架木梯都已经稳稳的斜靠在那里了,两个人步调一致,不急不躁,麻利地登上屋顶;两人目光一对视,敏捷地在樑下压上一红一绿两块布,然后从腰带背后熟练的拿出斧头“彭、彭、彭”开始正樑了。这时候会鞭炮齐鸣,大冲,二踢脚,小炮竹……人们都屏住了呼吸,这也是关键时刻,一气呵成既标志大功告成,也说明大吉大利,一切好像都在电光火石般就完成了。

鞭炮的硝烟还没散去,看到师傅收起斧头,人群就开始欢呼了:“师傅,这边,来一把!”这时候我才发现,匠人熟练地把斧头向身后腰带一插,如变戏法般把身上背包自然的顺到前面。接着,一把糖撒出优美的弧线砸向人群,迎着糖飞来的方向,人群立刻俯下身子在地下飞快地哄抢,不分大人小孩了,谁抓住谁的,小孩子一般眼尖,手快,但是力气差点。


巢湖上梁的记忆:抢糖



“三爷,你赖皮,我先看到的,你把我挤跌倒了。”

“小弟,你怎么从我手里抢?手都被你抓破了。”

顿时一阵嬉笑。抢到的总是紧紧抓在手里或者塞进口袋,“xx师傅,这边,往这边撒”,当然两个师傅看好了,新房前后左右有人的地方都会撒几把,不过每个师傅只有两三斤糖的样子,很快就撒完了。抢糖最后总是在“师傅再来一把”声中结束,人群开始散开,人们数着手里的糖,大多先立即掰开一颗塞入口中,再舔一口糖纸。敏捷的手里拿着三五个,口袋里还有几颗,笨拙的也就手里拿着两三个了。

“水果糖”还是“狗屎糖”都要由主人家真正的经济实力决定的,有的实在财力差点的或者小气的会掺合点染了红的花生在糖里面一起撒,条件好的又会再做些“欢团”撒。无论如何,大家的心情都是好的,哪怕抢糖的时候手被踩了,头撞了个包。


巢湖上梁的记忆:抢糖



大人们很快散去了,可孩子们是不甘心的,总有几个嘴里含着刚抢的糖弯着腰还要到处瞄一眼,这像是在“打扫战场”,说不定在哪个角落就有一两个“漏网之鱼”出现,那种惊喜足够快乐一天,也是下次抢糖的经验。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