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作為家長和老師該怎麼辦?

松子飛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心理健康問題。一般的情況是孩子長期在“我為你好”式的愛中成長,這種愛是單方面的,家長們常常會低估了孩子,認為孩子小就什麼都不董,孩子在用各種方式(如:哭、鬧、發脾氣等等)求得理解而無效時,孩子就關閉了溝通的通道,而用過激的方式來表達了。如處理不當很有可能走向抑鬱。

孩子在2—4歲,7—9歲,12—16歲會產生叛逆,但有過激行為多因對愛匱乏。這種愛應是理解的細緻的能幫助孩子解決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困惑的愛,是孩子需要的愛,絕不是一句我為你好的愛。離家出走是為尋找家裡欠缺的愛與溫暖。怎麼辦?不要評判孩子,接受完整的孩子,完整的意思是包括孩子的缺點,多陪陪孩子,與孩子交朋友,聆聽孩子的心聲。

別一種就是無底線的溺愛,當孩子大一點了碰到逆心的事情就很易發生過激行為。這也是一種心理健康問題。所以要告訴孩子紅線在那裡,碰了是什麼後果。

祝你健康快樂!

#學著健康# 每日分享健康知識及回答健康問題、如果我們的內容能幫到你,請為我們“點贊”右上角“關注”我們,有問題歡迎留言,陳雄醫生為你解答。


學著健康


如果是自己孩子,我的處理可能會過於謹慎,僅供參考:

① 先考慮“止損”。

到了這個地步,就不奢望孩子回心轉意、乖巧孝順的事了,那個太遙遠,必須先考慮眼前:確保孩子不會有意外。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

② 怎麼“止損”?

允許孩子做傻事,但絕不允許自己做傻事。

根據孩子正在做或可能做的傻事,推演他可能碰到的危險,做好預案。比如,如果被騙入傳銷團伙,我能否做到第一時間報警,並提供必要信息?

自己則不可輕易干預孩子行蹤,如果這有用,也不會發展到這一天。否則就是自己又幹傻事了。

③ 給孩子兜底。

確保孩子不會有更大意外之後,或者同時,可以慢慢向孩子傳遞兩個信息:幹什麼我都支持,碰到危險就回家,家裡永遠等你。

千萬別斷了他回家的這條後路。

④ 發現美好,嘗試溝通。

前面都是避免事情更壞的鋪墊,這一條才是逐步向好的做法——深入觀察瞭解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愛好等,試著從內心接受他,喜歡他。

比如發現孩子挺講義氣,可以在多個場合誇誇他,說比自己年輕時候強多了。

比如發現孩子喜歡玩恐怖類型遊戲,就多注意這方面信息,偶爾告訴他,網易出了一款《第五人格》的遊戲,你聽過嗎?

慢慢地,雙方就有話可談了,信任也就能慢慢建立了。

有了信任,其他還會遠嗎?

※ ※ ※

只是這麼假想了一遍,自己的小心臟還在怦怦亂跳中,只希望大家永遠不會碰到這種事情。



九月風滿樓


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平常很少經歷挫折吧,一不如意離家出走,也不會其他人想。

我聽我兒子說,高二時他有一同學休學打工了,高三回來繼續讀,高考考上了一本。我很奇怪,問兒子為什麼他要休學呢?

原來高二時他有了厭學情緒,不想上學,說他這麼大個,出去一樣的可以養活自己。這個男孩子和他父親商量,他父親爽快答應了,只是有一個要求,只能休學,不能退學。

這個男孩在一年的時間裡學過廚師,送過快遞,在工地上做過建築工,高三暑假早早的就來到了學校辦理了入學手續。

兒子沒問他那一年的感想,只是看到那個男孩入學以後比其他同學早上都起得早,晚上比所有同學都睡得晚,就連中午午餐也是帶著書或者筆記本。

孩子和大人一樣有時不撞南牆不回頭,他自己經歷了就明白很多事情。


鄰家均姐姐



生命如歌6306


大凡動不動離家出走的孩子性格倔強,稍不滿足自己願望抬腿一走了之。對於有這種毛病的孩子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化談心方法。他為什麼要離家出走?是老師太嚴歷了接受不了?還是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打罵孩子使孩子不能承受或者是攀比不能滿足虛榮心選擇離家出走。要想改變孩子的這種行為,營造家庭溫暖環境,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對一些不是無理要求多些包容和讓步,讓孩子逐漸對家產生好感和倦戀。與孩子談心不要提過去的事,以免又產生反感心態。作為老師對離家出走教育告誡他,你年紀小,外邊不一定安全萬一出事你的父母怎麼辦?有什麼問題可以說出來總有辦法解決,不要讓老師和家長擔心,以後有什麼想不通的先告訴老師,老師幫助你轉告父母。教育孩子兩手抓既要管物質又要管思想,讓孩子既快樂又懂的家才是最好的安全地方。容許孩子犯一次錯,能認認識錯改正還是好孩子,這就是孩子成長過程。


喀秋莎61589681


不知道孩子是在哪個年齡段,但估計是在8-15歲,也不知道此家庭的家庭環境如何。在這隻能按照完整家庭環境來做個人的意見回答。

這種情況只能說明這個家對孩子來說已經沒有吸引力,沒有“溫暖”。這種狀況只能依靠家長來改變現實,學校老師為輔。家長要如何來改變這種現狀呢?

首先,家長先反省自己,回顧整理平常在處理與孩子意見分歧的時候,家長的點滴行為言詞,然後家長客觀的對自己的行為言詞進行書面的闡述,該向孩子道歉的地方就進行道歉,認為孩子有過錯的,就要點出錯在哪裡。做完這些後,可以選擇用信封的方式給孩子看,也可通過電子書信方式向孩子發送。

其次,在孩子看完家長給孩子的書信後,家長多抽出時間,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交流。在一些涉及家庭事項的時候,徵求孩子的意見,並嘗試讓孩子來做決策。這樣的孩子就會感覺到他在家裡是一個得到尊重並是一個很重要的不可缺的角色。

如此下來孩子不會再有離家的根本原因了。但願可幫到你。


海納百川0629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這是做父母的最大失敗!

正常情況下,家,是孩子唯一的生存保障,唯一給予他全方位溫暖的地方。

令孩子感到不是了,總想離家出走?這得需要多少奇葩的努力啊!

唉!迫於生計,父母不能守在身邊,形成這種悲劇,實屬無奈。可很多並非這種情況,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了!

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怎麼辦?試談一二:父母全方位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如果會的話),如是過分溺愛,無法無天,不妨欲擒故縱,放他一段鴿子(最好秘密監視),等他知道鹽真是鹹滴,醋還真是酸滴的時候,知道回頭還好,不知道,施以適當措施,恩威並重,使之回頭。一般用不多長時間,即可解決。

如果是家庭缺少溫暖,就得加倍施於,盡力彌補,實際效果,全在於做父母的你自己,別人有勁使不上哦!

挽回失敗通常是比較困難的,努力吧啊!


西山逸隱


家是港灣,不是戰場。孩子總離家出走,肯定是覺得在家裡呆得太難受。

孩子經常離家出走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孩子處於青春期逆反階段,你指東,他往西。這個階段也是學習分化的階段,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學習。如果家長老師一味地批評指責,不給予疏導,這樣的話,孩子就更加逆反,直至情況越來越糟糕。

另一個因素就是來自於家長。

家長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內心所想。家庭是一個孩子分享快樂,傾訴痛苦,和共同面對挫折的地方。越是在孩子急躁的時候,家長要做冷處理,傾聽孩子的傾訴。

我曾經在國外的一箇中學校長家裡,遇到這樣一個事情。她的孩子週末去滑雪,一件新買的厚外衣放在一個地方,後來發現被人拿走了。孩子非常的沮喪和氣惱,回來後跟他媽媽講了這個事情。

中國家長遇到這種事情,通常會這樣處理。有的家長可能會劈頭蓋臉訓斥一頓,有的家長會先批評,然後讓他以後要務必小心。

當我看到這位校長的處理方式時,我才意識到她最懂自己的孩子l。她聽完孩子的訴說,並沒有多講什麼,只是從表情上看出很同情孩子的遭遇,最後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表示安慰。本來應該是一個快樂的週末,孩子卻被這件事情鬧得內心非常沮喪。而作為媽媽,給予理解和安慰。因為指責,衣服也找不回來了。

可以知道,以後她的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就願意跟家長傾訴,而不是向家長隱瞞或逃避,更不會離家出走。


世界達達


因為你給得家庭和孩子的基本信息不多,所以不能有針對性的回答你問題解決方法,只能大概簡述。

【問題分析】

1.能動不動離家出走的絕大部分孩子是13歲以上的。因為12歲以前孩子對家長還處在“依戀”期,活動範圍還不是很大。

2.13歲後,隨著年齡大了,活動範圍大了。“頭腦”思維要求獨立性,自我性,判斷能力等都進一步提升。特別是自我的思想觀點,自尊心……都有了自己評判和認知(對錯不穩定,缺少實踐經驗)

【離家出走學校問題不是主要的。學校裡的問題,孩子一般最多“厭學和逃課”。

關鍵是家庭父母的思想和行為是如何對待孩子的,“指責,大罵,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思想,夫妻之間關係不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這是孩子離家出走的主要原因。也是孩子出現悲劇的主要原因】

現在學生離家出走的原因最主要還是集中在孩子的“學習問題”和“家長的認知不理解孩子的思想水平”上。由於家長思想和認知有一定的“侷限性”。才會出現這些問題。【和學歷高低無關】

離家出走的初期,孩子和家長之間已經出現了“無交流無溝通”的情況。後期家長不改變方法,孩子覺得在家庭中得不到理解和思想上的指導……覺得家庭讓孩子壓抑。就會出現動不動的爭吵和離家出走(長期離家出走)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講大道理都是沒有用的。因為孩子缺少實踐生活經歷,沒有感悟。

孩子出現了問題,就說明家長的教育引導方法是錯誤的。只有家長真正想改變教育方法,才能幫助到孩子。如果只圖一次兩次方法那是不行的。

【解決問題方法】

首先我們要減少孩子慢慢離家出走的次數。因為孩子和家長的矛盾不是一天兩天才有的。而是長期累積的過程。其實從小學,孩子的思想就已經出現壓抑,只不過年齡小。

父母要反思孩子離家出走前,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原因是“學習問題”。那就拿“學習和孩子離家安全”相比較,二者誰最重要。這樣問題就好解決。如果家長這時還擔心孩子學習怕落下。那這樣的父母也不合格。

舉個我解決過得案例:

一個男孩當時上初二。學習當時還行吧。孩子也想努力更進一步。可是父親的眼裡只關注孩子“分數”。平時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其他事情的交流。對孩子的方法也是“簡單僵硬”。母親也跟著指責……

孩子慢慢的就和父母出現“無交流”,常常關在自己的小屋裡。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學習就會下滑。最後孩子出現離家出走。和社會上幾個和他年齡差不多,不愛學習的孩子,整天在社會上“遊蕩,上網吧,後來上酒吧”。有一次他們幾個孩子沒錢花,就想去打劫“小學生”。沒有劫成。被派出所帶走了……

孩子母親給我打電話時,心好像都死了,家裡的生活也是一團糟。

我讓她比較“孩子安全健康和學習問題”誰重要。先解決孩子不離家問題。(孩子只要知道父親在家,就不回家)。

1.父親應當像孩子道歉。因為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人格自尊”等意識。道歉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方法出現的問題。並和孩子制定在教育問題中的原則。有不同觀點可以討論協商。(父母的角色絕對不能是害怕孩子再出走的心理,不敢管,這是錯誤的,“方法和度”最重要。)

2.和孩子形成平等“朋友”的關係。尊重孩子的天真思想,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現實。

平常多和孩子討論家庭事物和社會新聞事件。可以說說自己的分析觀點,聽聽孩子對事情的觀點。這是家庭關係維護的“基石”。這樣孩子才會和家長互動。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建議有些談話可以換個輕鬆環境,出去吃個孩子喜歡的美食。可以談談各國美食的故事,食材的種植,運輸,銷售,四川菜的美食排行榜,笑話,歷史故事,新聞事件,科技創新,遊戲的改進……談談孩子和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想法規劃。再談孩子的學習問題需要家長怎樣幫助……讓孩子能從父母身上學到“智慧”。

總之,我寫的這些方法,是經過實踐的一部分指導方法。因為家庭不同,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不同……所以指導方法就不同。【和心理學無關】

上面這個案例幾年過去了,孩子非常的不錯。青春期只是孩子成長道路中的一段。每個孩子這個時期都多少有些自己的心事。就看家長的方式方法如何執行。【和父母的學歷高低無關】

先寫這些,希望能幫助到這類父母!祝一切順利!


海涵快樂閱讀


第一,是家長和老師太嚴

第二,還是孩子在家沒有安全感!

第三,還是孩子結交的朋友是損友

第四,孩子學習差,不愛學習

解決的辦法是,

第一,如果家長和老師太嚴,請家長和老師適當給孩子一些自由!

第二,如果孩子在家沒有安全感,請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第三,如果孩子有損友,要麼不準孩子和損友玩,要麼給孩子換所學校。

第四,如果孩子不愛學習,家長應該花時間陪孩子養成愛學的習慣!

通過以上幾點孩子就不容易出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