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阳有个村叫孙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将军

沿着204国道从海阳北部的徐家店镇向莱阳出发,离开镇驻地不远,在国道的南边,就会经过一个叫作“孙家油坊”的村庄。或许是因为“孙家油坊”这个村名看上去很普通,此前常从此经过,却并没进村探访。前段时间偶然进村一趟,顺便打听了一下村里的典故,颇感惊讶,原来这个从国道上看着“不太起眼”的村庄很有历史底蕴,康熙朝时有位将军,就是这个村的人。

烟台海阳有个村叫孙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将军

(配图均为孙家油坊村的建筑和街巷)

这位将军名叫孙继元,由于在雍正之前,海阳属莱阳县,因此他的事迹,在老莱阳县志中也有记载。志称:“孙继元,武进士,山西保德营守备,历官浙江钱塘水师营都司、贵州抚标右营游击。”

因为莱阳历史上的官宦较多,孙继元按籍贯又属于后来的海阳县,故莱阳县志的记载较为简略,而此后的海阳史料则内容更详,说孙继元后来被康熙皇帝封为昭勇将军(正三品衔),晚年病殁于京城。

孙姓,是胶东地区的大姓,就渊源来说,也有很多分支。孙继元所在的孙家油坊村这支孙姓,属于海阳乐畎孙姓大支。乐畎村位于海阳中部的朱吴镇(在清代雍正之前亦属莱阳县),族谱称,乐畎孙姓原籍乐安(惠民县一带),明洪武年间移民至胶东,建立乐畎村。

此后,乐畎孙姓逐渐开始在海莱境内迁徙,如大夫疃、孙家夼、孙家油坊均为该村分支,现莱阳万第镇胡留村孙姓,相传是从“luo quan”迁来,乐畎在方言中的发音跟“luo quan”很像,似亦同宗。

烟台海阳有个村叫孙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将军

孙继元考中武进士的时间,距离孙姓迁到孙家油坊村的年代不远,因此在该村孙姓分支的族谱当中,孙继元的次序相当靠前。提到这位清代的名人,如今孙家油坊村的村民,都尊称他为“进士爷爷”。

烟台海阳有个村叫孙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将军

在民间传说中,孙继元天生神力,因此考试相当顺利,由武生而武举,由武举而武进士。在清代,武进士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开硬弓、舞大刀、掇石(抱石头),其中石头的重量一般在两百斤以上,但这对于孙继元来说可谓“小菜一碟”。

烟台海阳有个村叫孙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将军

按照封建制度,儿子当官,父亲也可以得到封诰和封增(级别要低于儿子的官职)。孙继元父亲的头衔,就是“诰封明威将军再赠怀远将军”。父亲去世之后,孙继元和他的几个兄弟(都带有“继”字)树起墓碑,这个头衔就在可在上面,如今,这一古碑仍在孙家油坊村里,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朋友会有疑惑,村里当时既然出了位将军,为何没有改一个大气的村名呢?因为孙家油坊这个名字,第一眼看上去,更容易让人联想到打油的地方。

烟台海阳有个村叫孙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将军

关于这个问题,海阳地名资料和村里老人提供了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当初孙姓来这里建村时,因此地草绿花艳,古树参天,环境幽雅,遂命村名孙家幽芳,后演变为孙家油坊村。这个解释相对文雅一些,另一种说法则比较通俗。传说一开始建村的时候,这里并没有太正式的名称,只是有时以姓氏称“孙家”,后来村里有人以换油为业,在十里八乡比较有名,因此称这里为“孙家油坊”。

不过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孙家油坊这个名字虽然通俗,但并不影响它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