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阻礙經濟發展?堅決以行動破除一些人的“誤讀”

本頭條號每天都會發布環保以及相關行業的法規,資訊以及技術文章,如果感興趣,請關注本頭條號。

監管依法依規,服務有力有效——一日三“重磅”,傳遞江蘇環保新思路

環保阻礙經濟發展?環保就是罰款關廠?江蘇,堅決以行動破除一些人的“誤讀”!11月29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接連爆出三條“重磅”新聞。透過這三條“熱”新聞,可以讀出江蘇生態環境保護的全新思路:環保部門在依法依規抓監管的同時,抓服務促發展同樣有力有效。

一批豁免名單,體現經濟環境雙發展導向

11月29日上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發佈省第一批秋冬季錯峰生產及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企業名單,共有200家企業拿到“豁免牌”。

近日江蘇省遭遇今年秋冬季以來程度最重的汙染天氣,對工業企業落實了停限產措施。“即便如此,被豁免的企業依然可以不停產。”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處長劉曉蕾說,就算是鋼鐵等重工業企業,只要其汙染排放水平明顯好於同行業其他企業,也可以進入豁免名單。

制定豁免政策,目的是引導企業主動、積極治汙,實現經濟和環境雙重高質量發展。以往錯峰生產和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停限產措施都是針對行業來實施,並不能體現行業內部不同治理水平企業間的差異性。而省生態環境廳新制定的豁免辦法則體現出精準施策、正向激勵導向。以鋼鐵行業為例,辦法明確,燒結生產線穩定實現超低排放的就可以予以豁免,這樣就使得企業主動加快超低排放改造進度,以爭取獲得停限產豁免。

此外,辦法規定,對涉及供暖等重大民生關切的企業予以豁免;屬於戰略新興產業的企業、滿足環保基本要求的也可申請豁免。但對於列入“散亂汙”整治名單的工業企業,則不能予以豁免。

“該豁免的豁免,不能豁免的必須嚴抓。”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表示,制定豁免名單,體現出江蘇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新思維:環保不搞“一刀切”,但也絕不是放低門檻,而是在依法依規監管的同時,進行有力有效的服務。“環境成本是企業必須承擔的成本,不能拿環境成本當企業利潤,而要通過壓減制度層面、管理環節等的成本,對沖環境保護的成本。同時通過提升環境治理能力降低治理成本,實現治汙降本雙贏。”

一個需求平臺,幫助供需雙方直接“握手”

11月29日下午2時,江蘇省企業環保治理需求發佈平臺啟動上線。“雖沒有石破天驚的重大儀式,但我們希望平靜的活動孕育更大的能量。”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表示,讓供需雙方攜起手來,是平臺上線的最根本目的。

長期以來,環境處理技術的高門檻、部分環保行業的隱性壟斷、環保市場的地域性和不透明性,提高了企業環境治理成本。為解決企業環保痛點,給企業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環保公共服務,省生態環境廳決定利用自身公共網絡平臺免費為企業發佈環保治理需求。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於紅霞介紹,企業可按自身需要在平臺上主動發佈環保治理需求,有治理能力的服務單位通過平臺能快速獲取相關信息,有利於促進雙方達成合作意向,降低企業環保交易成本。在梳理企業環保治理需求基礎上,環保部門也能更精準地提供相應技術,讓環保服務需求企業與供給企業直接“握手”,無縫對接。

平臺上線僅半天,就有22家企業發佈環保治理需求信息。南京鈦白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明告訴記者,以往企業在尋求技術時存在不知道找誰或是如何找的情況,現在有了平臺,可以用最快的時間、最少的資金尋找到最有效的技術,省下了真金白銀和時間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企業供需雙方的“紅娘”,省環科院在上線儀式上宣佈:拿出100萬元“紅包”,獎勵率先幫助企業解決難題的治汙“高手”。下一步,省環科院還將開展汙染防治技術評估,向企業推薦一流治理技術,並組建企業化平臺,引進世界頂尖科技人才和技術團隊,助力江蘇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企業綠色轉型。

一場真誠接待,解企業之難紓發展之困

11月29日下午2時30分,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第二次“企業環保接待日”如期而至。這也是省生態環境廳推出的一項創新性制度安排,每月第四周的週四,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統一接受企業關於環保問題的諮詢。

“我們等待這個機會很久了。”德企瓦克化學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運營總裁Michel Houmard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企業發展中遇到一些困惑,期待通過這樣面對面的方式得到解決,比如十多年前建成的張家港公司大部分都位於長江岸線一公里範圍內,面對越來越高的生態環保要求,企業發展應該怎麼辦?

“已經在化工園區的企業,在不違背管理要求的情況下,可以改擴建符合園區產業定位、規劃環評等要求的項目,但不得增加汙染物排放量。”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解答說。他同時指出,長江的生態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通過生態優先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在企業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

“地方通過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等方式削減排汙而獲得的總量可否在本區域內進行平衡?”“我公司收到處罰決定書,想諮詢整改途徑。”……3個小時的時間,7家通過網絡報名的企業代表將準備好的問題接連拋出;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與有關處室負責人認真聆聽企業心聲,現場回覆企業訴求。記者發現,有企業負責人怒氣衝衝來,臨走時笑著連說“非常滿意”。

“對於我們省廳來說,要從制度建設層面、加強管理規定層面,研究相應措施、堵塞制度漏洞、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接待結束後,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吐露了這樣一番心裡話: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社會最活躍的細胞,企業強則社會活力足。只有把企業放到這樣一個高度,才能夠源自真心、發自真情,想企業所想、解企業之難。所以,生態環境部門採取的一系列幫扶企業的措施既不是應景之作、也非無奈之舉,更不是權宜之計。只要是企業合法、合理、合情的訴求,我們都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去解決,從而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