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史」·新南村—听说,这是九佛地区最早的张氏村庄

新南村位于黄埔区九龙镇北部,属红卫村管辖。红卫村由亨美庄、亨美村、泗和庄和新南村4个经济合作社组成。

现在的新南村,原名黄岐角村,1920年6月遭洪灾,村中房屋倒塌、良田被冲毁,因此整村向后山仔迁移,兴建村宅,改名为新南村。新南村民皆为张姓,村有宗望张公祠1座,这里应是九佛地区张氏祖先最早开村定居的地方。

「一村一史」·新南村—听说,这是九佛地区最早的张氏村庄

开村始祖

据家谱记载,新南村开居始祖叫从政公,士元公是从政公之父,为名相张九龄第八代孙,曾经迁居山东入籍。宋雍熙年间(984—987年)赴任广东(当时全国分五路,广南东路包括广东、广西、湖南一部分)任提刑官。家住广州城盐仓街(现属广州仓边路),妻子是南海陈氏封宜人。

「一村一史」·新南村—听说,这是九佛地区最早的张氏村庄

士元公墓葬枫下大窿口莲花山葵山丁向。红卫村于2008年重建的宗望张公祠就立有张士元的神位。

「一村一史」·新南村—听说,这是九佛地区最早的张氏村庄

人才辈出

据记载,从张从政开始在黄岐角村(现新南村)居住,其六代人共243年间(897年至1140年)曾出过两个进士、五个秀才及其他官职,人才辈出。

从政公的子孙彦博公、云祥公及宗献、宗杰、宗望等后代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1年)因朝代变更,北宋官员落败而各自迁徙,防抄九族。

从政公后人、高中进士的是张书言和张彦博。张书言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进士及第,宋宣和元年(1119年)五月任广东市舶提举。张彦博是张泳之子,宋贡补进士。

「一村一史」·新南村—听说,这是九佛地区最早的张氏村庄

开支散叶

彦博公之子宗献迁居增城礼圆社(现增城区郊外),后人又各自迁居腊布镇潭村、派潭镇高埔村等村庄,现增城地区繁衍后代共万余人。他们到增城腊布、派潭两个地方的山区,开垦了大片土地,发展生产,种田、种果树,后来发家致富,把大量土地出租给后来的客家人种植。

「一村一史」·新南村—听说,这是九佛地区最早的张氏村庄

其中有一条村叫新高埔,人口千余,把全部土地出租给当地农民,靠收取租金生活。全村的房屋都是青砖石脚,还建造了很多书屋、书馆、祠堂及公园。

新南村先人留下的十座张氏古墓,其中五座古墓都是用青砖砌造,为拱形,都设立石人、石山羊。

据说,由于当时改朝换代,张氏先人为了防止抄族和保存骨骸,自己毁坏了这些古墓的石碑,待朝政平定才重新建石碑,因此有五穴古墓还留着破烂青砖。古墓附近还有石人和石山羊,有的已被当地人取去修水利或他用,目前仍可见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