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和田經濟社會發展有何鉅變?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改革开放40年来和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巨变?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改革开放40年来和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巨变?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改革开放40年来和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巨变?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40年砥礪奮進,40年鑄就輝煌。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地委、行署團結帶領全地區各族人民艱苦奮鬥、同心同德,促進全地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地區上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求真務實,攻堅克難,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為維護社會穩定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發展走上快車道

“改革開放前,農村人連肚子都吃不飽,更別說擁有小汽車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購買了小汽車,就算沒有小汽車的,也有摩托車,這就是和田4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好證明……”今年64歲的和田市文化館退休職工阿皮孜·衣地力斯談起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變化時感慨地對記者說。

改革开放40年来和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巨变?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40年來,和田各族幹部群眾不忘初心,奮發有為,開拓進取,使全地區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00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268.2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從1978年的1424.8萬元上升到2017年的426.1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從1978年的1264.2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26.26億元。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9102萬元,上升到2017年的62.13億元,翻了5番多……

數據代表成就,也彰顯溫度。這些簡單的數字對比,反映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見證著全地區40年來經濟發展的可喜變化。

脫貧攻堅精準用力

全面小康邁出堅實步伐

改革開放之初,全地區農村貧困面大,農民收入較低,生活比較困難。推行“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全地區才逐步走上了以畜牧養殖、特色種植、高效設施農業、優質林果等為主導產業的發展道路。40年來,全地區累計脫貧100多萬人,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的53.49元提高到2017年的7817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自治區對和田扶貧工作重視程度之高、關懷程度之深、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9.3億元。

2018年以來,全地區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盯目標不放鬆,聚焦靶心不偏移,舉全地區之力超常規推進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不出村也能工作掙錢,每個月只要我努力工作,都能拿到上千元的工資。掙到了工資, 在家裡的地位也提高了,日子越來越幸福了。”11月20日,和田市肖爾巴格鄉尕宗村村民阿米娜·阿塔吾拉在村裡的服裝廠一邊做工,一邊高興地告訴記者。

推行“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脫貧路徑,狠抓扶貧措施落實,搭建“縣有龍頭企業、鄉有規模企業、村有衛星工廠、戶有小作坊”的四級架構,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在鄉村開設“衛星工廠”,帶動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促進村民增收,村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截至今年8月底,全地區實現轉移就業15.59萬人,其中就近就地轉移就業8.2萬人,6.92萬名貧困人口依靠就近就業實現了脫貧。

民生建設譜新篇

發展成果惠人民

“一家人吃飯睡覺都擠在一間屋子裡,夏天熱得使人難耐,冬天沒有暖氣,燒的是煤球,所以室內溫度低。”11月23日,68歲的和田市古勒巴格街道木尕買里社區居民康萬宏激動地對記者訴說著房子的故事。1978年,當時正在和田毛廠工作的康萬宏一家3口就擠在一間只有25平方米的土坯房裡。

住房緊張的局面,從住土坯房到現在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從住得擁擠到現在住得舒適。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實施安居富民工程和棚戶區改造、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100多萬名各族群眾得到實惠,農牧民住進了“水、電、氣、廚、廁、浴”功能齊全的安居房。

改革開放以來,全地區從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文化事業發展等方面入手,加大民生改善,一大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難題得到解決,和田大地呈現出安居樂業、和諧穩定的新畫卷。

全地區在校學生從1978年的20多萬名增加到2017年的73.37萬名,孩子上學從自掏學費、課本費到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再到十二年義務教育免費,實現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全覆蓋。社會保障事業持續推進,2017年底全地區從業人員達到116.0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僅2.2%。城鄉居民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實現老有所養。低保人員全部領取了低保金,基本生活有了可靠保障。

醫療衛生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保險、大病救助、商業保險四條保障線,實行全民免費體檢,各族群眾的健康水平得到可靠保證。基本實現了縣有醫院、鄉有衛生院、村有衛生室,大病不出縣、一般病不出鄉、小病不出村。新農合參合率達到100%。

真情交融魚水情深

民族團結一家親

改革開放以來,全地區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始終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視為事關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工程,突出增強“五個認同”、增進感情、凝聚人心這個重點,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進一步夯實了維護社會穩定的根基,取得了顯著成效。

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民族團結,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湧現出了大批民族團結先進模範,有“踏遍崑崙四十載,只為團結幸福水”的水利專家王蔚,有見義勇為的全國道德模範阿不力孜·買買提尼亞孜,有長期用自己的小汽車免費接送各族群眾的私車公用大叔艾尼瓦爾·芒蘇,有用愛心和真情澆灌民族團結之花的尤良英……他們用實際行動演繹著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民族團結故事。

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以來,地區堅持把交往交流交融作為切入點,把“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融入各族群眾日常生活。截至目前,地區7.57萬名各族幹部職工結對認親17.44 萬戶,參與走訪見面的幹部職工累計達578.18萬人次,開展各類活動107.39萬場次,累計捐款9490.3萬元,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08.65萬件,惠及各族群眾262萬戶次。

40年春風化雨,40年眾志成城。40年來,全地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生狀況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跨越,書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輝煌篇章,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