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共經歷過幾次文明?上次文明是不是人類呢?

智點同盟


地球到底經歷了幾次文明,我覺得現在的人類文明決不是第一次,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現代人喜歡挖坑考古,找到一些類似於人或者猴的化石就認作祖宗,首先這些骨頭化石的來源不明,是真是假無法判斷,況且考古作假的科學家被曝光的已不止一兩個了。其次這些所謂人類祖先存在的同時,難道不可以同時存在如人甚至比人更高級的物種,他們死後火化了、天葬了、海葬了,骨骼沒機會形成化石!所以你挖坑也沒用,找不到!

正常死亡的動植物形成化石的幾率太小了!去發現它比大海撈針都難!恐龍化石多,是大災造成的!大災襲來,火山地震海嘯使恐龍被大量掩埋起來,總有一些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變成化石!同理,所謂的恐龍時代,會不會有高級物種呢,這是可能的,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高級物種就不需要與他們爭奪資源,與恐龍共存,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是夢!

人類生存的根本是靠能源,自然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就有很多,另外太陽能、來自宇宙的能量都是可以利用的,這就要看科技發展水平如何!?人類如果實現了用能源合成食品,或者直接吸收能源,還需要種地打糧食嗎?

科技高度發展後,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穿越時空,星際移民,還有什麼?人類實現永生或者復活!現在,人的死亡是真的消失了嗎,軀殼的確化為塵埃,那精神意識呢?也沒有了嗎?精神意識失去了肉體只是失去了表達的渠道,他會不會去找其他的依託!另外,人類是不是可以把自身化為其他形態存在,微生物、量子態,在條件適宜時藉助其他生物再發展成高級生命形式!

畢竟地球毀滅之時,人類全部移民有點不現實,逃走一部分,死亡一部分,幻化一部分!幻化後,由於環境變化難以滿足還原條件,人類只能通過其他途徑找回自己!於是中國人有了蛇身人面的祖先,外國有美人魚!經過長期進化篩選,形成現代人!現代人科技飛速發展,仰望星空,只為找尋來時的路!

地球只是人類的第二故鄉,真正的故鄉在……





雄鷹號護法艦


地球已經有過無數次文明,只是我們無法理解這些文明的源頭而已。如果從肯陶羅斯熱球期看,我們現在正處在第五時期,也就是古瑪雅人所說的第五太陽紀。再過一百五十年後,地表將進入第六時期,或者說是第六太陽紀。這些時空劃分是根據半人馬座星團體中的三個獨立的塵裹質體的一個小公轉週期來劃分的。半人馬座星團體是在2萬年前開始近臨太陽系,那時是東吳塵裹質體最早面對太陽系,所以當時的地表氣溫與半人馬座東吳塵裹質體的諸恆星系統近臨太陽系相關,那一時期我們也稱東吳熱期。大約過了5437年,東吳塵裹質體離開了太陽系,這時是東吳塵裹質體與北魏塵裹質體的一個間隔面朝向太陽系,所以那一時期,地表氣溫迅速下降,時間持續了1805年,這一時期我們也稱吳後冷期。之後是半人馬座中的北魏塵裹質體開始近臨和麵朝太陽系,所以地表氣溫又快速上升,時間又持續了5437年,那一時期我們稱之為北魏熱期,那一時期,地表氣溫變化都與北魏塵裹質體的所屬恆星體近臨或遠離太陽系相聯繫。由於北魏塵裹質體所擁有的恆星數量最多,所以北魏熱期地表氣溫也是最高的。當北魏塵裹質體離開太陽系之時,北魏塵裹質體與西蜀塵裹質體之間的一個間隔面開始朝向太陽系,地表又開始一次快速的降溫過程。我們稱這一降溫期為魏後冷期。時間大約也持續了1805年,之後就是西蜀塵裹質體開始近臨太陽系,時至今日,西蜀熱期還有150年左右的時間,之後又會出現一個1805年的蜀後冷期時期。半人馬座星團體的三個塵裹質體的小公轉週期為21739年。


李波84091


地球以經過一百多次文明時期,有些時期比現在科技水平高的多,他們創造了月球衛星。


靜靜的去看海


這次是第二次。上次當然是人類。真正意義的人類全球一共只有五人。伏羲、女媧和他們的二子一女。其餘的有泥捏、靈體轉世、下世、佔體等多種多樣形式存在。妖魔鬼怪神仙佛菩薩羅漢金剛,動物植物飛禽走獸,物品昆蟲,應有盡有。


銀裝天地身飛雪夢中人


我瘋子認為文明是人的智慧提高,每提高一層,社會進步一層,文明提高進步無限,智慧提高無限。社會發展決定於人們的智慧,也是決定於社會的文明層次。


手機用戶李世民


無數次 。人類是磁場保護的產物。磁場保護消失。地球生命覆滅。人類移動到太空。地球慢慢誕生新物種。人類再下來做研究。人類是神話故事的起源。瑪雅傳說有這。


德芙55875902


地球經歷過金字塔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都是跟外星有關的文明,還有史前文明,史前文明都會用核彈


水中魚5707204


我們這個地球一直存在人類,不同時期的地球有不同的文明,石器時代是人類第一次文明,大約至今有一萬多年。


平常人246089341


至少二代文明,三眼文明和二眼文明!月球上的三眼女屍就是證據!


釋迦如去


問出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是個學渣。。。沒有學通進化論,沒有學通生物學,對人類文明史一竅不通。。。。所以才導致認為存在史前多次高級文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