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百年古建筑有效保护,供销社成乡村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再次回到农村老家,这些古建筑还在。山东农村惠民县魏集镇丁河圈村丁氏故居成为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

丁氏故居建筑具有鲁北民居特色,为四合院尖顶砖瓦土木结,分为三义东的南六院、北五院,三义恒二院,三义成一院。最具文物价值的是门楼。此门楼为砖、石、木结构,高约6.31米,两层,宽约3.31米,进深5米。门楼上的石雕是其精华所在。门洞的上方嵌有石质匾额,镌刻行书“集义”两字,匾额采用了扇面的表现形式,字的两边浮雕博古图案。

上百年的老砖。

清咸丰年间,丁来兴与胞弟丁来隆、族人丁临洲合伙经营油坊起家,始创“三义号”。后来三家分立,丁来兴创“三义东”、丁来隆建“三义恒”,丁临州开“三义成”。至丁来兴的儿子丁衍棠发展到鼎盛阶段,共有十六个院落,二百余间房屋。南北的院落有过街天桥相连,气势壮观。

清咸丰年间农村故居没想到还藏着商店。

20年前,村民丁涣友在这里租用开办了供销社门市部,卖出去的都是成本价格,目的就是方便村民。

丁涣友说:“一天也就是赚10块钱,在这里营业不是为了赚钱,我就怕村民买不到东西,我们这里搞乡村旅游,这里会重新装修,农村会越来越好。”

老照片将要成为永恒的回忆。小时候,我经常到供销社买田字格本、打酱油。

供销社成为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对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物价、保障供给、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要装修了。

农村土房子也不多了。在农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缮和保护。

现在当地全域旅游的大力发展,使“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大批民俗文化、古村、古街、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现在当地文化局对院落进行了修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