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怎样熬到战国末期的?

王昆立


按照惯例,咱们先来缕一缕周朝的历史!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首先是西周,崛起于渭水之畔,兴盛于周文王姬昌,而后武王伐纣,灭亡殷商,夺取天下,中国历史进入到周朝统治阶段。当时周朝定都镐京,为了后来定都洛阳的春秋战国时代相区分,历史上称其为西周。

西周建立后,实施分封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于华夏各地,这批人就是咱们常说的诸侯。周朝与诸侯们的关系大概相当于明朝与朝鲜,也就是所谓的“宗主”关系。各个诸侯国都算是独立的国家,但周朝作为宗主国会享受更多的特权。比如想当诸侯,得周王承认,战国时期三家分晋,赵魏韩的正式成立,就是因为周王给他们封了侯。还比如,诸侯得听从周王得号令,周王可以征用各个诸侯国得人力、物力和财力。遇到不听话的诸侯,周王就可以发布诏令打它或者灭了它。


要知道这可不是周王室一家来打你,后面跟着十几个、几十个等着吃肉,瓜分你土地和财富的小弟。

所以没人多少人敢挑衅周王室的权威,周朝也相对比较稳定,诸侯皆奉其为主,政令皆自天子出。

就这样大概过了两百年,周朝开始出现败家子了!一个叫周厉王,暴虐无道,最终引起了国民的反抗,被赶出了都城。周朝经历了十几年的“无元首”时期,朝中由召穆公虎、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


虽然后来宣王继位,励精图治,政通人和,诸侯来朝。但此时的周天子在诸侯心中的地位已经不如之前那么高大了。周朝的国力也因为常年针对犬戎、西戎等西北民族的战争而逐渐衰落,对于诸侯们更加缺乏压制力。

最后周幽王为搏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引火上身,为犬戎大军所杀,周平王继位,迁都洛阳,至此西周覆灭,中国历史进入到东周时代,也就是咱们所熟知的春秋时期。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动荡之后,周朝已经不再之前那个征伐天下的周朝了。其无论是国力还是声望都不复从前。曾经号令天下的周天子,其政令只能覆盖属于其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诸侯们基本不太搭理他,那就没多少人怕他了。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自诸侯出!”

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崩坏”,春秋时代的最大特点!

不过从实力来讲,此时的周朝好歹还有着里东西千里南北六百里得庞大直辖面积,还有“天子六军”这样一支比较强大的军队(《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即使没有往日的荣耀,也绝对不能说弱。

但是呢,由于其朝堂上下,并不齐心。



比如郑庄公,利用出任王朝卿士的有利条件,常常借王命大肆挖周王室的墙角,使郑国成为春秋初年一个强国,而周朝却在持续衰落。这让周王十分不满,但是无奈实力不行,攻打郑国反倒被暴捶,实力再度被削弱。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二流势力,其控制地盘也仅限于周王畿地区,仅相当于一中等诸侯国大。

于是就轮到春秋五霸唱主角了,周王室彻底沦为配角,其最大的作用便是,霸主会盟的时候当个颁奖嘉宾,颇有些教皇的味道。

然后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更加严重,周王室持续衰落,经济不行,军事不行,地位持续降低。不过毕竟是宗主国,只要老实点,人家也不会动他。比如先是赵魏韩三家让封侯,乖乖的封,魏侯想称王,也乖乖答应。把这些诸侯哄高兴了,不仅安全,还能拿到不少好处。


但是,总有喜欢作死的,周赧(nǎn)王听信了楚孝烈王的建议,以自己周天子的身份,召集六国出兵攻打秦国,可惜六国各怀心思,最终联合失败。花了钱,还挨了打,得不偿失。而且惹怒了秦国,公元前256年,秦军杀进周王室的地盘洛邑,将周朝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所杀,至此,周朝彻底灭亡。

从周朝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国力与地理位置上来讲,周朝根本就混不到战国时期。但他是怎样熬到战国末期的呢?

答案无非一个“礼”字。

作为宗主国,即使是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还是一定程度上的遵守这个“礼”字。即使他们心底根本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但是为了师出有名,为了表示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方,他们需要周王室名义上的支持。反之,如果谁不遵从这个“礼”,那么就是众矢之的,其他诸侯国就有理由联合对付你。

所以大家都很默契的将不去动周王室,直到秦国,因为当时秦国的实力已经不怕成为众矢之的了。而且还是周王主动取招惹人家的,这不找死吗?


白话历史君


周朝是一个很能熬的王朝,整个周王室维持了大约791年,不可谓不长久。


春秋时期,虽然周王室空有长鞭,已成虚,但它依然能够呼风唤雨,地位至少相当于一个大国的诸侯。而在这一时期,春秋五霸实力非常接近,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还纷纷打出拥护中央的口号;同时,这会儿的周朝,不仅还有成周的武装力量存在,更有它周边的两个铁杆朋友,虞国和西虢国。因此,周王室才得以继续生存下来。

等到了战国时代,周王室王权已经虚置,不过它仍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是战国七雄名义上的大家长。这种没有任何威胁且还可以挂靠的王权,是没有人愿意去篡夺的。如果在实力相当的七雄之中,哪一个霸主胆儿肥得敢这么干,那么,这个诸侯势必遭致群起而攻之。所以,战国初期,谁也不敢挑战周室而想被群狼撕咬。


不过,这种暂时的平衡,到了战国后期,实力平衡的局面被秦国彻底打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之后,开始一家独大,六国相随丧土,最终灭掉了东周。

历史上的周朝终于熬到了尽头……


茅山夜话


大家都说“周王朝有八百年的历史,是中国最长命的朝代”。那么周王朝为什么能延续八百年呢?现在很多“国学大师”把这件事分析成周天子列祖列宗的德行好,所以福报大,还说之后没有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间比周王朝更长,特别是秦,秦太过于残暴,二世亡国。

这种说法实在过于荒谬,恐怕只能骗骗没有历史知识的善男信女吧?

周灭殷商,属于弱灭强,臣弑君。为了不让周被推翻,周天子便到处分封自己的亲戚和重臣,成为诸侯国,《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接着制礼,用来规范贵族的行为准则,以便维护自己的地位。

而这些诸侯又在国内分封自己的家臣和亲戚,是为卿大夫,直到贵族的最后一级——士。就好比如封土,一层一层。周朝最注重亲情,亲情大于国法,卿大夫和士发生矛盾,很可能就是叔叔伯伯和侄子之间的矛盾,只需要伯伯关心一下侄子,侄子体谅一下伯伯,就没事了。

在宗法制下,周天子只能命令诸侯,诸侯底下的卿大夫是不听周天子使唤的,诸侯要是不听周天子的,周天子往往也没办法,说简单一点就是“奴才的奴才不是你的奴才,主子的主子不是你的主子”,一级对一级效忠,不能擅越。

所以这种情况是用血缘来维系的,只要时间一长,血缘关系淡化,诸侯们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

西周三百年还好,风平浪静,大家都遵守规则。但是到了东周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几乎没人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孔子一生致力于复周礼,就是要让这些人重新尊重周天子。

可惜这只是孔子的一厢情愿。

到了战国,周天子那就是一个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的存在了。

而秦之后实行的集权制不同,它就像一根大棒子,一桶到底,皇帝什么事都能管,所有人都要效忠于皇帝。

说句题外话,我们历史课本中说我国古代是“封建社会”,其实并不准确。先秦以前才是“封建社会”,秦以后,则是“郡县制”。

所以说,周朝最鼎盛的时期只有西周的三百年,平王东迁之后就开始衰弱了,并不是一定非要有周天子不可。

一些拙见,欢迎大家与在下探讨!




火焱小妖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约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0年,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标志性事件是犬戎入侵,镐京被毁,周平王迁都洛邑。

总体而言,西周比较稳定且强大,东周没落而衰弱。周朝延续了近八百年,是中国历史最久的王朝。

东周之所以弱而不倒,延续了五百多年,有其原因。

首先,很多时候,周天子的旗号仍然有用。借助周天子的旗号可以增强诸侯代表性,比如春秋五霸都在得到周天子名义上认可的情况下成为霸主的。

其次,诸侯们允许周天子存在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谁如果灭了周天子会遭到群起攻入。无论春秋四大国(秦晋齐楚),还是战国前期,大国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关系,谁都不想去灭周,这样实利少,害处大。

直到秦国到了昭襄王时期,经过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的大势不可逆转。秦于四年后(公元前256年)灭周。


羽书迟


周朝自前1046年建立,到前256年灭亡,虽然经历过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和战国时期的名存实亡,但它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最长久的王朝,长达791年。



题主所谓它是如何熬到战国后期才灭亡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和总结。简单说主要有三点:

一、西周创立宗法制度生命力很强,是延续周朝存续年代较久的原因之一。

周朝建立之前的夏商也有分封诸侯制度。但属简单分封而治,没有建立周代严格的宗法制度,诸侯国对中央政府向心力差,忠诚度缺乏制度保证。周代分封则建立一套严格"缰、索"制度,包括各诸侯国的权力义务等,周公等都规定很细。



同时将周宗室分封71个诸侯国,藩屏周天子的宗主国。在整个西周和东周早期,小宗国对大宗天下还是恭敬的,礼法制度执行还是不错的。周天子的共主地位还是巩固的,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即是齐鲁这样的大国,君主废立权仍在天子手中。姜太公五世孙因为纪侯告状,周天子当诸侯面煮死他。鲁国周公后裔因违宗法被诛。其它爵位较低诸侯,自然也就乖多了。

异姓诸侯最不受规矩,徐国君主趁周穆王西游时,主动承担天子之责,调解诸侯国纠纷,赢得徐偃王美名。周穆王听说后十分震惊,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赶回,严励处罚了徐偃王,降爵迁国。其实徐偃王只是个绰号,是个夜影下的王,并不是明火执仗自称王。

吳楚越等子爵侯国,则不理会宗法制度,早早称王。姬姓诸侯大多不称王。田齐、三晋、秦等相继称王。这点证明周公所创宗法制度对维护周朝国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鲁国最铁杆,历800年到亡国也未称王。



二、周礼等文化伦理深入人心也是延续周朝国祚的重要力量

中华文化统称5000年,是概论。自黄帝至商代的文化流传下来的东西比较简约。大量流传下来并有文字纪载,形成典册的是周文化。周之前的优秀文化则一些零星碎片。

周代的文化和伦理至今影响着我们。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是周文化的系统整理,并不是孔子独创的。周文化集大成者首先是周公旦。

春秋礼崩乐坏时,孔子站出来大声疾呼和宏扬。受周文化的软势力的影响和约束,春秋时期的争霸总是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帜。首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时,天子赐祚肉不让桓公跪授。论亲疏,周天子与齐桓公为甥舅之亲,且桓公白发苍苍,照样跪授那点天子赐肉。

文化伦理一旦融入血液,它的约束力虽然无形,却非常有力。即是战国后期,周天子沦落不及小诸侯时,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也并没有灭绝它。只有秦昭王在周赧王五十九年才抓俘周天子回国,迁九鼎入秦。后又放回,又作了几年村长。



三、总之,从周朝存世近800年这一历史现象看,周初的宗法制分封和周文化的完善,在当时还是不错的选择。夏300多年,商600年,都比周代短促。况且周文化是中华文明保存最多的文化。即是我们现代人的潜意识或伦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保存不少。这个功劳不能全算在孔子儒学一家身上,周代文化伦理功不可抹。


左说春秋历史领域创作


周朝虽然享有如此之长的国运,但在建国伊始的制度建设中,就留下了日后亡国的隐患。

周朝鉴于前代夏朝的教训,在中央王朝有难时,夏朝因为王室子弟力量薄弱,无勤王之兵可调,无粮饷军资可用,眼看着都城被攻陷,国家被摧毁而无能为力。周朝建国后,平定了为各地的反叛,巩固了和扩大了国家实际控制的地盘,在完成这些事情后,陆续开始了大规模的分封,对周王同姓的贵族,参与周朝开国、平定天下的功臣,还有前代夏朝王室的后裔,分封到了全国各地及当时的边疆地区,目的是为了拱卫京畿及关中地区,协助周王室稳定统治,牢牢控制夏朝旧地和新征服的地区,震慑四夷,即上古时代中原人们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分别是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分封制在最初二百多年也实现起到了当初设立这项制度的初衷,但是当后代周王逐渐奢侈腐化、懒政怠政,造成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与周边民族冲突,终于在周幽王末年,因为周幽王举政失当,引发西北方向的犬戎之乱,京师镐京被攻破,幽王被杀,太子姬宜臼被从东方赶来的各诸侯国联军所救,因为镐京已被犬戎破坏,无奈之下,周王室决定东迁,定都地处中原腹地的洛邑,周朝的第二阶段东周开始。从此,周王室实际上就逐渐落入东方几个强大诸侯国的掌握中了,周天子的权威从此越来越弱,凡事都要看几个大诸侯国如晋、齐、郑、楚等国的眼色行事,再往后,周王的政令出不了京师洛邑百里之外,意味着周王作为天下共主,能够实际控制的地盘就剩下方圆百里,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了,周王彻底沦为当时几个强大诸侯国手中的工具,需要这面大旗时被人抬出来展示一番,不需要时根本无人问津。东周时期的历代周王慢慢也接受了这个现实,关起们来过自己的小朝廷的日子。

在这种形势下,东方几个强大诸侯国的国君也确实想过再重新恢复周朝王室的权威,无奈时过境迁,天下各诸侯国已经习惯在自己的领地上发号施令,谁也不愿意头上再来一个有名无实的周天子管着自己。这样又有诸侯国的国君打算推翻周王室,依靠自己的力量消灭各大小诸侯国,重新统一天下。但是,在东周存在的前二三百年的春秋时代,天下百姓和各诸侯国上下对周朝往日的显赫功绩仍然记忆犹新,因为周礼的普及,人们的上下尊卑观念、君臣伦理纲常观念已经形成,人们对周王室仍然抱有幻想,心存好感,并不赞成不支持有人想取而代之,周王室得以继续存在。

时间到了战国时代,经过几百年的争霸,天下纲纪大乱,人们对周王室已经不抱幻想了,都期盼着出现一个新的天下共主,去平定四方,消除割据混战的局面,让天下百姓能安定生活,但是没有一个诸侯国完全具备这样的实力。于是战国时代各国的变法运动此起彼伏,各国都想尽快的富国强兵,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有足够的实力重新统一天下,但这个目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长期持之以恒,举国一致同心戮力才能完成。这样的形势下,周王室又苟延残喘了二百多年。

终于到了战国末期,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实力逐渐成为天下诸侯国中最强大的,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在公元前256年末代周王周赧王姬延死后,秦军攻入周都洛邑,取走象征天下九州的九鼎,这才正式宣告享国近八百年的周王朝寿终正寝。

在周朝逐渐灭亡的过程中,还有经济制度的崩溃和转变,礼乐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改变,同样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才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


落日苍茫风才定


周王朝自公元前11世纪中叶到公元前256年,共计延续约800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通知时间最长的朝代。

周朝的统治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对以后的社会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

要分析周王朝怎么样坚持到战国末期长达800年历史才最终覆灭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个方面寻找答案。

1、周王朝社会制度方面,最为关键的宗法制,所谓宗法制就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制统治的制度。也就是说周王朝实际是以周天子为中心,用世袭的传承制度传承王位,而其余非嫡长子的兄弟就分封为诸侯国国王,在诸侯国中,再以嫡长子世袭王位,其余再封国中再行分封。如此等制度循环,周朝的贵族就从中央覆盖到了各个地方,其余非王室宗族的贵族则通过与周室族人通婚联姻的方式,也加入到掌管地方政权的管理圈子。

这样一来,周王朝的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周室宗族子弟或者近亲,在国家制度及宗室礼法的约束下,地方诸侯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统治和管理,若背叛周天子及时对国家不忠又同时背叛了祖先,所以在这样的社会制度及思想约束下,周王朝能够有较为稳定的统治。

2、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将宗室贵族分封为诸侯国,诸侯国在本国又对自己的贵族子孙进行分封,导致在整个西周时期,各政治团体的势力都不大,他们只有在周王朝的庇护下,才能得以有相对安定的生存环境。

3、在周王朝时期,铁器已得到广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周王室确掌握着社会主要生产技术、王朝设置有专管司农的官员,负责各种农业技术的改进及传授,而且重要的手工业、轻工业的生产制造都掌握在周天子为中心的周王室手中,于是在周王朝的前期,各诸侯国还很依赖周天子的统治。

4、周王朝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并没有太多的僭越之心,只是想要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封国,强大自己的国家。在西周时期,诸侯国虽有因为争抢地盘、资源、人口等发生战斗的,有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但是毕竟还只是在周天子统治下的各诸侯国之间争斗,想要称作霸王,最多也就是想要取得强国的霸王地位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没有想要对周天子取而代之的想法。所以到了周王朝后期,即便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小,经济、政治、军事都要依赖与各诸侯国,但是他还能以周天子的名义存在,并发布一些政令。至少在名义上周天子采石正统,代表的是正义。

5、到了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各个诸侯国之间强弱兼并的现象就更加严重了,周王朝的实际统治能力就越来越弱了。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制衡,相互征伐兼并,致力于成为强大的霸主地位,以支配其他国家的政治和军队。此时的周王室已经衰弱,没有资源可以值得挣钱、仅存一个“天子”的名分。称为霸主的诸侯国也没有必要去冒犯天下百姓去心中的正统去灭了周王室。这样可能还会导致天下诸侯共同来伐的危险局势,为已虚名而招来天下共诛的局面,得不偿失。

6、秦国在战国末年逐一兼并灭掉其余六国之后,基本上实现了大一统,秦始皇才在李斯等人的拥立下,接受姬延的投降,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至此,周王朝宣告灭亡。







浩中一内


第一,有一定自保能力。

东周虽然迁都到洛阳,但尚有部分属地,军队,且经济体量不小,政治实力首屈。

第二,对战国诸侯无直接威胁。

东周虽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其实力,不过一个中等诸侯而已,不足以威胁其他诸侯。

第三,外交政策,较为成功。

周室颓废之后,军事力量严重下滑,但由于其无可替代的政治地位,使其在外交上拥有一定的回旋余地,能够在较长时间保持对其他诸侯的良好关系。

第四,尚有小诸侯支持。

尤其春秋时期,尚有大批小的邦国,因为国体较小,很希望周室能够“主持大局”。

第五,保持与周室旁系诸侯国的良好关系,并与其他诸侯联姻。

此点影响不大,但并非毫无作用,这使得其他想动周室的诸侯国,需要考虑和周室有姻亲关系国的态度。

以上,正是周室在战国立足的策略,在政策上来说,几乎是无懈可击,这也是最终统一中国的是秦国的原因……因为秦国玩的是法家,是霸道,也只有霸道能在战国那样浆糊一样的局面下杀出一条血路……所谓的大家都在讲道理,拉关系,最后一定是不讲理的胜利……因为讲理的在适应规则,不讲理的在改变规则


女兆丝者东


其实很简单。

春秋不用说,那时候各个诸侯国还是听从中央的,毕竟诸侯国的权利还是中央给的,周王室还一直没有发现诸侯国的野心,奈何人心是膨胀无穷的,到了后来都想自己做老大,但是吧,很多时候不是你想做老大哥就是老大哥。于是,不做老大哥做老二总行了吧,就开始争霸,打一架告诉老大哥我这么强,是不是要给我颁发个霸主奖杯。老大哥想了想反正不是抢老大,就给了吧。

给了几次,大家发现只要能打赢别人就可以做老二,那么就争着去打。再后来人们一想,为什么只要能打赢老大哥就给奖杯呢,想来想去想通了,老大哥没办法不给,于是老大哥的地位越来越低。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想自己做老大哥了,老二什么的谁也不稀罕了。但是吧,你做老大哥得有那个实力啊。

于是,战国开始了。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壮大。而这里面大家当然表面上承认老大哥,毕竟必要的时候还能拿老大哥做挡箭牌,也没有谁会傻得去打老大哥,一个,没啥甜头,一个还会惹的别人群起而攻之。

你和别人打,那是私怨,打老大哥就会引发公愤了。其实别人还巴不得你打老大哥呢,这样子大家可以群起而攻之,正好除掉你,同时瓜分地盘。

于是大家考虑的只会是留着老大哥做面子,然后大家你打我我打你。而老大哥早就没有能力去管了。

而等到有一天有一个国家,可以一人硬抗其它人抱团的时候,那么就是老大哥嗝屁之时。当然能力差一点也可以,只要速战速决就行了。只要后面能应对其它几家抱团就行。

其实到了后期大家都想别人把老大哥给打掉的。

这其实和曹操的做法差不多。


夕夏老赢


因为无害。

名义君主没有实权,也没有值得争夺的资源。除了一个似有似无的传说中的九鼎,周王室没有任何价值。

然而如果你去征讨周王室,不仅背上了不忠作乱的名声,还会给人以口实,弄不好被几个大国合起来打败瓜分土地。

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