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無路的蘑菇街,也唯有上市解套了


走投無路的蘑菇街,也唯有上市解套了


很久沒有聽見蘑菇街的消息了,就在大家以為它扛不住競爭壓力,要“銷聲匿跡”的時候,蘑菇街終於在本週四完成了赴美上市的重大使命。

美國東部時間12月6日早間,蘑菇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MOGU”,首日開盤報12.25美元,較IPO發行價14美元/ADS下跌12.5%。該公司股價最終收於14美元,全天持平。

走投無路的蘑菇街,也唯有上市解套了


2011年上線的蘑菇街一直以“時尚目的地”自稱,本次赴美上市公司主體名稱為“蘑菇街”,主要包括旗下蘑菇街、美麗說、uni等產品,主要用戶是年齡在15歲至3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

蘑菇街最早是以社區起家,而後轉型為社區導購、社交電商,發展勢頭強勁。2016年合併快時尚電商美麗說後,蘑菇街與美麗說、淘世界成立美麗聯合集團,還被冠以電商“第四極”的光環。然而,這個昔日的互聯網電商明星公司卻是高開低走。

蘑菇街與美麗說合並後,“1+1>2”的效果並未出現,公司內部頻頻傳出裁員消息,市場影響力也逐漸減弱。

短短兩年的時間,忙著抱團、磨合、追風口,高舉“時尚第一股”大旗的蘑菇街,早已錯失上市的最佳時機,這次流血上市更像是一種走投無路的投資人解套選擇。

上市是蘑菇街走投無路的選擇


在蘑菇街的招股書上披露,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一年內,蘑菇街的總GMV(商品總額)為人民幣147億元;在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6個月內,蘑菇街的總GMV為人民幣79億元。

而對比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在雙十一期間的監測數據,蘑菇街的GMV表現不僅跑輸天貓和京東兩大巨頭,甚至不及電商行業的整體增幅。

此外,據招股書數據,蘑菇街依舊處於虧損狀態。


走投無路的蘑菇街,也唯有上市解套了

▲蘑菇街2017財年及2018財年調整後淨虧損


在截至2017年3月31日和2018年3月31日的一年內,蘑菇街的調整後淨虧損分別為人民幣4.761億元和人民幣4.202億元;在截至2017年9月30日和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6個月內,蘑菇街的調整後淨虧損分別為人民幣2.523億元和人民幣1.857億元。

活躍用戶幾乎陷入增長停滯成為蘑菇街重要的發展瓶頸之一。

此外,雖然蘑菇街的MAU(月活躍用戶人數)從2017財年的5100萬增加到2018財年的6520萬,增長了27.8%,活躍購買者從2017財年的2440萬增加到了2018財年的3300萬,增長了35.2%。

但按照2017年9月30日前12個月月與2018年9月30日前12個月相比,蘑菇街MAU從6200萬增加至6260萬,同時活躍買家從3170萬增加3280萬,幾乎沒有增長。


走投無路的蘑菇街,也唯有上市解套了

▲蘑菇街2017財年及2018財年現金及等價物


蘑菇街的現金流情況也不樂觀。2017財年年初,公司現金及等價物為23.54億元。2017財年淨流出10.8億元,2018年淨流出0.46億元,2019年4-9月流出3.33億元。截至9月底,蘑菇街現金及現金等價物8.915億元,同比減少27%。

蘑菇街方面在招股書的風險提示中也坦言,現金流及有形資產的流失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其商譽及無形資產的重大減值,進而可能嚴重影響到公司的財務和業績。

對於蘑菇街來說,現有現金流情況難以長期維持平臺運作,公司經營現金流仍然在大幅度流出,加上現如今的一級市場融資困難,蘑菇街現在除了上市,或也別無他路可選。

變幻的風口,尷尬的流量


細數蘑菇街的發展在歷程,其中間做過不少努力和掙扎,但踩中了風口,卻往往最後一腳踏空,毫無建樹。

2016年,隨著“網紅直播”經濟的火熱程度躍升,蘑菇街也跟風進入了直播領域。

圍繞著用戶的喜好,平臺上的主播會為用戶和粉絲推薦商品,供應鏈及商家也藉此推出用戶喜歡的商品。除了有營銷服務收入和商家傭金作為平臺的收入來源,蘑菇街還通過幫助商家獲取更高的溢價進行增收。

由用戶、時尚達人、商家構成的“三邊網絡”,通過“電商直播”把內容傳送給粉絲,這無疑成為了蘑菇街時尚生態的新支柱。

招股書公佈了直播領域的成績,2019財年上半年,直播在半年內便貢獻14億元的成交額,佔2018財年直播成交額的82.3%。雖然直播發展迅速,但與淘寶網紅直播日銷售額破億元的成績來看,蘑菇街的直播業務並不亮眼。

考慮到直播本身的時效性限制,2017年7月,蘑菇街還推出視頻購的功能,通過短視頻講解,優化用戶消費體驗。

然而,一次次的新嘗試,並沒有真正解決流量紅利削弱的問題,蘑菇街仍受鉅額虧損所困。為了應對競爭,蘑菇街決定押寶微信小程序。比起與其他電商的優勢,不能不提的是蘑菇街背後騰訊的加持。

蘑菇街與騰訊的淵源,始於蘑菇街與美麗說的合併。當時,作為美麗說股東的騰訊,對兩者合併後的新公司追加投資。據招股書披露,持股比例達18%的騰訊,現為蘑菇街最大的股東。正因如此,騰訊給予蘑菇街的“優待”也是明顯的。

蘑菇街女裝特賣小程序產品經理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微信小程序團隊對於一些偏電商的玩法功能,會讓蘑菇街優先內測,包括電商直播、社交立減金、公眾號文中CPC廣告幫小程序賣貨,這些功能都是我們先來內測、上線後率先開放給我們的。”

微信小程序的這個入口固然有著龐大的流量,但引流能力似乎已經到了瓶頸的階段。招股書當中,按照2018年9月30日前十二個月與2017年同期相比,MAU和活躍買家數的增長几乎停滯。

走投無路的蘑菇街,也唯有上市解套了

▲2017年中國電商前10名。圖片來源:環球老虎財經、易觀千帆。


更為不利的是,蘑菇街對小程序的依賴日益加深。公開資料顯示,2018財年(2017年4月-2018年3月)微信小程序對蘑菇街總GMV的貢獻率達到17.8%,到2019年財年上半年(2018年4月-2018年9月),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31.1%。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表達了他的擔憂:“背靠微信擁有流量入口固然有優勢,但過於以來外部支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利於平臺未來的獨立發展。”

雖然發展較早,但蘑菇街通過網紅直播和內容推送提高帶貨量的運營模式早已不新鮮。同是做“內容+社交”的小紅書,早在2017年就已經實現盈虧平衡,其購物分享社區模式也成為了它的天然壁壘。從盈利效果和創新性來看,蘑菇街走在其後。

事實上,蘑菇街也曾嘗試新事物。為了凸顯個性化,2017年,蘑菇街發力人工智能——成立搭配研究所。

在蘑菇街平臺上,充斥著大量商品、內容、社交,蘑菇街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分析用戶每天的瀏覽、分享和購物行為,形成眾多的個性化搭配方案,提升用戶體驗。此外,大數據還能針對供應端的流通作出庫存預測,幫助商家、生產者甚至設計者做出商業決策。

但可惜的是,這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熱潮卻在2018年不見了蹤影。自稱有顆“技術心”的蘑菇街,逐步減少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研發費用佔比為15.9%,而截至9月30日的六個月,研發費用佔比下降至15.5%。

其實對蘑菇街來說,上市只是開始,它不僅要與阿里系電商搶奪消費者,還要和唯品會、京東,以及業績飆升的拼多多一起,爭奪騰訊系內部更多的資源。未來能否扭虧為盈需要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