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難定義,蘑菇街、小紅書、拼多多註定要兵分三路?

社交電商難定義,蘑菇街、小紅書、拼多多註定要兵分三路?

7月26日,被各大媒體炒得天翻地覆的拼多多終於在納斯達克上市。據瞭解,拼多多上市當天市值達到296億美元,可以說拼多多為社交電商掙了個開門紅。事實上,除了拼多多,社交電商界頗具實力的還有蘑菇街和小紅書。

三者同為社交電商,不過有一定的差異。蘑菇街主打“平價”,小紅書相對更“輕奢”,拼多多更多是營造一種“低價拼團”的概念。縱然這三者存在差異,但是他們卻共同面對來自社交電商的行業挑戰。我們且對三方做一個橫向瞭解,再來看一看社交電商行業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曲折而堅強的蘑菇街

蘑菇街成立於2011年,旨在做一家高科技輕時尚的互聯網公司。成立以來,蘑菇街致力於為姑娘們提供衣服、鞋子、箱包、配飾和美妝等等適合年輕女性的商品。蘑菇街專注於時尚女性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很多平價的商品。

然而,蘑菇街七年來的發展一波三折。最初,蘑菇街的定位是一家導購平臺,後來阿里巴巴開始封殺第三方導購平臺,流量急劇下滑,所以蘑菇街轉型為社交化電商平臺,變成一家電商。時隔幾年,蘑菇街、美麗說、淘世界合併,成立美麗聯合集團。2018年5月24日,美麗聯合與騰訊達成了合作協議。

從定位的轉換、與別的企業合併到最後站隊巨頭,蘑菇街的曲折使得其在發展過程中錯失了不少良機。據瞭解,蘑菇街的用戶註冊量超過一億,但是從2015年至今,用戶活躍量只有1200萬-1500萬。比起拼多多和小紅書,蘑菇街這數據確實不好看。不過,堅強的蘑菇街沒有自暴自棄,開始從自身管理出發,整肅宮闈,給平臺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近期,關於加強平臺管理,最火的要屬蘑菇街的“推優汰劣”。蘑菇街官網推出了《蘑菇街星級商家管理規則》,意欲在其平臺上對商戶實行“推優汰劣”。“推優汰劣”顧名思義就是在平臺上支持和推薦經營好的商戶,淘汰那些經營不善的商戶。其實,在正式的規則公佈之前,蘑菇街便對商戶設定了2018年的考核標準,每個季度會通知未到達考核標準的店鋪進入緩衝期進行整改。緩衝期結束後,仍然未達標的商家會被清退,而被清退的商家需要重新註冊新的賬號,填寫新的入駐申請才能開始正常經營。

“推優汰劣”就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平臺上的商家,提高用戶體驗。從而以用戶的口碑效應,不斷擴大用戶活躍量,大大提高用戶粘性。有了龐大的用戶量為基礎,就不愁平臺的生意不好做,也不愁賺不到錢了。總的來說,蘑菇街的發展很是曲折,但好在堅強的蘑菇街依舊對未來充滿熱情。

穩健卻侷限的小紅書

如果說蘑菇街是曲折而堅強的,那麼小紅書可以說是穩健卻侷限。與蘑菇街不同,小紅書從社區起家。起初,小紅書的用戶注重在社區分享海外購物經驗。當時只有美妝和個護,後來小紅書拓寬了信息分享的領域,在美妝、個護的基礎上增加了運動、家居、旅遊、酒店、餐館等分類,可以說觸及了消費經驗和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

據瞭解,截至2018年4月15日,小紅書已經擁有超過9600萬用戶,其中用戶活躍量在3000萬左右。在小紅書社區,用戶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筆記的分享,記錄美好生活,然後小紅書通過機器學習對海量信息和人進行高效精準的匹配,最後實現信息變現。

小紅書通過社區起家,社區也成為小紅書的壁壘,是小紅書獨有的特色,也是其他平臺無法複製的地方。據瞭解,小紅書接受了總額超過3億美元的投資,其中阿里領投,騰訊跟投。站隊巨頭方面,小紅書似乎沒有明顯的偏向。不過,可以看出來阿里和騰訊已經垂涎小紅書的用戶流量。

自2013年創辦以來,小紅書一直在平穩上升。但是,相比於蘑菇街、拼多多,小紅書的受眾比較侷限。小紅書的目標用戶是一些一二線城市的白領,以女性為主。這部分受眾有錢,也捨得為自己花錢。所以,小紅書被貼上“小資”、“輕奢”等標籤。

高效而大意的拼多多

相比於小紅書,拼多多在用戶持有量上的努力可謂是全民共睹。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微信上總有朋友給你發個拼多多的鏈接,讓你幫忙砍價。拼多多就是通過這樣的途徑,實現病毒般生長。

如今,拼多多已然成為國內主流的手機購物APP,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之間的拼團,以更低的價格,拼團購買商品。拼多多旨在能使用戶用更少的錢買更好的商品,體會更多的實惠和樂趣。為此,短短三年,拼多多成為社交電商用戶量最大的平臺,成為很多人所喜愛的購物APP。

但是,發展得太快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拼多多在高速增長的同時,大意忽略了很多問題。遇到了各式各樣的麻煩。今年6月,央視曾報道拼多多商家涉嫌違法違規,從側面看出平臺管理跟不上發展的速度,監管力度有待加強。

再者,前段時間不少自媒體相繼對拼多多進行淺剖深析,指出其“低價低質”,給拼多多貼上了一系列的標籤。儘管隨後拼多多及時召開媒體發佈會對外公開澄清,但依然讓大眾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足見大意發展的風險。

社交電商面臨的三大挑戰

其實,無論是蘑菇街還是小紅書,或者是拼多多,他們除了各自的差異外,還擁有很多社交電商的共性。例如,三者都是依賴於社區的電商。所以,蘑菇街、小紅書、拼多多都面臨著社交電商的行業挑戰。

挑戰一,行業定義的偏差,讓蘑菇街、小紅書、拼多多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事實上,社交電商是個偽概念。不論是哪一種消費形態,消費行為本身就無法離開“社交”,拼多多CEO黃錚也曾經提到過“偽社交電商”的概念。準確來說,蘑菇街和小紅書更像是社區,主要是社區用戶基於內容上的互動交流。拼多多則更多是基於微信用戶的社交,通過轉發等形式拼團。所以,儘管多種電商平臺都稱自己是所謂的社交電商,但他們各自對於社交電商的定義卻不盡相同。因此,很多社交電商平臺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發展方向。

挑戰二,重社交,輕產品,撿起芝麻丟了西瓜。社交電商雖然仍是消費行為,但冠以社交之名,不僅讓消費本身屬性發生了改變,平臺的品控能力也被稀釋了。比如,很多消費者在小紅書只看不買,她們更多關注平臺上的經驗分享,卻對平臺上的產品品質、真偽存懷疑態度。再比如,拼多多的拼團消費模式盛行,但最近關於拼多多假貨的負面新聞也是鋪天蓋地。可以看出,因為強調“社交”、強調“內容”,這些社交電商平臺反而逐漸丟失“電商”的根基,忘了消費者的核心訴求仍然是產品。

挑戰三,社交電商發展後期的平臺管理問題。說到拼多多的時候提到,由於平臺發展快,平臺管理和監督跟不上,導致部分商戶在平臺上肆意妄為。其實,這些問題也很有可能存在於別的社交電商平臺。管理不到位,沒有相關規定去約束,就給了一些無良商家可乘之機。所以說,平臺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

蘑菇街、小紅書、拼多多同屬於社交電商,各自的角色定位有所重合,所以面臨的行業挑戰是相同的。不論如何,消費離不開社交。社交往往會帶動消費,從這個層面上看,社交電商的發展前景很大,只是發展的道路免不了荊棘遍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