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容妃逝后,康熙说了句“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你怎么理解?

居雅散人


爱之深,恨之切。康熙最后说“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是将一腔怨愤与怒火发在“看到容妃受难的人”身上。充分展现了康熙对容妃爱恨交加的心理。

无疑,康熙是深爱容妃的。但容妃又犯了一个康熙不得不惩罚她的错误。康熙想废除不成器的太子,容妃拿出了孝庄皇太后不允许废除太子的懿旨。这让康熙很下不来台。尊奉孝庄太后懿旨,立太子为继承人,会毁了大清;不听孝庄之言,又会担抗旨、不孝之名。康熙是深受孝庄太后的,于是容妃在这个时侯,迫不得已当了替罪羊,担当了假传懿旨之罪,受到了不该受但不得不受的惩罚。

容妃是个很倔强的女人,一条道走到黑。他是康熙最深爱的女人,在了解康熙废太子的意思后,为什么要用孝庄皇太后压制康熙,让他下不来台呢?以容妃之聪明,肯定是知道太子不肖的。孝庄下懿旨的理由,是怕废太子之后引起诸子骨肉相残,也没有错。只不过,康熙考虑的更长远。他宁愿担着诸子相残的风险,也要给大清选一位更适合的接班人。事实证明,康熙做对了。而容妃为她的执拗,忍受了诸多不公平待遇甚至生命。没有比康熙更了解容妃的了,他将这爱与恨、怨与怒最后发泄到“看过容妃刷马桶的人”身上,让一切成为过眼云烟。


陆弃


《康熙王朝》中“容妃刷马桶”这个梗是个败笔。二月河小说中并没有容妃和蓝琪儿,只是在电视剧中出现了。


虽然无论小说还是影视剧难免有杜撰,但是应该符合社会规律,即人之常情。即使再复杂的帝王心术,也没必要去编撰个歇斯底里。

历史上康熙皇帝是个正常的人。电视剧中之前爱着容妃,宠着蓝琪儿。似乎因为废立太子的事情,却对容妃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容妃死后,康熙传旨“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并给予容妃厚葬,还册封为“孝慈仁皇后”,并让张廷玉为容妃写传,各种夸赞。




为什么说这些情节不符合逻辑:

第一,容妃是与康熙关系近,还是太皇太后关系近呢?当然是丈夫。太子胤礽也不是她亲生儿子,完全没有要在这个问题上与康熙力争。容妃还是个识大体的人,不会不理解康熙的全盘考虑。


第二,即使容妃坚持说有孝庄太后的遗嘱,康熙也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他是完全可以乾纲独断的皇帝。亲爹顺治的批示,不是也烧了吗,重新启用姚启圣。

第三,有讨论说,康熙帝看出了容妃干政的苗头,所以打击她。难道康熙没有信心吗,怕容妃成了武则天?


第四,蓝琪儿嫁给了噶尔丹,属于重要统战对象,即使武力征服,也有之后准噶尔的治理的也是个大问题。从蓝琪儿及其与噶尔丹的儿子这边,容妃的政治待遇也不能降低。

第五,退一百步,即使康熙移情别恋,不再喜欢容妃。可以搁置一边,事实上不理不睬。也可以正式下旨,降级给处分,打入冷宫幽禁。甚至直接赐死。但让一个宠妃去刷马桶,损失的不只是容妃自己的面子,皇权也没有尊严。

可怜了容妃这演员。

李德全为什么没有殉葬?


几苇渡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容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很多事件都需要她和其所生的女儿蓝齐儿来穿插。

然而,在康熙第二次西征噶尔丹时,孝庄太后因病去世,死前对容妃遗言令康熙不得废太子。

而在这时,康熙已经获知太子胤礽的外公(其实是外叔公)索额图企图谋逆传位,而太子胤礽也并不反对。

于此,康熙最终决定废黜太子胤礽,但正在祭拜太庙宣布这一决定时,容妃当着大众的面宣布了孝庄太后的遗言,这下令康熙十分尴尬!

最终的结果,太子胤礽仍旧被废,而触犯了龙威的容妃被康熙打入冷宫,并罚洗马桶为生 。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康熙一方面也是不得不如此,但其心中,他毕竟与容妃有过很长的一段情感。最终,在容妃死后,康熙下令将所有看过容妃刷马桶的太监杂役等全部殉葬。

以上是剧情介绍,那么,历史真有为殉葬这一回事吗?

应该说,古代帝王令后妃、宫女等为自己殉葬的事屡有发生,比如远的秦始皇等,都曾搞过大规模的殉葬。

再如近的明朝,也同样做过如此残忍之事。



如《明朝小史》中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这就是说,为朱元璋伺寝的40余名妃嫔全部陪葬于孝陵。

其后,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也有从殉妃嫔30余人,明仁宗的献陵有7名妃嫔陪葬,宣宗的景陵有10名宫人“殉节从葬”。

直到明英宗时,其临死前下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复再为。”由此,明朝这才停止了残酷的宫殉制。



到清朝后,这种宫殉现象也曾发生过。这就是在努尔哈赤死后,其大妃乌喇那拉氏被皇太极逼而殉葬,后者的理由是:乌喇那拉氏假传遗旨,说要将皇位传给多尔衮!

当然,这次的殉葬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为了掩盖,皇太极又令努尔哈赤的其他庶妃代因扎、阿济根等也一同殉葬,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明文记载的最后一次殉葬。

由此可知,所谓容妃死后,康熙令太监殉葬之事不甚可靠,而主要是电视剧为剧情更加生动而编出来的。


坑爹史册


这句话出现在《康熙王朝》最后一集。当时容妃已经沦落到洗马桶、被太监们欺负了,千叟宴上,她很想敬皇帝一杯酒,却无法如愿,最后凄惨地被马桶压死。等康熙知道了消息,非常痛心,下令把看过容妃洗马桶的人全部殉葬。

首先,康熙心里是爱容妃的,也知道容妃并没有伪造孝庄太后的遗言。但为了废掉太子,她又不得不处置容妃,这是关乎到社稷存亡的大事。废太子,顶多皇子相残;不废太子,天下都要相残,有他迫不得已的苦衷。可容妃只知遵守遗嘱,关爱皇族,没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洗马桶的岁月里,容妃没少被太监们欺负,康熙处死他们,是为了给容妃报仇。

第二,容妃死后被追封为什么“孝慈仁皇后”,与皇帝陪葬在一起,是官方肯定的人物。她被罚洗马桶的事要是传出去了,影响不好,所以康熙把他们全都杀了,这样民间就不会议论纷纷。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时拾史事


康熙一生经的女人虽多,但其挚爱的却只有三位,她们分别是苏麻喇姑、赫舍里和容妃。可这三个人对康熙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她们三个人分别代表着康熙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青年和成年)。苏麻喇姑代表着康熙的少年时光,那时候的康熙缺少母爱,而这个大姐姐给予了自己很多关爱,赋予了自己许多力量,这个时候的康熙正处于懵懂的阶段。而赫舍里则代表着康熙的青年时光,那个时候的康熙刚刚亲政,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又与赫舍里郎才女貌,这个时候的康熙正处于帝王术的养成阶段。容妃则代表着康熙的成熟阶段,这个时候的康熙治大国如烹小鲜,自信满满,但却也是康熙最痛苦的一个阶段。

也正因为此,这三个女人有着不同的结局。康熙对苏麻喇姑的感情是复杂的,更多的像是初恋的感觉。苏麻喇姑端庄大方,又救过康熙的命,所以康熙对她的感情是一种类似于初恋的朦胧感情。只可惜苏麻喇姑对做皇帝的后妃完全没有兴趣,她只是把康熙看做是自己的弟弟,因为这是孝庄皇太后的嘱托。

而赫舍里与康熙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夫妻,他们彼时都情窦初开,正是你侬我侬的时期。再加之赫舍里家族对康熙朝政有莫大的支持与帮助,康熙对赫舍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的感情应该说是最丰沛的。可是赫舍里因小产去世,康熙对此痛心不已,为了安抚自己即将离世的妻子,康熙立了胤礽为太子。

而在赫舍里去世后,康熙所爱的也只有容妃而已。容妃是康熙烦闷时唯一能相互交流的人,是他在复杂朝政之余栖息的港湾。从康熙唯独让容妃去省亲可以看出来,康熙对这位妃子是真的宠爱有加。

可是这个时候的康熙是最成熟的,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只有那片万里江山,其余的儿女私情都只能放置一旁。所以当容妃陷入政治时,她与康熙之间的冲突也就将随之而来,康熙也只有牺牲容妃

孝庄在去世之前就已经发现,太子胤礽的水平较之康熙实在是云泥之别。出于朝局稳定及安抚索额图家族的考量,孝庄留下了一道遗诏,希望能劝阻康熙废掉胤礽,并把这道遗诏交给了容妃。

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康熙宣布了自己即将废黜太子,这个时候容妃挺身而出,说出了遗诏的事情。康熙相不相信有遗诏的事情,他当然相信,因为容妃是最不会说谎的。可他要装作不信,因为他为江山计必须要废掉胤礽,那这个遗诏就必须是假的。而如果这个遗诏是假的话,容妃便有欺君矫诏之罪,所以康熙惩罚了容妃,废掉了她的名位。容妃又因为红玉的事情让康熙勃然大怒,发至内务府为奴,一向嫉妒容妃的惠妃趁机落井下石,让其去刷马桶。

这就是康熙的性格,他可以与自己的政敌把酒言欢,但是对自己爱的人他一刻而不愿意忍。谁对他好,他心里知道,可是他为了这个江山,他必须要牺牲一切,无论是爱人还是自己的儿女。蓝齐儿是他最宠爱的公主,但为了和亲,他只得让她远赴大漠。容妃是他最爱的嫔妃,但是为了朝政,他只能让她为奴。

康熙的千叟宴上,他环视那些随他一生的老人,想必会想起他深爱的那些女人吧。苏麻喇姑和赫舍里已经奔赴九泉之下,只有容妃也还在世上陪着自己。可是这个时候却传来了容妃的死讯,康熙的心想必是碎了,他一定也后悔了。颤颤巍巍的康熙来到内务府,面对着容妃的遗体说道:

“朕知道你从来都没有矫旨欺君, 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遗旨了,要你尽量保全胤仍,以免太子被废,阿哥争储,骨肉相残。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个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位。”

康熙又下令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让其与赫舍里相伴自己于九泉之下,并把那些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通通殉葬,因为他不允许还有人活着玷污自己的爱妃,那怕那是真的。在容妃盖棺之时,康熙终于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

“朕还要他写明,孝慈仁皇后,二十七年来,与朕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爱交融。二十七年了,盖棺!”

以上。


逆流时代


要说这边戏里面的女人,都非常经典漂亮。有时候感觉容妃最漂亮,就是那种性格演绎的淋漓尽致。第一次看到容妃,我就情不自禁的想,天啊,还有这么有气质的女生,特别是那眼睛。刚开始的漂亮,后面的迷离,一直以来我都很着迷。就连刷马桶时,那种表现出来的从容,特别是蓝齐儿回来的时候,她又被乾隆喊回去装母亲,还是很认真的告诫蓝齐儿。这种女人,真的值得敬佩。我想现实中应该找不到这样的女生,不闹翻天才怪。


生在帝王之家,太多事情都身不由己。如果容妃自私一点,或许并不会拉下这种下场,历史或许还会重演。

当然,我们也看到康熙皇帝最后慢慢的成为了孤家寡人。索额图、明珠、索尼、苏麻喇姑、蓝齐儿、孝庄一个个离他而去,他心里有太多的愤怒,又有太多的无奈。总觉得不知不觉,几十年岁月都被陈道明演的淋漓尽致。

不管最后为什么要处死看见洗马桶的人,在电视里为了点睛,可终究还是一个败笔。


加班加班大人


在康熙王朝中,容妃是第28集才出现的,初次登场的她美丽、温柔、聪慧、从容,一言一行都透露着皇家贵气,真是康熙大帝心坎上的那个人儿。

容妃的优点是贤惠、知书达礼,但她的缺点也是太贤惠、知书达礼,以至于过于认死理了。

当初容妃之所以被打入冷宫,并非她犯了大错。

当时康熙在绞杀葛尔丹时,孝庄太后病逝了,孝庄临死前给容妃下了一道旨意,内容是:她知道太子无能,所以她走后,康熙一定会想要废除太子,她要容妃劝皇上不要废除太子。

果然,皇上回朝后准备废除太子,容妃出来阻拦,说出了孝庄的旨意。但康熙知道太子昏庸无能,江山社稷必不能交于太子之手,因此康熙只能说容妃假传孝庄旨意,并将她降为容常在。

但容妃依旧不识时务的不肯改口,康熙只得无奈将容妃打入冷宫。

原来的后宫三千佳丽,但康熙独宠容妃一人,容妃免不了遭受其他嫔妃的嫉妒。所以当她失势被打入冷宫后,

这些嫉妒容妃的人自然有了机会落井下石,让奴才们去欺辱容妃。

所以太监宫女们让容妃不停地刷马桶,最终导致容妃被马桶砸死,倒在了满是污秽的马桶堆里。

康熙看到这一幕心头大怒,故此让看到容妃刷马桶的人(也是欺侮容妃的人)去为容妃陪葬。

表面上看,康熙深爱着容妃,自己的女人被欺凌致死,他要报复。

但再深层次点看,杀死容妃这未尝不是康熙的无奈之举,因而其内心愧疚在弥补容妃。

最后康熙为容妃开棺那一刻的独白,已经将他的愧疚表现出来了。

“我的容妃啊,我知道你没有骗我,是领了老祖宗的懿旨!可是我不能让一个废物继承皇位啊,那样一来,就太对不起天下苍生了。所以只好委屈了你,我这些委屈又没法跟你说。”

无奈、心酸和愧疚充斥整个荧幕。为了国家而辜负感情,这也是“千古一帝”康熙身为高位者的孤独。

真是高处不胜寒啊!


电影烂番茄


康熙这句“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其中包含了许多层的信息,多年来隐藏在康熙和容妃夫妻间的感情纠葛和无奈抉择,终因容妃的死去得到了解脱。


康熙与容妃伉俪情深,在充满了权力斗争和机关算计的深宫大内,康熙从容妃和他们的女儿蓝其儿那里,获得了许多家庭的愉悦放松、天伦之乐。那段时间,是三人关系最为融洽的时候。

皇室的家庭也是政治,根据康熙的安排,原本是以“满汉联姻”的名目将蓝其儿下嫁李光第,恰巧两人也是互生情愫,这段婚约收到了政治效应和两情相悦的完美结合。但随着噶尔丹的迅速崛起,康熙又不得不改变初衷将爱女远嫁和亲,只为了顺利执行先收台湾后平准葛尔的战略、避免力不从心的南北两线作战。容妃虽然舍不得,可还是顺从了丈夫、服从了皇帝的政治安排。

此时的容妃,本可利用康熙对自己和蓝其儿的愧疚把握更多的恩宠,但很明显容妃更多看重的是骨肉亲情。正是出于亲情,当康熙身患疟疾的关头她能挺身而出为丈夫试药,当清军和准葛尔骑兵血战的两军之间她又毅然得趴在蓝其儿身上保护女儿。可此举在康熙的皇帝立场看来是严重的动摇军心,是万万不能饶恕的行为。为了给西征的千军万马一个交代,从政治影响考虑的康熙,果断降低了容妃的品级。



第二次西征,康熙不再带上容妃,是想避免上一次容妃母女阻拦两军阵前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可以冷处理一下夫妻之间的紧张分歧关系。但偏偏孝庄太后临死前,又对容妃托付了保护太子的遗嘱,平白无故又地将无辜的容妃推到了与康熙尖锐的对立面上。

对于皇太子胤礽,康熙深恨其卷入索额图与明珠的党争,太子和大阿哥的争位风波更是让他这个做父亲的痛心疾首,生怕自己的晚年受到来自于儿子的伤害。对太子失望至极的康熙,认定胤礽绝对不是继承皇位的合适人员,最终下定决心废黜太子。而容妃此时搬出孝庄的遗嘱为太子辩护,使得康熙必须痛下抉择贬斥容妃,甚至不惜指责她矫诏,以此来表明自己废黜太子的合法性。



其实康熙内心深为了解容妃,也知道保护太子是孝庄的真实本意。但政治家的本能告诉他绝不能因为亲情牵绊而让不合格的太子继承皇位,于是也只能割舍与容妃的情分,仍由她干着最卑贱的刷马桶的活。即使蓝其儿回京省亲,也只是安排容妃在女儿面前演了一场家庭和睦的戏。

等到容妃的死讯传来,康熙终于忍耐不住宣泄多年以来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不想让自己与容妃之间的悲剧为外人所知,于是下令所有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太监、近侍殉葬。同时,他也不想让后人流传他与容妃的不幸婚姻,不仅当场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而且更是授意张廷玉修改自己与容妃的生前记录。


竹山清溪涧


《康熙王朝》容妃逝后,康熙说了句“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你怎么理解?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一生有三个挚爱,分别是苏麻喇姑、赫舍里和容妃,苏麻喇姑遁入了佛门,赫舍里病逝了,只剩下一个容妃可以陪康熙帝说说心里话,那为什么康熙要下令自己的爱妃去刷马桶呢?



原来在康熙前往太庙宣布废除太子胤礽这一决定时,容妃当着满朝文武宣布了孝庄太后的遗言,什么遗言呢?

当年孝庄太后病逝时,曾拜托康熙不能废除太子,康熙当时看着自己尊敬的太皇太后要死了,也答应了。但现在太子有失功功德,不得不废。

但容妃当面驳了自己脸面,触怒了龙威,更重要的是她触犯了一条铁律,就是后宫不可干政

,康熙虽有不忍,但身为帝王,他不得不处罚容妃,将她打入冷宫。

康熙最初只是想惩罚一下容妃,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容妃会死在里面,更没有想到的是会这么快。

在得知容妃去世后,康熙刚才还在回忆除鳌拜、平三藩时的意气风发也变的荡然无存,颓废了下来,仿佛一身的精神气都被抽光了,只木讷的说了一句“朕累了,该歇歇了”。


康熙已是迟暮老人,陪他一同在世的老臣朋友已经所剩无多了,现在连最后可以陪自己说说话的容妃也死了,康熙现在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之后康熙下令“看到过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的命令无非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为了皇家的尊严

康熙只是将容妃贬为奴,但没有想到过这些狗奴才敢让容妃去做刷马桶这种脏活,并间接的至容妃的死亡。容妃再被贬也是妃子,也是皇室的人,大清皇室的尊严不容被践踏,所以让那些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奴才去陪葬了。

第二个就是处于康熙的私心

康熙对容妃的爱毋庸置疑,但容妃最后竟然以这种方式死去,康熙已是悔恨不已,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看到她刷过马桶的奴才杀掉,以保全容妃的名声。



最后我们用容妃女儿蓝齐格格对康熙说的一句话来结尾

皇上还是以前的皇上,额娘还是以前的额娘,蓝齐儿还是以前的蓝齐儿



历史伶俜者


《康熙王朝》容妃逝后,康熙说了句“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无疑在保护大清的江山,在维护容妃的尊严,在表达对容妃的愧疚,在表达对容妃的补偿,在惩处欺辱容妃的贱奴

一丶保护大清的江山

容妃从皇贵妃沦落为奴,到去“刷马桶”,主要是因为孝庄太后死前留下了道遗旨,因为孝庄太后早就预料到太子胤礽可能被废,为了防止众皇子争储悲剧发生,太后给忠贞耿直没有城府的容妃下旨让她尽量保全太子。

于是这就有了太子被废,容妃当众说出老祖宗遗旨,康熙盛怒之下,下旨交宗人府为奴。看到容妃失宠,惠妃小人得志,让容妃去刷马桶。

在康熙心中,一切皆以大清为重,容妃是因为立保太子,拿出孝庄太后遗旨而获罪的,现在容妃一死。

朝野之人势必又会想到容妃曾传达过太皇太后的懿旨,拿废立太子说事,引起朝野不必要的纷争,甚至动摇国本,而康熙却绝不能容忍这件事情再次发酵,所以康熙只能让那些见过容妃窘态的人彻底闭嘴,于是下令所有见过容妃刷马桶人一律陪葬以绝后患!

与其说大清是康熙的 ,不如说康熙属于大清的!为了大清江山社稷,为了皇家的颜面,杀死几个贱奴,又何足惜!]

二、维护容妃的尊严

康熙只下令贬容妃为奴,但直到容妃死前,他才知道容妃干的活是刷马桶,死在马桶堆里,污秽至极,惨不忍睹,导致容妃又苦又累,心力交瘁,忧思成疾,过早的去世。

因为这些看过容妃刷马桶的奴才一旦留着,以后势必会到处传播容妃刷马桶的事,甚至还会添油加醋,作为帝王之家怎能容忍奴才疯狂传播自己深爱妃子的不堪往事,怎能让这些贱奴玷污皇家人的尊严,为了容妃的尊严,只要看过容妃刷马桶的人一个也不能留在世上,这样容妃刷马桶一事就从没在这大清国发生过!

三、表达对容妃的愧疚

容妃死后,康熙对容妃说:“朕知道你从来都没有矫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遗旨了,要你尽量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废,阿哥争储,骨肉相残。

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个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位。那样一来,非但骨肉相残,天下也要相残了,朕只能让你承担罪名,说你矫旨欺君,将你打入冷宫,朕这些苦心没法和你说啊!”

从中可以看出皇上完全知晓内情,他知道容妃的委屈,但是不能因为一道遗旨,一份的求情而毁了大清的江山,在江山社稷面前不得已以后宫干政,假传遗旨降罪容妃,委屈容妃,牺牲容妃。

在容妃被马桶压死之后,为了表达对容妃的愧疚,他让还看到容妃刷马桶的人陪葬,杀死这些看过她刷马桶的人,表示容妃此生并没有犯错误,不应该受到惩罚,也是对容妃的一种赎罪,容妃一生并没任何污点,只是做了大清江山的牺牲品。

四、表达对容妃的补偿

在《康熙王朝》中,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康熙非常爱心地善良、单纯贤惠、温婉动人的容妃,他们俩和女儿蓝齐儿开始还真有点像平常百姓家的平凡生活。

康熙每次见到容妃都会说:“容妃啊,我想和你说说话。”就好像寻常百姓家聊家常。

但当康熙只为大清稳住葛尔丹,不顾亲情,把蓝齐儿嫁给葛尔丹,他们的天伦之乐就已经解体,当康熙为了大清的利益,消灭葛尔丹,爱女心切的容妃为护女儿阵前阻拦,扰乱军心,夫妻间、父女亲情已荡然无存。

但当千叟宴听到容妃去世的消息,他脸色骤变,康熙的负罪感终于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他每天悄悄在心底里牵挂的人再也不会开口说话了,永远也不会和他去说知心话了,更不会给她煎药尝药了。

为了弥补对容妃的爱,他下令把所有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人杀死陪葬,这一次他把所有看到容妃刷马桶的人当成了发泄的对象,实施了皇上至高无上的权利。

他还追封容妃为皇后,还叫张延玉为容妃撰写本纪:“朕还要他写明孝慈仁皇后27年来与朕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爱交融27年了”。

生前所有的亏欠只能在身后来补偿了,这既让容妃保全了颜面,又给了容妃一个名分,还让容妃名流青史。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以江山为重,只能舍小家顾大家,说到底身在帝王家,心不由己啊!

五、惩处欺辱容妃的贱奴

一个为大清江山忍辱负重的人,一个贴心体己的妃子,在康熙心中分量很重,纵使是被沦落为奴,也不能任由这些太监宫女侮辱蹂躏,居然胆敢让皇帝曾经深爱的妃子去刷马桶,让她做这种污秽不堪的事情。

所以当康熙看到容妃死后,把愤恨怨气全撒在了这些曾经欺辱蹂躏过她的贱奴身上,不杀他们难以平心底之恨,为惩处欺辱容妃的贱奴,于是下令所有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一律陪葬!

其实这只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剧情而已,历史上的康熙一生灭鳌拜,平三藩,平定葛尔丹,伟业多多,。

且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兴修水利,还废除了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开创了康乾盛世,一位难得的明君,所以《康熙王朝》容妃逝后,康熙说了句“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有书君将会挑选一个精彩留言,送出神秘大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