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汉朝的“守内虚外”和唐朝的“守外虚内”?对现在的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吗?

而知而行

据我所知,汉朝并没有守内虚外,中国历史上真正守内虚外的应该是宋朝。

汉朝没有守内虚外,而是扬威于天下

两汉四百年的国祚,除了汉初因白登之围,汉军遭受失败后,由于看到了军事上的差距,开始和亲到汉武帝初期,汉武帝以后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大规模战争,此外,汉武帝还征伐朝鲜,开发西南,统一岭南,开拓西域,成就西汉时期的宏伟版图,汉元帝时,远在西域的西域的部将,就可以以偏师远击匈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着何来的守内虚外?

西汉王朝的版图

东汉初期,民生疲弊,汉光武帝刘秀没有开疆拓土,而是选择休养生息,但是到了第二代东汉皇帝明帝时期,班超就已经以数十人经略西域,并重新将西域控制在东汉政府之下,班超因此封侯,获得班定远的称号,而东汉的外戚窦宪也是远击北匈奴,“勒石燕然”,此何来的守内虚外。

勒石燕然的东汉大军

唐朝守外虚内,称霸天下,酿成藩镇割据

李唐王朝有着鲜卑的游牧民族的战斗基因,建国不久,就对外族展示强悍的战斗力。李唐统一中国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为第二代帝王,但是一直在北疆耀武扬威的东突厥就快速南下推进到长安附近,李世民被迫签订屈辱的渭水之盟,然而仅仅三年之后,李唐的大军对对东突厥展开反击,一举而灭东突厥,这是中原王朝中最快速和最果敢的反击,而李世民也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之后李唐的一发不可收拾,灭高句丽、灭西突厥、灭薛延陀、与吐蕃、回鹘长期征战,与阿拉伯决战于中亚。

日本人眼中敬畏的大唐版图

频繁的外战,迫使李唐外朝将重兵布置在边疆地区,而且为了保证这些重兵的补给,唐朝改革府兵制,设置节度使,北庭、安西、陇右、范阳、平卢、河东设置节度使,类似军区司令的节度使除了拥有军权外还有财权、人事权等极大的行政权力,其结果就是节度使逐渐脱离中央的约束,成为“独立王国”,而且随着权力变大的还有野心,于是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李唐由盛转衰。

而后虽然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被平定,但是全国到处的节度使的藩镇制度的大唐王朝已经积重难返,最终朱温篡唐,开始了混乱的五代十国。

赵宋王朝才是真正的守内虚外,但是成为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被外族灭亡的华夏王朝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唐末五代十国以来军阀割据的政治的继续。五代将领的安重荣的一句“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让他名存历史却也是五代政治的真实写照。

赵宋建立之后,赵匡胤、赵光义兄弟采取多种措施,避免让赵宋王朝重蹈李唐和五代的覆辙,于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然后极大的提高士大夫等知识分子的地位,重文抑武,在中央建立数量庞大的禁军,在地方上只维持战斗力极弱的厢军,所谓的强干弱枝政策。

赵宋时,通过科举取士的文人地位极大提高,而西汉、李唐以来,武将进入中枢掌握大权的历史则永远成为了历史,韩琦的“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男儿”让崇武尚勇的汉文化逐渐向“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方向转变,而且发配充军等政策,也让军人的主体由“良家子”变成了罪犯、流民。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于是赵宋王朝的结局是被外族亡国。

赵宋王朝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在华夏传统版图内,第一个全部被外族亡国的记录。

赵宋王朝的亡国之战崖山海战

结语:李唐和赵宋的历史教训深刻。

首先军事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手段”国虽大,好战必亡“,一味的向李唐那样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任何军队都需要军政分开,进行有效约束,唐末、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足够仍然警醒。

其次必须要要重视军事,尊重军人,在防备武人作乱的同时,也要尊重军人保家卫国的付出和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