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检大观园之后,薛宝钗为什么要着急搬走?

文嘟嘟


《红楼梦》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是惊心动魄的一节,从此园中的女儿死的死,散的散,到了青春凋零的肃杀季节。


以俞平伯先生为代表,认为"钗黛合一",黛玉是感性真诚的,宝钗是理性礼数的。所以抄检之后,宝钗急急忙忙搬出大观园是必然的。

宝钗是十二金钗中最圆通的,所有的是非她都不愿沾染。凤姐头晚特别交待,什么人都可以查,不能去蔚芜苑查亲戚,这分明摆着自己被视为外人,黛玉是自家人,被疏离的感觉不好受。


宝钗去辞行时,找了个非常妥贴的母病理由,此刻轻描淡写了两句,"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她俩都知何故,但也含蓄地挽留了一下。

宝钗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融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

好厉害的话,婉转精当暗示你们是不是把我当贼了,既然没搜出结果,只剩我没抄嫌疑最大,留脸面给我还是打脸呢?宝钗不过借住,不用贾家花费,何必赖着讨人嫌弃。


之后凤姐回王夫人的时候,解释说因为宝钗多心,自己个避嫌要走,可见凤姐的确精明,既顾全王夫人的脸面,又客客气气送神出去,神不知鬼不觉。其间流露出对宝钗的不喜之情。

但探春直接就说,你走了好,妈妈病好了也不用回来了。明撵亲戚,宝钗无论如何也留不下了。王夫人又叫宝钗来挽留一下,也无意义了。

宝钗则大方表示,并没有为什么事出去,要王夫人放心,讲了三个理由,无懈可击:陪母,哥哥备娶,关门除患。其实第三点才真暗示,我不会搬回来了。

其实元元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避嫌,而是宝钗对"金玉良缘”的失望。作为冰雪聪明之人,理性的她早看清了宝玉心不在己,大观园再呆下去也就耽溺青春,自讨无趣。不如适时的告别,体面的离开。

从这一点上讲,宝钗成熟理智,曹公让人对她又多了几分好感。

黛玉则不能离开,青春陪葬在大观园里,这也是过于感性的人,必然的宿命吧。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所有的人的屋子东西都搜了,包括婆子丫鬟的箱笼都搜了个底朝天。这样,所有的人都洗白了嫌疑,除了薛宝钗。可以想见薛姑娘是有多芒刺在背了。

王熙凤虽然是薛宝钗的亲表姐,但是两个人终《红楼梦》全集,她们之间并没有多少交集。王熙凤与薛宝钗三观严重不合,彼此之间客气而冷淡。

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王熙凤虽然不敢违抗,但心里是一万个不情愿,等于硬着头皮让邢王二位夫人的人硬押着,去得罪大观园那一票千金万金尊贵无比的小姐姑奶奶们的。

病怏怏的王熙凤被邢王二位夫人的心腹周瑞家的和王善保家的押着,雄纠纠气昂昂地一路杀进大观园。

王熙凤内心是有火儿没处发,薛宝钗又是王夫人看中的未来的宝二奶奶,王熙凤对王夫的不满,故意说不能抄亲戚,所以不抄宝钗屋子,意思不把她当成自己人,等于间接扇了薛宝钗一耳光,也间接打了王夫人一耳光。

王熙凤这样不给薛宝钗面子,纵然薛宝钗脸皮再厚,也自然没有脸再待在大观园了。


春江水月倾落星河


抄检大观园,有三个人对此事有异常反应,一个是探春,一个是黛玉,另一个就是宝钗了。

探春是对抄检大观园反应最为过激的一个主子,她敏感地觉察到了抄检大观园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这是抄家即将来临的前兆,因而流泪伤感还打了一个举止轻狂的老奴,这些我已发文解读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第二个人对此事反应奇怪的人,就是敏感多疑的人精林黛玉了。在抄检大观园一事上,她镇定得出奇,一声不吭,不闻不问。

倒是她的忠奴紫鹃出来挡驾,暗示黛玉与宝玉关系好得很,成了你我不分的情侣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其实,黛玉的不闻不问,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抗议。此时的黛玉身体越来越差,紫鹃“情辞试忙玉”后,贾府大家长们明知二人彼此情投意合,但却对她们的婚事无动于衷。

黛玉因此感到彻底绝望,她即便想抗争,也无力抗争了,她再也不能像当初因为周瑞家的送花是最后送给自己而大发脾气了,生活的残酷挫光了她的凌厉锐气。

那么,另一个对此事反应貌似平静但却让人匪夷所思的人,就当属宝钗了。

宝钗与探春,都是有相当敏锐政治头脑的人物,如果不是事出有因,宝钗不会在抄家的第二天就急急忙忙来知会三驾马车之一的管事人李纨,以自己要去照看生病的母亲为由,说自己要搬出大观园去。那么是不是真是这个理由,让宝钗决定着急要搬出大观园呢?

聪明的李纨、尤氏等听后都心照不宣地笑了,大家知道这根本不是宝钗要搬出去的真正原因。

探春对此认为是一家子亲骨肉还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何况对待隔了一层的亲戚呢。

连王夫人都说,姨妈究竟没甚大病,不过还是咳嗽腰疼,年年是如此的;她这去必有原故,敢是有人得罪了她不成?那孩子心重,亲戚们住一场,别得罪了人,反不好了。

抄检大观园时,王熙凤曾提出:“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邢夫人派来监督抄检的王善保家的立即赞同:“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于是,抄检的队伍便绕开了蘅芜苑,没有去抄宝钗的住处,因而不存在得罪宝钗。

宝钗人缘极好,别人也不会得罪她,正如凤姐所说:谁可好好的得罪着她?况且她天天在园里,左不过是他们姊妹那一群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宝钗着急要搬走呢?有以下原因:

第一、王夫人与薛姨妈姊妹俩在贾府也亲香了一段时间了。贾家此时人多事烦,比当初薛姨妈的哥哥王子腾家准备奔赴外地上任时更烦、更乱。薛家当初不忍去打扰哥哥家,此时难道就好意思一直赖在贾家?即便吃穿用度都是自己掏腰包,即便王夫人希望与妹妹度过漫漫长日,聊聊天说说话,但终归是寄人篱下,也要顾及贾母、贾政等贾姓人的感受。

第二,薛蟠在京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不像刚来时那么迫切地需要依附贾家那些子弟了。

第三,宝钗是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凡事一问三不知不爱多管闲事的人,她曾对宝玉说过她知道的大观园内许多不雅之事,但因为身为外客的身份,她不便多说,如今她觉得不如干脆采取站干岸儿的办法,远离是非漩涡之地,才是明智之举。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理由。她对王夫人说是因为母亲身体不好,需要人陪等等几条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其实都不是她内心真正的想法,倒是有一条理道出了她的内心真实想法:如今我哥哥眼看要娶嫂子,多少针线活计,并家里一切动用的器皿,尚有未齐备的,我也须得帮着妈去料理料理。姨妈和凤姐姐都知道我们家的事,不是我撒谎。

这一条理由宝钗的确没有撒谎,宝钗说这条理由显然是在旁敲侧击王夫人:我哥哥的婚事已经有了眉目了,接下来,家里就该操心我这个当妹妹的婚事了。当初你与母亲达成共识的金玉良缘,是该落实到位的时候了。

宝钗这是在倒逼王夫人:如果你与我母亲就我与宝玉的婚事早已达成的共识,是因种种原因拖了那么久,那么这次再不把这门婚事落实成为现实的话,那我们作为你的亲戚,我们有自己的房子,老就这么住在贾府也不是常事。因此,这次我们借你下令抄检大观园这个机会搬出去,是绝好时机,也显得合情合理。

这才是宝钗要急着搬出大观园的真正原因。

一句话:宝钗之所以着急搬出大观园,她冠冕堂皇说的其他原因都是假的,真正的原因是在倒逼王夫人赶快紧锣密鼓把她和宝玉的婚事提到日程上来。当你儿子贾宝玉迎娶我宝钗之日,就是我们搬进大观园来之时。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

纯原创,抄袭必究。我是《好看的红楼梦》作者诗绿凤,每天给你新鲜营养的红楼妙


诗绿凤妙解红楼梦


宝钗在贾府住了很久,其实是并不开心的。

常年做客在别人家里,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无论日常生活还是与人交往,宝钗不得不处处经心在意,事事都努力周到妥帖,有时难免过于着力,落下痕迹,以至于让人得出宝钗到处“买好”、“虚伪”的印象。

比如她本性不喜奢华,房间十分简朴,却被贾母当众公开批评,并且自作主张地给她张罗布置起来。宝钗就在当场,却始终没说一句话。这是她自己的房间,却要听别人的安排,也是有说不出的委屈吧?堂妹宝琴来到贾府,得到了贾母异乎寻常的宠爱,给予了和宝玉同样的待遇。如此鲜明对比,宝钗会觉得难堪吧?以至于半真半假地说出了“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屈了你。我就不信我那些不如你。”

如此有形无形的委屈俯拾皆是,精明的宝钗只能全数吞下,什么都不能说也不能表示。她端庄稳重、雍容大气的人设已经确立,不得不处处隐忍。整部书中,“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是她唯一一次失态,眼看宝玉为了讨好黛玉而将自己比喻成杨贵妃,她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相比这些或明或暗的尴尬委屈,更重要的是,宝玉对她并无爱情,他只与黛玉心心相印。如此,宝钗还留在贾府承受这些无奈,又有什么意义呢?薛家有房子有买卖,宝钗在家深得母兄重视,完全不像湘云在史家辛苦受委屈,她何必还在贾府忍受这些无奈?

所以当抄检大观园发生后,宝钗立刻找到了借口,她连一天也不愿多留,立刻坚决地搬离了贾府。


北方丽人读书观史


为什么平时没事的时候不搬出大观园,而这次抄捡大观园,宝钗却要着急着搬走呢。宝玉能和袭人发生亲密关系,那说明宝钗和宝玉很有可能也发生过亲密关系,只是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但是就算保密工作做的很好,也会留下蛛丝马迹,晴雯这时被撵走,而且陆陆续续有很多人的屋子被抄捡,宝钗也害怕自己的屋子被抄捡,因为大家的屋子都被抄捡了,凭什么她的屋子不被抄捡呢,这样会引起红楼姐妹的公愤。还有就是她的屋子里肯定有猫腻,留下了她和宝玉亲密关系的证据,而如果她还在贾家长期住下去,迟早屋子是会被抄捡的,迟早她和宝玉有过那层亲密关系会被查出来的,但是她还是未嫁之女啊,要是查出来了,她的名声可就被毁了。她薛宝钗可是薛家尊贵的小姐,怎么可以让贾家这么脚踏她的名声,于是她着急着要搬出大观园。而且她看着大观园被抄捡,预感到贾家即将落败的趋势,到那时薛家帮贾家还是不帮贾家不是薛宝钗做得了主的,与其到时夹在其中不好做人,不如现在就搬出大观园回自己家。还有就是她和宝玉的婚事迟迟不定,可是她的年龄渐渐大起来了,她这时回去是想,如果贾家不办她和宝玉的婚事,薛家的家长们也在操心着要给宝钗找一个好的人家,也许是宝钗的母亲看着女人这样为宝玉蹉跎岁月感到着急,借了个由头,说自己身体不好,把宝钗喊回去,是看贾家这边接下来会不会派人来上门提亲她和宝玉的婚事,如果贾家没有来提亲,那么薛家的长辈便自己给宝钗安排婚事。


甜小可


抄捡大观园,是王夫人“惑奸谗”后的糊涂之举,深谙人情世故的王熙凤避开了抄捡薛宝钗的住处。最后,大观园其他地方都没查出来什么结果。宝钗一方面感到有莫名嫌疑的尴尬;另一方面,也敏锐地觉察到大观园里青春烂漫,自由自在的好时光将一去不复返,美轮美奂的大观园此后将笼罩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阴影里。依宝钗明哲保身的性格,悄悄搬走是明智之举。一方面避嫌,保全自己清白名声;另一方面,避免亲戚关系因此生出嫌隙而疏离。


东篱茶客899


聪明!她已经看出了大观园里暗藏的波涛和杀机,里面的尔虞我诈。


三峽客


明为避嫌,但别人都觉得毫无道理;不能说她“做贼心虚”,也不是“欲盖弥彰”。只是作者的手法高明。诸位可知,绣春囊是她放的?是她拿了她哥哥薛蟠从外面弄来的。


窥梦红楼


一言以蔽之:避嫌兼避祸!


tshhch


薛宝钗洞察力强,对贾府的混乱不堪已了然。她待字闺中且客居亲戚家,又极其爱惜羽毛,不想再趟浑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