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太監劉瑾曾派人追殺王陽明,此事是真事? ?

風繼續吹


按常理推之,劉瑾其實並沒有派人暗殺王陽明的動機。首先,上疏彈劾劉瑾的不是王陽明,他只是上疏相救觸怒劉瑾等宦官的南京科道戴銑、薄彥徽等人,因此,劉瑾與王陽明沒有直接的衝突和厲害關係,實在沒有必要痛下殺機。其次,王陽明上疏抗救的結果是被廷杖四十,隨後謫貴州龍場驛驛丞,已經得到了非常嚴厲的懲罰。貴州為南方瘴癘之地,被貶到此不啻九死一生,弄不好王陽明就可能死在龍場,劉瑾又何必多此一舉派人追殺呢。

因此,錢德洪所寫《陽明先生年譜》所載王陽明因劉瑾所派之人追殺而假裝溺水身亡不過是出於一個目的——掩蓋王陽明假死的真相,給世人造成王陽明九死一生赴謫龍場,困頓三年而有“龍場悟道”的錯覺,目的就是為塑造一個道統繼承人的傳奇形象。

如果說劉瑾派人追蹤王陽明不是暗殺又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王陽明又要假裝溺水身亡呢?

弄明白王陽明為什麼假裝溺水身亡第一個問題就好理解了。我們知道王陽明年輕的時候沉溺於釋道,特別是對道家的養生之術非常著迷,一直有做“隱士”的想法。所以,王陽明年輕時期時常不好好讀書,除非他的老爸龍山公在身邊他才能老實下來讀書,這也是他後來能取得功名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王陽明本身也天賦異稟,據說是文曲星下凡)。被貶的王陽明赴謫至錢塘卻假裝生病(或是生了小病)遲遲不去龍場赴任,劉瑾得知此事當然心存疑惑,於是派人暗中調查(畢竟王陽明的老爸是朝廷高官,且浙江為官之人也頗多,怕這幫人暗中勾結欲為不軌)。王陽明於是假裝溺水身亡不過是逃避劉瑾的爪牙,以此遠遁離開黑暗的官場,做一個隱士,同時最大程度的避免連累父親和家人。裝死的王陽明行至武夷山遇到了之前在江西鐵柱宮遇見的道人,道人向王陽明陳述了一番厲害關係,於是陽明打消了做隱士的想法(這一節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是否為杜撰不得而知),經鄱陽到了南京去見父親,以免父親和家人擔心,同時也為了取得去龍場的盤纏和服侍的僕人(王明行至武夷山之後是否返回過南京和錢塘是有爭論的,但我覺得他返回是合情合理且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劉瑾派人是為了暗中調查王陽明滯留錢塘的原因,並沒有追殺王陽明的意圖。王陽明卻想借此事實現自己做隱士的目的,錢德洪等人卻隱去了陽明的這一想法。


老邪講史


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對宦官劉瑾等專政亂權,南京科道戴銑、薄彥徽等皆下獄,陽明先生上疏相救,也觸怒劉瑾,被廷杖四十,隨後,貶為貴州龍場驛驛丞。  關於王陽明的被貶時間,赴貶所的路線,歷來有不同的說法,也曾在著許多疑問,疑問之二就是劉瑾是否曾派人追殺王陽明。  “二年丁卯,先生三十六歲。夏,赴謫至錢塘,瑾遣人陰跡先生,先生懼,佯為自沉於江,密附商船往舟山,颶風一夕,飄墮閩界。比登岸,山行數十里,夜扣野寺,不納,又趨野廟,倚香案臥,蓋虎穴也。夜半,虎但繞廊吼,不敢人。黎明,寺僧來廟所,意先生必啖於虎,將收其橐。此寺僧蓋素藉虎以御客者,見先生方睡醒,驚曰:非常人也。邀至其寺,則向與先生趺坐於鐵柱宮之道士在焉。道士笑出袖中詩相示,有‘二十年前曾見君,今來消息我先聞”之句。因問先生曰:“爾欲安往,萬一瑾怒,逮爾父,誣爾北走胡,南走粵,奈何?’先生愕然,卦之,得明夷,乃決策返。別道士,留詩壁間,詩在集中。遂取間道,繇武夷歸,涉鄱陽,往省龍山公於建業。以十二月赴龍場驛。”  《年譜》的作者錢德洪是王陽明的得意門生。  他的另一個學生黃綰也有類似的記述:“瑾怒未釋。公行至錢塘,庶或不免,乃託為投江,潛入武夷山中,決意遠遁。夜至一山投宿,不納,行半里許,見一古廟,遂據香案臥。黎明,道士特往視之,方熟睡。乃推醒曰:‘此虎狼穴也,何得無恙?’因詰公出處,公乃吐實。道士日:‘如公所志,將來必有赤族之禍。’公問:‘何以至此?’道士曰:‘公既有名朝野,若果由此匿跡,將來之徒假名以鼓舞人心,朝廷尋究汝家,豈不致赤族之禍?’公然其言。嘗有詩云:‘海上曾為滄水使,山中又拜武夷君。’遂由武夷至廣信,溯彭蠡,歷沅、湘,至龍場。”。  根據錢德洪和黃綰的這兩段文字,很多人作了大致相同的理解:  “瑾遣人跡而加害,先生託投水脫去,得到龍場。”  “劉瑾派人跟蹤謀害,陽明只得託言投江,繞道來到貴州龍場。”  “但是當朝權貴一直沒有放過他,又密遣心腹刺客,在流放途中伺機刺殺,王陽明為擺脫刺客的追殺, ‘乃託為投江,潛入武夷山中’。”  “同年三月,劉瑾將劉健和王陽明人等共53人列為奸黨,榜示朝堂,隨後又密遣心腹,欲將王陽明暗殺於赴謫途中。陽明人錢塘,劉瑾遣人隨偵。不得已,陽明託言投江自殺,甩掉盯梢。……”  小說家則作了更為生動的描述,說是一個黑長臉和一個國字臉的人去追王陽明,被划船的年輕人打落水中。  那麼,劉瑾到底是否曾經派人追殺過王陽明呢?  筆者認為,並不存在著劉瑾派人追殺王陽明的事情。  首先,《年譜》和《行狀》完全沒有提到劉瑾派人密謀刺殺王陽明的情節。  出獄後的陽明先生是有著相當大的自由的,因為他不再是囚犯,而僅僅是作為一個降職的官員。當然,一個小小的驛臣,對於王陽明來說,自然是不會看在眼中的,王陽明是以第七名進士的身份走上仕途的,時任兵部武選司主事,屬於正六品官員,相當於今天的副廳級,而驛丞則未人流,連芝麻官也算不上。而且,貴州在當時又是一個十分偏僻的所在。因此,陽明先生並沒有打算老老實實去當那個驛丞。  陽明赴謫到過錢塘是可以肯定的。《赴謫次北新關喜見諸弟》:“扁舟風雨泊江關,兄弟相看夢寐間。”從語氣來看,當是剛從獄中出來,驚魂未定。北新關在杭州,以前在此設關征稅。隨後,王陽明就在杭州住了一段,時間較長且較為安逸,有他自己的詩為證:  溪風漠漠南屏路,春服初成病眼開。——《南屏》  臥病空山春復夏,山中幽事最能知。——《臥病靜慈寫懷》  半空虛閣有云住,六月深松無暑來。——《移居勝果寺二首·其一》  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山峰聳秀,怪石玲瓏,因地處杭城之南,有石壁如屏障,故名南屏山。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歷史上曾是杭城最大的寺院群。勝果寺在杭城西南,西湖和錢塘之間的鳳凰山上。山水秀美,塵囂遠隔,陽明先生大概是覺得就這樣過一輩子也不錯。“便欲攜書從此老,不教猿鶴更移文。”(《移居勝果寺二首·其二》)  但王陽明畢竟是被貶謫的官員,到偏遠的貴州赴任是他的職責。劉瑾雖然只是一個太監,但他是在藉著皇帝的名義行事。廷杖王陽明,把他關在監獄,最後貶為貴州龍場驛的驛丞,都是以皇帝的名義下達的命令,至於皇帝是否真的知道,我們並不能確定,但發出的命令卻是實實在在的有著皇權的保障的。所以,王陽明並不能公然違背劉瑾的命令。  王陽明享受著杭州的美麗山水,不去窮山惡水的貴州,就等於是違背了皇帝的命令,這是封建禮法所不能容忍的。所以,王陽明為自己呆在錢塘找了一個充分的理由:生病了。“臥病空山春復夏”。王陽明是否真的生病,我們今天是難得弄清楚了。但陽明先生隨後倉促離杭,泛海浙江和福建的驚濤駭浪。跋涉貴州的崇山峻嶺,並不曾見醫治調養的記錄,也不曾見受病折磨的記載。則他的生病,即使是事實,當也並不嚴重。  王陽明以生病為由不去履職,劉瑾當然想弄清楚病的真假,就派人去調查,而這一調查,讓王陽明害怕了,於是假裝投江,跑到了福建,這是《年譜》和《行狀》都記敘得很清楚的事情,完全沒有提到劉瑾派人密謀刺殺王陽明的情節。  其次,關於劉瑾曾派人密謀刺殺王陽明的情節,多是由《年譜》及《行狀》引出,但卻與《年譜》及《行狀》的記敘是相矛盾的。  《年譜》說:“夏,赴謫至錢塘,瑾遣人陰跡先生。先生懼,佯為自沉於江,密附商船往舟山。”“陰”是暗地裡,偷偷地。“跡”,考核,推究。“然後聖人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陰跡”,就是暗地裡調查,偷偷地調查。


羊山小杜


我還沒有看到這裡,等把知行合一王陽明看完再告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