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是手握幾十萬軍隊的大將軍,怎麼會輕易的被雍正罷免?

小燦哥說歷史


年羹堯在清朝歷史上算是非常出名的人物,不僅驍勇善戰,還文武雙全,無論是康熙還是雍正都非常倚重,年羹堯對平定西藏叛亂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就這樣以為將軍,最後卻被雍正輕易罷免,落得個削官去爵,最後賜死的下場?



其實年羹堯自所以被雍正罷免,還得從兩個方面分析,分別是雍正和年羹堯的角度。

年羹堯受盡雍正寵信,最後因為自身的原因最終失寵,這主要和他之後的行為息息相關。

首先:年羹堯作威作福,他認為自己功勳卓越,勞苦功高,非常驕橫跋扈,這主要體現在他不尊重朝中其他大臣。

其次:年羹堯結黨營私,因為之前雍正在官員任用方面,每次都與年羹堯商議,所以凡是年羹堯保舉的官員,一律優先錄用,這樣得到官職的人都會對年羹堯感恩戴德,所以年羹堯有了自己的小集團,當時的年羹堯已經功高震主,因為他手下雄兵十萬,猛將如雲。很多官員看見年羹堯勢頭強勁,權力越來越大,於是都前去巴結。


最後:年羹堯貪財斂富,既然官職做到年羹堯這樣,也確實算是厲害的,都說利慾薰心,年美堯把持不往透感,最終贓受購、侵蝕錢糧,據統計金額高達數百萬兩,然而此時的雍正正在整頓貪官汙吏,年美堯毫無疑問是往槍囗上撞。

既然如此,那雍正又是如何輕易罷兔年羹堯的?

雍正對年美堯的處置其實分了好幾個過程,並不是一次性就罷免了年美堯,其中有暗示提醒之意,畢竟兩人除了是君臣關係,交情也還是不錯的。


第一階段:雍正二年,年美堯陛見離京前後發生的事情當時年美堯進京的時候別高氣昂,文武百官都來迎接,他連看都不看眼雍正也是在這裡決定開始懲治年美堯,打打他的張氣焰,這裡主要體現在雍正在離京之後,他接到了雍正給的那份硃諭。

第二階段:雍正開始讓自己的親信開始遠離年羹堯,然後讓他們去揭發娘更要的劣跡其次雍正再去找那些平時和年羹堯對立的官員,讓他們知道自己開始處置他,這些官員得知後紛紛支持。


第三階段:雍正直接將年美堯調離西安老巢,將他的親信也全部換人,先將年美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署理四提督納泰調回京,並開始揭發年羹堯的種種劣跡,比如指使陝西巡撫胡期恆參奏陝西驛道金南瑛一事。

最後階段:解除年美堯的川陝總督之職交出大將軍印,最後下令年羹堯自盡,並列舉了92條罪證,但是最終看在年美堯功勳卓著,讓他再獄中自盡,還將他的妻兒發配邊疆,此時的年羹堯以經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當然皇帝殺功臣,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功高震主,“鳥盡弓藏”是最真實的寫照,大多帝王都是如此。



羽評郡主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年羹堯所掌握的幾十萬軍隊,同時也是雍正作為皇帝所掌握的軍隊,這幾十萬軍隊被一個人帶到西北,並沒有成為年羹堯私人的軍隊,既聽皇帝號令,也受兵部節制,他所受到的限制太多太多,不可能輕易為一個帶兵的將軍所完全左右,所以要罷免年羹堯這個大將軍,也並不是一件什麼過於複雜的事情。

其實,每個朝代的皇帝,他控制軍隊都是有一些管用的辦法的。比如我們屢屢詬病的宋朝,宋朝的皇帝因擔心軍人造反,對軍隊的管理建立了特別的制度。他的前線指揮官由皇帝臨時任命,打完仗就算事情了結,另作安排,不長期從事軍隊指揮。而且,部隊常常換防,一方面使士兵得到所謂的鍛鍊,另一方面也讓將帥與士兵不長期捆綁一起。所以,有“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之說,這樣,手裡軍隊再多的將軍,也只不過是光桿司令,隨時罷免實在太容易。

說到年羹堯這個大將軍被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因為年羹堯在做人上既不是特別精明的人(這從他對於一些人情世故的措置中不難看出),而雍正又是極端精明的皇帝,既然敢把20多萬軍隊交到他手上,自然有辦法玩弄他於股掌之間;

其二,當年,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將位傳於四阿哥胤禛時,內心的失落和氣憤可謂到了極點,但他手握23萬人的軍隊,卻沒有帶領這支軍隊造反,照樣乖乖被時為雍正皇帝的胤禛一紙詔書罷免召回,可見造反不是那麼容易的,何況就個人威望和帶兵能力而言,年羹堯還不及胤禵呢;

其三,在罷免年羹堯的大將軍一職之前,雍正皇帝無論是從宣傳輿論上,還是人員安排上,都作了長遠的鋪墊和精心的策劃,做到了萬無一失。他先是通過密摺制度,讓西北無論是軍隊中、還是地方上一定級別的文武將官來羅織材料,揭發年羹堯的問題,使年羹堯孤立。同時又通過暗示與年羹堯有過節的官員,發出對年羹堯的不滿,使這些人大膽站出來彈劾年羹堯,坐實他的罪行。有了這些,就有了罷免他的理由。

其四,年羹堯作為大將軍,雖然手握20多萬軍隊,但這些軍隊的軍需後勤,卻都是掌握在西北諸路地方大員手中的,也是直接掌握在雍正皇帝手中的,他縱有造反之心,成功的希望也十分渺茫。所以,作孤注一擲的反抗,並非不敢,而是不能。


帝國的臉譜


為什麼?

因為雍正太老狐狸了!

只用了四個步驟,就張這個曾經權傾朝野的大將軍拉下馬來,讓他家破人亡。

那四個步驟呢?


第一步 暗示

雍正2年11月,雍正在年羹堯離開京城後給他發了一份"硃諭",暗示年羹堯:朕準備搞你啦,做好準備喲~

第二步 打通官員

這裡分為三種:1.年羹堯不喜歡的人

2.和年羹堯關係一般的人。

3.雍正自己身邊的親信

總而言之,就是讓他們好好站隊伍,不要擺錯了位置。有證據的就儘量揭發,沒證據的就做好自己,遠離年羹堯,爭取自保。這也算是為了接下來公開處罰年羹堯做好了鋪墊。


第三步 直面打擊

1.雍正將矛頭直指年羹堯,對其不滿更是直接公開化,將其調離了西安老巢。並且批評年羹堯亂結私黨,對他的奏摺不與准奏

2.提拔年羹堯的死敵蔡蔡珽。蔡珽被年羹堯彈劾,狠狠地參了一本,然後被押往北京刑部。而雍正不僅沒有給蔡珽治罪,還升了他的官,使得蔡珽成為雍正對服年羹堯的左膀右臂。


3.雍正3年3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祥瑞。大臣們紛紛在奏章中祝賀雍正皇帝,年羹堯也不例外。只可惜,年羹堯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藉此機會,大作文章,請罷免了年羹堯的總督職位,還奪了他的將軍印

第四步 絞殺

年羹堯被降職後,朝中的大臣們大部分都已經明白了雍正的意圖,於是彈劾年羹堯,揭發年羹堯罪狀的奏摺如雪片一般堆到了雍正面前。

這正是雍正想看到的,藉此機會,雍正罷黜了年羹堯所有的官職並且押送到北京會審。最後,年羹堯近被列出了92條大罪狀,有30多條都是死罪。

為了避免非議,雍正採取了溫和的方式。在獄中下令讓年羹堯自裁,留一個體面的死法。


總而言之,年羹堯雖然是二朝老臣,且功勞非常大。但是到了後期,他越發的目中無人,且喜歡貪贓,結黨營私,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想看到的事。

唉:-( 自己作死,又能怪誰呢?

我是不一樣的歷史歷史愛好者"歷史驚文",喜歡的請關注


歷史驚文


事實上,奪取年羹堯的兵權並不是那麼“輕易”。雍正相當於在西北軍中發動了一次政變,才獲得成功。這件事如果做不好,極有可能引起年羹堯的困獸之鬥,到那時,只有魚死網破。雖然從大局來看,贏的還會是雍正,但損失會大得多。

雍正派欽差大臣奪取年羹堯兵權時,年羹堯正在遠方和蒙古的王爺喝著小酒,欣賞著蒙古美女的舞蹈。這時的年羹堯,志得意滿,有點過於膨脹了,忘記了可能存在的危險。

當他回到軍營時,突然發現帥旗已經換掉了。接替他的,是他曾經的副手,嶽鍾琪。而幾個重要的副將,也全被替換掉了。也就是說,年羹堯已經完全被架空了。這時候的他,成了光桿司令,完全失去了反抗能力。

雍正的這次政變能夠成功,有兩個原因:

第一,這幾十萬大軍並不都是年羹堯的嫡系。年羹堯的嫡系,只有他曾經親自帶過的8萬大軍,其餘數倍於8萬的大軍,是從各地調過來的,雖然統一接受年羹堯的指揮,但這是礙於朝廷的旨意,他們不可能跟著年羹堯造反。

第二,即使是年羹堯的嫡系中,雍正也早就埋下了釘子。比如雍正非常信任的一名偏將,時常會有密信寄給雍正,報告年羹堯的一舉一動。這樣的人,應該還不少。一旦雍正決定棄用年羹堯,這些釘子就會立即恢復真身,成為年羹堯的反對者。

關鍵的第三點,年羹堯的副將嶽鍾琪,一直與年羹堯不和。作為西北軍的二號人物,只要得到皇帝的支持,取代年羹堯並非難事。

嶽鍾琪與年羹堯的不和,其中必然有雍正的功勞。將兵難,將將更難。雍正將將,確實足夠老辣。

年羹堯看起來囂張得不得了,其實他一直被雍正握在手心裡。


趣談秘史


年羹堯是滿清為數不多的名將之一,年羹堯並不是靠自己妹妹上位的,只是因為他妹妹,年羹堯成為雍正的左膀右臂,他本身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在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後來被升為內閣學士,康熙四十八年升四川巡撫,到這個時候年羹堯其實和武將還在扯不上任何關係。

到了康熙四十九年被派去剿匪,這才是他第一次指揮部隊,然而卻因為延誤軍情被彈劾,康熙五十六年,土千戶那交作亂,被年羹堯派兵平定。到這是年羹堯才真正開始掌管一些地方上的軍政,很快,年羹堯在軍政方面開始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不斷平步青雲,在康熙五十九年年羹堯被授予定西將軍印。

年羹堯應該是在四川任職期間就已經投奔了雍正,又因為和雍正是親戚,也因此深得雍正信賴,後來在羅卜藏丹津叛亂之時,雍正選擇自己的親信年羹堯做撫遠大將軍平叛,年羹堯也不負眾望,平定了叛亂,其實也就間接鞏固了雍正的統治,因此年羹堯也從三等公,封到了一等公,又加封了子爵,可以說紅極一時。

但是年羹堯在平西期間,在當時西部幾乎是大權獨攬,但是也由此得罪了朝廷絕大多數的官員,加上一定程度上雍正對他的縱容,也讓年羹堯找不著北,當時巡撫,蒙古王公,這樣的朝廷大員見了年羹堯都要跪拜,加上年羹堯功高蓋主後,還不知收斂,由此也受到雍正的猜疑,因此而君臣不和。

但是始終年羹堯手握重兵,雍正也怕狗急跳牆,因此雍正也是花了一些功夫才把年羹堯逐漸架空的,年羹堯在部隊征戰多年,心腹眾多,於是雍正逐漸的把這些該調的調,該罷的罷了,該收買的收買了,削減了年羹堯子在軍中的勢力,之後再派欽差直接接任了年羹堯的軍政大權,同時讓西北各府官員暗地揭發,彈劾年羹堯罪行,在年羹堯還沒來得及準備時,就拿下了年羹堯。

另外年羹堯之所不敢造反,更準確的說是不能造反,原因是他已經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現在搞年羹堯的是年羹堯自己的主子,就是要造反,西南地區又不像沿海地區,富足還盛產糧食,平西時糧草主要靠南方各省供應,沒有糧草拿什麼造反,再說造反師出無名,手下還有多少人會追隨自己,所以年羹堯也沒有造反。

最重要的是年羹堯雖然居功自傲,但是他認為自己始終是雍正的人,並且還是有功之臣,就算有罪也罪不至死,他肯定也沒想到自己會落到被賜死這樣的下場,也許因此年羹堯也沒有起兵造反。特別聲明,部分內容是個人猜想,不代表史實!


玄坤


雍正拿掉大將軍跟踩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年羹堯不是第一個被拿掉的大將軍,第一個被拿掉的是十四爺。當時王位不穩的雍正同樣是輕易就拿掉了帶兵好幾年的十四爺,這隻能說清朝的軍隊建制確實是挺先進的。

清朝的旗兵制度實際上有點現代野戰兵團的味道。清軍以滿八旗跟漢軍旗為基礎建立,相當於現在的作戰師,其中滿軍旗可以看成是騎兵師,而漢軍旗可以看成步兵師。每個軍旗都有自己的旗主將。打仗的時候整個旗人馬統一調撥,然後再編製成軍團,在組建軍團的時候是一個滿軍旗會搭配四個漢軍旗,這是一個軍團的最基本配置。

當時雍正派在西北的有兩個軍,也是兩個滿軍旗加八個漢軍旗,總共滿編人數應該是94500人,但是存在戰鬥減員,保持人數大約在9萬人左右,到年羹堯接手那會大約在8萬2千人左右。

這八萬兩千人兩個滿軍旗全是滿族人,人家肯定是聽皇帝的,而且滿軍旗的主帥伊興阿還是雍正的族叔,人家是自己人,心腹;其他還有八個漢軍旗,清朝為了防止漢人武裝太強,因此對漢軍旗的編制是採用全國募兵,這也就是說,這些漢軍旗的士兵們來自全國各地,一旦他們參與謀反,那麼他們散於各地的家小就會被滿門抄斬,這是清政府用這種方式控制漢軍十分有效。這注定他們不可能站在“大將軍”這邊跟皇帝做對。所以,整隻部隊實際上只有親兵會幫著大將軍而已,皇帝罷免大將軍真心只需一句話。


優己


自幼飽讀詩書的年羹堯進士及第後以翰林院庶吉士的文職開啟仕途。康熙年間年羹堯以四川巡撫供應清軍平叛青海,然後轉武職成為定西將軍。於康熙末年升任川陝總督。所以重用年羹堯是從康熙皇帝開始。

年羹堯投雍親王門下,雍正繼位後受到重用。雍正授予年羹堯權力是分步驟進行的。先在雍正元年召允禵回京後讓年羹堯和延信一起掌管撫遠大將軍的軍務,過了幾個月通知延信及西北,讓年羹堯專掌西北軍事指揮權。接著青海再次暴發叛亂,雍正藉此授其撫遠大將軍之職。

年羹堯後來的被罷免有自己很大責任,雖然文武全才,但不懂政治。功成不知身退,反倒過分干涉朝政,引起官員攀附,這等於是奪了皇帝的權力和威望,這是自己作死。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過於跋扈無禮。視同僚如下屬,視蒙古王公、額駙如臣僕,視皇帝寵臣允祥、隆科多如異敵,任用私人,收受賄賂,自己把自己的人緣做爛了,沒有群眾基礎,這樣等於沒有根基。那些攀附的人無非是因為權勢,如果權勢一旦沒有了,就不會再有人支持。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雍正自己能力強,像年羹堯這樣的方面大員,經營西北十幾年,說調走就調走,說明雍正有很強的全局控制能力。就像任用年羹堯時是分步驟的一樣,在罷免年羹堯時雍正也是分步驟進行的。

首先雍正在對年羹堯第二次進京恕旨時忍無可忍之後也沒有馬上把他扣留在京,還是放他回了西北,並且讓年羹堯毫無察覺,所以沒辦法做出應對。

然後對於那些不滿於年羹堯行為,受到年羹堯壓制大臣,雍正打了招呼,也就是示意他們可以揭發倒年。這一下輿論轉向,公開參奏,暴出年羹堯種種罪行。

第三步,雍正直接警告年羹堯,告誡他要善始善終,不要終後路。這樣既把自己的態度亮明,讓百官明白,又給自己預留後路,既便將來處置年羹堯也不是不教而誅。

第四,因為年羹堯自己仍然不上心,不知悔改,還在報祥瑞時寫錯字,所以雍正向臣工暗示了對年羹堯不臣之心的質疑。其實當時也有人提過,怕雍正這麼處置逼急了年羹堯而稱兵作亂,但雍正的回答是“洞觀遠近之情形,深悉年羹堯之伎倆,而知其無能為也。”這一句話就說明雍正是相當有把握的。

最後一步,調年羹堯至杭州後,官員已經知道聖意,於是紛紛倒年。雍正直接下令年羹堯自殺。


沅汰


但凡是造反能成功的人物,都必定有一大票能夠聽命於自己,與自己同呼吸共命運的親信。比如朱棣,所有的兵都是自己的,自己說了算,還有朱元璋,和兄弟一起打天下,共享富貴。所以,得到支持,是一個前提。


那麼年羹堯如果造反的話,他的幾十萬大軍會支持他嗎?答案很明顯,很少有人會跟他出生入死,因為說到底,就算年羹堯官職再大,也是朝廷任命的,他們都是為清朝打工的,而不是年羹堯的家兵。

這和宋朝的岳飛很相似,其實即使岳飛當年造反,也是行不通的,同樣是因為沒有人能賣命,雖然岳飛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但是依然是宋朝的兵。年羹堯的兵是不會為了微乎其微的勝率,去和年羹堯一起鋌而走險的,因為換個人當大將軍,他們依然可以安居樂業,而造反一但失敗,就全完了,他們沒理由冒這個險。最多在年羹堯死後,替他惋惜幾句罷了。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清朝軍隊的龐大開支都是由朝廷提供的,如果年羹堯一但造反,就意味著斷糧,仗還沒打,兵就都餓跑了。跟著雍正至少能吃飽飯,工資按時發,這樣的日子他們怎麼捨得放棄呢。


歷史密探


年羹堯是康熙三十九年中的進士,康熙四十八年,任四川巡撫,此時年羹堯不到三十歲,可以看出康熙帝對他的器重。

康熙五十七年,年羹堯被授四川總督,掌管四川軍政大權。

康熙六十年,年羹堯入京城見康熙帝,康熙賜他御用弓矢,升其川陝總督。九月,年羹堯利用土司之間的矛盾,以番攻番的方法,平定了郭羅克的叛亂。

康熙六十一年,撫軍大將軍十四阿哥允禵被召回京,年羹堯與管理撫軍大將軍印信的延信共掌軍務。

康熙病逝,四阿哥雍正帝繼位,年羹堯和步兵統領隆科多成為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親舅舅。

雍正元年,雍正下詔,雲貴川所有的軍政之事都由年羹堯處理。十月,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之職,也就是原十四阿哥的,年羹堯被叫做年大將軍。年羹堯升一等公,其子子年斌為子爵,其父年遐齡也為一等公,到此時羹堯坐鎮西北與雲南,無比顯赫。

雍正讓年羹堯所管轄的區域的事務,都按照年羹堯的意見來辦,年羹堯進京的時候也馬齊,隆科多一同處理軍國大政。可以看出,雍正帝對年羹堯的寵信,已到了極致,此時的年羹堯可謂是志得意滿。

雍正二年,年羹堯二次入京,很多王公大臣下向他問候的,他看都不看一眼,在雍正面前,態度也十分的驕傲,沒有禮貌。有傳言說,雍正的很多事情都是聽了年羹堯的話才做的,讓雍正帝極為的不滿。

十一月,雍正下詔給年羹堯,告誡他說不要居功自傲,要低調自處。

雍正三年,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滿更加明顯,說年羹堯任人唯親,結朋營私。

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年羹堯上表中將“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雍正說年羹堯辦事一向仔細,這樣弄錯是故意的。四月,撤掉年羹堯的川陝總督和撫遠大將軍,改任杭州將軍。

很多人都紛紛彈劾年羹堯,最後雍正命年羹堯自決。


歷史簡單說


因為年羹堯根本不具備造反的條件

年羹堯想造反至少需要4個條件:

1、軍隊得聽他的。

2、糧草、軍械沒問題

3、朝中有官員做內應

4、政局不穩。

首先看第一點,年羹堯是手握幾十萬大軍,但是他這個任命是朝廷下聖旨委派的,他若是造反,得要有個口號吧,不然師出無名;什麼口號?而且這幾十萬大軍並不是年羹堯一手帶起來的,本身又是一個漢人,手下士兵家眷又都在內地,年羹堯實際控制的地區,論穩固程度、經營深度有三藩高嗎?

其次第二點:糧草、軍械的問題。當年雍正和其他幾個皇子爭奪儲君之位的時候,十四阿哥在西北做了大將軍王,手握十幾萬兵馬,但是當時雍正讓年羹堯在甘肅當了個川陝總督,就是扼其糧道,他幾十萬大軍都造不了反!年羹堯在西北平叛,糧食、軍械都是內地運過去的,沒有糧草的軍隊還有什麼戰鬥力。

再次朝中得有官員做內應。年羹堯西北平叛後,驕橫跋扈把朝內大臣得罪了個遍,在邊疆時,蒙古王公和額駙阿寶見到年羹堯必須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隸總督李維鈞、陝西巡撫範時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

年羹堯要是造反,這些官員不說去平叛了,必定冷眼旁觀。

再次,還需要政局不穩。西北平叛後,雍正朝基本上沒啥大的動盪,那些爭儲的皇子們都在牢裡關著呢。清朝晚期,太平天國鬧那麼厲害,曾國藩都不敢反叛,更何況年羹堯。

所以,綜上幾點,一方面是年羹堯沒有反叛之心,另一方面時機也不成熟,沒有反叛的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