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星新材:同建材,汝何秀

伟星新材主营PPR和PE两类塑料管道,同时发力PVC管道和防水、净水业务,从所处行业看,属于建材行业的其中一个类别。

卖方报告一般将建材指涉相当广阔的类别,除了塑料管道,水泥、金刚石、玻璃玻纤、耐火材料、防水材料等等等等,都是建材一行,均属于房地产产业链的上游。总体而言,与房地产周期息息相关。

不过,不同的建材类别与房地产的具体关系却不太一样,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主营零售市场,一般人们买到房后才会搞装修、置室内家业,所以这类公司的收入增速和商品房销售面积正常来讲有正相关关系 ,伟星新材就是这一类,零售业务占比七成左右。

另一种则主营工程市场,一般与开发商做2B生意,周期对应的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像东方雨虹这类做室外防水工程的,或者其它类似商业地产吊顶、隔墙等业务的,均是如此。

伟星新材和东方雨虹,是建材2C和2B类业务的典型,代表了对应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两类地产相关周期,恰好可以放在一起看。而伟星的优势,也会在这种对比中更加凸显,但这种优势本身不代表雨虹不优秀,只是各自领域中的个中好手凸显了两种商业模式的差异。

主营业务

在塑料管道这一领域,占比过半的是PVC,其次是占30-35%的PE,再才是PPR,用于建筑类冷热供水。伟星是反过来的,超过一半的业务是管材市场规模最小的PPR,并成为PPR龙头,但其全国市占率也仅7%,实在说明管材行业的集中度之低,这同时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较大的发展空间。PPR也是伟星毛利率最高的业务分部,逾58%的分部毛利率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47%,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伟星新材:同建材,汝何秀

△伟星分产品营收占比,2018年中报

伟星主要采取经销模式和工程直销模式,其中,公司的经销模式是比较扁平的,除了在乡镇和地级市会设立区域经销商外,主要建立只有公司和零售商两个层次的经销模式,目的自然在于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以最快捷的道路通向终端用户,这决定了公司能获得较高的毛利率。

伟星优秀之处在于,从上市到现在,经销模式业务的主营占比一直都在六五成至七成左右,而公司整体的毛利率已由2010年的38%上升至2018年前三季的47%,其中主营业务PPR管材的毛利率由不到40%上升至58%,这说明公司的议价能力随着规模增长而增加。

在此期间,公司营收规模由12亿上升至去年的39亿,净利润由1.7亿增加至8.2亿,净利润在七年间的年复合增速25%,要高于营收的年复合增速17.7%。伟星这么多年的毛净利率差变动倒是不大,说明伟星费用率变动小,净利率上升的主要驱动还在于毛利率,即是说,公司上市以来,在实现有效扩张的同时,更好地控制了各项成本,得到了更高的利润率。

主营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东方雨虹,在这七年间的故事脉络差不了多少,都是在一个集中度极低的领域作为一个细分龙头逐渐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过程,而增速比伟星却要靓丽得多。

2010至2017年,雨虹营收由19.8亿增长至102.9亿,年复合增速为26.5%;净利润由1.07亿增长至12.4亿,年复合增速41.9%。

雨虹的美貌增速源于公司激进的渗透全国扩张战略。08年上市之初,雨虹还是一个区域性特别强的公司,当年营收只有7个亿,还不及伟星08年接近9个亿的营收规模,并且北京地区收入一度占比逾六成以上,直到07年才降至四成多。虽然后面的年报把中国境内作为一整个地区分部,而不再单独列出北京分部的收入情况,但雨虹向全国扩张的足迹是明显的,2013年年报称“已初步完成‘渗透全国’的战略目标”,2017年年报仍然在“进一步推动‘渗透全国’的战略目标”。

此外,雨虹更加积极主动的外延并购也为高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通过外延并购将业务扩展至节能保温、砂浆、硅藻泥等功能性建材。


伟星新材:同建材,汝何秀

△雨虹并购统计,来自清科研究中心

当然从营收结构看,防水相关卷材、涂料、工程仍占绝对主要地位。与高增长相对应的是市场份额的攫取,上市之初行业排名前10不足全行业的10%,雨虹约2.5%,上升至目前雨虹独自能占到不足10%。

财务要点

伟星和雨虹的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速都是后者大于前者,这意味着二者都在近些年录得了逐渐走高的净利率,但眼尖的同学或许发现,去年雨虹的营收比伟星多了60多亿的情况下,净利润仅多了4亿多,雨虹的利润率明显要比伟星低。


伟星新材:同建材,汝何秀

上图可见,二者的毛净率和ROE都在七年间获利了长足的发展,而伟星历年的增长趋势显得更加有序,实在优秀。雨虹总体增长趋势亦然,却有所波动,毛利率一度向伟星靠齐,又在一两年间回落。

在雨虹毛利率波动的同时,伟星仍旧保持埋头向上的姿势,结果今年的毛、净利润率二项,伟星直接高出了10%的水平。

二者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差距几乎相当,这意味着二者的费用率差不多,而差距主要是由毛利率产生的。


伟星新材:同建材,汝何秀

二者毛利率的差异又源于雨虹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更大,以及二者商业模式的不同。

雨虹原材料占成本比重大于90%,伟星是不到70%,二者的原材料都属于石化下游产品,受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大,但由于产品生产成本中,雨虹的原材料占比高得多,导致雨虹的毛利率更易受制于上游价格的波动。雨虹毛利率前些年的上涨与近两年的下降都与油价的波动呈显著的反比关系,今年6月雨虹对旗下所有产品进行提价以应对成本压力,但以单季度的数据来看,18Q3的成本只降低了0.51%。

除了雨虹毛利率的波动更大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伟星的毛利率几乎总是高于雨虹,这还与二者的商业模式有关。前文提到,伟星主要通过经销模式面向零售市场,工程市场为辅,而雨虹是反过来,零售渠道占比12%左右。雨虹主要面向建筑承包商、建筑项目业主和工程项目开发商这些更加强势的客户,前5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为15%,伟星为5%。雨虹在客户面前的议价能力要低于伟星,毛利率的差异是直接的结果。

二者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差异,也明显反应了这一点。

伟星新材:同建材,汝何秀

首先,二者过去十年给予下游的账期变化趋势不同,雨虹的应收天数更长了,扩张途中在账期方面是有所退让的。而伟星最近两三年的应收天数已低于30天,较前些年的应收天数中枢反而有所下降,扩张并不需要给下游拉长账期。

其次,雨虹的应收天数显著高于伟星,近三年已经达到了5倍多的地步。完成一笔销售,雨虹真正收到钱的时间要比伟星长5倍多。

可想而知,雨虹的现金流会比伟星差。


伟星新材:同建材,汝何秀

不管是经营现金流还是自由现金流,不管是绝对额还是占净利润的相对比例,二者的现金流都不可同日而语,伟星要好很多很多。

雨虹2017年现金流大幅转下,由自由现金流比经营净现金低了10几个亿可知,那一年雨虹的资本开支和营运资本增加额大幅增加。

其中,当年的资本开支为近十年新高,11亿,高于2016年3个亿,而整体自由现金流高于2016年20亿多,说明增加的大头还是在净营运资本里面。辅以资产负债表里的营运资本相关项目,大体可以发现2017年自由现金流损耗的主要去向,一个是应收项,一年增加了14亿至42.8亿,还有一个是存货项,一年也增加了近7亿至15亿。18年中报进一步显示,应收账款的账期结构有恶化迹象,账期一年以内应收占比78.3%,而年末为98.9%,去年同期为83.2%。

在同样的扩张途中,商业模式的异同导致了二者现金流水平的差异,而现金流的差异又决定二者对资金的渴求差异。伟星的股权融资只有IPO那一次融了11.4亿,并且上市八年以来一直在还债,到现在,账面没有一分钱长短期债务,有息负债率为0……这还没完,上市以来每年分红,累计分红24.47亿,净利润近六成都回馈给股东了。说真的,伟星你这样真的好吗,让一众A股情何以堪……

雨虹这边的故事呢,IPO融资2.29亿,此后多年,增发、短期融资券、可转债、企业债等各种直接、间接融资手段都用过了,上市以来累计融资52.49亿,IPO融资额仅占4.4%。而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呢,6.9亿,占净利润12.4%。雨虹自己都筹钱不及,给予股东的回馈自然要可怜许多。

结语

股灾3.0后开启一直走到今年年初的蓝筹牛中,雨虹和伟星都位列其间,涨幅也可谓相当,均大于200%。但在今年有形之手果断去杠杆的关键年份中,二者的走势迥异,雨虹年线下跌40%,过去现金不够、增速来凑的亮点吸引不了犹如惊弓之鸟的二级市场了,伟星年线则录得小幅上涨。在现金为王的熊市思潮中,二者如此走势实在不难理解。

然而,市场什么时候都难的点在于,下跌永远伴随着对风险的释放。目下伟星的估值中枢高于前几年,而雨虹的估值中枢则低于前几年。当然让巴门子弟选,答案应该还是不言自明。

伟星新材:同建材,汝何秀

△伟星近十年PE band,来自iFind


伟星新材:同建材,汝何秀

△雨虹近十年PE band,来自iFind

—— 完 ——

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