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为什么说是我国唯一流通的“两”制银币?

在我国近代机制银币发展史上,由官方铸制发行流通的机制银币基本上是库平七钱二分的。但有一套我国唯一由官方铸制并发行流通的"两"制银币——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即"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背壹两"银币的简称)却鲜为人知。

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银币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宣统二年(1910年)之间,在清廷银币铸制单位"圆两之争"背景下诞生的近代机制银币产物。当时"圆两之争"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主张以"两"为银币铸制单位的"后党派",另一派则是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主张以"圆"为银币铸制单位的"帝党派"。在两派无休止且尚无定论的争论中,原本是比较开明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可能受"后党派" 的影响,开始倾向于保守,不仅大力支持"后党派",还付诸行动。光绪三十年八月(1904年9月),张之洞向朝廷奏请在湖北试铸一两银币:"为体验官民行用情形……试行三个月后,察看销数是否畅旺,咨报户部、财政处,籍资考核"。后经清廷批准,于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初一(1905年1月6日),湖北银圆局改名湖北银币局,并开铸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银币,模具则由日本大阪造币厂制作。但在银币实际的铸制中,张之洞又从政治角度并在"一两"银币实际流通使用中的可能不便考虑,最终采取了"中庸之道"的折中办法,即实际上开铸了一套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银币四种版别:实重库平一两大直径版45mm和小直径版43.4mm左右以及实重库平七钱二分的壹圆型银币大字版(直径39.4毫米左右)和小字版(直径40毫米左右)共计四种版别。四种版别银币背面图案设计基本相同,但英文有差异。

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为什么说是我国唯一流通的“两”制银币?

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银币(小直径版)实物正面图

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为什么说是我国唯一流通的“两”制银币?

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银币(小直径版)实物背面图

银币铸制完成后,根据张之洞的奏请,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银币开始由官方发行推广。由于该套银币与原本流通的七钱二分银币形制不同,使用不便,反而增加了商民的困扰,而且各地平法难以统一,依然要相互折算才能通行,而该套银币成色仅为87.7%,比同等分量的七钱二分银币含银低,故不受商民欢迎,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银币发行推广就陷入了困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该套银币除有大部分收回熔铸外,尚有少部分散落民间,具体数量不详。

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银币总铸制发行量有不同说法:据光绪三十三年袁世凯等人的奏折提到的是七十万两(枚),著名外籍大钱币收藏家耿爱德在《中国币图说考汇》则指出为64.8万枚,而海关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汉口华洋贸易情形讨论略》记载为仅147000枚。海关数量有资料依据,应该比较可靠。

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银币是中国最早在币面铭文"大清银币"的

银圆,也是我国唯一一套由官方铸制并发行流通的"两"制银币,加之发行流通短暂,收回熔铸,存世稀少,且设计精美,制作精湛,有诸多防伪细节,故在泉界历来被视作殊为珍罕的银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