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军人吃的“牛肉罐头”,为何被日军称自己伙食为猪食?

coco賈鴻超


我们先来看日本的野战食物,在早期日军的野战口粮就是硬饼干,这种硬饼干实在难以下咽,因为它是由面粉、盐和糖再加一些牛肉末制成,非常干硬,以至于每次日军吃这种饼干都得花四五十分钟,还要喝一千多毫升的水。

(日军罐头)

后来日军就用干米饭替代了,但是口感不如牛肉饼干,日俄战争时期,日军曾经把上面的硬饼干埋在地里,等第二天早上这些饼干吸收了水分之后再来食用。后来,日军又开发了一种牛肉饼干,质量还可以,这种饼干的口感已经和今天的很像了。

(日军伙食)

下面来说一下日军的牛肉罐头,可以说牛肉罐头对于日军来说非常奢侈了,因为直到二战爆发前,日本的牛肉罐头都是用来换外汇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来民间消费,属于紧俏的奢侈品,最后日军规定,牛肉罐头产量的三分之一用来做军队口粮和战争储备。之后日军的野战口粮一般都是牛肉罐头加饼干或者干米饭,但这种罐头也只是牛肉炖菜罐头,牛肉的含量真的不多。

(日军罐头)

在战争初期,日军的伙食供应还是很不错的,一般军人都可以吃上牛肉罐头,但是到了后期,战争物资紧缺,牛肉罐头只有高级军官可以吃到了,普通士兵根本吃不着,一般都是用咸菜、风干菜,勉强下咽。

再后来,牛也不能随便宰杀了,因为要备战,这时的牛肉罐头只能用牛杂配面粉冒充了,日军不愿意吃这种东西,称之为猪食,我们一个经济学家通过这种现象预言,日本撑不过1945年,结果,果真如此。

(虚弱的日军)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第37篇)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不知有多少答友认真看过,新四军六分区司令陈大雷(张国强)的部队在小黄庄击败日军坂田中队,用缴获的日军牛肉罐头款待前来解围的老战友,结果发现罐头闻起来很香,吃到嘴里想吐,原来里面是杂粮拌的牛血。

连艰苦卓绝的新四军官兵都难以下咽的食物,一向供给良好的日本兵当然骂为“猪食”,这也是资源匮乏的日本二战后期的窘境,也难怪军统的经济学家邓葆光通过对日本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提前一年就论断日本撑不过1945年年底。



侵华战争初期日军的物资供应和士兵伙食还是非常不错的,单兵口粮有罐头、糖、“味增”等多种营养丰富的食品,随着战争和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国力的不足造成日军军事供应能力直线下降,到1943年以后日军大本营命令中国派遣军所推行的“以战养战”策略,说白了就是本土已经没有能力负担庞大军队的給养,自筹。

电影电视里日本鬼子进村就抓鸡吃也不完全是杜撰的,鬼子也是倆肩膀抗一个脑袋,饿呐。



牛肉罐头变难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日美自1941 年后已处于战争状态,由于日本国土狭小畜牧业并不发达,早期的军用牛肉罐头是从美国进口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一来源被切断,日本人要么替换成鱼肉罐头,要么只能掺假制成名义上的“牛肉”罐头。即便如此,这些罐头也是日军的紧急作战口粮,也就是说平时也吃不上的,普通士兵日常口粮是“糙米团子”。

《亮剑》里独立团分兵后,为攻打平安格勒再聚首,张大彪在那吹牛:“天天小酒喝着,日本牛肉罐头伺候着”,哎,不知道怎么下咽的。


度度狼gg


二战时期日本军人的饮食供给标准,比国军不知强了很多倍,如果说他们吃的是“猪食”,那众多的抗日将士吃的又算是什么?

早在日本内战时期的西南战争时,日本陆军开始大量配备罐头肉制品,当时有两种采购渠道——国产和美国进口,虽然美国进口的牛肉罐头成色比较足,一直进口到日俄战争时期,但总的说来,日本陆军士兵并不喜欢美国口味,后期改为以国产为主。

日本国产牛肉罐头的烹饪方式是“大和煮”,调料味道很重,主要调料是食糖、酱油和姜,除了牛肉之外,有时还混有土豆、胡萝卜等蔬菜,每个牛肉罐头的重量是150克,恰好是一名单兵一天的肉制品摄入量。

抗战时期一名普通日本陆军士兵每天的饮食标准是:主食870克(主要是精米、配少量面粉),肉制品210克,蔬菜600克。战斗时期的特殊标准为:主食810克,肉制品150克,干蔬菜120克。

为了保障这种饮食标准,日军在鲜肉和蔬菜的供应方面,主要是靠在交战地区抢劫,在日据地区变相抢劫(用不值钱的军票“购买”,实与抢劫无异),抢劫不到的情况下,自然只好动用自己的罐头食品储备。

很多日本士兵入伍前是普通农家子弟,平时的饭食无非是糙米饭就萝卜干,参军后面对如此丰盛的伙食,当然是喜出望外,同时也心甘情愿地为虎作伥,支持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充当了祸害中国百姓的马前卒。

二战后期,由于盟军对日本本土实行封锁,包括军粮在内的各种战略物资供应不足,此时的日本已经是穷途末路,无法满足前线士兵的军粮供给,无奈之下实行“以战养战”,但由于已经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从东北的“伪满洲国”到汪氏的“伪政府”,还是能够满足侵华日军的基本口粮供应的。单说被美军封锁在小岛上的孤立军队,很明显,“猪食”对他们也是奢侈品。


历来现实


说实话,日军还是非常重视伙食的。说牛肉罐头是“猪食”,夸张了一些。

日本虽然领土狭小,资源不丰富,但是为了打仗,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了。既然题主问牛肉罐头,那就先说说罐头吧。

在二战爆发之前,日本军方就已经认识到,必须大量装备罐头肉。当时的罐头肉有两类,一种是美国产的牛肉罐头,另一种是本国产的牛肉罐头。

二战前美国的罐头生产已经非常成熟,真正做到了一条流水线,从“活牛”变“罐头”。所以,日军曾经大量购买美国罐头。但是,日本人口味偏甜,美国人的罐头并不很受欢迎。

本国产的牛肉罐头,就非常有日本特色了。他们的罐头其实就是大烩菜,里面不仅有牛肉,还有土豆和胡萝卜之类的菜,并且加入了砂糖和酱油调味。这样的罐头在日本非常受欢迎,平民也非常喜欢吃。

但是,这种罐头的产量有限,主要还是供应给军队。虽然日军也有其他的肉罐头,比如鱼肉、兔肉、马肉。但是,牛肉还是最重要的,因为热量大,蛋白质含量高,能很好的补充士兵的体力。

不过,随着战争的发展,日军的战线拉长,后勤补给也越来越南达到标准。以罐头来说,越到后期,罐头的牛肉越少。最后甚至是牛血和猪血,掺杂着杂粮做罐头。不仅营养不行,味道也很差,所以才有士兵抱怨难吃。


当然,这只是战争后期,而且基本上只发生在陆军身上。

战争中前期的日本军队,罐头虽然是必备品,但并不是唯一的蛋白质来源。实际上,日军的伙食中鲜肉还是占很大比例的。

日军在中国作战的时候,鲜肉基本上都是就地掠夺。除了遭遇天灾的地区和过于贫穷的山区,日军还真能抢到不少肉。咱们看电影里鬼子进村,鸡飞狗跳的,他们牵牛宰羊,枪上挂着老母鸡,并非虚构的。

所以,日军的鲜肉种类非常多,抢到什么吃什么。在《东史郎日记》当中,还记载了有些日本人还把中国老百姓杀了做成烤肉吃,割肉的日本兵不会告诉其他士兵这是人肉,其他人也吃不出来区别。

所以,一些没有作战任务,驻扎在某地的日军,有鲜肉吃,自然不会去吃罐头了,毕竟鲜肉更美味。

相对来说,日本海军的生活就美多了,不仅肉类很多,而且是中西餐结合,伙食水平明显和陆军不是一个档次。


七追风


在侵华战争爆发的时候,国内陷入了一片炼狱之中,而在海那边的日本本土却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样过的多姿多彩,因为日本国家的极度贫瘠,他们是支撑不起太大战争的,但是在他们拿下东北之后,他们却拥有了扩大侵华战争的资源,然后通过和美国之间的物资交易,日本一开始的国民生活是还算不错的。

不过在战争爆发、日本全国进入了紧张的军备筹备状态后,日本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开始变得苦逼起来,当时日本为了贯彻他们的军国主义,他们给予了参军的士兵很好的食物待遇,想通过用寻常百姓吃不起的食物,吸引年轻人们参军。


日军早期的牛肉罐头

在最开始的时候,日本陆军的士兵们可以享用到白花花的大米、各种各样的菜式,其中最受士兵们喜爱的是用美国进口牛肉制造的牛肉罐头。

日本的矿产资源很稀少,牛羊猪之类的牲畜也因为狭小的国土并没有蓄养太多,因此,如果他们不参军的话,他们是吃不到牛肉这样好东西的,在最开始的时候,日本士兵非常喜欢这种用进口牛肉制造的牛肉罐头,他们把这当成了一种美味。

不过随着日本在中国战场陷入了胶着期,在战线越打越大、日本人被拖入了战争的泥潭之后,日本国内的资源也开始极度贫瘠起来。

首先东北资源大部分是要供应侵华战争的士兵们的,而日本国内也要调动大部分的资源支援中国战场,最后再加上日本攻打东南亚后,被美国人切断了石油线、资源交易线,所以日本国内的平民百姓们就开始饿起了肚子,在当时,就连白米饭都成为了日本国内的一种奢侈。

随着美国人切断了和日本的交易,日本开始失去了他们的牛肉来源,因此牛肉就变得越发弥足珍贵起来,虽然日本还会制造牛肉罐头,但是真正有大块牛肉的罐头一般都是配给军队的将领们和待遇非常良好的海军、空军们的,至于在中国境内的一百多万日本陆军们,他们就享受不到那么好的待遇了。


日军后期的猪食罐头

虽然发到他们手中的罐头也被称之为牛肉罐头,但是这些牛肉罐头里面是没有牛肉的,在这些牛肉罐头里唯一跟牛扯上关系的就是牛血熬制的渣块,而罐头里面的配菜在后来也被更换为了非常难以下口的杂粮。

正是因为侵华战争后期牛肉罐头口感极差、食物材料非常劣质的原因,所以这种牛肉罐头在后来被称为猪食,在日本士兵们的眼里,这牛肉罐头其实跟给猪吃的也是差不多的。

不过当时他们的其他食物比这种牛肉罐头口感还要差得多,所以他们为了尝一尝荤味,很多时候都是不得不捏着鼻子吃下这种牛肉罐头的,在后来,这种牛肉罐头更是直接从普通士兵们食物配给中消失了,成为了军官们才能享用得起的“奢侈品”。

日本在打侵华战争的时候,他们之所以打着打着就开始对欧美势力范围的东南亚下手,就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境内侵略的时候资源开发跟不上他们战争的步伐,所以他们才退而求其次向东南亚下手,想通过吸收东南亚的资源积蓄好自己的战争实力,最后从东南亚和中国的北方两面夹击最终占领全中国。

不过他们在攻打东南亚之后,因为触及到了美国人利益的原因,日本人被美国人封锁了石油资源、终止了资源交易,在被美国死死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后,日本人才最终发动了珍珠港事件、成功激起了美国全体国民的仇恨,把美国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潭中,为他们自身的失败埋好了伏笔。


所以说这就是日本人把牛肉罐头称为猪食的原因,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他们以次充好、用挂羊头卖狗肉的方法把牛血、杂粮制造的罐头替换了原先的牛肉罐头,正因为口感和材质都极其不好的原因,连他们自己本身都看不下去了,才起了这样的称号来调侃。


孤客生


食物保存技术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历史,15世纪欧洲迫切的想要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就是因为为了获得和东方的贸易通道,然后进口香料,使得他们的肉类能够腌制,并且保存,世界因而联系在一起。

在冷兵器时代,粮食补给甚至决定了双方的胜负,在官渡之战中,正是因为曹操派人偷袭袁绍的粮草,使得袁绍大败,到了近代以来,尤其是罐头在军队中的普及,大大减少了食物补给的难度。

接下来,纵横就来讲讲二战时,日军的牛肉罐头是怎么回事。

在《亮剑》中,张大彪曾经说,日本牛肉罐头天天吃,实际上张大彪说话,纵横从来都是一个字都不信,牛都能给你吹上天了,还哪来的牛肉做罐头。

日本有没有牛肉罐头呢?别看日本国土狭隘,畜牧业不发达,但是日本人会进口啊!当时世界上畜牧业最发达的是美国(现在也是),那牛肉多的是,日本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日本通过从美国进口牛肉,然后加工成罐头,也可能是直接进口的美国牛肉罐头。

在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士兵数量并不算太多,在没打仗的时候常设师团只有17个,是精锐中的精锐,到后来日本军队快速扩充,尤其是为了维持越来越庞大的战争,日军人数在投降时已经发展到720万,对于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日本来说,简直是有点超负荷了。

最为关键的是,后来日美关系恶化,美国贸易制裁日本,不仅是石油、钢铁这些战争储备资源没有了,就连牛肉罐头也没有了。

到这个时候,牛肉罐头就格外珍贵了,以前可能是士兵也能吃到一些,到后来干脆就成了一定级别以上军官的特供了。

实际上日本生产最多的罐头并不是牛肉罐头,而是鱼肉和猪肉罐头,日本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丰富,所以鱼罐头应该才是日本罐头的主体部分。

但是随着战事的扩大,700多万人如果天天吃鱼,把日本渔民累死也捕捞不到这么大的缺口,最后日本人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用猪血或者牛血混合粮食制作罐头,这种罐头,不仅味道差,没有营养,口感也特别差,估计就跟我们吃过最难吃的,面糊糊还带着腥味的香肠差不多,总之是极为难吃。

所以,日本士兵称这种罐头为猪食,并没有毛病。

这种食物供给上造成的压力,对日本来说是极为沉重的,正常人的思维是,减少战争,努力发展生产,才是长久之道;日本人的想法却是,那只能是继续扩大战争,一劳永逸,这也表明日本是一个保守且喜欢冒险的国家。

到1945年时,日本如果再不投降,当时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不要说猪食罐头,估计只能吃土了。


史论纵横


在目前的抗日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旦八路军或新四军军需供应不足的时候,就会去端个炮楼,缴获日伪军的物资,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牛肉罐头”。难道日军平时吃的都是牛肉罐头吗?

这里涉及的是二战时日军的军需供应问题

二战前,日军的伙食主要以米饭团和咸菜为主。侵华战争开始后,日军为了实现其“三个月征服中国”妄言,积极改善军队伙食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牛肉罐头也就是这时应运而生。

但是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持久战对日本国内的消耗很大,大规模地为军队提供牛肉罐头明显已是力不从心,渐渐地日军的伙食又降到了米饭团子,而且米饭团子一次发几个,放久了就馊了,可是又不得不吃,所以才被称为猪食。

所以影视作品中日军进村后总是先去抓鸡,然后将鸡挂在枪上,也反应出日军军需供应的窘迫。


一个人的旷野10


二战时日军称他们吃的牛肉罐头为“猪食”是确有其事的,但那是在二战后期,在二战刚刚爆发时,日军配备的牛肉罐头还是很好吃的。


日军研发装备肉罐头的时间非常早,在日本西南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日军高层针对日军步兵的伙食情况做了调查,发现日军战斗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伙食质量差,因为日军的军用口粮为饭团,很容易变质,而西乡军的武士们则有大量女性家属随军做饭,是以补给正常的情况下不容易出状况(看来家属随军还是挺重要的),经过反复试验,日军高层最终得出结论是必须立即大量装备罐头肉。于是日军开始大量购买本国产和外国产的牛肉罐头。


日军的牛肉罐头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当时美国对于牛肉罐头的制作已经非常成熟,逐渐演变为流水线制作。到了二战爆发前,美国人从杀死一头牛到制作出牛肉罐头,仅仅需要不到30分钟时间。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人曾紧急从美国进口了一批牛肉罐头,一共花费了2.5万日元。但是,日军官兵非常不喜欢美国牛肉罐头的口味。因为日本人的口味偏甜,他们更喜欢本国自产的牛肉罐头。 日本人自己生产的牛肉罐头中,除了牛肉以外,还有土豆,牛蒡,胡萝卜一起煮出来的配菜,并且放入少许砂糖,酱油调味。日军官兵对这种牛肉罐头极为喜爱,日本平民也很喜欢吃这种罐头。遗憾的是,牛肉罐头在日本民间销售的很少,几乎全部作为军用品送到前线。



牛肉罐头是日军装备最多的罐头,而并非是有些书里说道的鱼罐头。因为牛肉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有利于补充士兵的体力。这点是鱼罐头所办不到的。当然,除了牛肉罐头以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罐头。比如兔肉,马肉,鱼肉(包括各种鱼),猿肉(这个比较另类)等等。一般一个罐头内容纳肉150克,正好是一天的分量。

在一些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中能够经常看到,在打败日军之后,士兵们就非常高兴,因为缴获了日军的牛肉罐头就可以好好改善伙食了。但是实际上,二战时期日军的伙食并没有那么好,所谓的牛肉罐头存在时间也不是很长,很多时候日军的伙食也是很差,尤其到了战争后期,牛肉罐头甚至被日本士兵称为“猪食”,不光他们自己不爱吃,八路军也不爱吃。 二战开始时,为了保证前线士兵的战斗力,的确征集了大量的牛肉罐头供给前线,除了牛肉罐头,还有一种干松鱼。干松鱼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坚硬的食物”,用牙根本咬不动,只好磨成粉末吃。但到了战争后期,日本跟那么多国家开战,加上国内资源不足,根本就给军队供应不好伙食,牛肉罐头的质量每况愈下,不但牛肉渐渐的没有了,换成了牛血,连里头的配菜也改成了杂粮,闻着有香味,但吃起来根本就难以下咽,是以被日军士兵称为“猪食”。到后来甚至这种“猪食”也只供给军官吃,再后来就连军官也吃不上了。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一开始八路军在跟日军作战后,总是有去搜查日军尸体的习惯,因为经常会搜出来梅干、饼干、牛肉罐头这些好东西,可以改善改善伙食。但是到了战争后期,八路军们基本上就没有搜查日军尸体找吃食的习惯了,因为那时候日军身上一般只有几个馊米饭团子,根本不能吃。还有一些老照片显示,当时的日本兵很喜欢在民间抓鸡,并且还非常得意的摆拍留念,为什么呢,因为在日本国内普通人根本吃不到鸡,能吃到鸡的都是非常有钱的人。所以,在日军进行扫荡的时候,都喜欢抓鸡,而且抓到鸡之后,就把鸡绑在枪头上挑着,以显示自己是有钱人――“老子有钱,能吃得上鸡”,有时候还会拍上一张照片留念。
尽管那些照片上的鬼子们看起来面黄肌瘦的,但他们却笑得很开心——连“猪食”都吃不上了,这回居然还能吃到鸡,不乐死才怪。


二战吐槽君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可以说在待遇和武器装备方面都是甩我们几条街的。看到没,人家军队伙食可是牛肉罐头,那么,为何吃着牛肉罐头还要骂呢?

牛肉罐头是日军装备最多的罐头,而并非是有些书里说道的鱼罐头。因为牛肉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有利于补充士兵的体力。



早期的日本由于并没有深陷战争泥潭,国内也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所以伙食方面确实是可以的,大量的从美国进口牛肉罐头,美国是日本牛肉罐头的主要来源,据说美国当时就能够把一头活牛在三十分钟内做成罐头的技术,而日本相对牛也少,技术也不够成熟,所以都是进口。

到了后期。由于用于军费开支的费用剧增,国内吃紧,伙食方面就开始吃不消了,普通士兵的牛肉罐头变成了其它以牛血,牛油混合其它动物或者粮食蔬菜的罐头,变成了杂菜罐头,这肯定要骂娘,就产生了猪食。


骂归骂,后面的估计会让日军哭晕厕所,由于和美国的开战,你牛肉罐头就别想了,再加上后期的日本也根本没能力在保证伙食,能给你吃饱就不错了,牛肉罐头只有高级军官才有特权享用,剩下的别说骂了,有点汤喝就不错了。


豆丁科学


从日本侵华战争时的伙食可以一管窥豹,他们的战备物资越来越供不上拉长的战线。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从人道主义角度看,消耗的伤害的都是人类的生命。战争,多么惨烈的事情!和平,是多么重要!

据有关资料记载,日本军人的伙食也是根据官阶分配,高级军官食肉蛋供应很丰富。到了底层军官,则相对差很多。而从日本本土运来的食品如牛肉罐头,因为易于贮藏和运输就成为常备的食物之一。

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日本国力越来越弱,落实到这一小罐牛肉罐头上就是一开始的牛肉被牛血,牛杂,混在粗粮里,做成所谓的牛肉罐头,吃到嘴里,又腥又臭,简直比猪食还难吃。抗战期间,日军许多物资被截获,中国人也尝过,切实感受到日本军队伙食的滋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