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未來10年,你必須擁有的四種核心能力

古典:未来10年,你必须拥有的四种核心能力




一個全新的工作和職場世界在展開,以前的技能在逐漸失效。

古典:未来10年,你必须拥有的四种核心能力

我是一名生涯規劃師。在聽上去很酷炫的名字下,我做的其實是幫助職業人更好的發現可能,發揮潛能,提高自身價值的事。

正是因為這樣,我常常需要一邊做信息收集工作,一邊不斷的做思考和判斷——現在這個案例,他到底是方向不對,還是能力不行?

• 有些人方向錯了,所以越走越窄,越用力越陷入;

• 有些人則是能力或者努力不夠,他們希望有個GPS就能全國旅遊,可其實沒車哪兒也去不了。

但是近幾年來,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一種新的狀態:不是方向不對,也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努力不夠,而是這個職業世界的版圖,在發生改變。

這個改變很底層,很悄悄的,但是卻很堅定,而且很明確,我來嘗試說說這個改變。

1.職業變革即將來臨,

什麼樣的人會失業?

職業世界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看看下面幾個數據:

① 富士康在2011年開始引進機器人,到今天已經有了近5萬臺可以獨立操作的機器人,他們的計劃是2020年實現30%的自動化。

這直接導致了近20萬人的失業,為什麼? 因為機器人完全可以幹大部分裝配的人的工作,而且無需宿舍、食堂,不會休息、不會跳樓。另外那70%的自動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② 谷歌汽車在美國2012年已經發了牌照,今天下午的新聞剛提到無人汽車出了一個小事故,但是不要緊,以他的進化速度來看,肯定比中國的開放政策快,這意味著可能就在幾年後的一天,你發現自己Uber來的是一輛無人汽車。

如果車是無人的,很難想象為什麼加油站需要人。這意味著,汽車司機、加油站以及整個以司機為核心的鏈條,都會有巨大的改變。

不僅僅是工人、司機這樣的低端行業,科技代替人的領域也蔓延在你以前認為不可能由人進入的領域。

PS這個詞源於Adobe公司的一款修圖軟件Photoshop,這家公司上個月推出一個神器,可以自己畫一個漫畫,然後直接根據你的臉部表情捕捉,做出一個活生生的動畫形象!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你今天上鬥魚看的直播視頻妹妹,很有可能是一個有著巴掌寬胸毛穿著汗背心大褲衩的大叔對著軟件和變聲器做出來的

而我在教育領域,則看的更加清楚——未來的教育機構很有可能創造一個形象,然後只需要讓所有老師扮演這個形象講課就好——這樣可以解決老師人員流動和教學標準化的問題。這意味著只會PPT翻頁的老師,幾乎會全部失業。

其實這並不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生。如果你放開雙眼,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還記得打字員和傳呼臺小姐嗎?那是當年的熱門行業,他們被鍵盤和短信淘汰。今天你去中關村海龍電子城,90年代真是人聲鼎沸,現在蕭條得要死——人們去京東商城了——諷刺的是,東哥好像就是從這裡起家的。未來司機、編劇、裝配工人,辦公室白領

,一定也會真正的消亡。

而另外一些職業在崛起,高端點兒的叫做產品經理、影視傳媒、新媒體;累一點兒的比如月嫂、體驗師。這些工作乍看起來,都是屬於“學校不教,沒有什麼專業門檻”的職業,但是卻在這幾年紅紅火火。

其實不是沒有什麼專業技能,這些行業哪一個都需要用到很多技能——而是這些技能新物種發展得太快,還沒有被來得及命名,更別提學校開課了。

機器在以百倍的效率佔領那些能夠被分拆、計算、重複和有規則的事情,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在消滅那些僅僅會掌握這些技能的人。

而大學和企業培訓一般只會沿著過去的職業技能樹教你一些適應企業的東西,卻對於新潮流視而不見——他們自己還忙不過來呢——所以如果你僅僅看這些,很有可能你爬到頂端,才發現自己的樹已經枯萎了。

古典:未來10年,你必須擁有的四種核心能力

如果你是個中年人,你也可以不去學習太多,你可以選擇利用你手中的資源,維護好你的陣地、照顧好自己的家,這沒有什麼不好。

但是對於青年人,尤其是是剛剛步入職場的青年人,你們的職業上升期還有20年,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被一部電腦幹死。總有一天你會對你的老闆說——我全身上下都是寶,你居然去搞一臺電腦?

一個全新的工作和職場世界在展開,以前的技能在逐漸失效,就像當年打字員、傳呼臺,今天的海龍電子城、富士康產品線的工人、央視咬字清晰的主持人一樣,你看著都尷尬。

那麼未來你說,是電腦的世界囉?請注意我的措辭,我不是說這些技術沒有用,我說只學習這些技術,肯定會死的。

真正的趨勢是利用電腦,發揮人腦

古典:未來10年,你必須擁有的四種核心能力

大家還記不記得那個1996年人類棋王第一次和深藍電腦下圍棋結果被滅的故事?今年1月份電腦又戰勝了歐洲圍棋冠軍。當時世界一片哀鳴覺得人腦的堡壘被攻克了,其實棋王才沒有那麼傻呢——棋王很快學會了,

如何利用科技模擬,然後用人腦做選擇來下棋——這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 中醫好西醫好?——中西藥結合療效好。

  • 功夫好還是槍支好?——特種隊員配槍也練武功。

  • 靠記憶力好還是靠電腦搜索好?——腦子裡有大量關鍵詞,擁有信息搜索能力的人最好。

每一次變革來臨,總有三類人:一類人創造變化,一類人適應變化,一部分等著被彎道超車。

2.哪些核心技能,

是需要我們掌握的

怎麼辦,新的世界需要新的技能。那到底怎麼搞?需要什麼技能?

古典:未來10年,你必須擁有的四種核心能力

美國的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寫了一本書——《全新思維》。裡面提到了決勝未來的6種能力:

設計感、講故事、整合、共情、玩樂和意義感。

簡單來說,未來需要有能講故事、會跨界、走心、會玩,還有點品味有點追求的人。

我看完這本書樂了,這他媽的不就是我嗎?

很多人的職業困惑和瓶頸,既不是努力問題,也不是定位問題,而是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遊戲規則改變了的問題——過去的技術樹已經行不通,新的職業技能又沒有人講。有人蒙對了,也不知道為什麼,沒法把偶然變必然。

我非常認同這本書的理念,於是我嘗試找類似的培訓或者產品,發現有很多人從不同側面提到這些能力,但是沒有人清晰的整理、講授和指導大家練習。

我說過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創造變化,一種適應,一種被玩死

我應該是屬於第一種和第二種之間,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 如果你希望看到什麼改變,就成為這個改變。

於是從去年5月份開始,我開始籌備這個計劃,到今天大概10個月,期間拜訪了近100名老師和研究者,可以給大家說說了。

我把未來的核心技能分成了四個大的系別:

• 高效能和自控力——我說的是高效能,不是高效率!!至於自控力——我建議所有90後都可以學學。

• 影響力——網絡時代,溝通成本接近於0, 尷尬的不是溝通,而是溝通完根本不打動。

• 自賞——不理解什麼讓自己傷,怎麼讓自己爽,什麼是自己的意義,再大影響力和效能又有什麼用?

• 整合與共創——今天的世界是平的,每個人都是合夥人,為自己工作。

好的領導者,其實就是整合共創了一個故事的人。這也是為什麼過去的領袖強調的是個人魅力——遊戲規則比較清晰的年代,關鍵是跟誰做。

而今天的很多領袖,人格魅力並沒有太多強調,更多的是他們構建的藍圖、遠見卓識。他們在靠智慧取勝。喬布斯和星爺在老闆、同事角度都是個公認的賤人,但是他們的產品和視角都讓員工和客戶信服。

看到未來,整合共創是一個未來領導者核心的技能,甚至比服務心態、自律這些能力更偉大。

3.這三種人,幫你獲得持續成長

持續成長,你需要的三種人。

我自己深有感悟,每個階段人都要學會搭建自己的腳手架。這個腳手架一般包括三類人,

自己、夥伴和導師。

自己就是玩命學,不斷想,經常練。但是一個人其實是憋不出來的。你需要智商同等、High點接近的人陪你聊,和你對抗;你做得好的時候需要有人喝彩,這個人懂你;你做得不好的時候需要有人陪你,你又不是神。這就是夥伴,是同道是競爭者也是陪伴者。

古典:未來10年,你必須擁有的四種核心能力

▲83版的歐陽鋒和洪七公

《射鵰英雄傳》裡洪七公和歐陽鋒兩個傢伙就是這樣,性格完全相反,武功一個正練一個倒練,兩個人都差點送了對方的命,但是最後大笑相擁而亡。這就是夥伴。他欣賞你、激發你、又挑戰你。

最後你需要導師,這個人格局境界比你高,在平時不管你;在你遇到困惑自己走不出來,或者想要升一級就差第一點點(就像健身教練幫你舉起最後一次推舉)的時候帶你一把。可能輕輕點一下就省你很多功夫。

很多人的導師是書或者某一個人的事蹟,這肯定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法。真正最好的導師,是你這條路的過來人,他懂道路又懂你。

“自己-夥伴-導師”這就是你的腳手架。有了腳手架,成長就不是順著一個棍子往上爬——那樣你也有可能爬很高,但是稍微一鬆手就掉下來了。有了腳手架,你掉也只是掉一格,很快能回去。

前段時間馮小剛演的老炮兒知道吧,其實馮小剛、王朔、馬未都、葛優這些人都是同一個圈子,互相激發互相聊天。馮小剛回憶說,大部分的電影就是大家湊到一起聊天,然後抽籤選一個人,把段子湊起來,就是一部電影了。

古典:未來10年,你必須擁有的四種核心能力

▲右二是趙寶剛

所以,成長是一種生活方式,沒有人是孤零零一個人成長起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腳手架。

4.對於未知和新事物的態度,

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最後,講一個對我影響深刻的事:

在《人類簡史》中,我看到兩張地圖,一張是1490年的亨利庫斯·馬特魯斯世界地圖,這張地圖第一次把地球畫成圓形,讓哥倫布說服西班牙人讓他往西走能到達印度。另一張是1389《大明混一圖》,傳說鄭和1405年下西洋用的是這個圖。

兩張圖畫的年代差了不到百年,幾乎代表同一個時代的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

古典:未來10年,你必須擁有的四種核心能力

古典:未來10年,你必須擁有的四種核心能力

於是兩個文明裡最偉大的航海家拿著地圖出海了。

但是為什麼300年後,當西方文明打開中國疆土的時候,兩個文明會完全倒置?當時中國和印度的GDP佔全球的30%以上,而到了1840年,只佔全球的不到3%。

地圖反應我們對於世界的態度。在哥倫布的地圖上,西班牙在世界一角,而整個未知的世界佔了大部分,非洲、歐洲、中國、印度清晰明確,任何一個看這個圖的人都會認為——我要去未知看看。

而中國的地圖上,以中原為中心的地圖被放大到不成比例——非洲、歐洲擠到了一邊。不清晰的地方寫上了“北蠻”“番夷”……我們自戀的把自己放在最中間。

對於未知和新事物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世界上只有三種人,創造變化的人,適應變化的人,還有忍受變化的人,新精英生涯希望匯聚前面兩種人。

雖然未來不確定,雖然自己還沒有成為最好的自己,但是我們依然前行,因為內心有信仰。

成長,是面對未來的信仰。

END

▌作者:古典,著名生涯規劃師,新精英生涯創始人,橙子學院創始人。著有《拆掉思維裡的牆》銷量超過300萬冊。

關注【生涯研習社】回覆“霍蘭德”測一測你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有哪些職業與你最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