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当年如何让苏联不复存在,如今在参加阅兵时潸然落泪

如果没有历史的记载,恐怕我们世世代代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就不能得以传承下来,并且以此来警戒后人和教育后人;如果没有历史的传承,那么我们哪些伟大的英雄豪杰就不能名垂千古,成为我们的骄傲和榜样。如果没有历史的书写,更不会有今天让我们所有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正所谓有一句老话说:以史为镜,可以只兴衰呀。知晓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历朝历代以来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以及那些值得人们去铭记和继承的重大事件。历史上的那些英雄豪杰以及聪明才子,传授给我们后代人智慧,让我们做人做事都有了前车之鉴,这样子才能更好的为人处事,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里好好的生存下去。历史上的那些治国治民的硬道理,真是给予我们现代统治者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下面,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穿越历史,一起去寻找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吧。

5月9日,俄罗斯举办庆祝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3周年阅兵式。俄罗斯胜利日阅兵总能吸引中国人的眼球,因为人们可以从中最清晰地看到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的战斗风骨。但今年的阅兵真是有点出乎人的意外了。戈尔巴乔夫居然还能应邀出席阅兵式,这样一位苏联终结者到底如何让苏联消失?

1985年,苏联虽然因为经济困难形象暗淡,但仍然是一个统一,强大的超级大国。六年之后,这个超级大国就四分五裂了,老百姓在民主阵痛中挣扎了好多年。等他们爬出痛苦时,却发现被开除出“民主国家”行列了。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主要责任人,因为他不但是苏共最高领导人,而且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苏军最高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当年如何让苏联不复存在,如今在参加阅兵时潸然落泪


不过,他最重要的历史角色是---苏联终结者。苏联解体,其根源要从国内来找,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背叛和出卖。要弄清这些事件原委,不是几本书能解决的。不如了解一下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团队,至少这也是一个切入点。

苏共政治局委员加上中央书记,当时大约25位左右,每个星期四都要召开一次例会,讨论研究国内外大事。重大决策,由政治局委员投票决定,中央书记没有投票权。如果意见相持不下,就移至下一周会议讨论,在休会期间,最高领导人根据综合的意见,向各方施压,以达成一致。

戈尔巴乔夫当年如何让苏联不复存在,如今在参加阅兵时潸然落泪


会议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用餐时间,所有参会者都到克里姆林宫的一间大餐厅吃饭,只有两道菜可以选择,而且菜也很简单,主食,咖啡随时供应,但不能喝烈性酒。会议决议通过后,就形成正式文件,下达到各加盟共和国领导层,文件由专职部门保管,锁在特别保险柜中。

戈尔巴乔夫决定议题,委员们可以增加议题,但很少有人这么做。文件下达由中央委员会的总务部负责。该部负责人有特殊地位,因为他是戈尔巴乔夫最亲近的人,以前是卢基扬诺夫,后来是博尔金(办公厅主任)。卢基扬诺夫不善拍马溜须,被换掉,博尔金处处能讨得戈尔巴乔夫欢心,到了1991年政变时,博尔金马上背弃了戈尔巴乔夫。因为对博尔金过度依赖,戈尔巴乔夫每次周会的议题,变成由博尔金提出。

戈尔巴乔夫在政治局最亲密助手是雅科夫列夫,他把意识形态领域交了雅科夫列夫,而此人是个反共思想深入骨髓的亲西方人士。这能好得了吗?你能想象特朗普最亲密助手是个布尔什维克吗?

对外政策上,苏联有两条线,一条是外交部,一条是国际部。外交部负责国家与国家关系,国际部负责领导协调苏共与西方国家左翼党派关系。戈尔巴乔夫后来把国际部给废了。

戈尔巴乔夫当年如何让苏联不复存在,如今在参加阅兵时潸然落泪


1985年戈尔巴乔夫跟里根在日内瓦的水之花宾馆首次会晤后,就一厢情愿抛出“2000无核世界”计划,不但吓坏了苏军高层,也把美国搞蒙了。美国认为这是苏联的阴谋,想骗美国把核武器给销毁了,到1986年,他跟里根通信次数达到25次之多,还要求跟里根再次见面。美国,英国,法国情报机构反复分析,认为戈尔巴乔夫这个人不一样,图虚名就给他虚名试试看,这样,西方舆论对戈尔巴乔夫的抨击变成了温和的报道

1986年10月11日,戈尔巴乔夫与里根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会晤,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回国,戈尔巴乔夫又寻求跟里根下一次会晤,历史上从没有过这种情况,实际上从到他下台这六年内,他跟美国总统会晤了11次。苏联手里不是没有好牌,不需要这样求着美国总统见面。外交“新思维”引起了政治局和军工联合体的反对,但戈尔巴乔夫打破了苏共规则,专横地将外交政策权力转到个人手中,问题是他又没有斯大林这种能力。

问题终于来了,1987年4月,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来到莫斯科讨论欧洲导弹问题,这是一项可以达成的协议。美国这边撤除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苏联撤除欧洲的SS20导弹,达成协议后,双方将销毁这些导弹。但苏联军方防着美国人一手,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舒尔茨到来之前,向戈尔巴乔夫提交了一份备忘录,他建议:如果美国人提到SS23导弹(射程仅400公里),苏联必须拒绝,因为这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与草案达成无关,美国人无非想提高价码,施加压力,不要理他。

舒尔茨在谈判中果然提到了SS23导弹,戈尔巴乔夫一开始没有搭理,临走前国务卿再次提到SS23,并说里根总统欢迎他到华盛顿正式签署这项条约。戈尔巴乔夫稍作犹豫就答应对方,“就这么定了。”

戈尔巴乔夫当年如何让苏联不复存在,如今在参加阅兵时潸然落泪


12月8日,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欢天喜地地签署了《中程导弹条约》,这条约是没有限期的,苏联不仅同意销毁欧洲的全部SS20导弹,还同意销毁针对中国和驻日美军及及印度洋基地的亚洲SS20导弹(中国这算是白捡了)。戈尔巴乔夫是在没有任何讨价还价情况下擅自做出了重大让步。他为国际舆论对他的赞美神魂颠倒,凡是有人提醒他谨慎行事时,他总会打断对方,认为这不符合“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极其无能的组织者,也难怪苏联解体时,没有一个党员肯站出来维护。为谁的利益而工作?在戈尔巴乔夫美好设想中,欧洲就像一座公寓楼,各国就是一座座公寓,大家都是邻居,要和气相处,美国是同一条街上的公寓楼,还有加拿大。民主了,大家都是一家人,所以华约,北约是没必要存在的。美苏关于德国统一问题,是在1989年12月3日马耳它峰会上开始的。德国统一,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但有一个问题?统一后的德国,怎么还会是北约成员国?它应当是中立的。最起码,华约和北约都要承认德国的成员国地位。要不都是,要不都不是。1990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高加索度假地会见西德总理科尔时,不顾政治局强烈反对,单方面撤消了所有条件,同意德国统一后脱离华约,保留北约地位。

戈尔巴乔夫当年如何让苏联不复存在,如今在参加阅兵时潸然落泪


1990年5月,国务卿贝克访问苏联,他告诉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将提供经济援助,美苏关系从对抗转为合作。”场面话听听也就罢了,而戈尔巴乔夫认为这是承诺。谢瓦尔德纳泽甚至在明知美国要让苏联解体的情况下,还说“布什总统是个犹豫不决的人,他决不会利用苏联暂时的困难为美国谋取利益。”

等苏联国内一片混乱时,戈尔巴乔夫却没有了主见,“新思维”没有人吹捧了,大家都忙自己的事情。谢瓦尔德纳泽忙着让格鲁吉亚独立,克拉夫丘克宣布离开苏共,要带领乌克兰独立,党内精英纷纷扑向国有资产,叶利钦要成为新的俄国沙皇…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和其它“顽固派”自杀,不但国家被摧毁,他们的精神家园也摧毁了,老百姓只能眼睁睁看着寡头们吸干了他们的血汗和财富。

国家解体,他的总统也到头了,可是他想的不是以死谢天下,而是向叶利钦哀求退休待遇,然后低三下四去到处接广告。他失去了一个令欧洲发抖的帝国,却成了欧洲企业眼中待价而沽的广告明星。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些历史上的人和事,心里面有什么感想呢?是心中感慨万千,敬佩万分呢?还是觉得我们后人可以做得更好呢?不管怎么样,过去的已经过去了,都已经成为历史上那光辉的一笔了。小编想说的是,我们要勿忘历史,而且还要好好的活在当下。俗话说得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现在的我们要好好的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说不定我们以后也有可能名垂千古呢,也称为历史上那靓丽的一笔,成为后代子孙们的骄傲,成为全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