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股這麼低迷,為什麼不停止發新股呢?

唯一技術流


A股低迷,IPO是主要原因嗎?停止發新股,A股就能走入牛市嗎?

一、政策很明確

“保持IPO常態化”,是今年既定政策,而且有效解決了堰塞湖問題。目前,不但沒有停止IPO,而且開設科創板實行註冊制,我認為這是正確的選擇。為什麼非要停止IPO搞人造牛市呢?完全沒有必要。

只要明確一些基本的上市條件,加強監管,實行註冊制,才是正道。企業想上市,你就上啊,只要符合基本條件,尤其是不能財務造假,你上市就行了。如果財務造假,一律按照詐騙罪重罰,罰你個傾家蕩產,還要投進大牢,而且,保薦機構和相關人員一律連坐。現在酒駕明顯比以前少,為什麼?醉駕入刑重罰在那擺著呢。

如果我有個企業,是做饅頭的,只要我不造假,我財務真實,但盈利不穩定,有時一年盈利1000元,有時一年虧500元,我申請上市,你看有人買我企業股票嗎?再說了,我的企業就那德性,我會去申請上市嗎?

二、市場很需要

股票市場的本質,就是提供融資的場所,同時投資者可以獲得相應回報的地方。如果股票市場不IPO,那存在還有意義嗎?讓有進有退,成為常態,才是正常的市場。其實,一定程度上說,市場是最有效的。你上市的企業是好是壞,市場自然會給出基本公正的評判,靠某個機構在那忙活,是不行的。

香港市場最近出現的部分個股,一天沒有一手成交量,就很能說明問題。就象現在註冊一個公司,要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的門檻很高,把很多人都擋在門外。現在好了,註冊公司是方便了,但能不能生存下去就是個問題。將來股票市場也應該這樣,IPO一定要市場化,走註冊制。

三、關鍵在制衡

停止發新股,是治標行為,既不能解決已經上市企業的經營問題,也嚴重剝奪了優秀企業發展壯大的機會。

IPO不是能不能走牛的關鍵,關鍵的是股票市場要有嚴格的制衡,讓融資客、投資者、中介機構、監管者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任何的偏袒和徇私枉法,市場都只會用腳投票。還是那句話說得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以前股市走熊,也有停止IPO的時候,但最後真正解決問題了嗎?沒有,否則現在就不會這樣。所以,不要怪IPO,我贊同要常態化發行,要多發快發,市場最終會是公正的裁判。

謝謝您的閱讀、點贊和轉發。請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見解,或者關注我後私聊,方便加入我的頭條股友群交流探討。


投資悟道


每當股市出現低迷,或者下跌時,總有很多人提出,為什麼不停止發行新股。

不錯,停止發行新股,或是解決市場低迷、下跌的一種手段,而且,屢試不爽。但是,結束以後又怎樣呢?市場的內部環境一點沒改,不要多長時間,又要重複“昨天的故事”。待新股發行恢復後,很多人把股市出現的問題,再度歸咎到新股發行身上。

新股發行,儼然已經成為股市低迷的罪魁禍首。

殊不知,股市低迷或下跌,遠不是這麼簡單。A股真正的問題,是市場環境和企業質量。從市場環境來看,各種不規範現象隨處可見,信息披露不及時、不準確,弄虛作假,操縱市場,等等。譬如祥源文化(原萬家文化),344次訴訟,竟然沒有任何退市的要求,甚至還讓違規者套現而去。如此,市場環境還怎麼改善呢?

而從企業質量來看,業績變臉在A已經是常態。為什麼會業績變臉,道理也很簡單,企業質量不行,相關部門的把關不行,中介機構提供的中介保障不行。如此一來,自然就會出問題了。企業質量不高,股市還怎麼可能會好。

如果說停止發行的話,應當是對那些質量不高的企業叫“不”,而不是所有企業。真正優質的企業,還是要讓其進入市場,並加快退市步伐,讓垃圾公司儘快退出市場。只有這樣,股市的生態才能淨化,股市的生存環境也會越來越好,投資者才不要圍著是否發行新股糾結。


譚浩俊


A股市場持續低迷,這與多方面原因有關,但對於近年來持續加速的IPO擴容,也或多或少導致了股市的低迷。與此同時,關鍵所在,還在於IPO高速發行背景下,還會導致上市公司再融資熱潮以及限售股解禁減持潮等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得到解決,高速IPO發行環境不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那麼股票市場也會存在惡性循環的風險,而IPO持續加速,卻成就了股市的持續低迷。然而,IPO擴容卻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是中國股市的定位需求,這恐怕也與股市扶持實體經濟的需求有關。然而,站在市場穩定與發展角度思考,這顯然不利於市場可持續發展,但如果市場發生極端非理性表現,可能還是不得不停發新股,來換取股市階段性的喘息企穩機會,這也是中國股市多年來惡性循環的真實寫照。


郭施亮


不發新股,證監會就沒事幹啦!它就是為發新股而存在的。這樣才能獲得最大利益!股市下跌,股民死活與它何干?你以為它會保護投資者利益,那是耍你玩!它保護的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世界最熊,沒有之一還說明不了管理者的無能,那實再是沒有天理啦!


手機用戶21910755505


雪球上有人說了一段邏輯,很有意思,節選如下“高層所有的政策、決策,基於一個三層遞進結構。最高級別:政治穩定;中間級別:主權穩定;最下級別:社會民生

所以,如果一個事情隻影響社會民生,大概率,可以容忍。上升到影響主權穩定,就視情況而定,但被容忍的概率就大大下降了。但如果一件事影響政治穩定,放心,一定不會被容忍。”這樣就很容易分析出為什麼不會停IPO ,首先IPO涉及巨多的企業融資問題,這個已經有了政治性(好多企業老闆都是各地的人大或政協),比如那個貧困區提前IPO那個例子;股市設計之時,就是為了企業融資而來,不是為了屁民的投資;至於股市股民的問題,要按照市場化,


只如初見32046672


連這個問題都要問,中國的股市就是圈錢,沒上市的時候,公司啥都好,業績都很靚麗,只要一上市,圈錢到手,就立馬變臉,還有各種不記成本的減持,很多科技公司也都是屬於偽科技之類的,只要會編故事都可以上市的,然後再來看看排隊上市的都是一些什麼公司,香飄飄,賣奶茶的,全聚德,賣烤鴨的,我都不知道這些東西有什麼上市的理由,如果能推動我們人類的發展和進步,改變我們現在各種生活觀念的科技,如果需要資金,這樣就可以融資,其他的都是耍流氓,富了少數人,要我們全體股民買單,總有一天會玩不下去的。


夏天168238265


確實,現在A股的日成交量創了熔斷以來的新低,前幾日甚至出現了低於1000億的“地量”,而上證指數也似乎有跌破2638點的跡象,市場可謂極度萎靡。


那為什麼不出臺政策停發或者減速發行新股呢?我個人覺得:按照目前的市場,對於監管層而言,還遠遠未到停發新股以刺激市場的地步。

自2016年以來,證監會開始著手解決新股IPO堰塞湖現象成了他的第一要務,在他的引導下,新股以下餃子的速度發行,即使到了目前市場極度萎靡的情況下仍未停止。就在上週證監會還審核披露了兩家企業的IPO,募資金額不超過40億元。

之所以不停發或減速發行新股,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是監管層覺得目前的A股估值其實還沒到低估的地步,即使下跌也是價值迴歸,對長期來說是利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長久以來A股炒作的風氣。因此監管層對股市下跌選擇視而不見,別說停發新股這種重大利好,就連吹風打氣的消息都沒有。


小鱷魚丶阿Q


樓上說A股低迷不是靠停發IPO就能夠漲起來的,這一點我反對。

現在的A股就是上缺政策下缺民心,當然最重要還是後者。然而,A股散戶的民心已經被磨到了一個最低迷的階段,這個時候政府的任何有利於股市的動作都可以成為對民心民意的一個呼應,停發IPO事不算大,但是對士氣有很大的提振作用,只有散戶的“心意”上來了,才會有資金進來炒股,市場活力才會慢慢好轉。

當然,僅僅靠停發IPO的確不足以就讓A市走牛,因為現在的行情已經是積重難返,要出政策就應該貿易戰初期股市正常下跌的時候就要出了,可是我們的政府並沒有出臺有效的政策來保護廣大投資者。猶記得當年肖鋼為了治理股災給券商下了個死命令:今天上午10點錢必須有1000億資金進來拉,這樣的強制措施都挽不回A股走雄的趨勢,因為散戶的“心”已經對股市失望至極了,由此可見,救市當“救心”。

A市從來都只是一個政策市,一個過度投機的市場,這是股市畢經的階段。在這樣的市場中,散戶的情緒變得比什麼都重要,只有大家的心情都好了,覺得投機能掙錢了,股市才會好起來。也只有政府出臺能夠讓大家心情好起來的政策,才算是真正的在救市。

停發IPO只是一個手段,A股未來需要政府幫忙的地方還很多,任重而道遠啊。





震股篩金


  • 這個問題這樣解釋,股市是幹嘛的?先弄清楚。

  • 新股是幹嘛的?在弄清楚。

  • 新股發行對誰有利,繼續弄清楚。

  • 新股發行對誰不利,接著弄清楚。

  • 把這些都弄清楚了,為什麼發新股不停,就一目瞭然了。

  • 發新股除了小散損失點錢以外,沒別的毛病。

  • 發新股除了小散損失點錢以外,那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 所以,為什麼不發?

  • 為什麼要停?

  • 如果發新股你能天天得利的話,你是贊成,還是反對?

  • 股市是利益爭奪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就講一個利字。

  • 把利字弄弄明白,其它的全都不是事。


女媧補天造人


融資乃證券市場的基石,如果失去融資功能,股市的作用將大為降低。IPO對於股市的漲跌沒有直接關係,就如降低或提高證券交易印花稅一樣,只是一個金融工具而已。

與此相反,如果只注重融資,而忽略投資利益的市場,同樣會引起投資者的不滿從而影響股市的穩定。如果在投資者情緒較大的背景下,還執意將融資置於投資者利益之上,同樣將事倍功半、事與願違。不僅大大降低股市的融資功能,而且將導致各種金融風險的產生。比如最近發生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問題,就是因此而來的。

其實,管理層已經放緩IPO的速度,但全年融資總量,似乎還超過了市場的承受能力。疊加退市股票寥寥無幾,使得A股市場容量過大,間接拖累了A股指數。

然而,動輒暫停IPO亦勿能解決根本問題,關鍵在於把握好其中的尺度。既要顧及中小企業融資,又要保證投資者的合理財產收益。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歡迎新朋友,感謝老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