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俄罗斯为什么销毁氢弹?

一德格天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单。

第一,核武器只是威慑用的。

现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核武器只是一种威慑性武器,是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砝码。

但稍微有正常理智的国家,无论如何不会使用核武器。

为什么?因为你用核武器,敌人必然报复,两国伤亡和损失不谈,还会造成全世界可怕的连锁反应。

大家可以看看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件,前者的核心地区今天都不能进入。

而我国的罗布泊核爆区,今天也是被封闭的。当年彭加木团队10多人穿越罗布泊,后来很多人患有严重的癌症,一说还是和辐射有关系。

第二,既然只是威慑用的,就没有必要太多。

打个比方,我是一个黑社会老大,我有100个小弟,只是为了吓唬另一个有100个小弟的老大。

现在我和这个老大都明白,我们是不会让小弟去砍人的,只是威慑。

那么,大家都有100个小弟,和大家都只有10个小弟甚至1个小弟,也就没有任何不同。

既然如此,就可以适当销毁一下。

相比原子武器、中子武器,氢弹的维护更为复杂,花费更高,那就自然被优先销毁了。

第三,氢弹维护成本太高

而核武器的制造和维护都需要巨大的资金。

当年乌克兰为什么销毁所有核武器,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没钱维护了。

乌克兰计算,维持核武器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员,还需要每年付出数亿美元的经费。

当时乌克兰媒体这么说:

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176枚核巡航导弹、2500枚战术核武器、1200枚洲际导弹核弹头和170个核弹发射井,以及洲际弹道导弹的设计生产技术。

  在乌克兰遗留下大量的核武器,使乌克兰一度成为第三大拥有核武的国家,当时乌克兰的核武器数量甚至超过了中国。这些核武器的维护和保养需要巨大的财政支出,甚至要占到乌克兰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一,对于乌克兰是个严重负担。

当时乌克兰连军人工资都发不出来,哪有这种闲钱,只能由美国出钱加给援助,将核武器全部销毁了。

而即便需要核武器的国家,一般会优先销毁威力过剩,维护价格高昂的氢弹。

欧美的“泰勒-乌拉姆”构型的氢弹需要大量维护人员和维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这就造成了该型氢弹的维护和后期保养费用极大。

由于氢弹中的聚变材料和装药的寿命都很短,这就导致了氢弹的储存寿命也很短,成本太高。

目前欧美基本淘汰了氢弹,将它们一一销毁。

第四,氢弹已经过时

说白了,氢弹已经过时。

大规模的核战既然不可能爆发,相对实用,也就是还可能用到应该是威力小的战术核武器。

几千万吨几百万吨当量的氢弹,现在看来已经没用。

连我国最小型氢弹爆炸当量约300万吨TNT。

欧美都在开发这种战术核武器,当量一般都在1000吨以下,最小的甚至可以降到几十吨;制导炸弹的精度在5米以内、巡航导弹在10米以内、弹道导弹在100米以内,配合百吨级、千吨级的爆炸威力和正中靶心效果相当。

这种战术核武器,也就是一次可以摧毁一个团一个旅,又不会造成严重损坏,能够符合战术需要。

比如美军的B61-12核弹,估计在2020年问世,它的当量在300吨到50千吨之间可调节,可以由隐形战斗机投掷,该弹圆概率误差不超过30米。

这才是核武器的未来。


萨沙


氢弹,至今为止,是这个世界上威力最大武器,曾经是人们梦寐以的战胜对手的法宝,或者说是最后一张王牌。

最终也只有中、美、苏、英、法五国真拥了这种傲视天下的绝世武器。但那几家自从有了这宝贝,兴致勃勃地把玩了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这家的威力固然大,但他奶奶的脾气更大,太难侍候了,还有毒,一旦稍有疏忽,不是废了,就是炸了,这可就摊上大事了。

关键是这家伙中看不敢用,花了天价维护它多少年,原来就是个吓唬人的玩艺。还是美国佬脑袋精,够转儿,养这花钱不中用的东西,亏大了,不要了。所以他最先把家伙消灭了。倒出钱儿来去玩那小的战术用的核蛋蛋去了。他感觉那蛋蛋不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随时可用,物有所值。

苏联人不计代价,只要能压住美国佬一头,花多少代价都认。可没想到一九九O年他败家了。国破家亡,再也养不起这个吓唬人家伙了,无可耐何,忍痛割爱,拆了。英、法两家一看毛子都把那家伙拆了,也就都觉得没意思,也不玩了。

美国佬踅摸一圈,看大家都不玩了,就剩中国没啥动静。心里犯滴咕,中国人那么穷,他家咋养起了呢?后来中国人告诉他说:俺中国玩的是于敏院士设计另外一种氢弹构型,从聚变材料制备开始,一直到成形氢弹的储存养护,全都跟你们不是一个路子。俺家东西没那么娇贵,它还避邪镇宅,俺得一直养着!


铁岭锋


图注:氢弹爆炸形成的蘑菇云

不光是美国和俄罗斯销毁了氢弹而没有了,联合国五大国当中的英国和法国也因为早就不再生产而没有氢弹了。这些拥有过氢弹的国家,最终选择放弃氢弹,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氢弹生产出来以后,在服役期间的维护和保养成本太大。原子弹也是核武器,但生产出来后只需要在特定的恒温环境条件下进行存储就行了,而氢弹则不然,氢弹采用的是聚变材料,稳定性不够,寿命短,因此它在服役期间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对其进行定期检测、维护、保养,费用太大,成本太高。

其次,氢弹威力太大,不适应精确打击时代的作战需求。核武器发展的早期,一味追求爆炸威力的巨大,苏联时期甚至开发过爆炸当量达到5000万吨的氢弹,但战后人们认识到,太大的爆炸威力势必造成滥杀无辜的恶果,尤其海湾战争后精确打击概念逐渐兴起并大行其道,威力巨大、动辄几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当量的氢弹反而没有了用武之地,拥有核武器的几个国家开始追求核武器小型化,竞相展开了小型当量核武器的研制工作,而原子弹的最大特点就是爆炸当量可控,想要达到多大当量都可以通过计算进行设定,实际产品的威力既不会大于,也不会小于预先的设想,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对核武器可控的使用要求。氢弹就不是这样了,聚变反应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可控的,可能开始是按100万吨当量来设计的,但实际爆炸的结果却大不相同,有可能超过预先估计当量的几倍或几十倍,完全不可预料,对设计者来说,设计一个东西结果适得其反,这当然是很讨厌的事情。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美俄两国在进入新世纪后相继放弃了氢弹。目前联合国五大国中,只有中国保有氢弹,原因就在于中国氢弹设计采用了独特的于敏构型,最大特点就是既实现了氢弹武器的爆炸威力,又省去了后期繁琐的维修保养难题。


兵工科技


第一,氢弹的维护成本太高,因为氢弹是核聚变,原料很不稳定,而且半衰期只有12年,也就是说,造出一枚氢弹,12年后就过期了,花巨资造出来的武器寿命太短,有点不划算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民族英雄,那就是于敏,于敏院士提出的于敏构型,让我国的氢弹稳定性大增,得以长期保存。

第二,氢弹威力太大,是原子弹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今天,有核国家连原子弹都不敢轻易使用,更别说氢弹了,美俄等国都在发展战术级别的核武器,有朝一日用来配合常规作战,大当量核武器只能用来威慑,实战的时候不一定用得着,也就是说,全球范围内都在追求精准打击的时候,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越来越不适应实际战争需要。

第三,美俄心虚。虽然美俄都叫嚣着具备毁灭对方的能力,但喊得越凶,心里越虚,拿着一个自己都不敢用,又要花钱维护的武器是没有意义的。


毒刺剑客


“美苏,美俄销毁氢弹,仅有中国保留这一秘密武器。”这也算是个陈年老段了。

这里就简单的讲讲这个段子的由来。

说起核武器,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在核军备方面自然是竞争激烈。当年的霉素战术氢弹普及到师。是的,普及到师。这是因为氢弹可以调节爆炸当量,作为战术核武器使用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使用当量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苏都进行了数轮核军力裁撤,一线作战部队的战术核武器的裁撤自然是首当其冲。又因为裁撤的这些核武器都是氢弹,于是便传出了美苏,美俄销毁氢弹的说法。但是这么说也不对。因为美苏,美俄裁撤的氢弹都是前线部队的战术核武器,但是美苏乃至今天的美俄,他们的战略火箭军手里的氢弹头到今天也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得以保存。

而仅有中国保留这一秘密武器,是因为“于敏构型”的氢弹更容易保存。这个段子是这么来的:在很久以前,央视的纪录片中就特别谈到过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的突出成就。被一些有意曲解的网友扯出了所谓的于敏构型。

△于敏院士如今安在,但是他本人是从来没有提过什么“于敏构型”的

但是要注意,中国官方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提到或者承认过“于敏构型”的存在。包括于敏院士本人也从未说过“于敏构型”有什么优势。“于敏构型”这种说法只存在于民间且如今没有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证据能够说明“于敏构型”相比国际上的T-U构型有任何区别。

2009年NAAS(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月刊)的一篇名为《往事不尽如风————绝密的中国1100目标亲历》的文章被奉为“于敏构型”存在的证据,然而这篇文章中关于中国氢弹的各种表述实际上都是完全符合T-U构型的两级物理设计的。而另外一个方面,如果说中国在氢弹核技术上相比美俄能够取得一定优势,说实话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中国核试验的次数要远远小于美苏核试验的次数。中国仅仅进行过48次核试验,而美国进行了1127次。苏联则进行了976次。难道别人那么多次核试验是白做的吗?

△图为美军广泛装备的战术核火箭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如今掌握氢弹技术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基本技术上都是一致的,都独立自主的发现了氢弹的两级设计(即T-U构型)。关于氢弹构型方面的内容非常复杂不详细展开。但是要了解一点:对于掌握聚变核武器的国家,能用氢弹绝不用原子弹。因为氢弹核聚变需要的轻原子相比铀-235这种重原子在地壳储量,冶炼提纯等各个方面的成本都要低得多,而且原子弹的当量是有上限的,太高无法內爆。既然如此,作为在核武器技术上最为先进的美俄两国干嘛要销毁好用的多的氢弹呢?


贞观防务



真心别听路边摊的军事作家来BB,什么氢弹养不起、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还有30枚氢弹,只有于敏构型氢弹才可以长时间保存……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自我感觉良好呢?其实都是扯淡。


唯一一个和美国和苏联销毁核武器的事情就是《中程导弹条约》,其中规定了美国和苏联需要销毁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其中美国为859枚,苏联为1752枚。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销毁的是中程导弹而非导弹弹头。


这是美国和苏联第一次实质性的销毁核武器,后面销毁核武器还有一次,则是美国协助乌克兰销毁掉了苏联遗留在其境内的所有“核弹头”。


《中导条约》中销毁的就仅仅是导弹:

导弹拆下核弹头放空燃料毁掉外壳就算是销毁了一枚中程导弹。而拆下来的核弹头,主要是W-80核弹头则全部都回收了,装在了B-61自由落体炸弹中

这个是W-80

这个是B-61的分解图:

可以看到相同的东西吗?


后期美国还有大量的W-84核弹

被填充到新的B-61 Block 12 中。


这些W-80或者W-84是什么呢?——氢弹


为啥要用氢弹而不用原子弹?倒不是因为氢弹威力大,而是——氢弹便宜。

如果要达到10万吨当量的爆炸,用铀-235制成原子弹需要浓缩铀170-210千克。而制造一枚10万吨当量的氢弹,用铀-235的需求量只有20多千克。

对于热核材料来说——氘化锂甚至比TNT炸药都便宜——才几十美元一公斤!


很多人说氢弹不好保存。其实真的是臆断。前几天一粉丝发私信:

那啥拜托W君没时间回答不经过大脑的问题。


咱们说美国的核弹大体上经过了5个代次。第一代的小男孩、胖子,第二代的W-4核弹。到了第三代核弹W-5上设计就已经成为这个样子的了:

W-5是一枚氢弹采用了开门设计。

从正面看内部的空间就是为了安放热核芯材所设计的,当年W-5核弹利用这个设计可以使用不同当量的芯材完成从6万吨-120万吨的不同爆炸等级。


从W-7核弹开始,向战术化发展:

这是美国倒数第四个型号的原子弹输出当量为8千到六万吨。和普通的内爆式核弹不同的是W-7内爆部分做成颗粒胶囊状态,根据不同的任务加装不同数量的胶囊。用这种方法调节当量的不同。


由于W-7的设计,对美国有了一个新的启发就是通过调节热核装药的位置以取得不同的爆炸效率。这时候很有代表性的W-27核弹就被制造出来,以至于到最新的W91弹头都采取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


回头看看W-84上面的调节栓,通过转动调节栓氢弹就可以在不同当量直接设置。

因此在美国的氢弹早在40年前就已经成为了武器库中主要的核武器,而原子弹则真心的是凤毛麟角了。


所以,现在提到核武器默认是氢弹,并且于敏构型真心没太大优势。只不过一个TU模型是反射模型、于敏模型是折射模型而已。


对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有氢弹的国家来说,如果拆了氢弹实际上就等于解除了核武装了。


所以题主说的事情真心不存在。


军武数据库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依然拥有着战略武器——氢弹!而美国、苏联(俄罗斯)、英国、法国都销毁了自己所生产储备的氢弹


当然美国和俄罗斯,虽然先后销毁了自己所生产储备的氢弹,但是保留了氢弹的生产技术和能力。同时对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进行了广泛的研制和应用。

之所以美国和俄罗斯在多次谈判之后,相约销毁各自氢弹的储备,其实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氢弹的不实用性和高昂的维修费用。

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杀伤力更为巨大的战略性武器,之所以称其为战略性武器,也就是说氢弹在现代的战争中,根本不会投入到实战应用之中,氢弹存在的意义便是维持核大国的威慑能力,进而达到战略上压制敌人的目的。因为氢弹爆炸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十分巨大,这对于现代战争来说是十分不适宜的。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当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胖子和小男孩,分别摧毁了广岛和长崎两座重要的工业化城市。瞬间死的十余万人当场死亡,更使的广岛和长期范围内的土地和所遭受辐射的人们一生饱受疾病的困扰和身体上病变的折磨。我们要知道的是美国当年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还仅仅是最初的第一代原子弹,技术上勉强过关便投入了实战化应用。

而跨越了数代原子弹的研发进入到氢弹的领域,氢弹爆炸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美国当年投在广岛的是一颗氢弹。恐怕今天的日本早已经消失在太平洋的汪洋大海之中,甚至连周边的朝鲜半岛中国都会受到核辐射的影响。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氢弹和原子弹的真实实力对比。

因此在现代战争中氢弹作为战略性武器是不会直接应用的,既然失去了实际应用的意义,那么常备并存储氢弹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因此美国和俄罗斯选择保留氢弹的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而不储存氢弹。

另外,为什么中国依然保留了氢弹呢?在这里要感谢一个人,便是两弹一星元勋——于敏院士!

于敏院士为我国的氢弹研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终于研制出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氢弹结构,这一结构被命名为“于敏构型”。于敏院士所研制的这种结构可以大大的降低氢弹的维护成本,而且可以有效的延长核原料的寿命。因此中国才艺较低的成本能够储存了30枚氢弹。

而美国和俄罗斯则因为高昂的维护成本和实用性先后放弃了储备氢弹,然后美国和俄罗斯转而研发的是如何将战略性核武器转化成战术核武器,也就是说,如何将核武器实战化,其方法很简单,但又十分复杂。

其目的就是将核武器的当量不断缩小,使得核武器的爆炸能量可以人为的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这便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但是核弹可以往大了研制,但是往小了研发却十分的困难。但是目前五常都宣布自己拥有了中子弹。

美国和俄罗斯宣布放弃氢弹而选择中子弹,实际上是一种减轻自身负担的行为。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


珞珈山的猫


一是出保质期了。出保的,继续拿在手里风险太大,不如销毁造新的。

二是,两家有控核协议。之前造的太多,销毁一部分。

三是,两家现在持有的都是氢弹头,反倒是核弹头几乎没了,毛子的卖给老美了,老美的拆了给航母和核潜艇烧了

四是,那个所谓的构型啊独有啊的早八辈子就确认是胡扯了,除了脑子有坑的没几个信的了

五是,所谓的精确打击减少平民伤亡之类的原因比第四个还胡扯,核武要么不动,动了就是奔着灭种去的!要的就是大威力,最好一发灭绝一国的人口。当然,这个对于中美俄这样的大国难度有点大,所以降低了要求:一发屠一城!都要灭种了谁管你平不平民的!这才是威慑!


抹布架


美俄什么时候不用和销毁氢弹了?到底是以讹传讹还是胡说八道?!




图片上就是美帝目前最先进的两种核弹头:W87型,用在民兵Ⅲ 陆基洲际导弹上了,先前是给MX和平卫士导弹预备的;W88型是 著名的海基 三叉戟Ⅱ 导弹的分弹头。略微知道核弹原理的人 看一眼就知道这是氢弹,因为里面有原子弹的核扳机和氚氘材料和外包裹的U238,这明显就是氢弹么!

氢弹自诞生以来就以高出原子弹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威力,受各军事强国追捧,花巨资竭力去研究,去装备!为啥要这样不遗余力的去装备氢弹?

首先,原子弹采用高浓缩的U235(85%以上)做为核装药,但是由于U235的核爆临界值需要的U235很多,以广岛原子弹2万吨当量为例,需要至少54-68㎏(技术水平不一样)才能达到!除了核裂变材料以外,还有外面的高能炸药、电子部件、中子源、外壳…等等加在一起起码要200㎏(广岛原子弹几乎达到了2.5吨左右),这样的重量不利于洲际导弹携带多弹头,况且威力太低了!起不到攻击“硬目标”,比如加固核导弹发射井、核潜艇洞库、深地下堡垒这样目标的毁伤能力。

这就矛盾了,即要求一枚洲际导弹携带的弹头数量多,还要求单个弹头的威力大,也就是说弹头小型化,那就必然用氢弹才能实现,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 将原子弹扳机的质量搞的小小的,目前先进的核扳机体积只有垒球那么大,重量只有不到十公斤(U235密度很高),就能起到裂变的作用,并且轰击外面的聚变材料氚和氘再轰爆U238形成 裂变→聚变→再裂变的链式反应,从而形成巨大核杀伤能力!

目前为止五个核大国的核弹头皆为 氢弹!其设计等级门槛之高已经阻断了(为什么,不能说) 二流核国家生产氢弹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的,以前核威力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级别的氢弹是落后的装备,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和问题,当然必须淘汰!但是氢弹是不能淘汰的!它只是以更先进的形式存在!


皇家橡树1972


也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谣言,说现在只有中国有氢弹。怎么可能呢?不仅美俄英法中都有氢弹,某些国家,如印度,Dprk疑似也有。氢弹是目前世界各国核武库的主体,某些刚刚突破核门槛的国家是以原子弹为主。美俄如果销毁了氢弹,它们的核武库还能继续存在吗?省省吧,人家的氢弹比我们多多了。

原子弹是第一代核武器,也是每一个想研发核武器的国家必须经历的一步。但是,原子弹的弊端显而易见,不仅污染严重,而且当量小,体积大。所以,如果只有原子弹,核武器的小型化就很难实现,也就不可能搭载到洲际导弹上。一枚造价昂贵的洲际导弹,如果只能搭载几千多、上万吨当量的原子弹,那就是巨大的浪费。

1952~1954年,美苏相继研发成功氢弹。在等量核装药的情况下,氢弹的威力不仅是原子弹的四倍,更重要的是,裂变反应不存在临界质量的限制,其威力既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在变成三相弹之后,威力更是提高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几百万吨,上千万吨都不是问题,上亿吨也可能做到,困难在于找不到那么大的核试验场。

1957年,1966年,1967年,英,中,法也研发成功氢弹,原子弹在五个合法有核国家的核武库中逐渐淡出,被氢弹取代。所以,如果说存在销毁的问题的话,那么销毁的不是氢弹而是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弹。目前,大约只有个别刚刚拥核的国家才以原子弹为主。

冷战结束后美俄大幅度核裁军,对于消减下来的核弹头,也就是氢弹,有的是直接销毁,有的则由军方交给能源部储存起来,这个核弹头名义上是裁剪了,实际上具备随时上载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指责美俄假裁军的理由。核裁军只是减掉了核武库超杀的部分,美俄目前的氢弹仍然超出确保摧毁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