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紅橋區的這條街,康熙曾在這裡建過寺廟,泥人張就誕生於這裡

天津的地名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以寺廟、祠堂命名的,比如以前講過的白廟、桃花寺村、海光寺、廟前衚衕、清化祠大街等等,如此眾多的地名背後,在歷史上必有與之相對應的寺廟。

在清道光《津門保甲圖說》中繪製的地圖上顯示,當時僅在老城廂以西,就有雙忠廟、花神廟、藥王廟、龍王廟、文昌宮等等幾十個寺廟,今天咱要講的這個地名,就是老城廂以西,紅圈位置的韋馱廟大街。

天津紅橋區的這條街,康熙曾在這裡建過寺廟,泥人張就誕生於這裡

要說韋馱廟,咱得先講講韋馱。

咱都看過西遊記吧?西遊記裡有個四大天王,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他們是佛教中的四位護法天神,手裡分別拿著琵琶(調)、寶劍(風)、赤龍或蛇(順)、傘(雨),四職聯合就是"風、調、雨、順"。

天津紅橋區的這條街,康熙曾在這裡建過寺廟,泥人張就誕生於這裡

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將,而韋馱菩薩(又名韋馱天),就是南方增長天王屬下八神將之一,也是四大天王座下的三十二將之首,被譽為佛教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飛著稱。

韋馱廟坐落於西門外大街北側,據傳說是當年康熙皇帝的龍貴妃生病許願,痊癒後為還願而修建,始建於1662年(清康熙元年)。此廟初建時規模宏大,香火旺盛,每年四月十八廟會期間,信徒都趕來進香拜佛,許願還願,但之後因缺少維護,規模逐漸縮小。

天津紅橋區的這條街,康熙曾在這裡建過寺廟,泥人張就誕生於這裡

自光緒二十四年(1898),此地附近逐漸繁榮起來,賣香蠟紙錢、玩具食品等等商品的商販、店鋪比比皆是,再加上南小道子(應該在2000年左右拆除)一帶紡織、冶鐵行業的發展,所以這片區域逐漸出現了茶樓、戲院、飯館、甚至娼妓。到了上世紀2、30年代,這裡一度形成鳥市,天津衛鳥市有好幾處,西頭鳥市、北城根鳥市、南市鳥市、河北鳥市等等,這個地方就被稱為西頭鳥市。喜好鳥、蟲的人聚集於此,熱鬧非凡。

天津紅橋區的這條街,康熙曾在這裡建過寺廟,泥人張就誕生於這裡

在100多年前,韋陀廟一帶除了商務發達以外,藝術上也不含糊。這裡是咱天津民間工藝四絕之一的誕生地,"泥人張"的創始人張明山的舊居就在這裡,從張明山到泥人張第四代傳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錩,以前都在這裡居住過,可惜全拆了。

韋馱廟大街上除了韋馱廟以外,曾經還有過一座無人不知的祠堂,雖然這條街未以這座祠堂命名,但有一條衚衕用了它的名字,就是烈女祠,可惜也拆了。

天津紅橋區的這條街,康熙曾在這裡建過寺廟,泥人張就誕生於這裡

要不咱明天講講烈女祠衚衕的來歷?

聽各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