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赋,引经据典,辞藻华丽,你相信王勃是即兴作文吗?

大国小史


每当遇到这样的提问我都心潮澎湃,有一种有话要说的冲动。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对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顶礼膜拜,尤其是对那些名篇中的千古名句我可以随口诵来。象《滕王阁序》中:物宝天华,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又如: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等,每当读到这样精彩句子,仍是如食花瓣,满口余香。还有那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有时感到迷惑不解,能写出这些美不胜收句子的王勃到底是人还是神,而且他仅仅只活了26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王勃却是是一个神。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也就是说,王勃少年成名,还没有到法定年龄,就当上了公务员(古代男子20岁成年束发戴冠)。后来,发生在王勃身上一系列事,在此就不过多叙述。现在,我们回到主题。《滕王阁序》中有一句王勃最得意之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从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的《射马赋》中“荷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胎翻新而出的。这从侧面也反映了王勃饱读诗书,知识的储存量十分丰富。虽然,后世对王勃在作《滕王阁序》这件事情上,有很多争论,甚至怀疑他不是即兴之作。但我坚信,王勃是有能力,也必须是在阎伯舆都督新修滕王阁大宴宾客时写成的《滕王阁序》。

《唐摭言》载:当阎都督听完当场诵读的《滕王阁序》,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形象说明了当时王勃即兴写作的情景。另一件事,也可以佐证: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故意空了一字,便起身告辞了。大家都对这个字猜来猜去。请客的主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于是命人再请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王勃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虽然要价比较高,但主人想: 再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啊。于是主人备下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说: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主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这样看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点都不假,有本事的人到那都能吃得开。


东白启明


有一年王勃去看父亲,走到南昌,正好是重阳节,而这一天南昌都府修建的滕王阁刚好落成,人们正摆功庆宴,邀请了一些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欢度重阳节。王勃被滕王阁的宏伟建筑所吸引,驻足观看。当时人们正在挥毫泼墨,作诗赋词,王勃走向案前,挥笔写下了干古名篇《滕王阁序》,当然在场的人还瞧不起王勃,道:″哪里来的毛孩子",等看到王勃写完之后,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滕王阁序》重点描述了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王勃为自己参加宴会感到荣幸,面对高官显贵不免又有几分辛酸,情由景生挥酒自如。文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干古佳句,让后人爱不能罢。

王勃在看父亲回来的途中,过海时不幸落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Wqhua


《评〈滕王阁序〉即兴而作说》

传奇给风景添色,佳作唯推敲可得!

欣赏名人莫痴迷,单凭天赋难成杰!

熟记腹稿入酒席,假装即兴惊主客!

才子失意生绝唱,帝王无诏也欢悦!





羅传贵来了


675年的秋天,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此时的他,已游历了东南西北,胸中万卷书,脚下万里路,得意过,失意过,眼界胸境都已成熟,最有才华的青春,峥嵘勃发却无处发泄,内心刚好需要一场势不可挡的倾吐。

  外环境上,滕王阁巍峨新耸,阎都督高朋满座,再加秋高气爽,胜饯醉人……恰如王羲之在惠风和畅的大自然写兰亭序,占尽一切飘逸的风情,王勃在滕王阁上泼墨挥毫,也得了高情万古的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他的才华喷薄而出,洋洋洒洒的《滕王阁序》,如西山的风雨,铺天盖地;如南浦的朝云,绚烂多姿。

  一切都是那么地巧合!

  所以,好事的后人,还特意为王勃捏造了一个“时来风送滕王阁”的神话:王勃在赣皖交界处的马当山,船行遇阻,夜间有白眉神仙对他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高会,若赴宴会,作文章,可不朽。虽然两地相距六七百里,然神风相助,王勃只觉祥云缥缈,一夜时间,竟然真赶上了滕王阁的大宴。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知其名气,欣然相邀。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庆祝新阁落成,同时想借机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为此,他让女婿事先写好诗文,熟记于心,席间假为即兴之作,以博才名。

  当阎都督让人备好纸砚,假意请诸人作序时,与宴人士,都非常识趣,只答应写了诗歌应付,而写序的重任,就推托自己才识不足,当需孟学士执笔。谁知笔墨推到王勃面前时,他竟毫不推辞,当众挥写起来。

  阎都督不高兴了,懒得为王勃捧场,起身离席,转入帐后,暗中派人盯着王勃,写了些什么,及时汇报。

  王勃开笔:南昌故都,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说:老生常谈而已。再往后听,越来越精彩,都督开始沉吟不语。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都督把女婿都忘了,惊叹道:“天才也!”。于是,阎都督重新入席,为王勃鼓掌。《唐才子传》记载:“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让我们多摘两句,复习一下这千古绝唱: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些话语,多么大气磅礴,多么雄浑苍劲!虽然身陷困境,依然自信乐观,盛唐精神,在王勃身上光芒万丈。

  在这宴上,王勃除了亮瞎眼的序,同时也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因为序太有名了,诗就被淹没了。他《滕王阁诗》,其实也同样铿锵有力,时空绝美,读起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碧海晴天58930576


【滕王阁序】即【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南下探父途中,路经洪州,参加都督阎伯屿举办的盛宴时所作。文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滕王阁周围的景观,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文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千古名句。此序还有很多闪光的词句。

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四杰之首。多次出仕,但没做过大官。年幼即才高,但喜恶作剧。后为官多挫折。最后英年早逝。

王勃才思敏捷,善做即兴之诗。因此滕王阁序是他的即兴之作,至于后来,我想也是应该多次修改的,既使是大才子,即兴的作品终究是有缺陷的。


韩枫3897


据史料记载,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适逢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 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据此可知,此文乃临场随机应时而作。

古人重视读书,以博学为贵。王勃身为官宦之子,深受影响,学富五车,积学储宝。为勃发打下了深厚基础。

从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可知王勃写此文当在年少之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为倚马成文提供了条件。

创作,往往需要灵感。有不少作品都是即兴成文的,郭沫若在日本时,灵感来了,往地上一趴,就写出了《地球,我的母亲!》这首诗篇。李白饮洒即兴赋的诗也不少。古人还有酒桌上赋诗唱和的习惯,也是即兴而作。

我认为,王勃即兴作文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考语文斋


王勃的天才属性,早就在其年幼时展现。

《旧唐书》载曰:

“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

他六岁就会写文章了,而且构思流畅,文辞英气豪迈。其才思文采,就与两个哥哥王勔、王勮相当了。

《新唐书》载曰:

“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他九岁就能读懂颜师古注释的《汉书》了,而且还写了一本《指瑕》以指出其错误之处。

想想我们6岁,9岁的时候在干嘛呢? 别说童龀时,就算在座的各位,不借助翻译,能读懂文言版的《汉书》,又有几个?

这样一个天纵奇才,活到26岁即兴写一篇文章,很难吗?

现代的中国人,离古典文学太疏远了,虽然我们的教科书,古文诗词占比很大。但我们从小接受的毕竟是白话教育,我们也没有养成写文言文的习惯。

现代人觉得写文言文太难,写一篇在用典、声韵、词藻都有高要求的骈文更难,所以就觉得古人也应如此。

不可否认,古代的某些文人,在写诗词文章时,会有因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苦苦推敲的。

比如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中苦楚刻骨铭心!

还有晚唐诗人周朴,作诗极雕琢,字斟句酌,盈月方得一联一句,当时诗家称为“月锻年炼”。

但这些苦吟派都是因为对于艺术的追求,古人还有天才派,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一喝酒三首《清平调》挥笔而就。

“云想霓裳花想容”可能你觉得一辈子写不出来,人家就是喝口酒的事。

不要拿今天的稀罕去想象古人的习常。


因为古人写文言文,跟今人写白话文章没什么区别。

就像现在的高考命题作文,800字限时写,语文差的同学觉得不修改、不苦思冥想一番就写好太难,但对于学霸来说,一气呵成,不易一字真的不难。


古代读书都十年寒窗死背下来的。

他们的脑子里,储存着海量前人的文章、诗词内容,然后慢慢消化,最后化为己用。

事实上,骈文作为一种文体,到了王勃这个时代,已经发展了几百年,早已是成熟的文体。

在王勃之前,写骈文的大佬就很多,比如徐陵、庾信、鲍照、江淹、萧绛等。

王勃其实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比如《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自庾信的《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王勃把“落花”改为“落霞”,“芝盖”改为“孤鹭”,“春旗”改为“长天”,杨柳”改为“秋水”。

他只是置换了四个词组,也就是四个“意象”而已。

这恰好说明,王勃的即席而作,是建立是深厚的基础之上。

作为一个从小就天资卓绝的人来说,胸中早已累积万卷书了,笔不加点,一挥而就,实属稀松平常。他在别处也这么干过,比如《宸游东岳颂》、《采莲赋》。

而之所以《滕王阁序》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我想跟当时的环境和人生际遇有关。

王勃在省父之前,因为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而被唐高宗贬斥,后来又因为窝藏罪犯,擅自杀人等罪,连累了父亲也一同被贬。

有时候,痛苦是最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质和灵感的。

他这个时候,正处于人生失意当中的。

所以才会有如下的感慨: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在这个宴席上,他一方面既想表现自己的才华抱负,好引起某些人的重视,希望能得到引荐。一方面呢,也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愁。可以说,他是属于超常发挥。

文章的结尾还有一首诗,其艺术水准也很高,更体现出他的才力,正如同时代的崔融评价所言:“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


相关资料:

最早记载王勃即席作滕王阁序是出自《唐摭言》,这本书成于晚唐,作者是王定保。

这本书具有考证性质,书中内容材料比较可信。

书中记录了一百多个诗人的诗文、事迹,还详细记录了唐代的科举制度记。

其中关于《滕王阁序》的记载如下: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这段话我用白话翻译一下:

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年方十四。都督阎伯屿不相信他的才华。王勃虽在座,但阎公有意让女婿孟学士写这篇文章,而且已经预先构思好了。到了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阎公十分恼怒,拂袖而去,却专门派人窥伺王勃如何下笔。第一次禀报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说:“这是老生常谈罢了。”第二次禀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听了这句话,沉吟不语。再一次的禀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惊惶急视,站了起来,说:“此人真是天才,应当流传不朽!”阎公于是急忙邀请王勃到宴会场所,极尽欢娱才停止。


除了《唐摭言》之外,另一个具有可信度的记载出自《新唐书》。

其载曰: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这两个记载,除了年龄不同以外,基本内容无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面说了王勃擅长打“腹稿”,写文章是“援笔而成,不易一字。”


参考资料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

参考资料2:【(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新唐书·卷二百一》】

参考资料3:【(后晋)刘昫《旧唐书·文苑上·王勃》】


楚云卿



想那王勃,时为才子,胸中三韬六略,诸子百家,必也江长海阔,非一般士子所可比拟。尤其是序前,他也有心一展平生,腹稿在握,故能一战而捷。


大凡才子,大多记憶力惊人。序至所用之处,文思自必泉涌、随笔而至。如贪泉、贾谊类典故,常存脑海,了然于胸,随意念而浮现,用时稍作排序即可。


综上,不才斗胆揣测、恭论,滕王阁序,即兴之力作。


溯路之旅行2


少年天才王勃,这是家喻户晓的小神童,诗传就是即兴创作。但是像现在的小演员一样,最常见的就是金铭演婉君,可把我们老百姓羡慕得紧,天天要见大人说小孩子,眼巴巴地希望能像金铭一样出口成章。为此,我们之中也有很多人觉得不服,自己也算是比较有天赋的,怎么就不能像那样牛逼呢?暗暗咬紧牙关较劲,至今不能说是出口成章,打油诗打水诗还是能顺口就溜一首出来,反倒不见金铭出来炫诗词了


守望幸福快乐a


言文中学到过,如物宝天华人杰地灵,还有那千古绝句人人共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都能背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