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农民没有必要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你怎么看?

来自秋天的秋


有没有必要,需要真正懂得农民,懂得农村的老龄化,去看过,去走过就知道了。

1.上周,我去北京郊区平谷的一个村子里走访。一个老大爷,手里拿着一个破盒子,问了问,原来去找针。为什么呀?因为袜子破了。

我就想,这个时候,先买一双不就行了。大爷说,一双袜子好几块钱呢。

问了问,原来大爷只有一小块玉米地,一年没什么别的收入。只有每个月的养老钱。北京是700元,60岁以后发。外地只有一百多。这个大爷70岁了,不种这点玉米地,就没有一点额外收入。

2.精神方面。土地,对于农民,就是最大的安全感来源。

即便70岁了,只要身体允许,去地里劳动,收获。这种充实与快乐,是那些没干过农活,没当过农民的人体验不到的。

老人觉得,这就是他的价值,他活着有意义。

3.现实方面。空心村,如今最多的就是老人。甚至,孩子都不多见。是这些老人,是他们把汗水浇灌土地,让中国很多被遗忘的土地还有它的价值。

这些老人,他们种地,是目前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

当然,年轻人能回来种地,就是莫大的幸事。中国乡村就能留下希望,就能真正复兴。乡村振兴,中国的复兴梦才能真正实现。


好享家乡


有专家说,农民没有必要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你怎么看?



这位专家是什么专家?放下专家的架子,到农村去看一看,去转一转,实地调查一下:农民70岁了是怎么样的生活?生活环境怎么样?70岁的农民靠什么来生活?然后就不会再这么说了。

简单的描述一下,大多数70岁的农村的老人的生活状况。70周岁的老人在家里一般都是住这地儿的,而且不是太宽敞的茅草房,或者是破旧的砖瓦房。屋里只有一张床,一个饭桌,一个旧电视,两口缸,一个灯泡,还有一些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尽管房屋很小,但也显得空荡荡的。对于城里人来说,这应该叫家徒四壁。



农民的温饱问题的确解决了,但农村老人吃的一般就是炒青菜,而且这顿剩了下顿接着吃,还有咸菜,或者偶尔能见到一点肉,不过很少有机会,除非家里来人或者是子女给一点。城里人说,农民吃的都是有机绿色的蔬菜和粮食,属于养生而且无公害的食品,但是如果到70岁农民的家里生活一段时间,就不会这么说了,而且也不会适应这么清贫的日子。

70岁的农村老人,就目前国家给予一百元左右的农村养老金的补贴,这点生活补贴仅够农村老人的油盐酱醋和水电费的支出。一旦头疼感冒,日子就过得很窘迫,甚至还要借一部分钱来看病,当然得了大病那只有子女来出钱治疗,否则的话只能等死。



总之,70岁了的农村老人,必须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开支,至少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当然也是减少子女的经济压力,活到老干到老,这就是农民的宿命。因为农民没有像城里老人那些高高的退休金来养老,他们也不想劳动,也想像城里老人一样,到公园里散散步,打打太极等运动方式锻炼身体,但是农村老人没有办法,也无可奈何。因为还要生存,因为生存就要吃饭,因为吃饭必须得劳动,甚至还有一些70多岁的老人,为了子女还必须到工地干活搬砖。专家你说现在农村70岁的老人不干活能行吗?


宗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