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無人零售科技企業TOP50

2018無人零售科技企業TOP50

“購物、乘車、吃飯都可以掃碼,連煎餅攤的大媽都會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了,現金經常有花不出去的錯覺。”當前,中國已經聚集了90%的個人二維碼用戶,二維碼正變得無處不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二維碼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寬。

除了讓生活更加便利,二維碼還催生了諸多新的數字化場景。電商力推的新零售戰略,本質上便是利用移動支付統一線上線下銷售通路,實現數字化的全場景消費生態。而作為新零售的重要分支,無人零售正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開始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無人零售離我們很近,自動販賣機、公司的零食開放貨架、便利蜂一直在引導的自取自付等行為,都是其重要表現形式。無人零售離我們很遠,它的發展是由大數據支撐的,在補貨、消費人群畫像、多場景聯動等方面仍有短板需要補齊。

賣貨誠可貴,流量價更高

無人零售的本質並非“無人”,它是傳統零售的延伸,是將人、貨、場通過AI、大數據、雲計算無縫對接。

當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線下流量入口的爭奪正進入新常態。移動支付的背後是有大數據支撐的,無人販賣機、無人貨架等“掃碼取貨”行為,可以在合法的情況下記錄掃碼人的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為這類人群畫像。這就是不同場景下,無人零售商品的擺放依據和廣告精準投放的來源之一。

當前,國內市場似乎陷入了怪圈,相較於通過技術和專利重塑市場,中國企業更習慣通過市場佔有率和流量來擴張。這既可以看作是一種貪婪,也是一種無奈。國內製造業發展雖然一日千里,卻也間接塑造了山寨文化,被創造出來的東西能夠在極短時間被複制。因而無論是產品還是商業模式,只有通過市場擴張賺取的溢價才是實實在在的。

無人零售也是如此。短期內,佔據市場仍將是無人零售企業的主要目的,補齊供應鏈短板、根據客戶畫像進行精準投放、細化運營、打通線上、突破技術枷鎖等則是未來行業的領軍企業必然會去踐行的,但那一定發生在市場基礎牢靠,一家或幾家龍頭企業佔據絕大部分市場的情況之下。

2018無人零售科技企業TOP50

技術軟肋倒逼擁抱資本,國內無人生態冰火兩重天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帶火了無人超市,巨頭企業也紛紛試水,其他規模更小、成本更低的無人業態正湧入新的玩家。便利蜂就是新型便利店+無人貨架的代表。與7-11、美宜佳等傳統便利店最大的不同,是便利蜂正在引導用戶“自取自付”的消費習慣。與其他便利店大致相同的貨架,選好後,需要自己去櫃檯掃碼、支付。

其他無人業態也大致如此,卻並不一定如此順利。隨著行業發展,許多初創企業的生存壓力愈發沉重,隨著營銷效果不斷弱化,無人零售企業的技術和市場規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頸,依靠融資“飲鴆止渴”的惡果正在關門潮中不斷體現。

2017年,40多間新成立的無人生態企業中,已經有10多間公司宣佈撤退,其他企業也在苦苦掙扎。目前的無人商店僅僅取代了收銀工作,補貨卻依然需要人工,且可選商品十分有限。而AI和大數據運營系統的缺失確是小微企業失敗的重要原因,缺乏大數據支撐的無人零售很難真正實現無人初衷。

事實上,與大企業相比,初創公司起點並非全然落後,甚至擁有更加靈活的生存策略。被稱為“第二硅谷”的以色列是近年中資關注的焦點。以色列有許多技術很好,卻受限於人口、市場等因素註定無法成為巨型跨國巨頭的初創企業。許多以色列企業專門開發某一特定領域,以待來日“賣身”。

這種先佔位置的市場行為正被許多初創企業奉為真理。底層技術難以突破、擴張成本高昂,如果不想前期投入付之一炬,尋找BAT當靠山、積極擁抱資本是初創企業不得不走的一步棋。據瞭解,僅無人貨架的融資規模就已經超越了共享單車,市場的邊界仍未清晰。

良性商業生態中,一兩家寡頭企業通常會佔據90%左右份額,其他的10%則專注於個性、小眾等細分領域。無人零售的群雄逐鹿時代尚未結束,真正觸及人性,為消費行為和用戶習慣帶來顛覆的產品和業態依然在孵化之中。許多無形的泡沫也許會被戳破,但沒有經歷過的虛假繁榮的市場似乎很難稱之為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