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王杨秀清不推翻清朝后再篡位呢?

我小柏


杨秀清为什么不推翻清朝后再篡位?因为当时太平天国他权力最大,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成功篡位。

政治目观肤浅

1853年1月,太平军成功攻占武昌,杨秀清就开始暴露出了异心,当时在武昌城中的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商量太平军下一步的作战方向时产生了分歧,洪秀全要求进军河南,而杨秀清却要求进军南京,杨秀清为此再次上演“天父下凡”传话,以天父的口吻责令洪秀全要听从杨秀清,这样洪秀全就不得不听从杨秀清了。

在占领南京后,杨秀清一发不可收拾,经常表演“天父下凡”传话,用来控制天王洪秀全,另外,对于曾经一起起义的北王、燕王、翼王也大肆打压,杨秀清这样做都是为了自己能独揽大权。

尤其是在一破江北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居功自傲,竟再次上演“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赐封他“万岁”,由于自己平时人缘关系太差,所以北王和天王联合将其杀害。

腐化堕落

定都南京后,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就开始围困天京,此时太平天国领导层不是一心想着消灭江南、江北大营,而整天想的是怎么更多的捞取钱财,极尽奢靡,所有的王爷在南京都有自己的辉煌府邸,就连最受好评的石达开也是差不多。自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1月)到天京事变(1856年9月)为止,石达开至少有了5名妻子,而这些妻子都在天京事变中遭到杀害,短短一年后,石达开于1857年在江西临川设立作战大本营时,身边就有16位妻子。石达开都如此,至于其他的各王的腐败、堕落程度就自不必说了。

杨秀清政治目光浅薄,起义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能享受,所以他不顾大局,在还没有推翻清王朝时,就野心膨胀到逼洪秀全封其为“万岁”。


历史洞察线


我认为东王杨秀清之所以不推翻清朝再篡位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杨秀清目光短浅。

杨秀清眼界还是低了点,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高层便只知道享乐,完全丧失了进取之心,以洪秀全为主的几大高层为首(除了翼王石达开)都开始堕落,天王洪秀全只知道收集美女充实后宫,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都陷入权利的争斗当中,杨秀清更是把女才子傅善祥收入后宫,杨秀清的眼界如此,便注定他无法顾全大局,推翻满清。


2.太平天国内部斗争严重。

太平天国在势力壮大之后,内部的斗争就不断,天王洪秀全只知道享乐,完全不理政事,杨秀清通过政治手段,打压了北王韦昌辉,一人独揽朝政大权。之后更是称自己是天父下凡,想在地位上压过天王洪秀全,导致天王洪秀全和北王韦昌辉的反击,最后被杀。

以上两点原因就是我对东王杨秀清之所以不在推翻清朝之后再篡位的分析,如果各位认为哪里有不妥之处,还请到留言区留言指正。

我是历史白话君,欢迎大家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不忘昨天!

历史白话君


1856年8月,在指挥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杨秀清以此大功为由,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加封为"万岁"。他之所以选择在此时篡位,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东王杨秀清此时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自称为上帝的次子,与耶稣是兄弟,在广东、广西一些落后的山村传教,原本是想凭借“教权”来领导贫民群众。但杨秀清用一招“神灵附体”以代天父传旨的把戏,便把洪秀全的话语权给剥夺了。杨秀清在拜上帝教中的地位渐渐超过了洪秀全,成为了天父的代言人,牢牢地控制了教权。

1851年底,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杨秀清领东王封号,并担任太平军统帅,正式掌管兵权。在杨秀清的统一部署下,太平军进行了北伐与西征,北伐虽然失败,但西征军却攻占湖北、江西的广大地区,杨秀清在军队中树立了极大的威信。1856年,在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攻破了清军江北大营与江南大营,不仅解天京之危,还极大打击了清军。此时的杨秀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军权。

永安建制后,太平天国在冯云山的主持下建立了官制,但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只顾着享受美女与美酒,导致太平天国的朝政被东王杨秀清所掌握。

当教权、军权、政权都掌握在手上,恰逢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所以杨秀清便想篡位了。


东王杨秀清对清军势力做了错误判断,以为外患已解,便着手内斗。

东王杨秀清指挥太平军攻破了清军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之后,觉得清军一时半会不会来犯,松了一口气之余,心里开始飘飘然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理应得到最好的回报。金银珠宝、美酒佳人他已拥有,唯一没有的是万岁“皇帝”。所以他要做“天王”,于是着急地想让洪秀全退位。


权贵是如何炼成的


因为洪秀全太早分封王侯爵位,做大了杨秀清的政治野心,以及后来北王韦昌辉的野心,再加上洪秀全的猜忌,太平天国核心领导层已经失去了当初起义的初心,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心里想的是如何使自己利益最大会,根本就不可能再考虑合力推翻清朝的想法了,这也是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崩盘的最大原因。

在平军攻克江宁(今南京)后,被接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想着乘势巩固胜利成果。定都天京,安逸的环境导致在此之前就开始的大肆封王封侯以及农民局限性的后遗症就显现出来了,虽然封侯拜相能够在战时能够稳固政治、军事人心,但是一旦获得短暂的安宁,太平天国内部的争权夺势,利息冲突尤为明显,毕竟每个人都有野心。我们可以对比元末朱元璋攻占应天(今南京)后的做法,在当时朱元璋在思考再三后抵住了封王的诱惑,提出“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目标,压制住部下为名利的念头,专心于战事,以达到最终的政治目的,而太平天国反倒接二连三的内讧,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等大大消耗了自身的实力,以致走向了失败。





新姿态君


一是思想意识不先进,没有强烈为天下人打天下的意愿,就像前几天在论述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的问题时说的那样,小农思想太严重,小富即安。进了天京后就被花花江山迷住了眼,只顾得上抢地盘、争女人、修宫殿、享生活了,哪里还记得起事时许下的宏愿呢。虽然这是对太平天国诸君的描述,但作为其中的一个个体的东王杨秀清,又能好得到哪去?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争争争的,最后把争夺的眼光盯着了“万岁”这个名字上了。

二是不管杨秀清做什么事情,怎么也要跨过洪秀全这个坎,即使他在争权夺势过程中想过要夺天下,但这个坎始终得跨过去的,并且早日把洪秀全除掉,自己才能安心,如果自己有雄才大略能把清朝推翻的话,有洪秀全在,到底是帮谁在推呢,如果被洪秀全在背后下了阴手,把胜利之果摘去后把自己除掉才冤呢。所以从情理上讲也得先把洪秀全杀掉才能篡位。

三是众王的坎也很难跨,众王都不是省油的灯,北王、翼王哪个不是厉害角色,每人都还有自己巨大的势力集团,自己如果有能力去辛辛苦苦打天下,背后却被人抄了后路冤不冤。太平天国的势力没有一个敢说能比其他的力量强到哪去的,只要自己得不到凌驾于整个太平天国的绝对势力,杨秀清是万万不敢去先推翻后篡位的。

所以综上所述,杨秀清是不想、不敢、不能去先推翻清朝,再去找洪秀全逼宫封自己为万岁,再一步步去篡位的。


大运河时空


1/无政治远见丶无博大胸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自金田起义,一路北上攻取武汉,占领南京,一路北王东向,取得节节胜利,但只是隨机而为,始终缺乏推翻清朝政权的明确的路线丶方针丶战略。也没有统览全局,忧国忧民,延揽人才,团结奋斗的博大胸襟。

2/权欲熏心,急于争权夺利。定都南京后,以洪秀全丶扬秀清为首的领导集团小胜即安,贪图享乐,忘记初心,开始封官论爵,坐地分赃,走向腐败,内部矛盾激化,领导核心分崩离析。天王倾心美色享乐,东王大权独揽,集教权丶军权丶政权于一身,妄自尊大。终酿成大祸。

3/扬秀清错误估计内外形势,忘乎所以,终遭杀身之祸。攻破清军江南丶江北大营,骄傲自满,胜利冲昏头脑,以为全是自己功劳。对外认为清军已不足虑。对内对洪秀全只顾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韬光养晦,放松了警惕,对北王韦昌辉的一意阿瘦奉承,拥有的团队势力估计不足。开始向洪秀全逼宫,并称“万岁”,欲与天王平起平坐。促使洪秀全和韦昌辉联手,要了扬秀清的性命。导致天京事变丶翼王出走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天国自此走向下坡路,直到最后的败亡。

4/历史局限。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绝大多数以假托天命、借助宗教,轰轰烈烈地暴起,其后昙花乍现,成王败寇,迅速腐化,最终归于失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后的农民起义,也没能摆脱这一历史循环。



赵凡丁201


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有点起色就分王纳妾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继续革命上,注定失败。





玉之溪


杨秀清算哪根葱?他有什么能力推翻清朝?出身贫苦大字不识几个,除了有些胆识之外毫无长处,凭什么来推翻清朝?要是石达开早早的干掉洪秀全这帮妖魔鬼怪的头头脑脑,然后独揽军政大权,我觉得还点希望。杨秀清,就呵呵吧~


难得浮生闲半日


他的能力代表了太平天国统治集团,无远见不识世界发展大势,创业未成便贪图享乐。


碎碎念史


功高震主,洪氏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