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主要功績有哪些?

天涯一客人


在人權方面,雍正廢除了廢除明朝遺留的賤籍,全部視為平民,準其入戶籍。明朝時有很多賤民,一般是造反俘虜、貪官家屬、蒙古遺民等,比如樂戶,專門從事歌舞表演的賤民;疍戶,在水面居住打魚為生,不準上岸的賤民;丐戶,從事社會最底層的手藝人;墮民,吹拉彈唱的賤民;伴當,只能做僕人的賤民。這類賤民沒有人權,不能與平民通婚,不能科舉,不受律法保護,雍正即位的第一年,就全部廢除賤民,這事兒連他老子康熙都沒幹。

中國在1727年完全消除了賤民制度,而印度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在軍事方面,雍正令年羹堯徵徵準噶爾,將青海地區納入清朝版圖。1723年雍正剛即位,皇位交替之際,西北的準噶爾部策妄阿拉布坦聯合西藏羅卜藏丹津反叛,雍正令川陝總督年羹堯、四川提督嶽鍾琪率軍平叛,歷時8個月大勝,叛將策妄阿拉布坦和羅卜藏丹津逃往新疆伊犁,清廷在青海設西寧府、甘肅設涼州府,並行政改革,至此青海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也通過此事,清軍正式入藏,並派駐藏大臣,開始直接參與統治西藏。

平定西藏叛亂,收復青海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

在財政方面,雍正設立了“養廉銀”等一系列政策,增加財政收入,肅清官場。明朝時各地徵收的稅銀都額外收加工費,俗稱”火耗“,但這個火耗沒有標準,導致官員隨意貪汙,雍正時期正式設立養廉銀製度,設立額,由中央補給地方官員,此舉有助於官員廉政;另外明朝時政府官員是不用交稅服役的,而雍正認為官民應該一視同仁,雍正開如官員和紳士一樣交稅,增加了財政收入。

清室,骨子裡都排漢,但能讓漢人入享太廟,受愛新覺羅後人祭拜的,只有雍正願意拿出手,不要說康熙、乾隆、慈禧什麼的。圖為張廷玉畫像。

在吏治方面,雍正重用了很多漢臣,政績卓佳。雍正一朝有四位寵臣,其中3位都是漢人,我們熟知的為官清廉,官至直隸總督李衛;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有模範疆吏之稱的田文鏡;此外還有帝師元老朱軾;宮廷第一畫蔣廷錫。雍正一朝的的大學士和軍機大臣,漢臣佔很大比例。


圖文繪歷史


謝謝!雍正的主要功績有哪些!

雍正繼位時,國庫存銀較少,又因連年的戰爭,其實在雍正繼位時,清朝也走了下坡路。

雍正繼位後,大擔改革,首先就是整理官場的不正之風。使每位佔有國家庫銀的官員,還清庫銀,使國庫充實。

在全國開展:灘丁入畝,減輕人員的負擔。

在全國開展:火耗歸公,使貪官不敢貪。

大膽治理官吏,治理官場貪汙的不正之風。減輕人民負擔,使社會不良現響有所好轉。

無論社會流傳雍正繼位的故事有多少,但雍正繼位確實使人民生活有所提高。

雍正繼位,功績很大,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沒有雍正的辛苦努力,也就沒有什麼後來的乾隆盛世!





開心_73258937


雍正幾乎把所有的制度或多或少都有改革。

權力制度上,建立軍機處。

經濟制度上,火耗歸公。

稅收制度上,攤丁入畝。

免稅制度上,官紳一體納糧。

吏治制度上,養廉銀。

行政制度上,官員檢舉。

政治制度上,改土歸流。

監督制服上,密摺制。

雍正採取上面的改革,歸根結底為的還是兩項,一是加強皇權,二是增加收入。

首先是建立軍機處,標誌著我國皇權達到巔峰。軍機處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康熙年間還算有的內閣議政,改為一切事柄皆決於上,軍機大臣只有奏議權,沒有決定權。歷代以來加強皇權的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勤奮,既然攬了事那就得幹活,因此雍正的工作量在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火耗是一個專用名詞。古時候普通人們生活都是用銅錢,很少會用到白銀,但是官府又要用白銀當做標準貨幣,因此平民只能按照兌率,把銅錢兌換成銀子,然後再交稅,平民交稅的銀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成色也不同,當時被稱之為雜銀。這些銀子通通要送到官方重新回爐,煉成成色八成(不同的官窯煉出來的有些微差別)以上的銀錠,這個叫做官錠,國庫和各地府庫收的是這種官錠。因此在雜銀回爐重煉的時候,難免會有重量損失,這個叫做火耗,這個火耗就會攤派到農民頭上,徵稅的時候會額外徵收一些來彌補這個火耗。當年眀祖朱元璋訂官俸定的是非常低的,到了明朝中後期,火耗就成了各級官員盤剝百姓的藉口,一般的官員都會把火耗調高一些,回爐後多出來的銀子就進了自己腰包。清朝入關政治體制上承襲的眀制,這個傳統也就一起繼承了下來。雍正改革主要是針對這筆火耗銀子,歸公的意思就是官府在徵稅的時候不再額外徵收,然後將火耗由地方報給中央,損失由中央補給地方官府。也許有人說那也可以多報呀,這就和報銷一樣,人家都報三分,你也不可能說我報十分。全國各地的火耗損失都不會差的太多,這樣就堵住了官府亂開火耗賬單的口子。

攤丁入畝說通俗點就是取消人頭稅。康熙五十二年已經把納稅人口定下了,五十二年以後出生的人不需要再交人頭稅,雍正繼承了他老爺子的好心,直接取消了人頭稅,把人頭稅的收入分攤到了地裡,換言之就是沒了丁稅,增加了地稅。這個政策最大的實惠就是沒有地就不用交稅,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沒有現在這麼穩定,也許一場大水,幾個人巧取豪奪,農民的地就沒了,在原來你沒有地也得交人頭稅,這個政策之後就不需要了。

官紳一體納糧是和攤丁入畝互相依存的,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很嚴重的土地兼併。而土地兼併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過去的大戶,有功名的不需要交稅,也不需要履行社會義務,算是貴族特權。很多農民為了避稅,就把土地賣給大戶,大戶租給農民種,這樣雙方都得利,吃虧的是國家。結果就是需要交稅的地越來越少,不需要交稅的大戶地越來越多。一旦攤丁入畝,那這些有地的大戶需要繳納的地稅會增加很多,他們的免稅特權就成了最大障礙,雍正一紙詔書就把這個特權給廢掉了。無論是做官還是鄉紳,都得納稅,都得當差。當然每年地產無數的大地主們就肉疼了,自己的地付給別人租金,還得交稅,很多地主就都解除租約把地還給農民,而農民呢,不用交人頭稅,有多少地交多少稅,也願意把地拿回來。這兩個政策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千年來都解決不了的土地兼併問題。

養廉銀和官員監督放在一起說,上面說過清朝的官奉很低,大家都靠火耗過日子。雍正取消了火耗等於是斷了官員的財路,為了彌補官員這方面的損失,朝廷會在官奉之外再給官員發一筆錢,為養廉銀,這筆錢通常是官俸的十倍到百倍不等,可以說是非常豐厚了。這種官方給錢養廉的手段也避免了地方巧列名目徵稅。

有了養廉銀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官員拿了養廉銀子還不廉怎麼辦呢。雍正採取的是官員檢舉的制服。朝廷除了在職官員,還有很多候補官員,他把這些候補官員派出去,找在職官員的茬,如果發現在職官員貪贓,就可以取而代之。這涉及到候補官員自身的利益,那一個個下去不得如狼似虎,雞蛋裡頭挑骨頭。雖然難免會有幾個倒黴蛋被冤枉陷害,但是宏觀而言,確實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貪贓的問題。

改土歸流是一個統治的問題,在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仍然有很多土司,這些土司名義上歸政府管轄,其實各自有各自的地盤勢力和兵力,足以與官府抗衡,實在抗衡不了的官府來了就跑,官府走了再回來,這些地方可以說是法外之地,雍正通過上面的手段,國庫有錢了,就開始治理這些法外之民。俗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雍正派大軍到了西南雲貴一代,肯投降的就廢除土司,把頭領遷到別的地方養起來,不聽話的就打到聽話為止。然而在山區打仗沒有那麼容易,直到雍正死都沒完成這個偉大的目標。

最後是密摺制,顧名思義就是給他的親信一個密摺匣子,每個匣子兩把鑰匙,皇帝和臣子一人一把,有密摺權力的臣子可以把他的奏摺直接發給皇帝。有趣的是很多人用密摺匣子請安問好,大拍馬屁,把雍正弄火了,老子廢這麼大勁就是為了聽你們這些廢話的嗎?然後就沒人再敢用密摺講廢話了。

雍正繼位的時候國庫只有八百萬,駕崩的時候有了六千萬,翻了接近八倍。可以說是收拾了康熙留下的爛攤子,給乾隆留下了大筆可揮霍的遺產,乾隆也不負他望,確實挺能揮霍的。


文沐


愛新覺羅-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即我們所熟悉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也是清帝中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民間都是一位有較大爭議的皇帝。


(雍正皇帝朝服像)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胤禛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胤禛少時聰明伶俐,雖生於帝胄之家,為人卻比較謙虛內斂、謹慎。

我們現在常說「性格決定命運」。

事實上終其一生,雍正皇帝也絲毫不見張揚跋扈之性,無論是其為君前還是為君後。不可否認這種性格影響左右了雍正一生,可以說成(登基稱帝)於此,敗(過分辛勞致死)亦於此。

“綿裡藏針”、“韜光養晦”,雍正正是憑藉自己這種低調務實的性格逐步在康熙皇帝諸皇子中樹立了一個本分老實之人的形象。

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兒子眾多,覬覦其死後帝位的更是不少。他們要不憑藉“子以母貴”,要不憑著外臣的鼎力支持。從這一點上來看,胤禛在康熙初年皇位爭奪中並沒有多大優勢,所以他只能是勤勤懇懇,一方面仍舊謙虛低調做人,另一方面則是更加勤勤懇懇精修自己學業。以期得到自己父親康熙皇帝的賞識,另外也使自己避免陷於皇子爭奪儲君之位的惡鬥中,以保全自身。

康熙一朝吸取明亡教訓,對皇子教育相當重視。像彼時自己其他兄弟一樣,父親康熙皇帝對自己學業亦是勤勉嚴格。在父親及自己師傅的嚴厲督導下,胤禛的學業取得了巨大進步。

待其年齡稍長,康熙皇帝便帶其四處巡視,亦開始讓其接觸部分政務。其目的無非就是想好好歷練自己這位皇子,以備將來能夠肩跳大任。

功夫不負有心人,時來運轉。

說來雍正也是爭氣,無論是隨其父出塞外征戰葛爾丹還是處理一些朝廷內部事物,雍正皇帝的為人及處理政務的方式都讓康熙皇帝倍感讚賞欣慰。

這種謙虛低調為人、勤懇務實作風、過硬的政治才能逐步讓其進入到了康熙皇帝視野。康熙皇帝亦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這第四個兒子,更將其列為自己百年之後皇位人選之一!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夙夜憂嘆,為清初辛勤忙碌一生的康熙皇帝病逝於北京暢春園。

同日,雍正皇帝在大臣的擁立中繼承新帝位,成為這個龐大帝國的新主人。

需要說明的是,關於雍正皇位來歷的合法性時至今日仍然是清史一大疑案,有人說他是康熙皇帝臨終前親定的帝位繼承人,還有人說他是篡改了皇位傳位詔書。

事實上大部分人還是認同康熙親定說,這主要原因就是,康熙皇帝生前很是喜歡雍正皇帝為自己所生的一位孫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曆很小的時候即被康熙帶到宮中親自培育。弘曆的聰明、才華很受康熙皇帝賞識,祖孫二人由此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康熙皇帝亦在弘曆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故希望將來能夠傳位於弘曆。

有鑑於此,康熙皇帝生前只能是將自己的帝位順承到其父雍正身上,如此才能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生前所願。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雍正親得康熙傳位的可能性很大。

————————————————————————

(雍正皇帝生前硃批奏摺)

雍正皇帝從其父康熙手中接手的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攤子。事實上,到康熙皇帝晚年,其父辛勤耕耘一生創建的治世已開始出現危機。

主要表現在:

1,國庫空虛。康熙皇帝在位之時先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西征準格爾等,連續幾次大的戰役等消耗了大量的清朝財政,造成國庫吃緊。

2,吏治腐敗。康熙皇帝一生在位長達六十餘年,功勳卓著!但康熙皇帝晚年卻日益倦政,上行下效,導致朝綱鬆弛、吏治敗壞、貪腐成風以至民不聊生,小規模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3,朋黨之爭。像清之前的歷朝有為君主一樣,康熙皇帝亦深刻認識到朋黨之爭對社會根基穩定的重大不利影響。但心有餘而力不足,特別是在其執政晚年。

儘管康熙皇帝一生想徹底消滅這些不同派系勢力對朝政、對社稷的侵蝕,但終沒有阻止朋黨之勢的日益蔓延。

——————————————————————

針對以上的弊端,雍正皇帝繼位之後即興利除弊,行雷霆手段進行改革。即以實心,行實政。

初登大寶當月,雍正即下發一諭。

諭令大學士、尚書、侍郎:“政事中有應行革能裨益國計民生者,爾等果能深知利弊,亦著各行密奏。”

1,清理錢糧虧空,整治貪腐。

雍正皇帝主張用猛藥去固疾,對內用嚴厲手段打擊貪汙腐敗。

雍正開始清剿自康熙晚年開始的國庫欠銀、各地錢糧虧空(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身後的曹家即於此時被抄)

2,治理朋黨,改革選拔用人機制。

雍正皇帝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深刻認識到朋黨的巨大危害。即朋黨各行其是,破壞朝野團結、抨擊朝政、擾亂君主視聽、損害君主權威。

所以雍正皇帝一登基即對朋黨展開清剿。

雍正皇帝像較於自己祖上幾位帝王更加開明,唯才是舉,大膽啟用漢人入朝,如我們所熟悉的李衛、田文鏡、張廷玉等。

3,攤丁入地,擴大開墾、廢除賤籍。

攤丁入畝政策開始推行,一改之前的對農民稅收徵收方式。有利的減輕了少地、無地農民的負擔,併成功解決了中國歷史上人口稅問題,是一個重大創舉。

民以農為本,雍正皇帝在位期間積極鼓勵開墾,擴大糧食產量。並以身作則,逢春時節下地耕種。

4,火耗歸公、設養廉銀、官紳一體當差納糧。

康熙晚年,各地方官員以火耗為名,肆意中飽私囊,橫徵暴斂。雍正皇帝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最終改革形成了一套“養廉銀製度”,亦稱“耗羨歸公”。這種制度的最大優勢就是既打擊了貪汙腐敗,又增加了財政收入,更增強了官員的廉潔自律。

雍正皇帝還一改古代收稅制度,即讓官員也要交稅當差。我們都知道自管仲魯國開始實行“初稅畝”制一來,兩千多年來朝廷只對普通老百姓徵稅,而對處在統治階層的官員則可免除。

雍正皇帝打破了這一歷史延傳規制,其目的就是要暫時犧牲士大夫階層利益,以鞏固王朝統治。

5,設立軍機處。

為進一步加強皇權集權,雍正皇帝借對西北用兵之機設立軍機處以輔佐自己處理緊急軍務。而作為軍機處的成員都是有雍正本人親自挑選。

軍機處的設立進一步增強了皇帝的個人權利,也使封建君主集權發展到頂峰。不可否認軍機處的設立既有有利的一方面,亦有大的弊端。

6,平定青海、安定西藏。

雍正一朝繼承祖輩的擴張政策。先後啟用大將軍年羹堯等人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叛亂結束後,清廷再次派兵駐藏,加強對藏區治理。種種舉措有利的維護了西北及西南邊陲安寧,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邊疆穩定做出了巨大努力。

————————————————————————

雍正皇帝雖在位時間不長,僅十三載之餘,但他嚴厲明察、循名責實、整頓吏治……其對清王朝進行的大刀闊斧改革給處在中期的清朝帶來了深刻變化,對康熙皇帝晚年所遺留的迫切難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解決,為“康乾盛世”的出現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而其吏治之隆更是清代之最,歷代少有!

雍正皇帝一生可以也用兩字概括,即“勤”、“狠”。

面對祖輩傳下的“家業”,他勤勤懇懇,不敢有絲毫懈怠。雍正皇帝在位時的勤政程度在古代帝王中實屬難得!可謂是“以勤先天下”;其統治手段之狠、之強硬亦實屬罕見!面對在改革中遇到的推阻,他皆行霹靂手段。

後清朝官方史書《清史稿》曾對其評價道“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

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

雍正皇帝的一生註定充滿傳奇與非議。不管如何評價雍正皇帝,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窮其一生,於私是為了清王朝的延續統治;於公則是心繫天下百姓安危,以為蒼生謀永福而夜以繼日,廢寢忘食。

綜上:不可否認,雍正皇帝的一生是有功於清王朝,有功於中華民族的。


小司馬說


整頓吏治,打擊朋黨,當官的清廉了不少,實行新政,使國庫充實了不少,為乾隆的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些只能算是其中一部分,他做了利國利民的兩件大事,火耗歸公和攤丁入畝,這兩項國策非常快速的降低了老百姓的負擔,讓官員不能肆無忌憚的從百姓手裡搶飯,讓貴族不能肆無忌憚的挪用國庫的銀子了。這些新政是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所以說,不管別人把雍正說的多麼不堪,只要有這兩項功績在,任何詆譭之言都是弱不禁風的。另外就是,雍正是後宮妃子比較少的皇帝,而且在登基之後幾乎沒有皇子生下,這說明他不好色。他是所有皇帝裡面,處理公務最多,休息最少的。這一點更是無人能及。只是被老八用錢收買的人把輿論造出去抹黑了而已。所以啊,文人有時候挺可悲的,沒有主見,人云亦云,跟新京報一樣,沒有節操啊。


歷史與影視


反對雍正新政的官員口口聲聲“士紳不當差不納糧是千百年來的祖制”,可見並非清朝,封建王朝確立之初,保護士紳貴族的利益就是基本國策,是共識,同時以龐大的士紳貴族集團為封建統治的基礎,盤剝魚肉百姓,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雍正寫過《朋黨論》,對朋比膠固的各色利益集團進行了無情的抨擊,說“是其黨者,無論遠在萬里無論賢與不賢,皆百般庇護;不是其黨,無論對錯,皆百般攻擊。朋比膠固牢不可破,使朝廷的施政推諉扯皮困難重重”。說實話,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們往往能利用朋黨勢力居中指揮調和陰陽,達到坐穩江山的目的。雍正皇帝頂著“君子有黨小人無黨”的帽子敢於打擊朋黨勢力,使國家政通人和,實在是有近代新民主主義的思想的萌芽。再有把“攤丁入畝 火耗歸公”作為一項重要國策執行,極大的減輕了貧苦百姓的負擔,充盈了國庫,使國家富強,繼而敢於向周邊用兵,極大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可惜的是雍正只做了十三年的皇帝,“康雍乾盛世”以康熙為開拓之君,以他為過渡,到乾隆鼎盛接著走下坡路,雍正的新政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封建統治的時間,而封建王朝的覆滅終究無可倖免。


江潤聲


整治吏治,攤丁入畝,火耗歸公


尊仲景


整頓吏治,打擊朋黨,當官的清廉了不少,實行新政,使國庫充實了不少,為乾隆的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淺淺說史


鐵腕改革,鑄就清朝全盛之勢,否則清朝,元朝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