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三巨頭DSK能否撐起下個“BAT”時代

人工智能商業應用元年已至。隨著人工智能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行業泡沫開始緩釋,2018年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走向了新的高潮。

國家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近期,由億歐公司主辦的以“智能產業 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暨第四屆創新獎頒獎盛典在北京國貿大酒店拉開帷幕,主辦方對2018年度在技術推動產業變革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予以了表彰。

其中,DSK(DeepBlue深蘭科技、商湯科技、科大訊飛)憑藉在人工智能行業各個領域的精彩表現,榮膺“2018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度創新力企業”之殊榮。

近年來,高科技企業在“AI+”行業商用落地的速度不斷加快;熱門賽道的縱深發展也催生出一系列新興產業,語音、交通、安防、教育、醫療、零售等傳統行業的市場和需求愈發細分。在AI技術的推動下,除BAT巨頭之外市場催生了一批批新的產業引領者,而在這一批AI科技領域中,頭部企業DSK們跑得更快。

AI細分領域霸主嶄露頭角

作為AI領域皇冠上的明珠,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在出行服務領域的熱點,仍在繼續發力。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同時,相關政策也陸續出臺,無人駕駛路測的開放和規範,無人駕駛示範園區、智慧高速公路的建設落地,全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著產業發展。近幾年,我國自主品牌以及人工智能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驚人的進步,引發了國內外極大關注。

在自動駕駛領域,BAT中的百度是入局最早的,從2017年4月,百度Apollo平臺發佈起,至今已與很多車企、汽車配件公司、自動駕駛公司達成合作。今年4月,騰訊無人駕駛車型也被發現在北京四環進行路測,同時騰訊還入股了特斯拉。最後是阿里,實際上,阿里也算是跨界造車比較早的互聯企業,與百度騰訊不同的是,此前阿里的主攻點在於車載OS,而後才開始正式進軍無人駕駛領域,雖然是“後來者”,但是有之前與上汽榮威成功合作的鋪路,大家對於阿里的信心亦是滿滿的。

當然,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大咖,DSK中的深蘭科技很早開始了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之前他們在做底層技術,站在別人的後面,不過近年來開始研發了一些自有品牌產品,例如研發出了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的芭堤雅移動零售商用車,把自動駕駛技術和新零售場景進行完美結合,以買東西叫個店的商業模式為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還研發了新一代的“一帶一路”形象產品自動駕駛熊貓公交車,並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支持,將沿著“一帶一路”國家沿線上路運行。

從互聯網圈和AI界的“大動作”看,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在中國相當迅猛。當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來臨時,國內的互聯網巨頭以及AI企業都鉚足了勁施展“才華”,業內很多人都認為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的結合將是中國汽車業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個重要契機,也將會誕生一批巨頭型科技企業。

在安防領域,近些年因為AI技術的出現,視頻監控層面從最初的數字化、網絡化、高清化向智能化快速轉變,安防行業達成的共識是從“看得清”到“看得懂”,從“看視頻” 到“用視頻”進行過渡。最初攝像頭解決的是圖像傳輸和處理,互聯網普及後開始進行萬物互聯,依託大數據或雲計算技術來判別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聯性。

商湯科技為智能視頻生態鏈合作伙伴提供了從終端到雲端的智能視頻算法級和平臺級的解決方案,涵蓋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互聯網視頻理解等核心技術,為公安、教育、交通、樓宇等領域提供高效的自動化分析系統。

有專家認為,AI+安防要解決的將不再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車之間的結構聯繫,而是能自主判斷“你是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取代眾多傳統的安防技術,整個安防行業的發展已經到了比拼核心技術的關鍵節點。

以智能家居語音交互終端為代表的硬件,目前走進千家萬戶並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多帶有麥克風、攝像頭、屏幕或更多傳感器的智能終端出現,具備聯網、交互、語音、視覺等能力的硬件設備類型也更加多元,同時也推動著人機語音交互技術不斷更新迭代。

科大訊飛在今年全球1024開發者節“AI賦能 智享生活”智能家居分論壇上發佈輕量級開發框架MORFEI Core,進一步豐富智能家居賦能體系,也評選出“Hi!MORFEI智能場景開發大賽”決賽優勝團隊,並向MORFEI智能家居生態合作伙伴頒獎授牌,推動智能家居從技術、市場、商業模式到應用落地的發展。

商業服務機器人公司的集中出現,背後是配送服務、家庭兒童教育等多種落地場景的日趨成熟。除了BAT巨頭,DSK們也在嘗試讓這種方式真正參與到商業日常中來,科大訊飛研發阿爾法蛋,致力於“讓機器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推進機器人行業不斷智能化,生活服務巨頭美團選擇和深蘭科技合作,用小螞哥物流機器人開始最後一公里的物流配送。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人工智能領域佼佼者也紛紛出招,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等人臉識別企業將加載了優質算法的人臉識別技術引入安防、金融等領域;推想科技等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於醫療影像診斷;在教育領域,松鼠AI智適應教育推動AI自適應教育技術場景的落地化應用,讓“AI教師”發揮作用。

AI領域的生態圈玩法

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資本的關注,技術研發的深入,也讓人工智能領域成為新的獨角獸集中地。根據公開信息顯示,中國大約有10家AI獨角獸總估值高達507億美元,約3500億人民幣。而這些企業已經在垂直應用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有些甚至涉及多個領域,從目前的落地進展來看,自動駕駛、移動互聯網安防領跑,零售、物流跟進,商業化發展迅速。

另外,由於人工智能屬於新生科技行業,DSK除了自我摸索成長之外,也在投資孵化新的獨角獸。他們對外投資,力求從技術公司向平臺升級,擴大場景開發,最終達到壟斷落地場景的需求。

從目前投資形式上看也分兩種:一種是AI公司本身成立投資部門直投項目,如商湯投資影譜科技,通過視覺技術對視頻內容進行二次分發,打開內容廣告的增量市場;科大訊飛投資一些獨角獸企業,彌補其短板;另一種則是與傳統VC、PE等機構聯合成立產業基金,如深蘭和中金綠地成立基金,開始對外捕獲技術創業公司,以擴大其AI生態圈。

由於AI技術的附能特性和to B、to G的商業模式成為內驅力,AI的目標是實現識別、認知、分類和決策等多種功能。

從算法和軟件輸出方式上來說,本身並不包含直接的應用解決方案,這使得AI必須融入各行各業,深度改造已有產業才能創造價值。換句話說,AI技術是“大腦”,沒有四肢就無法獨立行走。

有專業人士列舉了AI的一些技術,他們把神經網絡、Deeplearning深度學習等技術歸為AI大腦,把機器視覺等技術歸為AI眼睛,把語音技術等歸為AI聽說能力,把機械臂,傳感器等歸為四肢。

可以看出,對於DSK為首的AI企業來說,要做到真正AI領域的領航者,不僅需要做好基礎研究,還需要開發出軟硬件能力都強大的應用落地產品,更需要開拓全面技術領域做好防護牆。

目前,以人臉識別技術起家的商湯科技除了從事最早的安防監控以外,還涉及金融支付、移動互聯網等,上市公司科大訊飛以語音識別技術為主,開始佈局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技術領域,以機器視覺起家的深蘭科技在深度涉獵自動駕駛技術、智能機器人等多個領域。

另外,在AI領域DSK企業和互聯網時代的BAT相比,除了在資源數據方面不佔優勢,其實在AI技術研發方面並不遜色。

例如,深蘭科技近千名員工,研發人員佔700多人,全球超過百名博士和博士後的學術帶頭人,擁有10餘所世界頂尖的AI聯合實驗室,和盧森堡國家實驗室建立了自動駕駛、智能和精密製造、數據、金融安全等聯合實驗室,技術涉及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生物智能等多個領域;商湯科技建立了全球頂級、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平臺和超算中心,並且研發了一系列AI技術,包括: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文本識別、醫療影像識別、視頻分析、無人駕駛和遙感等;科大訊飛作為語音識別技術的領頭羊,已經成為國家智能語音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

互聯網時代結束、AI戰亂紛爭,各方英雄豪傑群雄逐鹿,互相較量。面對BAT強勢入市,DSK們一方面“深挖洞”,夯實各垂直領域的技術優勢;另一方面“廣積糧”,投資延展技術領域,快速壯大隊伍,等待成熟時機一躍而起,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BAT。

注:本文為億邦專欄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