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輝縣人的編年史——《風雨共城3000年》11.田之末,王之初

公元前221年

秦國攻齊,齊王田建投降。秦始皇將其囚於輝縣百泉蘇門山,餓死於松柏之間。

友情提示:本期內容王姓朋友可以多關注下哦。

縱觀400年的春秋戰國,齊王建是繼齊桓公,趙武靈王之外第三個被活活餓死的諸侯。不過前兩位雄主的結局給人更多的是一種英雄末路的惋惜,而齊王建則有些咎由自取的意味了。

齊王建(下文簡稱老田)於前264年繼位。第9期的時候我們說過,這一年正是老秦結好齊燕,暴揍魏韓的時候。後來老趙長平之戰時曾向老田借糧,齊國的大臣也都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老田借給老趙。但老田是執意不借。

到了邯鄲保衛戰,燕齊兩國只是坐山觀虎。後來的魏無忌五國抗秦,燕國都加入了,老田還是不出一兵一卒。再往後韓趙魏一個個都被秦國吞併時,燕國最起碼還派了個荊軻刺秦,掙扎了一下。老田則依舊是冷眼旁觀,沒有任何作為。最後來到前221年,只剩一個齊國的時候。老田還是沒有一丁點抵抗就投降了。

寫給輝縣人的編年史——《風雨共城3000年》11.田之末,王之初

老田43年的執政生涯裡,齊國沒有打過一次戰爭。

這可能是自齊國建國以來最為太平的43年了。以致我一度懷疑他是老秦派來的奸細,而且是極為忠誠的那一種。傾其一生只為把瀕死的齊國恢復到健康的齊國,然後就等著老秦來接收。

從老百姓的視角來看,這43年人們安居樂業,遠離戰火。老田似乎是個好領導。

從儒家墨家道家的仁愛,非攻,順其自然等學術主張來看,老田幾乎也都做到了。他似乎應該成為三大學說共同推崇的聖人。

從秦國的視角來看,齊國是六國中最輕鬆就滅掉的國家。老秦似乎應該優待這個很識時務的老田。

然而事實如何呢?

一,在民間幾乎沒有發現老田的廟宇祠堂。說明百姓並不愛戴他。

二,三大學說的文獻裡,也沒有這位老田過多的記載和推崇。

三,被老秦以500裡封地誘降,最後被囚於輝縣蘇門山,活活餓死。

這就是老田悲催的一生。本來依仗齊國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秦國給予充裕的發展時間,他有機會成為少康,武丁,姬靜,劉秀那樣的中興之主的。可惜他太天真了,沒有接受假途滅虢的慘痛教訓,沒有看清其他五國君主國破身死的下場,以致於被後世傳為千古笑談。甚至直到今天的百泉景區,有餓夫墓,有嘯臺,有湧金亭,有邵家祠。單單就是沒有紀念老田的一絲絲痕跡。

寫給輝縣人的編年史——《風雨共城3000年》11.田之末,王之初

不過南寨鎮的齊王寨倒是有不少關於老田後人的傳說。

傳說老田被餓死在百泉之後,其僥倖逃脫的後人就拉起齊王的大旗,招賢納士,在太行山裡秘密操練兵馬,以圖復國。若干年後,正當他們走出大山,要殺回山東老家的時候,卻發現天下已經變成劉家的大漢了。小齊王看到普天之下,四海昌平,知復國無望,就遣散了部下,心灰意冷的老死在山中。

寫給輝縣人的編年史——《風雨共城3000年》11.田之末,王之初

這個傳說嘛,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首先當時的輝縣長時間都屬於魏地,齊國的田氏在這裡不會有什麼群眾基礎,應該沒什麼人響應。其次根據當時的農業生產力,齊王寨附近沒有什麼良田可墾,怎麼解決軍隊的糧草問題呢?最後此處離豫晉要道,太行白陘並不算太遠,既然是秘密復國自然應該更隱秘一些。

當然,既然當地有這個傳說肯定也非空穴來風。我推測多半是老田的某個臣子在其死後隱居在此,世代供奉祭祀老田,或者是類似伯夷叔齊那樣,為不食秦粟而隱居的可能性比較大。

寫給輝縣人的編年史——《風雨共城3000年》11.田之末,王之初

那老田的子孫們哪去了呢?

首先他的長子長孫田安,在秦末的起義中被擁立為濟北王,是劉邦項羽聯軍中的一支。後被同族田榮誅殺篡位。

其餘的子孫則改為王姓。一為紀念老田,二為避禍。是王姓裡數量非常龐大的一支,被稱為“河南王氏”。

寫給輝縣人的編年史——《風雨共城3000年》11.田之末,王之初

這個在100多年以後的新朝皇帝王莽的族譜中記載的非常清楚。

所以王姓的朋友可以翻翻自己的族譜哦,如果屬於河南王氏的那一支,就可以去輝縣蘇門山上祭奠一下得姓先祖老田了。

寫給輝縣人的編年史——《風雨共城3000年》11.田之末,王之初

另外上期中小魏的後人也是王姓裡很重要的一支來源哦。

好了,先秦時期的輝縣到這一期就算完結了,下一期我們開始說漢朝。不過以後的節奏可能會很快哦。一集一個朝代也不無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