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以來,網貸行業整體趨勢保持持續回暖態勢,待還餘額總量相比10月份環比增長4.04%,累計交易量已達7.92萬億元,即將突破8萬億元。
截至11月底,網貸行業待還餘額為7182.46億元,較10月環比回升4.04%。
——融360監測數據
截至2018年11月底,行業累計成交量已達到7.92萬億元,即將突破8萬億大關。
——網貸之家《P2P網貸行業2018年11月月報》
隨著網貸行業的逐漸回暖,監管備案過程逐漸加速,網貸行業監管體系在此過程中逐漸完善,其中包括明確了網絡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的監管體系,以及三輪檢查合規備案流程以及網貸機構退出流程的標準化。諸多政策頻頻出臺,加速網貸行業規範性發展。
國家對P2P的監管格局
1、銀保監會掌控監管大方向
2、地方金融局負責具體執行工作
3、互金協會的自律管理
隨著監管合規備案的加速,以及在10月份各網貸機構《自查報告》的提交,現監管備案進度已然進入現場檢查階段。那麼,P2P平臺合規備案現場檢查中的要點有哪些?
監管部門現場檢查主要是根據108條問題清單及各機構所提供的自查報告內容情況,進行穿透式檢查。
現小編對檢查要點進行總結歸納,給大家提供些素材瞭解。
一、自身或變相融資、設立資金池
自融,資金池,關聯自融未披露,超級債權人模式等等問題,均在禁止性規定裡。因為企業自融行為是通過線上平臺為自己的企業或者關聯企業輸血,該行為將項目風險與平臺的經營風險綁在了一起,極易發生擠兌風險。
二、平臺承諾保本保息,剛性兌付
平臺許諾剛性兌付,意味著把信用風險轉嫁到平臺自身上,一旦標的到期無法按約兌付,平臺出面“兜底”,則會導致無法將風險向下遊轉嫁,削弱了金融經濟的源動力,違背了投資有風險的發展規律。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一直在引導行業打破現狀存在的風險隱患,建立創新的信用體系。
三、期限錯配、規模錯配
期限錯配在金融行業中的表現是資金來源短期化、資金運用長期化,“短存長貸”。主要體現在“拆標”上,即將長標拆成多個小標滾動發行。期限的風險主要體現在流動性風險上。一旦“發新償舊”其中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就有可能導致資金鍊斷裂,出借人本息受損。
四、線下理財宣傳、獲客、推廣
平臺委託、依託第三方進行的一些宣傳,會對出借人造成風險誤導,同時還不利於網貸企業貫徹信息中介性質、打破剛性兌付。此番監管,目的在於清除所有不實宣傳,規範企業宣傳範圍和手段。
五、融資項目真實性、業務形態
對出借人而言,對一些沒有真實融資場景的風險值過高的項目,不具備與風險識別相匹配的風險識別能力。融資項目真實性是對借款項目主體的真實性、借款用途的真實性等情況的審查,主要針對底層資產的業務形態,避免多頭借貸、校園貸、現金貸等情況發生,同時也是在避免資管項目的關聯。
六、系統數據安全
系統數據安全包括平臺的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及備份恢復、系統建設管理、系統安全管理等信息安全規範化防護、風險控制和系統整體化建設方面的審查。同時,也標誌著平臺在技術、管理、控制層面達到了國家信息安全指標,是平臺保護用戶個人隱私安全、平臺交易透明、系統安全等管控實力的評估。
七、風險防範機制健全性及風控主體
風險防範措施是指平臺對借款項目的風險管理方式,主要針對於各個網貸機構的風控主體,平臺自身具備健全的風控體系,能夠作為信息撮合方幫助出借人去評估風險及管理風險。
八、出借人及借款人資質審查、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風險評估的意義是,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出借人對應不同風險級別的資產。平臺通過對出借人的風險測評,使出借人在進行出借決策前對自身風險承受力能有清晰、正確的認知。借款人的資質審查是指通過平臺的風險測評,從資產出借源頭做好風險控制,確保出借人具有償還能力,確保不會發生源頭風險。
九、風險揭示、不得代用戶執行交易操作
在交易過程中,平臺應為出借人揭示風險,並不可代替行使角色。在任何的出借或承接的交易行為中,需用戶自己做操作,不可替代行使角色,並必要在交易中盡到提示義務。
十、信息披露準確性及健全性
信息披露既反映平臺規範程度也體現平臺運營安全性,網貸現場檢查工作,將去偽存真,讓真正從事網貸業務的合規平臺健康發展。網貸平臺信息披露無疑是網貸行業發展透明化的表現,也是最能夠體現行業規範化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十一、費用收取及非法催收
監管部門規定平臺禁止以利率和各種費用形式對借款人收取的綜合資金成本超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利率的上限規定。同時,禁止催收者使用暴力催收,銀保監會也為遏制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暴力催收亂象,將其列入掃黑除惡的範疇內,對於違規催收現象嚴肅處理。
閱讀更多 百金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