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夜宿燕子樓,夢見美人關盼盼,寫下千古名作

東坡在徐州當太守的時候,寫了一首著名的《永遇樂》,才剛剛成稿,尚未示人。沒過多久,東坡忽然聽到城裡到處有人在傳唱這首歌,東坡驚訝得下巴都快要掉了,趕緊盤問下去這是從何而來。最後,發現源頭來自一個巡邏的小卒。

東坡便召集過來問話,小卒回答道:小的略懂音律。一次夜宿張建封廟,聽到有人在唱歌,仔細一聽,就是這首詞。雖然不太懂寫的什麼,但就是覺得它好聽,便把它記了下來,同時教人學唱,就這樣,傳播了開來。

哈哈哈,還有這樣的神奇的事情發生?東坡聽畢不禁笑剎,打發小卒走了。

(宋曾敏行《獨醒雜誌》)

東坡夜宿燕子樓,夢見美人關盼盼,寫下千古名作

此故事頗有靈異色彩,然不免總有疑問:一首剛剛成稿的歌曲,作者尚未示人,何以能流傳開來?我們結合詞序及創作背後的歷史來看看: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

彭城即徐州。燕子樓是徐州的名勝。中唐名將張建封在此做節度使期間,為其愛妾關盼盼建了一座小樓。張逝世後,關矢志不嫁,凡十餘年。當時,有張仲素和白居易為之題詠,遂使此樓名垂千古。

據白居易《和燕子樓詩序》:“徐州張尚書有愛妓盼盼,善歌舞,雅多豐態。予為校書郎時,遊淮、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盼盼佐飲。予因贈詩。落句雲: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意思是說,關盼盼喝醉的嬌態真讓人Hold不住啊,其嫋娜多姿勝過牡丹。一別十年後,張尚書已歿,白居易遇見原張府幕僚張仲素,聽到了盼盼念舊愛十年不嫁的動人故事。

張仲素詩云: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人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消已十年。

適看鴻雁洛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蕭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白居易為之感嘆不已,和雲:

滿簾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淚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基於這樣的背景,雅好風騷的東坡登燕子樓,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的正是燕子樓昔日的主人關盼盼。世事滄桑,時光斗轉,幾百年過去,面對人去樓的燕子樓,東坡嗟嘆之不盡,遂寫下千古名作《永遇樂》。

東坡夜宿燕子樓,夢見美人關盼盼,寫下千古名作

我們不妨大膽地想象。既然盼盼能託夢給東坡。那東坡成詞後,誰是第一位讀者呢?自然也必將是盼盼。古人寫稿時,會修改,會吟哦。寫到自己的得意處,甚至會反覆玩味。這樣,關盼盼的魂靈會聽到。千古大才子為之吟詠,盼盼想必不知有多高興。而且,唱歌本來就是她的老本行。於是在夫君張建封廟,或許是興奮,或許是得意,便迫不及待地唱了出來。正是在這裡,被那個夜宿於此的巡邏小卒聽到,機緣巧合的是,這個小卒粗通音律,還教人傳唱,便把剛剛成稿的歌唱紅了半邊天。

“永遇樂”詞調首見柳永,但東坡本詞被指為正體。全詞流露出對關盼盼的欣賞、讚美和同情,同時也寄寓了自己對世態和人生的思考,其藝術風貌多為後世詞評家喜愛。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這是東坡最負盛名的十首詞之一:“絕去筆墨畦徑間,直造古人不到處,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嘆。”

東坡夜宿燕子樓,夢見美人關盼盼,寫下千古名作

東坡生前對本詞頗為得意,以下這個故事頗值得玩味: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載:後秦少遊自會稽入京,見東坡,坡雲:“久別當作文甚勝,都下盛唱公‘山抹微雲’之詞。”秦遜謝。坡遽雲:“不意別後,公卻學柳七作詞。”秦答曰:“某雖無識,亦不至是。”坡雲:“‘銷魂當此際’,非柳詞句法乎?”秦慚服,然已流傳,不復可改矣。又問別作何詞。秦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坡雲:“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秦問先生近著,坡雲:“亦有一詞說樓上事。乃舉‘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晁無咎在座雲:“三句說盡張建封燕子樓一段事,奇哉!”

東坡不喜情啊愛啊的柳七郎風味,對自己得意門生秦觀做那樣的詞很是反感。而東坡自己的名句“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儘管也溫婉纏綿,卻全無綺羅香澤之態,寄寓了自身體驗,自有一番格調。

值得一提的是,關盼盼其實應該是張建封兒子張愔的愛妓。張愔,曾官唐德宗貞元間禮部尚書徐州刺史。張建封,官徐泗節度使,累加檢校尚書右僕射,世稱“張僕射”。“張尚書”一名,後人張冠李戴誤以為乃張建封,直到東坡時依然,然經南宋陳振孫《白文公年譜》考定,知乃張建封子張愔事。

東坡夜宿燕子樓,夢見美人關盼盼,寫下千古名作

東坡之後,仍有許多文人墨客為燕子樓題詠。宋人陳薦(字彥升)《彭城八詠》,其《燕子樓》全篇皆佳。

僕射新阡狐免遊,侍兒猶住水邊樓。

風清玉簟慵欹枕,月好珠簾懶上鉤。

殘夢覺來滄海闊,新詩吟罷紫蘭秋。

樂天才思如春雨,斷送芳花一夜休。

陳認為,是白居易的詩間接害死了關盼盼。

南宋民族英雄被俘北上,經徐州憑弔燕子樓時寫道:

因何張家妾,名與山川存。

自古皆有死,忠義長不沒。

借盼盼而言志,抒發了報國豪情。

元人薩都剌《彭城雜詠》亦脫灑可誦:

雪白楊花撲馬頭,何人春盡過徐州?

夜深一片城頭月,曾照張家燕子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