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在清末的東北建了一個獨立王國,發展到1940年才土崩瓦解

清朝建立後,在‘龍興之地’長白山修建了歷史上著名的‘柳條邊’,禁止關外之人進入採參、淘金等。但是在乾隆之後,由於年久失修和清朝對於東北的管控放鬆,不斷有關外破產之人偷越柳條邊。這些人中的一部分進入夾皮溝當了淘金工,時間一久,夾皮溝就聚集了數量眾多的淘金工。由於這些人是私自淘金,所以時常遭到周邊鬍匪的劫掠。一開始他們也只能是忍氣吞聲,但是隨著一個人的到來,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有一個人在清末的東北建了一個獨立王國,發展到1940年才土崩瓦解

這個人叫韓憲宗,由於不堪貧苦,他在1846年偷偷地越過‘柳條邊’,逃到夾皮溝當了淘金工。

眼見這裡鬍匪橫行,眾人卻只是忍氣吞聲,韓憲宗氣氛的說道:‘我們辛苦淘得的黃金,為何要任由鬍匪劫掠?’一人回答道:‘我們只有十幾杆火槍,根本無法與鬍匪對抗。並且他們現在只是坐收稅金,我們分一些給他們,權當是破財免災了。’聽到這樣的回答後,韓憲宗又說:‘我有一計,能打敗鬍匪,你們願不願意聽我的?’這些人敢於偷越柳條邊到夾皮溝淘金,又有哪個是省油的燈?只不過是迫於無奈,才忍氣吞聲。一聽有人帶頭,個個摩拳擦掌表示願意聽從韓憲宗的安排。

有一個人在清末的東北建了一個獨立王國,發展到1940年才土崩瓦解

恰巧此後不久,一支鬍匪來到夾皮溝收取稅金,韓憲宗利用夜色巧施‘火繩計’全殲了這股鬍匪。

原來當時的鬍匪與淘金工手中使用的都是火繩槍,而火繩槍需要用點燃的火繩來引發。韓憲宗就根據這個特點,命人將許多麻繩浸上火油掛在樹叉上點燃,一條點燃的麻繩就代表一杆‘火槍’,以此給鬍匪製造一種有許多火槍的假象。果然鬍匪來時,被這漫山遍野的‘火槍’給嚇的方寸大亂,趁機韓憲宗帶人全殲了這股鬍匪。

初次上陣便全殲鬍匪,眾金工愈發信賴韓憲宗,便推薦他為頭領。又因為韓憲宗就居‘柳條邊’外,故人們便用‘韓邊外’來稱呼他。此後,憑藉著豐富的黃金,韓憲宗迅速地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武裝。

有一個人在清末的東北建了一個獨立王國,發展到1940年才土崩瓦解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勢力逐步壯大的韓憲宗也引起了清朝的重視。對於韓憲宗膽敢在‘龍興之地’建立私人武裝的舉動,清朝數次調集軍隊想要剿滅,最後均被韓憲宗利用地形優勢擊敗。

數次取得勝利的韓憲宗並沒有志得意滿,他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一味的對抗,自己這股勢力早晚會被剿滅。於是他利用協助平定東北李維藩起義的機會,與清朝達成妥協,接受了清朝任命的官職。至此清朝算是默認了這個被韓憲宗建立在‘龍興之地’的獨立王國。

接受朝廷的官職後,韓憲宗開始著手完善自己的統治機構,這一帶的採金、伐木、狩獵、耕田、採參都由他控制,而當地之民也‘只知有韓邊外,不知有朝廷’。因此世人都將之稱為‘長白山中的獨立王國’。

有一個人在清末的東北建了一個獨立王國,發展到1940年才土崩瓦解

此後,韓憲宗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獨立王國’的建設上,勢力範圍不斷擴大。他還十分重視自己所屬武裝的訓練與裝備採購,一時間韓邊外的武裝稱為東北地區最強大的一股武裝力量。

日俄爭奪東北時,韓邊外的武裝又接連主動攻擊日俄軍隊,使得整個東北亂成一團的時候,韓邊外卻成了‘世外桃源’。但是由於外部勢力的不斷入侵,‘韓邊外’王國最終在1940年土崩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