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战场装死是等于死?志愿军老兵:我们有血的教训

战场上炮火不断,枪弹无眼,稍微一不注意,就很有可能会被敌人狙击手给盯上,到时候生命都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不管是古代打仗还是现代战争中,逃兵的出现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然而他们做逃兵势必会受到军队的处罚,那么他们为何不在战场上装死呢?

为什么说在战场装死是等于死?志愿军老兵:我们有血的教训

据不完全统计,在人类有记载的5560年文明史上,共发生大小战争14531次,俗话说“熟能生巧”,人们对于战争早已不那么陌生了,所有能琢磨的求生之路估计也早被断了后路,在古代就有许多士兵被强制征兵上战场,这些士兵内心并不愿意参战,贪生怕死的他们早就想过躺下装死的套路,那么为什么不可行呢?

首先,一支部队有人作战勇猛不惧生死,也难免会有贪生怕死之人,这部分人在战场上是会受到重点关注的。连队发起冲锋时,战士与战士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按照战术要求一般在15米之内,要是有哪个战士莫名其妙倒下了,旁边战友一定会知晓。并且在战场装死的战士,或许还等不到胜利一方来清理战场,自己就可能在激烈的战斗中被炮火炸死、被流弹打死,乃至被装甲碾死。

为什么说在战场装死是等于死?志愿军老兵:我们有血的教训

其次,再来说清理战场。一场战役结束,胜利一方通常要清理战场,一来为了收缴战利品,死者携带的枪支、弹药甚至衣物食物等,都会被收缴。二来清点人头,统计战果。胜利一方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倒地的敌人,能够发现一个活口作俘虏,那是比歼敌一名更大的战果。即使没有条件俘虏活口,也会一一补枪,或用刺刀戳一刀。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如何躲得过去?

为什么说在战场装死是等于死?志愿军老兵:我们有血的教训

北伐战争时期,张宗昌部队还聘请白俄雇佣兵组成督战队,在后方用机关枪顶着部队冲锋,防止他们临阵脱逃。就算有人福大命大装死躲过了,那么他如何回归部队也是个大问题。因为战斗结束后,部队如已认定士兵阵亡,其家乡亲人就会收到阵亡通知,士兵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如何解释是个大麻烦,难保被当作临阵脱逃送上法庭。

为什么说在战场装死是等于死?志愿军老兵:我们有血的教训

总而而言,在战场上装死可不是一个好计谋,还不如拼出一条活路来。,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场,与敌人搏命,活下去的可能大得多,哪怕牺牲了也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