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個怎樣的人?

大美人小智慧


很多人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對魏延的印象就是長有反骨,是一名叛將。不過正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樣的呢?我是醉愛談歷史,今天給大家聊一聊魏延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主要說三點。

(魏延劇照)

第一點、魏延不是降將

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這說明什麼?從魏延還只是個小兵的時候,他就已經跟隨著劉備。從他參軍到最後被殺,都是在蜀漢效力。而不是小說裡描述的那樣,斬殺自己當時的主公而投降到蜀國。一個從名不見經傳的的小兵逐步提升為將軍,這足以說明魏延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側面說明魏延的能力是絕對非常出色的。

第二點、魏延沒有背叛蜀國

(魏延劇照)

應該說,魏延對於蜀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只是他的性格太過於直率,不懂得政治手腕。在蜀漢後期,五虎上將均先後死去,魏延成了蜀國的中流砥柱。諸葛亮去世後,蜀軍不得不暫時放棄伐魏撤軍。當時是讓魏延來斷後,但是魏延和諸葛亮、姜維一樣,他也是一個極力主張北伐的人。再加上魏延和文官楊儀的矛盾幾乎已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他知道回去只會被楊儀所害,所以魏延拒絕斷後。

本來蜀國後期一直就有人反對北伐,再加上諸葛亮死前已經再三囑咐撤退,魏延的主戰方針根本得不到眾將士的支持。魏延憤怒之下選擇了獨自帶本部兵馬回蜀國。魏延在後面和楊儀的衝突中處於孤立無援狀態,最終被擒斬殺並滅了三族。在筆者看來,魏延頂多是抗命而已,反叛真的談不上,這是楊儀給他扣上的帽子。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魏延自始至終都沒有投降魏國,他只是不想聽命於楊儀而已。有人說魏延狂妄自大,看不起楊儀這些文官。其實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論戰功、資歷和官職,魏延都在楊儀之上,但是卻必須要聽命於楊儀,所以魏延自然是不服。而楊儀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據史書記載,楊儀是一個妒賢嫉能的人。他不僅和魏延不和,他還和蔣琬、劉巴的關係比較緊張。

(楊儀劇照)

如果這些只是個人性格問題,有一句話足以說明楊儀的為人。他說:

“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

意思就是說,當初諸葛亮死的時候,我要是領兵投降魏國該多好啊。這哪裡是一個臣子該說的話?楊儀也因此被貶為庶民,之後仍不思悔改辱罵蜀國。

第三點、魏延有勇有謀

(魏延劇照)

作為一名以勇猛著稱的悍將,魏延算是有勇有謀的名將。為諸葛亮獻計子午谷奇謀,且不說此計能否成功,就這計謀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來的。

總之,魏延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兵,到成為徵西大將軍,在蜀漢後期北伐中擔任先鋒大將,卻在諸葛亮死後因為抗命被殺,實在可悲、可嘆、可惜!


醉愛談歷史


三國中的魏延,自從襄陽見到劉備後,就大開城門讓劉備入內,而劉備顧念宗族之情,不忍奪劉表之基業,所以推辭未進,而魏延也為開城之事與文聘打的不可開交,終因身單力孤,只能敗走,繼而投奔了長沙韓玄,韓玄對其並不重 用,魏延很是鬱悶,正值此時,關羽攻打長沙,韓玄怨黃忠作戰不力,想殺之,魏延為救黃忠,殺了韓玄,迎關羽進城。

諸葛亮觀其腦後有反骨,絕非忠義之士,怕以後做亂,於是令刀斧手推出去斬首,幸得劉備相阻,才得以生還,諸葛警告魏延,若以後再有反叛之心,定斬不饒。當然,這只是演義中的說法,正史上並無此記載。

正史上的魏延率私人武裝隨劉備入蜀作戰,由於其善於治軍,且作戰勇敢,腹有良謀,屢立戰功,頗得劉備賞識,升之為牙門將軍。

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治所在成都,要留一員大將鎮守蜀之重地漢中,眾人皆薦張飛,飛也以為非自己莫屬,而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劉備破格提升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眾人皆不解其意。

劉備在朝會上當眾問魏延曰:“孤重用耳,爾可當否?”魏延答曰:“若操率傾國之力來攻,我當阻之,若將領十萬之眾來襲,我當吞之”劉備聽後呵砢大笑,眾人也皆為魏延的豪然狀語所感動,不再存疑。

劉備在歷史上一向以識人準著稱,這次也不例外,魏延鎮守漢中期間多次打敗曹魏的進攻,近十年沒讓曹魏踏入漢中一步。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公元227年,諸葛亮進駐漢中,準備北伐,魏延隨軍聽用,出征前魏延向諸葛亮進諫,願帶一萬人馬兵出子午谷,與諸葛亮兵分兩路,會師於潼關,則大事可成矣。諸葛亮以為太過冒險,不肯採納,魏延甚是不悅。每每出戰,魏延都會與其相爭,而諸葛也絕不讓步。

其是諸葛顧慮不是沒有道理,明帝曹睿英明睿智,司馬懿,曹真皆非泛泛之輩,想奇襲成功,絕非易事,萬一失敗,則損兵折將,對於人才兵源極度匱乏的蜀國,都是致命的。

魏延才智謀略堪可大用,但其性格驕傲矜持,限制了其能力的發揮。諸葛亮深知魏延此人,素與楊儀不和,怕自己死後無人可制約魏延,於是臨死之前密召楊儀、費褘、姜維等商量退兵計劃。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楊費先撤,此可確保萬無一失。

無奈魏延不聽丞相遺言,一心想北伐曹魏,眾將不聽其言,紛紛退卻,魏延大怒,率所部燒燬棧道南撤,在南谷口阻擊楊儀。


魏延部眾深知魏延理屈,紛紛離去,延只好帶著兒子與親隨逃往漢中,途中被馬岱所殺,楊儀用腳踩其頭曰:“庸奴還敢作亂乎”說完還不解恨,遂以謀反罪名誅其三族。

可嘆一代名將,被楊儀誅三族以洩私憤,此舉為人所不齒,反觀魏延,其所做所為卻有不當之處,但念其鎮守漢中之功勞,其刑罰太過也。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魏延本人輕敵狂妄,行事魯莽。他是蜀漢大將,雖然勇猛,但是缺少謀略。諸葛亮死後,魏延造反,被馬岱斬於馬下!

諸葛亮出祁山討伐魏國時,魏延一再獻計願領領兵五千,取道出褒中,循秦嶺以東,不過十日即可到長安。而在當時的情況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諸葛亮深知其考慮不夠周全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他甚至在蜀軍與魏軍交戰陣前自己率領軍隊奇襲洛陽,剛走了幾里地就被打的大敗而歸,丟人丟到家了。



魏延在追隨劉備攻打西川的路上,自視甚高,在黃忠已經得到命令後,還要與其搶功,竟然提出要與老將軍到劉備面前比武,勝者出戰。後來不聽勸告而魯莽出戰,差點丟掉性命。


魏延的死可以說是他自己作的!以往幾次背叛主人,常有反心,這些都被諸葛亮看在眼裡,早知其有反骨。一旦魏延提出的計謀不被採用,就怏怏而去,露出不悅之色。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更是自視甚高,要親率大軍攻打司馬懿,還要誅殺楊儀等人,可以說他的死乃是其性格使然,不能怪別人!


微百科noland


魏延此人,我們見的最多的就是《三國演義》中對他的描述,三國後期蜀國唯一大將,能征善戰,有勇有謀,但是為人不是很低調,容易對諸葛亮的部署提出質疑,甚至在背地裡嘀咕諸葛亮。最終因為諸葛亮認為他有反骨,而在諸葛亮死後,被馬岱斬去頭顱!豈不惜哉!那麼真實歷史中的魏延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可以說魏延為蜀國立下赫赫戰功。


魏延,生年不詳,死於公元234年。劉備生前極其器重魏延。公元211年,劉璋邀請劉備入川抵禦張魯,魏延跟隨,因為戰功受封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三國演義》中一直描述說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骨,最後才使魏延被殺。其實不然,魏延雖有戰功,但是諸葛亮非但沒有敲打他,而且一直重用。諸葛亮數次北伐,都用魏延以先鋒大將,足見對他的重視。但是魏延為什麼在諸葛亮死後被殺,這個魏延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的關係。《三國志》中這樣描述魏延:“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總結起來就說魏延有才能,有謀略,但是做事有時候不守規矩,或者說自認為自己的才能很高,這樣最終在諸葛亮死後認為自己得到的地位不對,最終和楊儀火併失敗,被滅三族。


震霜秋


魏延一開始只是在長沙太守韓玄手下的一個偏將,職務比韓玄手下的黃忠還低,世上之人聽說過黃忠的神勇,沒聽說過魏延的名字。當他想幫黃忠反抗韓玄時,沒有幾個士兵擁護他,最後落荒而逃。

這說明什麼?魏延沒有心機,以他的勇武,完全可以在曹操、劉備、孫權、或者劉表等人手下謀個一官半職。何況他還是河南人,找曹操、劉備謀職很方便。後來,諸葛丞相北伐時,他又沒有心機,當眾人的面說諸葛亮的主意沒有他出子午谷的奇兵好。作為下屬,有意見私下提,當眾駁斥諸葛丞相,影響了領導的權威,當然意見得不到肯定。

當韓玄要殺黃忠時,魏延不服造反,這時候沒個士兵擁護他,他的造反失敗劇終。說明他帶不了團隊,後來和楊儀不和,被馬岱所殺,這更說明他真的帶不了團隊,團隊中人並不忠心於他。



魏延有時候很聰明,並不只有勇而無謀。劉備信任他,讓他獨守漢中十年,這證明了魏延的智勇。當時,他比張飛更受劉備重用。漢中是曹操必爭之地。再後來,諸葛亮北伐時,讓他經常打先鋒,並把引誘司馬懿父子到葫蘆谷的重擔交給了魏延,可見,諸葛亮也知魏延有勇有謀。既能詐敗至真,又能保全自己。既能騙過老狐狸司馬懿,又能完成設伏任務。魏延其實是真英雄。


只可惜,個人主義過重,沒了好的結局,他不死,魏延和姜維一人帶一支人馬北伐,歷史又會改寫。


老薑聰蒜


魏延是個有大本事、有大睥氣的人。

一、劉備是卓越的人才鑑別師,他讓魏延守戰略要地漢中,足見魏延絕對是有勇有謀的大才。

魏延,字文長,作為劉備私人武裝跟備入蜀,因戰功升牙門將軍。時劉備晉漢中王,遷治成都,必須選重要將領守漢川,大家都認為此職非張飛莫屬,飛也深以為然。誰知劉備卻擢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兼漢中太守,全軍上下無不驚訝。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我對你委以重任,你有何打算?魏延豪邁地答道:如果曹操帶領天下兵馬而來,請允許我為大王您抗擊他;如果是由偏將帶十萬人馬前來,請允許我為大王您吃掉他們。劉備稱帝后,升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孔明駐軍漢中,魏延率先鋒部隊,兼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魏延西進羌族地區,在陽溪敗魏名將郭淮、費瑤,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以符節,晉封南鄭侯。

魏延每次隨孔明出兵,都想請得一萬兵馬,與丞相分兵會師於潼關,仿韓信、劉邦故事,孔明總是制止。網上談論最多的子午谷奇謀,雖然有些弄險,但可證明魏延確是軍事奇才。(鄧艾偷襲陰平就是魏延奇謀的複製版,不也僥倖成功了?)

二、魏延矜持高傲,不知禮讓,憑空豎敵,孔明死後又目無王法,造成人生悲劇。

劉備死後,魏延只買孔明的帳,但也沒少發牢騷。孔明不讓他獨領一軍,他常以為孔明膽怯,嘆息自己的才能不能盡情施展。

魏延位高爵顯,孔明帳下許多人都避讓他而甘居其下,只有北伐參謀長楊儀不買魏延這個北伐副總司令的帳,兩人勢同水火。

建興十二年,孔明出兵北谷口,魏延為先鋒。秋天,孔明病重,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籌劃死後退兵安排,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如魏延萬一不聽從命令,不理會他讓全軍照常撤退。這等安排,魏延處境危矣!要想活命,只有撤退一條路,可魏延竟還意想天開去立功,他對來探口風的費禕講:丞相雖死,我還健在,府中親戚和官員家屬送丞相回國安葬,我率軍繼續北伐!況且我堂堂魏延,怎能為楊儀斷後!這話錯得厲害了,連孔明北伐都要請旨,現在作為北伐統帥孔明下令楊儀代理統帥,非常時期,楊儀參謀長代司令很正常、也合法,你魏延除非後主皇封,否則你無法上位!霸王硬上弓,自封統帥,沒有法理依據,說白了,行為非法。

接下來,魏延昏招迭出。他得知楊儀南撤計劃,大怒,趁楊儀大軍沒動,率部向南,並燒燬全部山間棧道, 等於截斷北伐大軍歸路。魏延、楊表上表朝廷,蔣琬、董允保楊儀而懷疑、魏延,楊儀劈山開路,日夜兼程,緊挨魏延之後,魏延先佔南谷口,楊儀派何平抗擊魏延,何平叱責魏延:丞相屍骨未寒,你們怎麼敢這樣?魏延大部散去,僅有自己和幾個兒子直奔漢中。楊儀派馬岱幹掉了老魏,楊儀把老魏腦袋扔在地上,用腳踩著罵:你還能′做壞事嗎?最終誅滅三族。魏延對蜀國還是十分忠誠的,他太有理想,並把理想現實化害了自己。


蒼茫大地顧煒斌


魏延是個什麼樣的人?

先看看魏延的經歷吧。劉備在荊州時,魏延帶著自己的手下投靠劉備,並跟著劉備一起進入西川,是劉備入川的重要將領功臣之一。奪取漢中,魏延也頗有戰功。最重要的是,劉備在奪下漢中之後,準備把漢中交給誰來鎮守、管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認為劉備、會把這個重任、交給劉備的嫡系猛將張飛,可劉備呢?卻選擇了誰也沒想到的魏延。魏延也放下豪言:“若曹操攜天下兵前來,我為主公拒之,若偏將攜十萬兵前來,我為主公吞之”

劉備活著的時候,魏延被封為鎮北將軍。劉備死後,魏延被封為督亭候。諸葛亮出歧山、伐中原時,魏延為先鋒大將、涼州刺史,諸葛亮手下的一把手。後來在北伐時擊敗魏將雍州刺史郭淮,升為徵西大將軍、假節鉞、南鄭候、前軍師。此時魏延更是位極人臣。

魏延在北伐時曾向諸葛亮提議,與諸葛亮分兵兩路,獨自帶一路兵馬,效仿當年的淮陰候韓信,出子午谷,奇襲長安。這一計劃被稱為“子午谷奇謀”。但這一計劃被諸葛亮否決了,理由是太過冒險,一旦失利,損兵折將對北伐不利。這也是後世人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產生爭議的地方之一。此時魏延自身也認為才能被諸葛亮限制,所以對諸葛亮也頗有怨言(二人因此不合,為魏延謀反被殺埋下了伏筆)。

史書上稱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性格矜高(其實就是驕傲,愛裝逼,不把一般人放眼裡,看不起人)。同時魏延權利又大,除了諸葛亮沒人管得了,一般人見到魏延都是敬而遠之。可以想象魏延的性格,就是一個很牛逼的人,偏偏又很讓人討厭的人,不合群。(性格是直接導致魏延“謀反”失敗被殺的原因)。魏延很牛逼,一般人要麼順著魏延,要麼躲著魏延,只有諸葛亮諸葛亮的長史、楊儀對魏延一點都不服,事事都跟魏延懟著來。所以魏延與楊儀也是勢如水火,難容彼此。

諸葛亮最後一次出歧山的時候,魏延做了一個夢,夢見頭上長角。就去找一個叫趙直的給解夢,不知道趙直是擔心說了真話會被魏延罵,還是因為誠心想坑魏延,就告訴魏延說:“麒麟頭上也長角,這是祥瑞意寓敵軍不攻自破。”因此魏延根本就沒有把這個夢的警示當回事,之後還是我行我素。但是這個趙直沒跟魏延說實話,出了門卻告訴別人人:“魏延腦袋上長了個角,角就是刀,頭上長刀子,這是大凶之兆,寓意著魏延要完了。

沒過多久諸葛亮病重了,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安排後事,諸葛亮擔心自己死了,大軍會出現問題(主要也是蜀國人太少,部隊實在不多,諸葛亮到死都操心要給蜀國留點老底。),所以安排撤退,偷偷派人把楊儀、費禕、姜維叫過來,沒叫魏延。諸葛亮安排說,自己死後,就趕緊撤退,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要是魏延不聽話,你們就自己撤,別管魏延。接著諸葛去世,楊儀、費禕、姜維密不發喪,還讓費禕去打聽魏延的想法。結果魏延說:“諸葛亮死了還有我呢,咱們只管派人把諸葛亮送回去,安葬好,我仍然帶著大軍跟魏軍打仗,不能因為死了個人就廢了大事。而且,楊儀算個什麼東西,讓我聽他的,還給他楊儀斷後,不存在的。”費禕知道啦魏延的意思,就趕緊捧著魏延的話說:“你說對,楊儀的長史是個文官,怎麼能管軍事呢,我這就把你的意思講給楊儀聽,讓楊儀聽你的。”然後費禕就跑了。魏延開始被費禕一捧,就把費禕放走了,放完費禕轉念一想,費禕也是文官,他跟楊儀是一夥的呀,頓時腸子都悔青了。派人追也沒追上。

楊儀、費禕知道啦魏延的態度,自然就不管魏延,接著就發生了魏延帶兵阻攔大軍,燒斷棧道。楊儀上書說魏延謀反,魏延上書說楊儀謀反。蜀國皇帝劉禪搞不明白誰謀反就問群臣,群臣都選擇支持楊儀,(魏延人緣是真差!)然後魏延謀反就坐實了,魏延人少,手底下又都是蜀軍,都等著回家呢,不願意跟著魏延當反賊,都跑了。魏延帶著親信跑到了漢中,被馬岱帶人追上,砍了腦袋。一代名將就這麼完犢子了。也挺可悲的。

總結,魏延能力是有的,能打仗,會帶兵,衷心其實也是有得,牛逼的不行,就是不會搞好同事關係和上下級關係。然後造成了一個千古奇冤,揹負腦後有反骨的罵名,成為了反派的經典。


繡春刀知陽明


魏延是劉備取荊州時得到的一員大將,建安十八年(公元211年,劉備受益州劉璋邀請率兵入蜀抗擊張魯,魏延是隨軍部將,在兵進成都戰役中,魏延戰功卓著升為一牙門將。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打敗曹操奪得漢中地區,在沔陽自稱漢中王,治所定在成都。在安排漢中太守人選上,群臣認為劉備嫡糸張飛是最佳人選,連張飛自已巴這麼任為。結果劉備破格提撥魏延為漢中太守,一時舉座皆驚。魏延從一般將領到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風光無限,可見劉備對他的栽培和信任,魏延也不負重望,在漢中太守任上幹了近十年。劉禪登基後封魏延為都亭侯,位極人臣矣!諸葛亮也非常欣賞魏延的材能。北伐時,提撥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北進中,偏師入羌中,打敗魏國名將郭淮,魏延封徵西大將軍,南鄭侯,成這一時期蜀漢最重要將領,達到古代一個將軍所能做的高度。但魏延也有將領通病,恃功自傲,目中無人。《三國志》中說:"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衿高,故時皆人皆避下之”。可以說,滿朝群臣都得罪了。長使楊儀和魏延不和,勢同水火。諸葛亮在世時能夠平衡各方面矛盾,死後矛盾就爆發出來。在五次北伐時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臨死前,把後事託付給長史楊儀,司馬費褘,護軍姜維。率軍徐徐後退。魏延告信的人說:"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將領呢?”當魏延得知楊儀撒軍時大怒,率軍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把劍閣棧道燒燬。兩個人上表劉禪說對方擁兵造反。劉禪問侍中黃允,留守長史蔣琬,究競誰在造反。二人對楊儀打了保票。魏延往日欺壓群臣的惡果顯現出來。楊儀派王平攔住魏延的前鋒部隊。王平臨陣長罵:"諸葛公屍骨未寒,你們就想造反嗎?"魏延手下士兵都散去了。魏延父子逃往漢中。楊儀命馬岱去追,魏延父子被殺,遺三族。魏延是蜀漢中期最重要的將領。在諸葛亮北伐時侯獻兵出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自已才能不得發揮有怨言。居功自傲與群臣關糸緊張,諸葛亮死後想作一翻事業。楊儀引軍而去不禁衝冠於怒,火燒棧道置數萬蜀軍生死而不顧,不是良將所為,身死族滅咎由自取。



關東俠客


首先這個人軍事能力是很強,在蜀集團絕對是頂尖的存在!例如奇襲子午谷!當時魏延提出由自己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 。這個計策實現很有可能改變三國格局!蜀漢集團和曹魏集團很有可能只存活一家,或者是兩敗俱傷!


vv寧靜致遠


蜀漢徵西將軍魏延是三國時代有志向的英雄人物。考研一下,這個人不信邪,很仗義,為鳴不平去救黃忠而殺了韓玄,帶領部隊投奔劉皇叔,得先主器重,關懷備至。魏文長韜略武功不亞於姜伯約。後主時期表現忠心正直,因軍事路線領導方向問題與爭官奪利趨炎附勢的權奸新貴分岐衝突,遭遇算計謀害。試想一下,倘使文長被非難時子龍尚在,誰敢加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