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華娛周文王


“朝”和“國”都是政權國家的代名詞,在現代的定義中,“朝”比“國”要高級,但這只是後世史學家的定義,在最初的時候,反而是“國”用的比較頻繁。

“國”的意義很清楚,就是指的國家,最初跟它搭隊子的是“邦”,《周禮》載:“大曰邦,小曰國。”所以在夏商周實行分封制的時候,諸侯領地皆稱國。

而“朝”的稱呼,可能來自於朝廷,天子所在為朝廷,一家之天下曰“朝”,從這一點出發,才賦予了夏商周“朝”的後綴,秦滅六國,也從秦國變成了秦朝。

“朝”既然是指朝廷,地位自然等同中央,“國”則往往是王朝內部的藩國或者外部的屬國,如漢朝時期的齊國、吳國和明朝時期的朝鮮等,被賦予低於中央的地位。

在多重勢力並存的時候,史學家往往要確立正統,並按實力地位分予朝與國的稱號,如東晉十六國時期,東晉是朝,十六國是國;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是朝,十國是國;但南北朝時期分的比較麻煩,於是就分南朝和北朝。


平沙趣說歷史


大家都知道,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滅亡,期間一共經歷了2100多年,各個朝代不斷更替。那麼為什麼從秦朝到清朝都稱“朝”,而不稱“國”呢?今天我就和小夥伴們聊聊這個話題。


在古代,“朝”和“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古代“朝”就類似現在我們所說的“國家”,但是“國”在古代有時指“諸侯國”,或者“周邊小國”;“朝代”則是後人方便劃分歷史的稱呼,最明顯的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朝代”很明顯不是一個“朝”(國家),而是由三國、晉朝、南北朝等“子朝代”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與北朝,南朝的宋、齊、梁、陳則各別都是以“朝”(國家)為劃分標準。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準,所以往往會有“朝代”的時間與“朝(國家)”的國祚重疊的情形,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還有南朝中的宋齊梁陳、北朝中的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等,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疊,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翻開歷史可以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和三國時期沒有稱“朝”的,秦始皇在沒有統一中國之前也只是稱秦國,劉邦在沒有統一之前也只是稱漢王。



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朝”的國祚相重疊,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上面說過的魏晉南北朝與春秋戰國都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很多的“朝”或小國的時代,為了方便而全部納為一個朝代而已,“朝代”是後人作的歷史劃分,“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國家。

解密歷史,分享歷史,盡在歷史發源地。喜歡的小夥伴們,可以加關注點贊或者評論!我會每天隨機抽取5位加關注的小夥伴送出25元紅包!


歷史發源地


浪淘盡千古,數風流,人物看今朝!大家好,我是歷史皆不見

秦朝到清朝這些朝代都叫朝,而春秋戰國時代都叫國,那你是不是忘記了夏朝,商朝還有周朝呢?中國從古至今能稱為朝代的有很多,但他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完成了中國的大統一,國家不再是諸強分立的局面。

夏商周那個時候,在各自的君主統領下完成了大統一,所以後世稱之為夏朝,商朝,周朝。歷史上大秦王朝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稱帝之前也是稱之為秦朝,君主也不叫皇帝,叫什麼什麼公,或者什麼什麼王。

朝代是指古代某一時期的君主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王朝或者說是某個在位君主的稱號,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君主有各自的領地,稱自己的地方為趙國,韓國,燕國。國與朝概念不同,朝大於國,國也可以說是其它國家對於一個地方的總稱呼,而不是稱之為朝。國與朝統治的範圍和權力也不同,國與朝可以並列,像東晉十六國時期,依舊還有五代十國。

朝中有國,有附屬國,稍微瞭解歷史的都知道,國中有朝,外面統稱我們為中國,而中國卻經歷了諸多朝代。國具有地域概念,而朝具有時間概念。

事實上,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建立了郡縣制,皇帝制,統一了文字,統一了思想,修長城,築靈渠,統一度量衡。為中國實現大統一建立了基礎,後世很多朝代皆模仿於此。

無論以前如何稱之為朝或者國,我們都要“以史為鑑”,記住我們都是中國人就好!


歷史皆不見


先說一下古人自己的稱呼:

我們看古裝劇,裡面的人物常常說“本朝如何如何,前朝如何如何”,如果編劇的歷史常識缺乏,就會鬧笑話。

1、魏晉南北朝之前,只有成了“天下共主者”才敢稱朝,否則只能稱國。按照這個標準,秦朝統一後就可以稱“朝”,而秦還未稱朝前就是秦國。春秋和戰國的諸國也不能稱“朝”,因為當時唯一的朝是周王室。

2、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大分裂時代,因此不管是否統一天下都敢稱朝了。東晉十六國,各個都敢稱朝(稱東晉十六“國”,是我們後人劃分的)

3、自從隋朝之後到清朝,除五代十國外,其餘都稱朝。(五代十國,稱“國”也是後人劃分的,他們自己還是稱朝的!)

再說一下我們現在的朝代劃分:

朝不是朝代!上面已經說了,朝是古人自己就有的稱呼,而朝代則是一個現代詞,是我們後人為了方便劃分歷史而創造出來的稱呼,比如“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就是典型的人為區分。

(中國朝代歌)

最後說一下,西周的“國”和我們現在所說的“國”完全是兩碼事:

在西周,國就是城邦,國人居住在城邑的人,與國人相對的是“野人”(不是野蠻的人哦,是住在郊外的人,其實就是農民)。在更早的堯舜時期,大大小小的城邑很多,是“萬國萬邦”的情形,只是後來發展了,城邑變大而已,這就是“邦國制”。而從春秋到戰國的諸國,已經由邦國變成了王國,是“王國制”。秦統一後,王國則變為帝國,是“帝國制”。

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國,就是國家的概念,而我們劃分歷史時所使用的“三國”、“東晉十六國”、“五代十國”,則是王國的意思。

關注(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分享“歷史都是新鮮事兒”。


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


朝者,天下一家也。國者,一族之領地也。統一王朝的疆域內,只有一國一朝,沒有其它割據政權,因此被稱為朝。戰國七雄都是周朝下面的諸侯,是割據政權,只能是國,不能是朝,秦統一諸侯國後,由國升為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就是說天下只能有一朝,但是可以有多個國家。統一王朝都是朝,儘管域外還有其他國家,但是王朝都認為華夏是天下中心,四夷都是蠻夷,他們就算是一個國家,也是天朝的蕃屬國,並不能稱之朝。

魏蜀吳稱為三國,因為華夏大地沒有統一,晉稱為朝,因為華夏已經統一了。五代十國都是國,因為他們都是華夏的割據政權;宋被稱為朝,因為他統一了華夏大部分地區。至於華夏之外的國家,他們不論是否臣服於統一王朝,他們都是蕃屬國,斷不可能成為朝代!



大秦鐵鷹劍士


古代的“國”跟“朝”的區別,跟政權更替沒關係,跟地域大小沒關係,更實力大小也沒關係。古代的“國”跟現代的“國”含義不太一樣。古代“國”其實應該叫做“屬國”更為恰當一點。

“國”其實就是分封制度的產物。所謂“國”就是“屬國”,拿“屬國”這個詞語跟“朝”做比較,其中的區別就一目瞭然了。

實行分封制度的朝代,會分封一些土地作為一些宗室或者大臣的封地,這些個封地都叫“封國”或“屬國”,後來叫的簡化了就叫“國”,而這些“國”的領導人就叫做“王”。這就很清晰了吧,“國”是有上級領導的,這個上級就是“朝”。而“朝”就是代表了最高統治者,天底下他最大,所以他的領導人叫“天子”。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周朝”不給力了,儘管各個“國”不怎麼尊敬“周朝”這個上級,但是“周朝”名義上還存在著,所以他們只有稱“國”的資格。三國時期的情況也類似,不過三國各家都是自己給自己封國稱王,後來還把“天子”給廢了,即便如此歷史上也只給他們“國”的稱呼。

秦朝以後,中央集權制度越來越流行,因為分封制度會分散中央權力,所以

分封制度越來越少,但還存在了很長時間。比如漢朝的皇子們都有封國,漢文帝劉啟最開始就是代國的王,後來才繼承了天子。比如漢獻帝被曹丕廢掉以後,做了山陽國的王,他的嫡系後代一直繼承山陽國的王位,一直到晉朝“五胡亂華”的時候才滅亡。

隨著各朝中央集權和郡縣制的發展成熟,封國的王逐漸演化為藩王,“國”的叫法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再後來出現的近代“國家”的概念則是滿清從西方列強那裡進口來的。


爾朱少帥




所以秦到清這些時期,都以朝命名。不止這些,秦以前的夏商周也以朝稱之。

通俗的說稱"朝"的時期,必須是一個比較統一的時期,春秋戰國之所以叫國,是因為周雖沒落,但畢竟還存在,齊楚秦等名義上仍稱臣於周天子,他們只是周的附屬。



還有一點,象南北朝、金宋對峙時金稱國而宋稱朝,這段時期並沒有統一,但仍然叫朝,應該是歷史延續的一種叫法。


晨雨若宴


個問題還真有點扯淡,頗有點哥德巴克猜想的意思。但也不是無解,我們只要分清楚朝(cháo)、代和國之間的的定義,才能入手。

朝(cháo”)是指向著、對著,引申為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的參拜,封建時代帝王接見官吏、發號施令的地方;在史學上是指“政權”、“政府”,特別是中原王朝時,繼承法統上的中央政權。

代,從“人”、從“弋”,是更迭、代替的意思,引申為事物發展沿革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時代、年代、世代)。

國,從“口”、從“或”,本義是邦國、疆域。《說文解字》:或者,邦也;邦,國也。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

據考證,國字的出現最初是從封地開始的,貴族接受封地,有了封地才有邦國。而早期的“國”,大多是受封的城邦,或一些部落,彼此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此後經過時代的變遷,才逐漸演變成“包含領土、人民、主權的政治實體”的現代化國際模式。

可見,朝或朝代是時間概念,國是地域上的區分。中國的歷代史學們認為,中華民族是一脈相承的,在5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只有不同的國號,不同的政權,而不能象西方那樣視為不同的國家。因此就以“朝”來稱呼歷屆不同的政權(或者稱政府)。盤點下來,歷屆中原王朝中,能稱為“朝”的共有十二個朝代: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高山流水品歷史


國家,指的是一定範圍內存在的統一政權。而這個政權是會有更替的,這些更替的統治者們所在的時代,就是朝代。秦朝到清朝,都是在“中國”範圍內,不斷更替的朝代。所以,秦,漢,晉,唐,宋,元,明,清,都是大一統時期的朝代。此時,國家沒有變,只是統治者變了。

春秋戰國,由於實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出去的諸侯,都以國的形式存在。也被稱為"諸侯列國"、"列國",只是一個行政區劃。

“國”這個感念,在秦朝才開始樹立起來。春秋戰國時期,與郡縣制相對應,“國”只是表示“城邑”的意思。所以,春秋戰國的國家,可以稱為國!不能成為朝,因為春秋戰國的名義統治者是“周天子”,天下都是屬於周朝。

漢朝時,“中國”代表了世界的中心。指的就是華夏民族生存的這片土地。

就如同英國,這一個國家,前後存在了十個王朝,按時間順序分別是:諾曼王朝、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和溫莎王朝。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如果還不理解,我就舉例說明吧!

秦朝到清朝,這是發生在我們以前的歷史,我們現在為了更好的區分他們,所以都用秦朝、漢朝、唐朝之類來說,因為他們無論是領土的擴張還是人口的增加,都是在一定的時期內,它們會從萌芽>興起>強盛>衰落>滅亡,然後會有新的王朝再重複這個過程,因此每一個新的朝代誕生,它們的君王都會和前朝區分開來,這個看君王喜好了,比如劉邦之前就是漢王,所以稱帝后國號也是“漢”!我們叫漢族也是這麼來的。

為什麼不叫國?

說到底“國”是古人們所處歷史時間裡,他們會稱自己所在的地方為國,而不為朝。如古人稱秦朝為大秦國,漢朝為大漢國,唐朝為大唐,清朝為大清國一樣。因為他們所處的時期是統一的,只有一個國家,還有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國家何時會滅亡啊?

春秋戰國為什麼又要叫國而不是朝?

春秋戰國有很多國家,他們雖然在一個時期內,但國家不曾統一,而是分裂割據,自己都顧不上,還沒發展好就把自己定位好了,不覺得行不通嗎?因為他們都想擴張領土,消滅其他的國家來鞏固自己,就好比晉朝滅亡之後又有很多分裂政權,他們在自己的領地稱王稱霸,所以同時出現了很多國家,再比如唐末,三國之類他們那時候也是叫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