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暴乱冲突升级,凯旋门被涂鸦,文物遭损毁,法国人的高素质哪里去了?

大国纵横


调高燃油税仅仅是这一次法国爆发“黄背心运动”的引爆,法国人民早已经对近年来法国政府采取的种种政策不满。“黄背心运动”已经连续进行了四周,即使法国总统马克龙决定取消调高燃油税的计划,法国人民仍然不买账,依旧走上街头抗议。为了应对新一轮的抗议活动,法国已经调动了8.9万名警察,仅仅是首都巴黎就调动了8000名警察严阵以待。

在前三周的“黄背心运动”中,抗议人群占领了巴黎的凯旋门与埃菲尔铁塔,并破坏了部分文物。很多人不禁要问,一向温文尔雅的法国人这是怎么了?其实这并不奇怪,法国人不仅以高素质闻名,素来还是各种“革命运动”的发源地。法国大革命是最著名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人亲手处死了自己的国王路易十六;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革命,曾经震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以,了解下法国人民“革命”历史,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向高素质的法国人,会在这次“黄背心运动”中丑态百出。

这一次“黄背心运动”与其说是法国人民对调高燃油税的不满,不如说是对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不满。2017年,马克龙以60%以上的得票率当选为法国总统。法国人民希望年轻的马克龙能够给予法国新的变化,赋予国家新的发展活力。然而,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以后,依旧采取与前任奥朗德、萨科齐类似的政策,也就是削减社会福利、增加中下层人民的税收来解决法国的经济问题。当然,法国前几任总统也曾经尝试向富人增加税收,造成了大量富人外逃。于是,从萨科齐到奥朗德再到马克龙都把主意打到了中下层民众的身上。为了国家经济发展,马克龙希望法国中下阶层以大局为重,多多牺牲自身的利益。

马克龙以牺牲中下阶层利益而进行的改革,早已经引发了法国人民的不满。在“黄背心运动”之前,法国曾经爆发过铁路工人大罢工。11月27日,“黄背心运动”爆发的首个周末,就有28万人参与。根据民调数据显示,72%的法国人支持“黄背心运动”,马克龙的支持率跌到了18%。

当法国人民的怒火被点燃以后,爆发出来的力量实在过于可。法国人的怒火曾经推翻了波旁王朝、爆发了巴黎公社运动,今天,法国人的怒火又对准了他们曾经寄予厚望的总统马克龙。即使在马克龙决定取消上调燃油税的计划以后,法国的人的怒火依旧没有停熄!

法国总统马克龙

欢迎大家讨论,马克龙的改革计划对法国是否有利?


美国观察室


法国人素质也就那样,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就暴露了本性。

法国人从来都是很暴力的,可以说经常游行示威,不一小心就会爆发一场暴乱。比如世界杯过后,法国成功夺冠,全国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庆祝活动,可惜最后被少数极端分子利用了,最后演变成为了一场暴乱。

根据中新闻12月3日电,法国巴黎在周末再次发生黄马甲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出于对提高燃油税政策的不满,数千名示威者在巴黎市中心游行,还有人纵火、破坏及抢掠,与防暴警察爆发激烈冲突。据外媒报道,冲突造成最少133人受伤,包括23名警察,另有412人被捕。这样大规模的游行已经不是一次了,而是已经有几周的游行示威活动了。只是这次闹得更加厉害,损害的更加厉害。

根据报道,这个周末据共有大概7.5万名法国人参与了黄马甲游行示威。游行示威者平时是参加工作的,然后到周末就开始穿上了黄马甲为了自己的利益参与游行示威活动。这次游行示威活动开始的时候还在有序进行,警察开始的时候只是例行公事核实身份证,突然之间一批混入游行队伍的极端分子蒙面人开始发难,他们竟然手持铁棒向警方冲去,试图冲破警方的防线。

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有些不理智示威者也开始逐步加入冲突行列,示威者甚至开始用打砸抢的方式来宣泄不满,有的法国人点燃了汽车,有的人就捣毁了商店橱窗,还有人竟然在法国著名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墙壁上涂鸦。甚至放置在凯旋门内,法国的象征玛丽安娜像在冲突中也惨遭损伤,骚乱过后,整个香榭丽舍大道一片狼藉。

这次冲突以后,政府发言人格里沃表示,法国当局考虑颁布紧急状态,以防局势恶化,他同时敦促和平示威者重返谈判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欧洲人都是非常好斗的。法国人更是有斗的传统,想当年拿破仑当政的时候,就曾经想统治欧洲,并且实际上把欧洲所有国家都打败了,但是没办法,当时只是战役胜利了。但是法国拿破仑获得了战役的胜利,但是并没与能统治住这些国家,并且在长期的消耗中慢慢损失惨重,在经历了10次左右反法联盟的攻击以后,最后遭遇了滑铁卢战役的失败以后,拿破仑被流放。因此,可以看出来法国人是非常浪漫但是也是非常勇悍的一个民族。

从现在的法国来看,好多法国人正在经历长期的工资低迷不增长的阶段,而日常生活用品有时候一旦涨价,就意味着购买力的下降。而法国人浪漫奢侈的性格又决定了这些法国人不愿意多工作一天,更不愿意放弃休息来多赚些钱,更别提让法国人攒下一些钱了。因此,一旦有涨价等风吹草动,好多法国人就会特别不乐意,特别接受不了,因为只有只要有涨价的,就意味着法国人可能要少享受一些东西了。他们当然是不乐意了。

综上所述,法国人素质就那样,法国人从来都是暴力的很。事情都是关己则乱,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法国从来都有革命的传统,法国人勇悍好战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法国现在因为汽油涨价问题已经爆发了几次游行了,这次是更加的混乱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了。


睿思天下


中新网12月3日电:法国民众抗议提高燃油税的示威在周末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抗议队伍中去,数千名穿着“黄色背心”的示威者日前在首都巴黎市中心游行,马克龙面临2005年以来最严重的执政危机,事件中警方发射催泪弹及水炮驱散,冲突造成最少133人受伤,包括23名警察,另有412人被捕。政府发言人格里沃表示,当局考虑颁布紧急状态,以防局势恶化,他同时敦促和平示威者重返谈判桌。

▲被烧的法国凯旋门▲

据报道称,这些抗议者们每周一到周五会穿着制服去老老实实的上班,而一到周末,他们就会化身为“黄马甲”,加入到抗议法国政府实行高油价政策的行列中,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周末了。这个周末据统计共有7.5万人参与示威。本来游行示威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警察例行公事地检查身份证,突然一批混入游行队伍的蒙面青年发难,他们手持铁棒冲向警方,试图冲破警方的防线,后来越来越多的示威者加入冲突行列,开始了打砸抢,他们有的点燃了汽车,有的捣毁了商店橱窗,更有甚者,在凯旋门墙壁上涂鸦。放置在凯旋门内的,象征法国的玛丽安娜像在冲突中遭击碎,整个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一片狼藉。

▲被击碎的玛丽安娜像▲

美丽的凯旋门、高耸的埃菲尔铁塔,满大街的金发碧眼美女,到处充满了玫瑰花、香槟酒的味道,这才是浪漫法国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然而,就在昨天,凯旋门被涂鸦,文物被击碎,这些不文明行为让我们着实见识了一把不一样的法国,法国的人设一天之内在国人的心目中崩溃,原来被认为是高素质代表的法国人,其实和国人素质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们国人,我们不禁要问,法国到底怎么了?

▲国人心目中的法国美女▲

其实法国还是那个法国,只不过我们把法国想象的过于美好。我们多角度分析一下法国暴乱背后的原因:

从历史角度上讲

法国从来就不是安分守己的代表,相反法国的暴乱是出了名的,最早为大家熟知的就是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2日,巴黎市民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7月14日愤怒的法国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并释放了7名被关押的囚犯,后来这一天被定为了法国国庆日。后来,法国骚乱的历史就一发不可收,先后发生了巴黎公社、里昂工人起义、1968年“五月风暴”…因此,连法国国庆日都是暴乱日,向今天这种小打小闹与历史上著名的事件相比只能算是毛毛雨。正是这种暴力抗议的历史,让法国人明白了要想获得利益,不给当局者点颜色,你是得不到任何利益的。

▲法国大革命▲

从法国人的性格上来讲

在法国流行一句话:春天上班,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圣诞。法国人很慵懒,他们的工作时间很短,每周工作时间只有35个小时,另外,每年大概还有30天的带薪休假,加上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法国人大概有150天不上班。一到夏天,孩子们放暑假了,这时候法国人就会举家外出旅游,导致法国出现了空城。但休完假后,人回来了心没回来,还要面对一个月未完成的工作,心情怎么会好,于是法国人的“罢工季”来了,他们开始频繁罢工抗议,这样既可以名正言顺的休息,又可以上街闹闹发泄情绪。据统计,2016年,法国发生了801场罢工,平均一天超过两场。其中,有110场全国性的罢工,平均三天一场。可见法国的罢工是有多么的频繁。

▲抗议示威的法国民众▲

从法国的制度上来看

法国是工会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参加工会的人数却很少,只有不到8%的工人属于工会,而这远低于欧洲25%的平均水平。参加工会的人少,导致工会一般都不大,并且还不团结,经常工会间还闹矛盾,这就导致靠工会争取利益变得很困难,于是,很多人开始抛开工会,走上街头自己去争取利益。

从以上三个角度看,法国这次暴乱,其实在法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这次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也是最暴力的一次抗议,总的来看,这次暴力冲突很法国。我们广大的国人妇女们不要再被法国人浪漫的甜言蜜语给欺骗了,他们浪漫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个暴力,甚至肮脏的内心。


我是“大国纵横,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为您持续带来精彩问答!


大国纵横


哈哈,谁说法国人素质高了?


提问者最好问问有多少人在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或者香榭丽舍大街被偷甚至被抢过?

当然偷抢的人不一定是法国人,或许是新移民吧!


但如论如何能在法国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多起类似的事件,说明该国治理肯定是有问题的。这其实与这次黄马甲骚乱的发生一脉相承。

木叔举个例子——

去年还是前年,中法有个警务交流协议,随着中国游客的剧增,法国街头面对中国游客的偷抢案增多,所以法国邀请中国警察共同巡逻执勤,以保障我们游客的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从这个小例子就能看出法国治安问题严重,法国人也不避讳,这与所谓的素质其实关系到不是太大,否则你得赞扬法国警察的素质高,意识也好了!主要还是社会问题比较多发。

法国爆发骚乱,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木叔记得去年前,巴黎郊区就发生了骚乱,而且也是一连数周不断,也是因为老百姓抗议政府行为。

只不过这次黄马甲运动是抗议马克龙的经济政策,而一年多前的巴黎郊区骚乱是抗议警察执法粗暴导致年轻人被虐。


那次骚乱比如今凯旋门附近的骚乱要严重多了,很多抗议者公然放火烧车、烧商店、抢商店等。以至于时任法国总统的奥朗德都到医院探望被虐待的青年人。

木叔不是说法国人骚乱有传统,但是至少有抗议的传统,而且抗议通常会演变为暴力事件。

这次黄马甲运动也是如此。谁都没料到能演变成这么大的骚乱,所以归根到底不是什么人的素质,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底层民众对政府的失望等社会问题是深层原因。


你怎么看待这次黄马甲运动?


木春山谈天下


法国本来就是高卢公鸡,被前苏联元首赫鲁晓夫形容为婊子一样的国家,这个国家很会装纯装青涩,实际上一肚子坏水一身的痞气,这种风气贯穿着历届法国政府。比如引用俄罗斯媒体的官方用语,同样的事爆发在乌克兰叙利亚、利比亚叫做革命,西方政府一直要求叙利亚跟利比亚的政府下台换人,但是同样的事到了法国却被称为暴乱,这完全就是同一件事两种标准。

至于说法国人涂鸦凯旋门冲突升级就得看事件如何定性了!如果是支持法国政府官方的话,那么这种是就是暴乱,就是没素质乱来;如果是支持法国人民的话,那这完全就是一场革命,法国人民通过这种民主自由的行为宣泄自己对政府的失望、不满与愤怒,那么这就与素质无关了。

法国人员之所以会对法国政府如此反对完全是法国政府咎由自取造成的。比如第一件事,英国间谍事件,明明没有法国屁事,却因为英国子虚乌有的指控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然而英国现在却要脱欧了,而这些损失全部都由法国企业自己承担;第二件事,伊朗核问题,明明法国政府态度强硬说要支持伊朗,对抗美国的贸易,结果不到两个月便灰溜溜的滚蛋了,而因此造成的损失全部都由法国人民自己买单,法国石油企业蒙受巨额损失,法国人民间接为高油价买单。法国人民实际上就是在通过这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愤怒。


优己


法国人的素质,从奴隶贸易中可以看出来,从殖民掠夺中可以看出来,从火烧圆明园也可以看出来;还有二战时投降德国,甘当德国伪军,也可以看出来。当然,进入现代以后,法国在救济国际难民,参与国际事物等方面,也相当可圈可点。

但是,由此足以说明,法国人的素质并非自古以来就是所谓的"高素质",所谓的“高素质”也只是在特有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这个和西方国家的自居的“高素质”,其意义是一样的,“高素质”也完全只是在西方国家强盛时候的外在表象。世界上无论什么国家,只要繁荣起来,都会是“高素质”的现象。而一个国家孱弱,或者处于衰落之中的时候,自保都是问题,何来“高素质”的空当装扮?

西方国家超越世界其他国家的整体强盛,也只是最近三百年间的事情。而西方国家从野蛮的强盛,过度到文明的强盛,尚且不足百年的时间。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西方国家整体的“高素质”,也正是在这不足百年的时间形成和延续的。

而现在,西方国家正处在300年以来普遍的相对衰落中,虽然西方国家现在依然在国际上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西方相对衰落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发生在法国的这些情况,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反映而已,未来类似的情况还会增加或扩大。

如果有一天,当法国变成了另一个陌生的样子,不要奇怪,因为一国的国民素质和国家盛衰是有着完全必然的关联的。


苏绽


法国是欧洲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并不代表法国人素质就高!

去过法国旅游的就知道,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周边很多向外国人兜售小工艺品的小商贩、小偷到处都是、有些专门骗外国人,当然这其中是很多来自非洲的外来移民。这也说明法国作为发达国家,本身也会存在很多社会问题。

从法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法国是一个很具有革命性的国家,有些皇帝都被送上断头台。闹起革命来也是欧洲国家当中最凶的,像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运动、攻占巴士底狱等都是法国人民的杰作,所以法国是一个革命性很强的国家。

说到本次法国人民因为政府提高汽油柴油税引发示威游行的抗议活动,进而演变成打砸抢烧等恶性暴力事件,并与防爆警察发生冲突,这说明不仅仅是简单的抗议示威活动。之所以发展到这一步,铭苏先生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法国社会存在比较严重的社会矛盾,这次只是找到了爆发的突破口。

法国民众这次抗议是因对法国的经济政策不满,但是在马克龙政府宣称不再提高燃油税以后,法国的抗议示威活动并没有结束,这说明政府提高燃油税这只是一个民众释放心中怒火和压力的突破口,是民众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进而演变成暴力活动。如果民众生活的非常幸福,对生活非常满意,有谁还去示威游行进行抗议呢?

第二、法国发生抗议示威活动比较频繁,这是民众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

在很多国家都有民众的示威游行活动,这是民众向政府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但是示威游行要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焚烧建筑物、涂鸦凯旋门、击毁玛丽安娜像,涉及到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了,这就是政府必须要打击的行为了。

第三、不排除有反对派在其中煽风点火,趁机拉马克龙下台。

抗议示威活动已经持续三周了,很显然是有专人组织和领导,并且还高喊口号,马克龙下台,这说明什么问题?不排除有反对派或反对党借题发挥,趁机拉马克龙下水。


铭苏先生


此次关于政府提高燃油税的抗议示威行动,从11月24日开始到今天,已经持续了接近2个星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示威者不断与警察发生冲突,并且毁坏国家文物以及进行抢劫性活动,很显然其中有一部分人并不是真的在进行抗议,而是想浑水摸鱼,为自己谋取好处。

不管哪个国家,一旦跟暴乱扯上关系,那么这些人都将将高素质无关,这种定律既适用于落后的卢旺达,也同样适用于文明的法国。

此次法国发生的抗议提高燃油税的游行,实际上与法国发生的其他游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基本上都是先进行游行,规模不断扩大,然后其中就会有一小撮人趁机打砸抢,搞一些破坏活动。

这其实与其他国家的游行示威行动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并不会因为法国是一个文明国家就会文明游行,而且这种游行活动也是司空见惯的。

比如在2009年的时候,法国也曾经发生过一起针对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游行示威,但是有超过二百万法国工人参与了全国大罢工,试图迫使萨科齐总统和商界领袖作出更大努力,在经济危机时期推行政策保护职位和工资。

所以与2009年的游行示威相比,此次针对马克龙提出的提高燃油税的游行示威,很显然没有什么“看点”,因为人数不多才28万人。而且此次游行抗议的也仅仅只是燃油税的提高,说实话这种理由的号召力也确实有限。

此次游行示威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外国势力的操控,这才导致了如此长的持续时间。

此次法国抗议提高燃油税的游行示威活动,与以往的游行示威有几个比较大的不同。

首先是此次游行示威的理由并没有过去的活动理由充分,因为此次示威仅仅是因为燃油税的提高。

虽然法国的燃油价格比其他地区高很多,但是环保的概念在欧洲地区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这就意味着提高燃油税对于法国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无法忍受的事情,而且法国总统马克龙关于提高燃油税的目的也解释的很清楚,并不是因为政府毫无作为而导致燃油价格的提高。

其次是此次游行示威持续时间长,着装、组织统一,这意味着有势力参与了此次游行示威的组织活动。

仅仅关于一个燃油税率的问题,就导致了法国如此长时间的抗议示威,而且所有的示威者都穿戴统一的标志——黄背心,这很明显让人想到了曾经在中亚各国爆发的“颜色革命”。

而此次“黄背心”运动在法国爆发,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很难说不是有外国势力勾结法国国内的反对派力量来有意识的给现政府制造“麻烦”,这些游行示威者故意纵火、破坏问题及抢掠奢侈品,并且与防暴警察爆发激烈冲突,这很难说不是有人故意操纵的后果。

所以很明显,这场抗议示威活动,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并且有资金支持的对马克龙领导的法国政府的一次冲击行动,其目的很显然也已经脱离了当初抗议提高燃油税的初衷,当然了在后续的行动中,法国政府肯定也会有相应的考量,毕竟游行示威是法国的“老传统”了,其善后工作,法国人应该会干的很好的。


落下m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法国的历史,从历史深层了解暴乱爆发的原因。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France),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1]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于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先后经历两次帝国和三次共和国,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成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和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法兰西民族是由多个民族混合构成的,除了主体法兰西人外,边境地区还有阿尔萨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佛拉芒人、巴斯克人等少数民族,大约占了总人口的7.9%。这是法国的历史国情,多名族发达国家,以前有过很多辉煌浪漫的历史。但是近来法国经济很难跟上人们需求,生活成本增加,很多以前记忆中的好日子不再有,而且压力剧增。在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宣布停止上调燃油税之后,“黄马甲”抗议者仍誓言要将继续保持他们的抗议活动,因为他们希望法国政府做出更多的让步,而不是仅仅这点“恩惠”。 但是当时最初的抗议活动仅仅是反对“上调燃油税”,但现在看上去已经包涵了更多的内容,甚至是在借此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但是除此之外,抗议人员还有什么样的具体诉求?就目前来说,并没有具体的更多的信息被披露出来,人们更多的表达生活困难的愤怒。比如大部分拥有工作的抗议者身份包括了秘书、IT人员、工人、快递工人等,他们都在说自己收入很低,入不敷出。 但问题就在于,这种诉求是一个非常宽泛,可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并非是一个闭环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个新的问题,人们的诉求将会是无穷无尽,甚至是要求立竿见影的,但法国政府可能根本无法提供能够最终的解决对方需求的方案。 另一边,法国约100所学校在当地时间的12月3日也加入抗议活动,学生中断课堂,封堵学校入口,并且导致与法国执法部门产生冲突,学生的抗议的原因是因为法国此前在2018年3月8日的教育改革。法国政府在此之前颁布了《关于大学生引导和成功法案》,中学生中学生进入大学需要17岁的孩子上交简历、动机信和填报志愿,通过系统性的选拔,并以此来决定谁更“应该”被大学录取。但由于这项政策进一步伤害了中下层子弟受教育权利,将其阻挡在高等教育之外,因此受到广泛的抵制。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马克龙政府的一次重大危机,而这次危机是因为他的上台而爆发的么?纵观他的改革,除了教育改革以及上调燃油税,并没有其它特殊有问题的地方,现任政府就职的18个月时间里,马克龙推动了企业变得更有竞争力、消减了企业的税收、改革了法国的财产税。个人觉得这次暴乱是底层人民长期被生活压力所迫,一个点引发的暴力释放。当然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赞成暴力抗议,有诉求可以上报,但文物是祖辈留下的文明,不应当成为压力下的释放工具。



生活中的艺术点点


这场又一开始的因油税上涨引发的民众抗议再到游行示威最后演变成暴乱,而如今已经不是民众素质问题了,油税让步后“黄马甲”高呼总统下台,并提出十几项不满,而这些不满认真去留意会发现很多都不是短时间能实现,比如平均工资上涨退休养老金上涨,这些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就好比一个公司,你让老板集体工资上涨5%,对个人来说可能略微上涨,但对老板来说压力山大了,法国现在暴乱的现象已经不是民众个人素质的问题,这是民怨加野党趁机利用民愤推波助澜充满改革气味的暴乱,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已经很明显,希望法国政府尽快找出解决办法吧,不然苦的永远都是弱势民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