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實現底層技術國產化

创新实现底层技术国产化

裝載元心自主移動OS的貴陽市高新區移動辦公應用場景。受訪者供圖

“中關村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恰恰就是我國信息技術行業發展的最佳縮影”,北京天地互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說,短短數十年,中國實現了從跟隨者到領跑者的角色轉變。

中關村見證了中國信息技術行業的發展全過程,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從前端應用到基礎技術,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原動力,產生在中關村。

在新的科技革命時代,中關村的創新者關注的是,如何讓中國的技術扎向信息技術的底層,從而打造安全可靠、獨立自主、擁有國際話語權的中國信息技術產業。

下一代互聯網的“神經中樞”有望設在中國

1994年,互聯網正式進入中國。同一年,中國第一家互聯網研究所——英納特網絡研究所成立,目的是跟蹤國際互聯網最新進展和商業模式。時任所長是劉東,5年後,他完成了一次身份轉變,從研究者跳進了“水池”中央:成立北京天地互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回憶當時的選擇,劉東坦言,“對我們這些國內從事科研的人來說,越接觸互聯網,越能深刻感知它蘊含的巨大想象空間,就萌生了進入這一新興領域的想法。”而那時,大部分國人對於互聯網的認知,還只是一個概念而已。

走過了數十年曆史,網絡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基礎設施,也到了更新換代時。劉東瞄準的,是下一代互聯網技術。

“早期網絡體系架構面臨著擴展性、適應性、移動性和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劉東說。

中國錯過了互聯網技術的興起,不想再錯過互聯網技術的革新。

2012年,由國家發改委批覆,我國建立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由天地互連承建。劉東說,成立工程中心,是希望通過對網絡關鍵技術的深入研究和產業推廣,為推動全球網絡互聯互通貢獻力量。

目前,由該工程中心主導研發的IPv6根服務器系統,已在全球進入運營階段。根服務器是國際互聯網最重要的戰略基礎設施,相當於互聯網的“神經中樞”。劉東表示,中國主導的IPv6根服務器系統的建設與運營,將為根服務器在中國的落戶和推進創造無限可能。也就是說,下一代互聯網的“神經中樞”,有可能設在中國。

國產移動操作系統的“夾縫生長”

中國以互聯網應用的非凡創造力著稱,但在較為底層的互聯網技術方面,卻長期扮演跟跑者角色。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劉東奮鬥了20多年。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趙春雷與同事也在為底層技術的國產化而努力,他們聚焦的是移動操作系統。

在蘋果ios和安卓系統幾乎平分天下的移動互聯世界,我國一些領域專用的移動終端上,已經悄然用上了國產的移動操作系統。

2014年成立的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以國產元心移動操作系統為起點和研發核心。2017年,元心科技以自主移動智能操作系統SyberOS為基礎,建設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商密網移動辦公系統,通過“雲-網-端”一體化安全解決方案,實現了該集團現有辦公系統中的基礎功能向移動端的安全轉移,使用人員可通過元心安全終端隨時隨地進行公文審批、工作調度,實現掌上辦公。

目前國內從事移動操作系統開發的企業並不多。趙春雷認為,我國在應用上投入了巨大的心力,但對基礎性工作卻沒有特別重視,因此較難實現原發性創新。

“經過這幾年的深入積累,我們可以說,在下一代操作系統上,有機會與國際巨頭PK一把。”趙春雷說。

中關村與信息科技同頻共振

互聯網與中關村,兩者幾乎走在同一條時間線上。

劉東回憶,眾多科技企業開始在中關村聚集,在信息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業推廣等方面,“共同摸索和學習”。中關村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

在中關村這樣一個平臺上,科技企業也能很容易找到協作的夥伴。

趙春雷認為,如果不是在中關村,元心科技不會發展這麼快。元心科技產業鏈上有緊密聯繫的57家企業,七八成都在北京,並且幾乎都在中關村各個產業園裡。

當元心科技試水移動辦公系統時,第一個示範應用的正是公司所在的園區——中關村航星園。後來他們開發出智能巡檢系統,也是航星園首先試用。“園區主動成為試驗田,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趙春雷很感恩。

【成果名片】

信息技術

從PC時代的聯想、方正,到互聯網時代的新浪、搜狐、百度,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小米、字節跳動,中關村科技企業一直引領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潮流。如今中關村軟件行業具備平臺化、硬件化、智能化、融合化四大特徵,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軟件行業,其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作用越發凸顯,越來越向服務轉變,向雲端延伸,也越來越互動智能。

同題問答

【千方科技】

●你眼中的中關村是什麼樣子?

北京千方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曙東:創新、使命、開放是能夠代表中關村的三個關鍵詞。勇於突破、敢為人先的創新理念是中關村能夠引領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泉源;自強不息、心繫家國的使命理念是中關村能夠成為國家知識創新和戰略性新興技術源地的根基;鼓勵創業、支持創新的開放理念是中關村成為特色鮮明的創新型孵化器中心的關鍵。

●在你印象中,這些年中關村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夏曙東:近些年,中關村的“互聯網+”和“+互聯網”趨勢顯著,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形成了自身的創業生態圈;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其產業創新的方向更準、經濟轉化效率更高,提升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更強;因創新創業生態鏈條的完善,一流人才及創新企業大量聚集,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創新秩序。

●對於中關村未來的發展,你有什麼期望和寄語?

夏曙東:未來,希望中關村集中優勢資源,持續提升政產學研結合能力,釋放更多自主創新活力;發揮先行先試改革“試驗田”作用,在開放的道路上兼收幷蓄,成為引領中國產業創新轉型升級、比肩國際的創新制高點。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倪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