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是東方古代哲學思想的經典,請結合時代扼要評說其極積與消極的作用?

時代傻瓜李博士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消極和積極,只是各有各的看法。

周易略例:然則《老子》之文,欲辯而詰 者,則失其旨也;欲名而責者,則違其義也。

無為而無不為,順應自然規律。實事求是也是按照事物內部自然規律去辦事。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使民無知等,只是老子追本溯源,解決當時問題的一種方法。時過境遷,世易時移。辯而詰,名而責,非智者所為。





陽光山上摩雲居


老子的思想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但是任何思想都有它的時代侷限性和閃耀的光輝,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認真小心的仔細鑑別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下面就來談下老子思想中的積極和消極因素。

老子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消極因素是其“愚民”思想,他宣揚的“聖人之治”極大地否定了民眾在歷史進步中的能動作用,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所利用。他說:“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老子》第三章),聖人治理天下的原則是:虛無民眾的內心,滿足民眾的溫飽,削弱民眾的慾念,堅實民眾的筋骨。常使民眾沒有心智和慾望,這樣就使得機智之人不敢有所作為。從字面上理解,這的確有“愚民政治”的味道。

其次,老子所提倡的出生思想也為歷代儒者所詬病,老子只求保全自身而忽視社會責任,是很不利於民族的保存和國家的進步。

最後,老子思想中當然有很多至今依然閃耀著光輝的思想,如對萬物規律的總結和達致規律的方法論建議,是在先秦諸子中獨有的思想精華,其中對規律的總結: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善於發現事物背後的規律,善於從不同於常規的角度看問題;而“致柔”方法論的提出也很有特色,他告誡世人要柔弱守靜,方能達到無為而不為的目的。


東方國學


讀道德經,真的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和理解!老子的思想境界,不知要高出常人多少,則現在的人,更是望塵莫及。不同心境的人,對一句話理解也會不同,比如消極一說!

歷代的君主社會,搞的大都是愚民的政策,其實對民眾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什麼事情知到的多了,那又能怎樣,反而是一種負擔和壓力,若參與了弄不好就犯了王法,佛家修行則還有修口一說。民眾只要吃的飽,穿的暖,有個安定的生存環境,就已足矣!被當成愚民則又能如何,怎能知愚的背後,隱藏著大智慧,古人云大智若愚!而那些喜歡名利,金錢權利的人,並不定是擁有大智慧的人,很多人都感覺,人有了聰明才智,則就能高人一等,豈不知聰明才智的背後是愚純!而老子正是站在更高的境界中,看到了人和事物的本質和結果,人若能達到嬰兒那種先天的狀態,則就已在道中,距返本歸真已不遠矣!

而老子的道德精神思想,從沒有消極,則只有積極,只是人站在凡俗的角度,去揣摩聖人的經典,而道德經,無論在社會的任何角度,都在起著積極的作用,則沒有消極和負面的作用!道德經講的是天道法理,不可以常人心視之!


手機用戶宣德


《道德經》本是老子的修道體驗,是老子修道過程中從人體氣血運行中的規律。只是後世之人誤解了老子的本意。

韓非重在發揮其權謀思想,河上公和葛玄尚明其身國同構之理,嚴遵之注本則在心靈體驗上更高一籌,王弼則偏重義理,學術界之注長於考據訓詁,內丹家及道教之注本長於心靈體驗,須將二者結合起來揚長去偏身國同解才能掀翻境界。曲解其注本則層出不窮。

《道德經》本是講道的經典,一步一個驗證,修道有成再讀《道德經》則頭頭是到,毫不費勁。要說其消極是沒有,都是世人誤解,道本是極積向上的。



平淡167191170


老子,是與孔子並駕齊驅的中國古代偉大先哲,是中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博大精深,中外盛傳。品味領悟老子深邃的哲學思想,對於我們當代人的生活具有深刻的啟示作用與有益的指導意義。

第一,道法自然的生存原則。“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學的基本思想。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思是說,人要因循自然而不能違背自然即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行事,而不能違背事物固有的本性。老子所說的“自然”,並非單指作為客觀存在的自然界,而是藉以說明不加入人為因素而任其自然的狀態。老子這一思想的正確性,已為現代社會現實所證明。人們在為自己的盲動妄作付出了慘痛代價後,開始迴歸自然了,注意保護生態環境了。不僅如此,老子“道法自然”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它是人們修養身性陶冶情操的“金鑰匙”,也是處理和調適人際關係的“靈丹妙藥”,我們應當仔細揣摩和努力踐行。

第二,無為而治的行為方式。“無為而治”是老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但也是長期普遍被誤解曲解的思想,以為就是無所作為、決不行動的消極主張。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就是說,人要按照“道”的“自然”和“無為”的本性,保持“清靜無為”的狀態,把握好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尺度,遵從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以自己的主觀意志橫加干涉,不要妄為強為。老子的“無為而治”,強調的是按客觀規律辦事,這對於我們警惕和克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浮躁蠻幹都是有用的。

第三,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少私寡慾”,知止知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又一重要內容。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這即是提倡摒棄過度貪慾,追求清心自守的道德理想。老子又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可謂至理之言,警世之語。人生在世離不開名利二字,名利的最高表現是所謂的富與貴。老子的名利觀是,當適可而止,不可鋒芒畢露。如果財富聚集得無處存放,家人因為富貴而驕奢淫逸,則物極必反,離敗亡就不遠了。現今這樣的例子泛陳可數。

當然,老子的哲學思想對於當今人們的深刻啟示,遠不止以上三點。

我認為,從個人層面來看,老子哲學思想對於當今的人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修身養性具有極佳的指導意義。有個流行說法叫做:跟著儒家學拿得起,跟著道家學想得開,跟著佛家學放得下。而反過來則是:拿不起時學儒,想不開時問道,放不下時求佛。總而言之應是,以佛家的出世心態,用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業。

我個人不認為道家思想有什麼消極作用,有些人認為道家思想有所謂消極作用,這是由於認知的角度不同和理解的差距而造成的。如果非要認為它有什麼消極作用不可,那也許就是青年人可以不學或者有選擇地學,因為青年人涉世不深,不足於認識老子道家思想的博大與精深。

所以,我們應當正確認識老子,深入研究老子,弘揚老子的思想精華,將道家文化融入當代人的生活,為構建社會和諧實現長治久安提供精神文化保證。





清風朗月zgh


道德經並沒有消極和積極的對比。誰又能說,天之道消極?誰又能說,天之道不消極?

真正瞭解了無為不爭。就會知道道德經比任何學說都積極。一個常把無事取天下掛在嘴上的學說。你能說他不積極?

老子小國寡民的思想。大概是最為被人詬病的。甚至以此來佐證老子的消極。老子的學說。很多是寫給他心中的聖人看的。所以很大部分都帶有管理學的內容。唯有這一篇。他其實是寫諸侯與百姓看的。其實漢初的推恩令才是小國寡民的思想的詮釋。在那個以天子擁有天下,諸侯享有國。大夫享有家的社會。自然的。小國寡民對天子的統治是最有利的。

接下來在談談愚民問題。讀明白了老子的架構。你還會認為。老子愚民嗎?一個懂得有無相生,難易相成。辨證論的人。愚不愚民。又有什麼區別?在老子認為能被人愚弄的人。基本上是不長腦子的。那我又何必。搞一大套理論。去愚弄你呢?他是最明白。愚弄人是不長久的。總有一天會被人識破。所以老子才不會去愚民,在他看來這是不道的。


春雷220534045


正能量:

揭示了存在的本質(無)和思維的本質(有),為人們認識世界(徼),追求真理(妙),近而達到至真大道的境界(玄),提供了哲學索引(名)。


負能量:

故作玄虛,正言反說,真假莫測,為迷信和保守、反動勢力提供了哲學依據。

總評:

正遠遠大於負,隨著科學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它的正能量會越用越多!

弔詭地是,老子本人早就預知了這一切。請看: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越用越多,神啦!!!


文刀沐子


問:關於《道德經》,對於當前時代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答:個人覺得,老莊與孔孟的主要區分,後者是橫向的社會人道擴展,前者是縱向的哲學思想提升。
想要明確《道德經》對於當前時代的利弊,先得了解《道德經》的思想內涵。可惜,個人沒有任何信心去完全瞭解,偶有所悟,也是隻言片語,適用片面。
整篇才五千字的道家祖書,微言大義,一字千金。可以用於養生,修心,謀略,術法; 可以廣察天地,道通乾坤,內明人心,外覺人性。若說有消極作用,不過是被無德之人所用罷了。
舉例一些個人對《道德經》隻言片語的理解:
一、愛情上“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愛自己是基礎,愛別人是主體。基礎不牢,主體白勞。如果跨越愛自己,直接愛別人,這樣不但達不到愛別人的良好效果,還可能拖累所愛的人。
引申:自己能夠穩定獨立,才能更有力地應付他人;自己內心的沉穩牢固、不為外物所動,才能透視外界的浮華虛妄,直至心靈超脫。

二、性格上“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性格穩重、心理寧靜的人,能夠主宰性格輕率 、心理浮躁的人。
聰明的人雖然隨機應變、八面玲瓏,然而其內心實際上是華而不實、虛浮不穩的。一旦失去了他人的鮮花和掌聲,聰明人的心靈也終歸空虛一片。
只有自我獨立的心靈,精神才能永恆充實,心理踏實;於神無求,於鬼無畏。

三、 “道”與“德”
“道” 者天然,“德”者人為。
在自然界,老虎吃羊,羊吃草,老虎死亡而淪為草之肥料。此情況謂之天然。
在社會中,恃強凌弱,智者弄愚;人皆謂之“無德” 。
自然界自有它系統性的循環。社會中,人與人的本質差別,始終很大。人為的能力,幾乎改變不了這種本質的差別。或許,財富之類的物質差別容易改變;然而,內心的道德、智慧,人力難通如此之深。
所以,即使是有“道德+智慧” 的人,做些“鋤強扶弱”的俠義之事,也只能改變一時;最終在社會中,也終究無用武之地。
唯有每個人,自內而外地修心養性、奮發圖強,才是徹底的自我改變。
四、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貴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一個人潔身自好、尊愛自己,才能放心地把天下交給他。
一個名利燻心、為了“理想”不惜犧牲自己的人,若擁有天下,只會把天下攪動得不得安寧;要麼為了他個人千秋萬載的野心,要麼為了所謂“築長城而求安穩”之類的外向條件。

五、“不爭” 方法,乃致“無為”;
“不爭”是一種心理狀態,目的是為了對外界的無所作為。
不爭,是《道德經》裡很高深的觀點覺悟,此處不作深談。

六、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讀一:國家的軍事武器,不可以讓他國知道;否則,會被他國認為居心叵測、有侵犯之意。
解讀二:政府機關人員,他們的待遇和私底下擁有的權力,不可以讓老百姓知道。
比如:秦始皇好大喜功、唯我獨尊,進而浩大隆重地威巡天下;被劉邦項羽看見了,都產生了覬覦心思。

★★★附:國學大師王國維說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個人覺得,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等等,屬於“無我之境”書籍;莊子的《南華經》,孟子留書,屬於“有我之境”的書籍。
老莊孔孟中,“有我之境”,在於現身說法;“無我之境”,在於現智說理。

###個人對“有”“無”的牽強附會: “有”,指空間;“無”,指時間。將特定大小的空間,壓縮到在外界看來非常小物質裡,裡面的時間就會加速。而如果時間減速,空間就會變大。
所以,“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天上時間減速了,空間卻大了;地上時間加速了,空間卻小了。

——完——

冇峰來矣


李耳的《道德經》是天下第一的哲學與政治學名著,是世界上第一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家。他的名篇被後人誤傳曲解,導致後人認為他的思想消極保守無為,有不良的負面作用。這完全是片面錯誤的認知。本人研讀老子二十年,其思想沒有一點瑕疵,他的核心思想是積極創新有為,是最符合當代創新思想的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其名言“道可道名可名”及“無為而無不為"被後人完全理解反了,道可道名可名按今言就是路可路識可識即任何實踐之路都可以有任何實踐之路,同樣任何認識都可以有任何認識,任何實踐之路與認識成果都不是永恆不變的,都是在不斷創新發展過程之中,老子此言在吿誡後人不要被前人的道與名所束縛,要弊則新,不斷髮現弊端與錯誤,從而創新實踐與認識,如此才能打開萬物萬事的眾妙之門。上述可見老子的思想非保守而是主張積極創新的。而無為而無不為其本意為對自身沒有為的即忘我無私便能在世上無所不能為,其與當代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完全是一致的。老子的“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就是主張每個人為了沒有人為的,你為錢財我為真理即為道,從事沒有人從事的即創新,體味沒有人體味的即體味出新的真理新的道理。至此不需多言,老子的思想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永恆的燈塔!可悲是後人不僅沒能繼承發展,反而去誤讀曲解,造成道家思想的衰落,以致中華文明走不出興衰交替的怪圈。國人該到醒悟的時候了!建議大家鑑賞本人的《還原〈道德經〉本意》一書,它敬送給您真正偉大而本原的老子!


道者姜華遠


要回答老子《道德經》作為東方哲學經典,其思想中存在的積極面與消積面這一問題,我以為應先釐清《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以及《道德經》中"道"與"德"的概念及全書闡述的要點是什麼之後,自然就明白老子思想是否存在積極因素與消積因素,以及在個人現實生活中如何應用等系列問題。

一、《道德經》闡述的更多是科學思想而非哲學思想

老子開篇即論述"道",將道所代表的宇宙時空世界的畫卷,應用其獨特的文字風格瀉然打開,令世人驚詫之餘,不敢言語,其實老子在書中一再強調:"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可惜世人包括今人,偏偏不願遵崇老子的指引,去領受全書的思想,而更多是以猜測和臆測的方式,斷章取義地進行解釋發揮,這就是"解老"之意,至今難以統一的關鍵癥結。

老子進而在書中兩次言明:其科學思想並非自創而是傳自前人所傳,他所做的工作只是歸納整理,目的是令其簡單易懂,以便繼續傳承給後人,將這些系統而寶貴的科學思想傳諸後世。

當然他也很是擔憂,在書中發出嘆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可惜"天下無人知無人行"。老子的這一聲嘆息,包含著對當世的無奈,也包含著對後世難以準確概覽其思想精要的判斷。時至今日,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二、老子的道與德的基本概念

首先說說道。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讀老子的書,一定要遵循老子的指引明示,否則即使再讀千遍萬遍,其義不但不會自見,反而會越讀越迷糊,或者自以為懂了,其實是完全搞偏了。所以老子開篇說道,說的非常直接,就是說宇宙時空,說時空世界的物質及物質結構,說物理世界的運行規律和法則。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人類的時空地位,及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和法則。

其次說說德。老子認為,德是人類個體或群體對道的真相認識過程的應有收穫或自然所得,即對時空世界的本質把握及對時空世界的規律法則的由衷遵崇。所以老子的道與德,是闡述其科學思想的兩個學術詞語,與今天"道德"一詞的含義天差地別,這是尤需要說明的。

三、老子《道德經》全書要點

其實弄清了道與德的概念,應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方法,老子其書的要點,就會自然顯現,就會發現老子思想非常接地氣,非常適用,應用價值非常高。因為全書只有5000字,這5000字可謂字字珠璣,半小時就可通讀一遍。全書短短5000字,老子站在人類認知極限的最高點,把做人、處事、混社會的所有理念和方法,毫無保留傳授給了全人類。如果特朗普讀過並讀懂了老子的這5000字,相信他的格局就會從美國一國的格局,變為胸懷天下的格局,他就不會做出去全球化的逆流決策,從而引發當今世界經濟動盪的局面。

四、老子思想的積極面與消積面

讀懂了老子,就會發現《道德經》原來是一本科普讀物,但若想要全面理解這本科普讀物,卻需要現代物理學的知識結構作為基礎。當然,如果一旦全面解讀完這本科普讀物,自然就會發現,原來老子的思想,竟然完全指明瞭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而作為個體的人,也自然就充滿了作為人應有的擔當,若擁有了擔當的氣魄,作為人的幸福感就會溢滿全身!

綜上所述,我認為老子《道德經》傳遞的思想,態度客觀,論述科學,結論超前。其中包含的盡皆務實創新的精神理念及切實可行的方法指引,絲毫沒有任何消積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