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解读说宋江挥金如土、“劫富济贫”,那宋江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田長旺


宋江为什么能成为梁山之主?说的简单点,就是用钱砸出来的。

及时雨这个称号不是白叫的。书中表: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宋江真的不差钱!问题是,钱是哪来的?

宋家是地主,有钱,但算不上太有钱。宋太公赚俩钱也不容易,应该没有太大的能力支持儿子花钱大手大脚。宋江在郓城县做了押司,也是个芝麻大的小吏,连官都算不上,更没多少收入。有好事者查过相关资料,押司一类小吏月俸不过十两,即便是有些灰色收入,只怕也相当有限。

宋江投奔花荣时,救下刘知寨的夫人,因为刘知寨和花荣是同事,到时怕面子上不好看。细思之,可知宋江做人一贯的未雨绸缪,对于可能用得上的人,起码面子上要过得去,以后好相处。联系到宋江真正的名声是流传在正常社会之外的,可以说是一个非正常的社会体系,这个社会体系中,一大部分是黑社会人员,所谓的江湖好汉。象花荣和紫进这样,柴进本人身为贵胄,却喜欢结识黑道人物。花荣虽没明说,他接触过三教九流,也不应该是个完全干净的白道人物。而从他们对宋江毕恭毕敬的态度,可以说宋江在这个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

宋江确实是视钱财如粪土,他在犯事流落江湖时,见了武松,又是赠钱又是送衣服,见了李逵也出手豪阔。但这这些钱财都不是宋江自己赚的,而是江湖上各种人物送给他的。柴进是这样,梁山好汉是这样,连素未谋面的清风山寨主也是这样。

所以,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了。宋江作为一个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在这个非正常的社会体系中有着巨大能量,这种人根本不需要刻意追逐财富,很多人为了结识他都会乖乖将财物奉上。宋江不是一个守财奴,可以说取之于名,用之于名,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仗义疏财,名声越大,越有人上赶着来结交。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1,小小押司财路广

宋押司是郓城县里的“及时雨”,扶危济困动辄五金、十金、棺材(公务员好几个月的工资啊),小吏一员,财富何来?一则异地做官、本地做吏,官有任限、吏可到老,自能上下勾通、黑白通吃;二则官多清流,把税收、诉讼事多托付老吏;三则官吃的是“漂食(贿金、二馍)”尚有十万雪花,吏吃的是“刨食(索贿、头馍)”自也不少,看来正如婆惜言,在他那里“阎罗王面前须没有放回的鬼”。

为这财路,这宋三哥真是煞费心机,一则滥用王法,枉论曲直,“专一周全人”,不弄两;二则黑白通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三则涉黑,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罩住地方恶势力晁盖等;四则利用职务之便,跑风漏气,飞马报信;五则作风糜烂,私养小三,京城来哩漂亮妞;六则私造公文,逃避追究,也定会造假案噢;七则忙于作秀,沽名钓誉,无形资产升值快;八则密织关系网,圈子文化思想严重;九则一心跑官要官,“官本位”思想严重;十则在茶馆饭店棺材铺长期签单消费。嘿,真是“黑三狼”啊。

2,劫财“借”粮祝家庄

话说老宋上了梁山,成了实权“常务副总”,面临第一难题就是吃饭问题,这时梁山1、原班底,火并王伦时“共有七八百人”。2、晁盖上山“一行十数人”,“并十数个打鱼的”。3、青风山“通有三五百人”。吕方郭盛“那二百余人”。4、黄门山“带领了小喽罗三五百人”。5、饮马川“小弟寨中也有三百来人马”。另外部分白领是带着家属的。后言万余,笔者存疑,但此时梁山抢劫公司已是集团公司规模,队伍不小,吃饭事大。怎么办,劫富户吗?

宋江提出要打祝家庄的理由“一是与山寨报仇,不折了锐气;二乃免此小辈被他耻辱;三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请李应上山入伙”。明显的很,老宋以报仇、免耻为由打出了政治旗号,以粮食为由打出了经济旗号,以请贤上山为由打出了人心旗号,鬼都知道其实是要借粮啊。

后人都说祝家庄的失败“一乃天数已尽,二乃恶贯满盈”,不尽然,天数不论,若说恶贯满盈则是笑谈,老祝家土豪也,倚势聚财罢了,无偷无盗无抢无劫无杀人放火无对抗官府,聚众自保,何恶之有?再看宋三哥一方,先是时迁盗鸡杨雄石秀烧店,再是宋三哥为梁山粮草计而发兵征讨,后是李铁牛杀降滥屠扈家庄,非石秀阻拦,独龙岗早为瓦砾矣,此为“替天行道”乎?事后大车小车运粮运财,连李扈两家也在劫难逃,后勉强给每贫户分一石粮,遮掩丑恶嘴脸耳。

至于后来打东昌府等,无一处不是为解决吃饭劫财,那一次不是陷老百姓于水火,何曾管老百姓的死活,有幸生还的分得老宋拿不走的、用不完的、为老宋遮掩的残汤烂汁,打着“替天行道”干着连鬼都不干的事的人多了去了,何必相信鬼话哩。





一哥于一


宋江送别人些钱是有的,但是并没有达到挥金如土的地步,这些钱,有一部分可以肯定的是,强盗送给他的。比如晁盖等人就先后送过。

再有,可能是自己的俸禄吧,反正老大不小了,也没有家眷,估计能省下些许钱财。再有,宋江的家也算地主了,家里有些钱,其实,也是一个啃老族。

还有,他是个小官吏,是有也贪污点钱财呢?

话说宋江不负晁盖遗言,要把主位让与卢员外,众人不伏。宋江又道:“目今山寨钱粮缺少,梁山泊东有两个州府,却有钱粮。一处是东平府,一处是东昌府。我们自来不曾搅扰他那里百姓,若去问他借粮,公然不肯。今写下两个阄儿,我和卢员外各拈一处,如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如何?”

看到此处,我笑了。请问,借了粮,宋江会不会还?且不论梁山是否有那么大的地盘,够十万人居住,就说十万人一天得吃掉多少粮食,这些粮食从哪里来。光靠小打小闹地抢,都会有些杯水车薪了。这些梁山好汉的生存问题,都没法靠正当手段来解决,还谈什么替天行道,自己本身就是社会的寄生虫。

梁山好汉,也喜欢仗义疏财,甚至还有扶危济困的,可惜的是,书中没人纠结他们撒出去的钱物的正当性。甚至作者也在有意遮掩梁山泊强人的生存之基,比如说一个小头目抢了一位商人的财物,后来这位商人给高俅献计造船。为何说的是一个小头目,而不是大头目呢?难道这是小头目的擅自做主。梁山泊这伙强盗不能自食其力,他们不就得靠抢夺他人之物来生存吗?有时还号称去借粮,请问,借粮之后,他们又靠什么来偿还呢?

哪来那么多劫富济贫,商人的钱,就是可以抢的吗?

宋江的仗义疏财,其实,就是一个笑话,糊弄鬼罢了。


把书读薄


宋江刚出场时,只是说他仗义疏财,并说他是个大孝子人称孝义黑三郎。貌似他父亲宋太公也算个地主。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也就是个刀笔小吏,爱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管高低贵贱,全都留在庄上,不仅管饭还终日作陪,并不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并未提及其有劫富济贫之举,也不可能有,因为此刻宋江还在公门,不会有这种造反句当。


那么宋江从哪里来的钱结交江湖人士还"挥金似土”呢?其一是吃宋太公的老底,其二是他做押司的俸禄,其三,所谓“挥金如土"在这里就是把钱视作泥土大手大脚不小气,并无金钱数额巨大之意,只是尽力资助而已。

宋江真正出名的还是《宋公民私放晁天王》这一回,不仅提高了宋江的江湖地位,还为日后执掌梁山奠定了基础。

至于说宋江“劫富济贫",那是他当了强盗以后的事了,手下有了喽啰名正言顺地去劫取富人之财周济穷人,才能更加“挥金似土”可以挥霍了。


神舟六


宋江哪儿来那么多钱支撑他做“及时雨”?

小时候,夏夜乘凉听大人们摆《水浒》龙门阵,对宋江如何有钱有一阵说法,说是他家里有一个“宝葫芦”似的宝贝,可以源源不断生钱/吐钱……这当然有点民间传说的瞎扯。

不过看书中宋江出手还是很大方的,动不动就是五两、十两、五十两银子甩出去,连县衙门口卖冷热饮的那个王老头儿,他都是随手一条金子就打算送他做“棺材本”,只不过却忘了在阎婆惜处,才生出后来怒杀阎婆惜的事件。

按说他一个小小押司——相当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哪得许多钱来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其实他是有几处生财之道的。

1、宋家庄。书中没对宋家规模细写,但从县局赵能赵得两队长带人来逮他时宋家出手可知大方,“一百土兵人等,都与酒食管待,送些钱物之类;取二十两花银,把来送与两位都头做好看钱”,后来又花不少钱送他去江州好地方劳改。

平日里宋江忙公事肯定顾不上管家的,全归他兄弟宋清经营有方——宋清绰号“铁扇子”,有人望文生义说这是讽他铁做的扇子,用不得,废物一个。其实冤枉,试想扇子干嘛用?扇风嘛,铁扇子都能扇得动风,你就想想他的理财本领吧。他上山后做的也是跟经营有关事务:是梁山公司餐饮事务部的老总。

2、书中说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那时的县办主任除一般的迎来送往、文书处理外,还兼涉词讼,懂了吧?刀笔师爷就是这类人。刀笔,写诉状运笔如刀,很厉害的哟,这里面油水不少。

3、他不遗余力的帮江湖好汉,那些受惠的好汉肯定也有回报,就如晁盖差刘唐送金子一样。他则根据情况决定收还是不收。


——以上三处就是宋江主要的生财之道。

若说他上山前就“劫富济贫”那是冤枉他。之前他在大节上还是守法有底线的,可以和强盗/绿林好汉交往甚至通风报信,但要说参与打劫,那是不会有的。否则他就不会动不动说“那是有违法度的”了。

总之,当时他属于“喊我拿刀儿去抢去杀我是不干的,不过和这些人交交朋友却是可以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嘛”。红黑不拒,两边交好。也为他后来啸聚山林、呼风唤雨打下了人脉基础。


林武师de文散打


《水浒传》中描述宋江“为人仗义疏财”,“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但从小说描写来看,宋江并没有达到“挥金如土”的程度,而是“尽力资助”,只是尽力而为。但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那他的这些资助开销从哪来的呢?从小说描述来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

劫富济贫”应该不是他的主要生财之道。我认为,宋江的钱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来源:

第一,老爹支助。这是一个主要来源。小说中虽然没有直接说宋江老爹宋太公多么有钱,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细节描写中看出宋太公还是相当富有的。当宋江怒杀阎婆惜躲回宋家庄后,官府去缉拿他时,宋家庄院需安排三四十个士兵才能围起来,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小老百姓的家,几个人就能围住。这说明宋家的家业房产还是非常大的。同时,能随时安排几十个人的酒席,能随时拿出数十两银子即相当于现在上万元(北宋时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300元左右)贿赂抓捕人员。这说明宋太公还是相当有实力的。有这样的家业,有这样的老爹做支撑,宋江也相当于“富二代”,应该是不缺钱花的。

第二,工资收入。宋江是一个县衙门的押司,按照宋朝的官吏等级,押司是没有品级的“小公务员”,主要辅助政府官员的日常政务,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按照宋代工资标准,宋江一个月的俸禄不会超过十两银子。单靠俸禄,是无法满足宋江接济他人需要的。这些钱恐怕只能用于他自己的生活日常开支。

第三,收取“红包”。小说描写宋江“吏道纯熟”,说明他善于在官场混,宋代官场送礼收礼非常“正常”,宋江不会独善其身。小说中也说宋江“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因此,平时收点小“红包”肯定难免。另外,宋江收受大“红包”也可能存在。从他给大财主“黑道”中的晁盖他们通风报信这件事就可看出,平时宋江除了接济穷人外,还与一帮富人、黑道中人交往,这其中的钱财往来不言而喻。如果说“劫富济贫”,这可以算得上。这可能是宋江“视金如土”的一个重要来源。

第四,兼职所得。宋江“刀笔精通”,替别人特别是有钱人写个“文案”什么的,这可能也存在。这也可能是他的一个经济来源,但不是主要来源。


文斋堂


宋江的钱是劫富来的,可能是留着娶老婆用的,结果没有找到对象,想着没有孩子,就把钱那些需要结婚的未婚男青年,如果是找不到对象的,那就到梁山,当光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