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

一直以來,一些外來常住人口沒有城鎮戶籍,導致其在社會保障、教育、住房等方面難以享受市民待遇。同時,因這部分群體平均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技能培訓,在城市就業和生活的能力不強,難以在城市紮根發展。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點難點,也是我省實施城鎮帶動戰略,開拓“一優兩高”發展空間的重要內容,對優化城鄉收入分配格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近年來,我省聚焦重點、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多措並舉增強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意願和能力,全省城鎮化率提高5.7個百分點,達到53.1%。當前,只有進一步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改變重物輕人的傳統城鎮化思維,提升農業轉移人口能力素質,才能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注入持久強勁動力。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應當積極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鼓勵金融機構發揮金融服務與支撐作用,加大“人地錢”掛鉤配套政策力度,促進人口在城鄉區域間更加自由遷移和自主選擇落戶;以城鎮常住的農民工和生態功能區轉移人口為重點,統籌推動進城落戶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增強產業就業支撐能力,拓寬就地就業渠道;增加居住證公共服務項目,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擴大鎮村實際連接範圍,提升服務供給能力,促進新市民全面融入城市社會;全面放寬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消除城鄉區域間戶籍壁壘,統籌推動人口、土地、住房等相關制度改革,促進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產業協同聯動發展,讓廣大農牧民合理分享城鎮化成果。

未來,我們要積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補齊新型城鎮化發展短板,使得新型城鎮化供給能力更加適應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需求變化,繼續優化城市功能,提高發展能力,釋放政策紅利,構建起供需互促、協同均衡、有機統一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機制,不斷增強轉移人口的歸屬感、價值感和獲得感。(作者:楊燕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