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陈群廷斥郭嘉“不治行检”指的是什么事?

虹猫大侠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

“不治行检”。就是说郭嘉的行为不检点,这是陈群在曹操面前检举他的原因,也就是“廷诉”。

郭嘉生活作风:

1.五石散?

首先,先从五石散开始。这种散剂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张仲景发明这个药方,是给伤寒病人吃的,因为这个散剂性子燥热。更加有趣的是魏晋才拿去磕的,那时候都是治病来着。

而张仲景在南方,哪有时间跑到北方给郭嘉身边去给他治病。另外不能说郭嘉是病死的,就一定是吃多了五石散然后死的吧?

2.性嗜酒?

嗜酒这一说完全没有史料记载,我也不知道这是谁非要在心中YY出来的。导致郭嘉一出场就拿着酒葫芦,好像这就是他的标志。让郭嘉莫名中枪。

3.扰乱百姓?

陈群为酂令,他管理当地百姓,他来曹操身边告状,有人推测是郭嘉影响了一方百姓的生活。(魏书曰:自刘备叛后,东南多变。太祖以陈群为酂令,诸县皆用名士以镇抚之,其后吏民稍定。)郭嘉如此行事,曹操依然能 “愈益重之”。所以不可能郭嘉影响了百姓之后,曹操还对他竖起大拇指“你干的好!”然后对于陈群所言无动于衷。

4.不重视礼法?

古代极重礼法,郭嘉性格和曹操十分相似,不苛求道德标准,为人行事随意。可能陈群是个非常古板的人,可能郭嘉所做的是现代看来未必是坏事,但在陈群眼中是非常严重的破坏礼法行为,因此他向曹操告状,但曹操也是这样一个人,然后曹操和郭嘉握手,陈群被抛到一边。但是估计可能性也不是很高,假如只是一些个人行为,那犯不着被陈群廷诉啊。

5.嫖赌?

嫖赌之类的猜测更是可笑,我不知道这是谁从那本书上看到的。郭嘉别说逛那时的青楼,连小妾都没有一个。多好的青年啊,非要被你们YY成这样子么?再说陈群撑的没事好好管别人逛不逛青楼,啊喂!他又不是郭嘉的老爸。

6.故意为之?

曹操生性多疑,郭嘉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做给曹操看。在曹操手下当谋士十分的艰难,既不能太蠢也不能表现得太聪明。然后表现出一些缺点给曹操看,然后受之以柄。比如说:“我这个人十分的老实,缺点不少。你想要惩戒我十分的简单”刚好他在作秀的时候被陈群看到,然后陈群性子刚直,去曹操那里告状。(又或是故意在陈群面前做出来,等着陈群怒气爆表,然后去告状?)至于他故意做什么事情我不知道,我不是郭嘉。如果非要说的话,应该是故意受贿之类的。

故意的可能性比较大


鸿运易学


陈群庭诉郭嘉行为不检点,从当时的观点来看,不检点有三个意思:

1、好色,与较多异性保持两性关系;

2、行为举止不符合儒家观点,自由主义散漫,不遵礼法。比如酗酒、衣冠不整等等;

3、君不君臣不臣,与主公说话做事随便,没有恭敬意识。

我们分析一下郭嘉属于哪一种不检点:

首先,不是第一种,好色在古代的称呼一般为淫、乱等等,用不检点形容好色是民国以后的事。

所以,很有可能是第二或第三种,或者二者都有。郭嘉同曹操是朋友关系,在曹操面前可能显得放肆,饮酒、衣冠不整也是郭嘉性格使然。

不过,我最倾向于郭嘉故意作出的不检点,是为了让曹操更加信任。试问对一个雄才大略的主公来说,一个神机妙算、善于出奇制胜而且又善于谋人的谋士在身边,你是希望他表现得老谋深算还是自由散漫?当然是后者,没有威胁啊。而且,权极尽时为孤寒,曹操需要一个能够平等相交的朋友!






追梦丨先锋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

“不治行检”。就是说郭嘉的行为不检点,这是陈群在曹操面前检举他的原因,也就是“廷诉”。

但是具体是什么事,就很难说了。

网上朋友大多讨论的是,1.郭嘉好色;2.郭嘉好饮酒,醉酒失态;3.郭嘉和曹老板一样不修边幅。

个人倾向于2.3两点,当然还会有另一种情况。

那就是陈群觉得郭嘉和曹老板走得太近,诬告陷害的说法。

可是具体是什么情况,只能靠猜测了。


曰十三


陈长文,的确是个大文人,对政治治理是有一套的,深得魏二帝和曹操的重用,曾提出“九品中正制”至到晋才被取缔。他对曹操打了不少郭嘉的小报告,就是说郭嘉对礼节不重视,对小事不拘小节是个很随和的人,也就是说对三纲五常不很在意,不大注意形象的人。而曹操却不以然而且对陈群也非常满意。这两人都是曹操的重用人物。而郭嘉在军事上是有造诣的人才,也许就是这些不按套路出牌的郭嘉,能在军事上有建树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