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道光朝出了个300年最好命宰相,却是大清的悲哀,这是为什么?

梅宜明


道光朝这个官场不倒翁名叫曹振庸,27岁中进士踏入官场,活了80岁,从政52年,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不倒,在清朝他是做宰相时间最长的一个人。

曹振庸的为官之道颇受后人诟病,“少说话、多磕头”成了他的座右铭。他和五代十国的宰相冯道有得一拼。冯道五任宰相,历四朝,十位皇帝。无论皇帝如何换来换去,冯道一直稳做宰相之位。



▲曹振庸

二人之所以能够左右逢源,官居高位,共同特点就是:明哲保身,遇到不好办的事情,尽可能躲得远远的,不出头;如果躲不过了,就要多请示,多汇报,坚决跟着领导走。这也许是个人之福,却不是国家之幸。

曹振庸,安徽歙县人。乾隆朝的宰相曹文植之子,曹家在清朝是名门望族,乾隆曾御赐曹文植“四世一品”匾额,其实准确的说是“五世一品”因为乾隆和他老爷子曹文植先后去世后,嘉庆加封曹振庸为一品宰相。

嘉庆朝曹振庸官居首席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时人称“父子宰相”。曹振庸在乾隆活着时,是被培养的青年干部,是为儿子嘉庆储备的人才。

嘉庆本来是个平庸的皇帝,有怎样的领导就有怎样的臣子,乾隆盛世根本没有曹振庸发挥的余地,曹振庸只是沾染了官场老油条的习气,和珅之流深深影响了官场,他的父亲因为不耻与和珅为伍而辞职回家养老,这些事都对曹振庸产生了影响,所以在嘉庆起用他后,吸取了教训,做一个“好好先生”,一个没有棱角的宰相。



▲嘉庆

曹振庸的名字透露出了他的为官之道,走的是“中庸”之路,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既不会为领导添麻烦,又不会为属下产生压力。官场混的四平八稳。没有大错,也没有大的功绩。这样的领导谁不喜欢呢?

嘉庆在外出巡游时,曹振庸有三个月是总处理公务,这是领导对他莫大的信任。当时朝中流传这样几句话“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可见曹振庸有一套为官秘诀。

到了道光朝时,他的老油条风格发挥到了极致,道光是历史上最简朴的皇帝,他舍不得得吃舍不得穿,但是大臣们可不想这样受苦,纷纷欺骗皇上。

比如一个鸡蛋宫外卖一文钱,可到了宫里变成了五文钱,中间都被大臣吃了回扣。有一次道光问曹振庸,鸡蛋多少钱一个呢?曹振庸知道说多了说少了都不合适,干脆回答说,臣从来没有吃过鸡蛋,也不知道多钱一个。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大臣,又回避了皇上的问题,这就是曹振庸做官的诀窍。



▲道光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无一不说明曹振庸是个平庸的宰相。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这些是个人之福确是大清的悲哀。但愿官场少些曹振庸这样的人,多一些宰相刘罗锅这样的官!


秉烛读春秋


多磕头,少说话.一句话道出了清朝中晚期官场的无奈和现实.曹振镛行事认真严谨,-对人和气,较为清廉.从这个层面上说,似乎是个好官.但作为宰相,作为大清朝已面临内忧外患的宰相,缺乏大刀阔斧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力度,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其实是在为江河日下的清朝敲响丧钟.


雨笑宽


清朝是家皇帝,就像家庭一样,皇帝一人说了算的,不想宋朝以前的在公堂上,个人意见可以发表的,清朝没有宰相,自有大学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