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120萬、瀕臨倒閉“三無”廠,他卻能拼出一個世界十強企業!

面對一個負債120萬,“無資金、無設備、無技術人才”的“三無”農機廠,相信很多人的選擇是放棄。但有這麼一個人,毅然接手這個瀕臨倒閉的小廠,拼出一個世界十強企業。

他就是亨通集團的創始人“崔根良”。

負債120萬、瀕臨倒閉“三無”廠,他卻能拼出一個世界十強企業!

1958年,崔根良出生於蘇州吳江,在部隊復員後的他臨危受命,接過“燙手山芋”,一家揹負120萬元債務瀕臨破產的農機廠,儘管沒有資金、沒有設備和沒有技術人才,但崔根良毅然扛起這個企業。

他說:“我以‘無畏’來應對這個‘三無’企業。”

當時,崔根良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考察和市場調研,最後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徹底改變農機廠使其走上新型工業化道路,將農機廠轉型定位在電纜、光纜行業。

負債120萬、瀕臨倒閉“三無”廠,他卻能拼出一個世界十強企業!

不過,崔根亮的處境並不好,全部“家當”只有幾百平方米的破舊廠房、幾臺老掉牙的機器設備、120萬元的債務和為數不多的員工。這並沒有難倒他,沒有技術沒有資金那就尋求合作。

1991年,亨通與省通信電纜廠合作,組建了吳江分廠,崔根良帶領著員工們一起奮戰。終於隨著第一根電纜成功下線,亨通年底實現大豐收,當年銷售額達50萬元,創利稅87萬元。

緊接著,崔根良敏銳地捕捉到了電纜市場的日趨飽和,於是將眼光放到光纜行業。

負債120萬、瀕臨倒閉“三無”廠,他卻能拼出一個世界十強企業!

1992年,亨通與武漢郵電科學院合資興建長江光纜聯合公司,並派優秀員工前往學習新技術,一舉填補省內該項目的空白,造出華東地區第一根合格的光纜,緊緊抓住全國有線電視網大規模建設的需要。

而隨著全國電纜光纜行業的發展,亨通面臨的“高手如雲”,崔根良並沒有被這一點成績所影響,反而是居安思危,繼續向前發展,不斷與大企業、大院校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對內部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和配置,健全完善市場服務。

負債120萬、瀕臨倒閉“三無”廠,他卻能拼出一個世界十強企業!

憑藉著這樣的努力,1995年亨通通信電纜“殺”出重圍,產量躍居全國第一,光纜年產量躋身國內同行前五名,從一無所有到聲名鵲起,亨通用了5年時間,這樣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崔根良的努力。

時代在進步,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留下來,崔根良深知這個道理。在2003年亨通光電上市後,他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主科技創新,自己生產光纖!

負債120萬、瀕臨倒閉“三無”廠,他卻能拼出一個世界十強企業!

當時業內震驚了,還有嘲諷到崔根良“心”真大,要知道國外都研究20多年才造出光纖。

對於質疑聲,他從不理會,只埋頭做實事,他請來頂尖專家指導研發團隊,在經過500多天苦戰後,造出了世界同行水平的光纖產品。

除此以外,亨通還向江蘇網信企業信用評價有限公司申請了“五星級誠信認證企業”。

如今的亨通集團連續九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躋身世界線纜前10強、全球光纖通信前五強,18年福布斯排行榜公佈,崔根良財富高達112.5億。

負債120萬、瀕臨倒閉“三無”廠,他卻能拼出一個世界十強企業!

創立26年以來,亨通集團已成為光纖網絡、電力電網領域規模最大的系統集成商和網絡服務商,作為“民營企業500強”、“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企業,已躋身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還是我國目前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棒生產企業。

在製造業不斷經歷波折的大背景下,從鄉鎮企業起家的亨通的確創造了奇蹟:5年成為全國通信電纜產銷量第一;逆勢發展,20多年始終保持25%以上覆合增長率,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排名始終進位。

負債120萬、瀕臨倒閉“三無”廠,他卻能拼出一個世界十強企業!

在做強做大企業的同時,崔根良始終如一地關注和傾心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他認為:企業或個人開展社會公益慈善活動,動機應該純粹,不能以行慈善之名,謀自身名利之實,將謀取個人利益行為包裝成為慈善義舉。

也因此,他先後獲得“中華慈善獎”、“十大慈善家”稱號、“最具愛心捐贈個人”稱號等榮譽,亨通慈善基金會也成為江蘇省首家由民營企業發起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會,使亨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步入了規範化、法治化的軌道。

90年代的傳奇企業家仰融在產業和金融在不同發展階段互為倚重,相互支撐,最終成就一段商業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