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軍希望用群控技術一架F35控制100架無人機,中國值得借鑑麼?

近日美國有文章描述了一種新的戰鬥機空中戰鬥技術,既群控技術:就是一架F-35控制多架由F-16改裝的無人機QF-16戰機進行空中作戰

,據報道,美國空軍和波音公司現在正在測試新的硬件和軟件配置,以使第四代飛機能夠指揮無人機從駕駛艙發出命令,帶來了新的水平的自主權,更多的攻擊選項和一系列新的偵察優勢的空戰。不得不說美國人的腦洞真是可以的,新概念,新思想是層出不窮,我們來看看這個新的群控技術說了什麼。

美空軍希望用群控技術一架F35控制100架無人機,中國值得借鑑麼?

2017年,波音獲得了一份價值2460萬美元的合同,將18架F-16戰鬥機轉換成QF-16目標無人機。”該論文寫道:“波音是QF-16飛機的主要承包商,負責從沙漠儲存中恢復原有戰鬥機的活力,並進行必要的改造。”BAE系統開發商表示,空軍試飛員與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BAE系統公司合作,正在將地面模擬器與機載噴氣式飛機結合起來,以展示第四代座艙航空電子設備如何從空中指揮無人機。開發者說,帶有特殊配置的噴氣式飛機的演示是在將這種系統集成到實際運行的F-15、F-16甚至F-35的路線上的一個臨時步驟。

美空軍希望用群控技術一架F35控制100架無人機,中國值得借鑑麼?

米切爾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載人-無人飛機合作:將作戰空中力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將分佈式作戰管理軟件稱為“系統未來作戰前景”,其中包括載人和無人平臺、武器、傳感器和電子戰系統的網絡相互作用。論文補充道,DARPA和空軍研究實驗室去年成功地測試了DBM。

美空軍希望用群控技術一架F35控制100架無人機,中國值得借鑑麼?

目前,美國空軍掠奪者、全球鷹和收割者等機載無人機的飛行路徑、傳感器有效載荷和武器處置都是從地面控制站協調的。然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由於自治方面的快速發展,自主或“半自主”翼手的概念正在以比預期更快的速度出現。DARPA、空軍研究實驗室和工業界已經開發了這一概念很長一段時間了。目前的軌跡,或快速發展的處理速度和先進的算法,是能夠快速加速。戰鬥機將能夠為無人機提供任務和目標,管理傳感器有效載荷和從空中直接佈置飛行路徑。

美空軍希望用群控技術一架F35控制100架無人機,中國值得借鑑麼?

例如,來自空軍捕食者、“收割者”或“全球鷹”無人機上的光電/紅外傳感器的實時視頻可以直接進入F-15、F-22或F-35駕駛艙,而無需進入地面控制站。這可以加快無人機在戰鬥機飛行員可能要攻擊的地方附近的偵察任務中的目標定位和戰術投入。在既涉及空對空威脅又涉及空對地威脅的快速作戰環境中,速度的提高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美空軍希望用群控技術一架F35控制100架無人機,中國值得借鑑麼?

計算機能力、處理速度和人工智能的進步正在迅速改變平臺能夠在不需要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執行的範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空軍科學家所說的“決策輔助支持”的形式發展起來的,這意味著機器將能夠更好地解釋、組織、分析和交流信息,而不需要人類來管理每一項任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相信一種基於控制的方法,它利用人工智能,但不放棄對人工智能的控制。當飛行員建立信任時,他知道那架飛機能做什麼,並告訴它做些什麼。“Stolz說。

美空軍希望用群控技術一架F35控制100架無人機,中國值得借鑑麼?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根據國防部的理論,有關使用致命武力的決定應始終由“循環中的人”作出,儘管自治方面的進步使無人系統能夠跟蹤、獲取和摧毀目標,而無需人為干預。儘管如此,米切爾研究所的論文提出了一種方法來維持這一重要的理論前提,同時也通過DARPA和空軍研究實驗室所稱的“適應性殺傷網”來改進無人駕駛的敵人攻擊。因此,本文解釋說,如果飛行員被擊落,無人機的指揮和控制行動可能會轉向規模更大的“作戰經理”飛機,如E-3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或E-8聯合監視和目標攻擊雷達系統。

美空軍希望用群控技術一架F35控制100架無人機,中國值得借鑑麼?

前空軍首席科學家在接受Warrior Maven採訪時表示,這些技術進步的另一個優點是,一個人可能有能力控制多架無人機,執行指揮和控制功能,而無人機則執行各種任務,比如傳感器功能、目標定位、武器運輸或電子戰活動。目前,控制一架無人機通常需要多個人,而提高無人機自主性的新算法可能會極大地改變這一比例。空軍科學家解釋了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即一架F35可以控制10架甚至100架無人機

。算法可能會發展到無人機(如捕食者或收割者)能夠自行跟蹤戰鬥機的程度-而不需要從地面從人的方向導航其飛行路徑。

美空軍希望用群控技術一架F35控制100架無人機,中國值得借鑑麼?

小編認為美國提出來的這種群控技術,我們完全可以借鑑一下,由一架殲-20戰鬥機控制多架無人機,從而更好的提升作戰性能,小夥伴們認為這項技術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