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頻道
殲11D基於蘇27SK的國產化型號改進而來
它相比於它的前輩們,主要區別是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機身的小細節的修改,當然也採用了更先進的電子系統,有消息說它採用了渦扇10B,但是由於這個型號沒有服役所以我們也很難推測出它最終到底採用什麼發動機。
殲11系列是蘇27的機體,所以外部並沒有特別大的改動,幾次大改基本改電子系統 雷達系統 武器系統 和電子戰系統,殲10D性能到底怎麼樣還得等它服役之後再說。
因為沒有定型所以暫且叫殲11D,目前沒有該戰機服役的消息,所以我們靜候佳音。
李曉偉
殲11D戰鬥機非常先進,堪稱是制空能力最強大的蘇27改進型飛機,也是最強側衛之一,可以和殲11D競爭最強側衛寶座的,只有蘇35S和殲16。
圖為殲11D戰鬥機,圖中可見其機首的雷達罩和其他蘇霍伊飛機不同,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才有的傾斜設計。
側衛家族很龐大,除了早期的蘇27外,還有蘇27SK,蘇27UB、蘇34、蘇33、蘇35、蘇35S、殲11、殲11B、殲11D、殲15、殲16、蘇30、蘇30MK、蘇30MKK、蘇30MK2、蘇30SM等多種型號,這些飛機中,拋去早期型號和艦載機型號以及蘇30這樣的轟炸型,剩下的就是蘇30SM、蘇35S和殲11D、殲16等幾個機型了,他們都可以稱為最強側衛,各有所長。
圖為殲16戰鬥機,他也是我國側衛戰鬥機中戰鬥力比較強大的型號。
殲11D的長處在於探測搜索能力強大,機動能力強於蘇30SM和殲16,但是弱於蘇35S,不過他的探測能力絕對強過蘇35S,畢竟他採用了大口徑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款雷達應該和殲16上使用的那款是一樣的,殲16可以藉助那個大口徑雷達實現200公里外火控的能力,甚至可以發射射程超過200公里的大型空空導彈,殲11D的探測能力也一定不差的。
圖為正在測試的殲11D戰鬥機1號機。
蘇35S雖然性能很強大,還採用了矢量發動機117S,但是他的雷達是雪豹E雷達,是一種無源相控陣雷達,說是火控距離最遠達到了300公里,但是實際上那個距離是很難做到的,有宣傳廣告成分,實際肯定低於200公里,畢竟實戰中的搜索角度不會給那麼大,無源相控陣雷達探測怎麼都不會強過有源相控陣的。
圖為俄羅斯空軍的蘇30SM戰鬥機,他的技術比蘇35S不相上下。
殲11D的發動機採用了14噸推力的太行WS10B,僅比蘇35S的117S發動機低0.5噸推力,所以一點也不弱,考慮到他複合材料用的更多,所以機體重量肯定很低,如果讓殲11D對上蘇35S,殲11D肯定在中距離階段佔據優勢,在格鬥階段和蘇35S基本抗衡,所以總的來說,殲11D算是側衛家族制空能力最強的了。
海事先鋒
據最新的情報,沈飛已於2018年恢復了蘇-27系列單座機的生產,但出乎外界的意料,復產型號並非一直沸沸揚揚的殲-11D,而是十年前就定型、幾年前傳言已停產的殲-11B!
這也就意味著,殲-11D型號發展暫時中止,至少短期內,不會有量產的計劃。
筆者盤點、整理過網絡上關於殲-11D的傳言、小道消息,初步認為,沈飛(601所)最初的“D”計劃,是基於殲-11家族的一次重大改進,主要手段是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強化機體結構,拓展掛載的武器種類,粗糙理解,就是一款單座型殲-16。
然而時至今日,殲-16已投產近兩年、生產線一直在滿負荷運轉,殲-11D卻如泥牛入海,最近殲-11B復產的消息,更基本確定該型號的研發已中止。
不管技術細節如何,殲-11D顯然比十年前的殲-11B先進,為什麼沒定型?
原因在於殲-11D在我空軍、海軍航空兵中的地位十分尷尬,基於同樣的技術平臺,雙座型的殲-16是偏重空對面打擊的多用途戰鬥機,一方面取代“飛豹”,一方面更替機體老化的蘇-30MKK,需求量很大,地位有保障。
而單座型的殲-11D呢,一名飛行員如何兼顧戰機駕馭和對地攻擊,並不現實,那麼殲-11D就只能是一款制空戰鬥機。
然而在現階段的我空軍、甚至海軍航空兵,任何戰鬥機都只能在殲-20陰影下“苟且偷生”,你制空再強也強不過殲-20,又不能運泥巴,價格還比殲-11A/B貴那麼多,要你何用呢?
說到這兒,有些朋友可能會問“那幹嘛還買蘇-35”,其實這問題可以和“幹嘛復產殲-11B”放在一起:
答案是維持編制,替換舊機,經過多年的高強度、貼近實戰的訓練和戰備,我空軍、海軍航空兵的大批蘇-27SK(基本全部退役了)、殲-11A、殲-11B陸續耗盡了機體壽命,有些戰鬥機還能飛行、卻無法做高G機動。
具體數字當然絕密,但可想而知,數量不會少,現在空軍、海航嗷嗷的要新戰機,怎麼辦,沈飛現在還搗鼓沒定型的殲-11D,哪裡來得及?
綜合上面的分析,可知殲-11D單從技術上講並不差,與毛子蘇-35不相伯仲。
奈何她生不逢時,眼前的戰略形勢已不允許咱慢慢搗鼓新型號,殲-11B的復產就是證明,空軍不想在殲-16、殲-20、殲-10C、蘇-35之後再接收一個需要修訂訓練大綱、重新摸索戰法的新型號,更希望快速拿到大批易上手的殲-11B!
殲-11D雖未定型,料想其性能當不輸蘇-35,奈何生不逢時。
與其讓沈飛定型、試產陌生的殲-11D,不如排產更多的殲-11B,才是更務實的選擇,總之一切為了戰備!
——
炎黃軍武
應該說空軍原來對殲11D還是寄予厚望的,但是沈飛研製進度的嚴重滯後,讓空軍失去了耐心!在殲20試裝備後的出乎意料的表現,讓空軍下決心加快裝備進度,哪怕是還不完整的殲20!明顯這並不符合我國一貫的謹慎作風!尤其在見識蘇35的表現,毅然決定引進,也明顯帶有應急色彩!而且沈飛目前的殲11D完全無法達到!問題應該還是出在結構和飛控上,雷達電子設備現在都不是問題了!根源就是還沒有完全吃透蘇27!從不完整的殲20加速部署到明確承諾放棄仿製的蘇35的引進可以看出現在已經徹底放棄了殲11D!而且現在明確了殲20搭配殲16,輔以蘇35和殲10C,殲11D也已經失去了最佳的裝備窗口!需要大量生產的殲16和彈射型殲15或者加上新一代艦載機會是沈飛的主要問題!殲11D的唯一意義也許就是相關成果下放到以後殲11AB的改進延壽上了!
好貓40330248
殲11D是款好飛機,可惜生不逢時。在殲20、殲16、蘇35的夾縫中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
殲11D是航空工業沈飛利用殲16的相關技術,在殲11B基礎上深度改進的一款三代半戰機。從網絡媒體曝光的消息來看,殲11D採用了與殲16相同的大口徑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的航電系統,使用2臺WS10B大推力發動機。總體來看,殲11D是一款突出制空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而殲16則是一款突出對面攻擊的多用途戰鬥機。目前殲11D總共只有2架原型機投入試飛,也沒有列裝的消息,前途堪憂。
殲11D與殲16原型機在稻城亞丁機場進行高原試飛的照片。殲11D的試飛工作還是挺充分的,但是按照目前中國空軍的情況來說,殲11D列裝的難度很大。
從性能指標來說,殲11D是中國空戰性能僅次於殲20的先進戰機,其制空性能可能比蘇35還要好一些。與蘇35相比,殲11D採用一臺大口徑的AESA雷達,探測距離、多目標探測性能、抗干擾能力都比採用一臺PESA雷達的蘇35要強。據尿性大佬爆料,殲16下視探測距離僅比蘇35上視探測距離略微差一點,而且電子戰系統的架構和性能水平要比蘇35好很多。而且殲11D可以使用我國新一代空空導彈PL15+PL10,比蘇35使用的R77+R73要先進一代,因此殲11D在超視距性能上要強於蘇35。但是由於蘇35使用了飛-火-推一體的矢量推力技術的117S發動機,綜合機動性能無疑要高出殲11D一籌,使得蘇35在格鬥性能上扳回一分。但是考慮到未來空戰的主流是超視距交戰,而且殲11D使用的空戰武器也更好一些,殲11D的綜合空戰能力應該略優於蘇35。
國內網絡上經常把殲11D比喻成中國版蘇35,兩者確實有相似之處,都是在蘇27系列進行深度改進,以制空作戰為主的三代半戰機。
那麼問題來了,連外來戶蘇35都有位子,作為我國自己研製的空戰性能最強三代半,怎麼就前途黯淡了呢?
這要從未來空戰的需求和沈飛方面的產能來說。
首先,雖然殲11D是我國空戰性能第二強的戰鬥機,但是在四代機面前都是垃圾。筆者不是針對殲11D,而是說所有以制空為主的三代半戰機都是垃圾,包括蘇35。而且,裝備著與四代機相同或相似航電系統的三代半戰機造價昂貴,價格大約為四代機的80%,但是空戰性能連四代機的10%都達不到。
在殲20面前,國產三代、三代半戰機誰都不要提自己是制空戰鬥機。殲20與三代半戰機內部對抗打出了10:0的成績。
其次,我國未來要建立一支“空天一體、攻守兼備”的戰略空軍,需要裝備對地打擊性能比較強的三代半與四代機進行配合作戰,這就是殲16的使命。殲20與殲16組成“踹門+抄家”的組合,殲20負責奪取制空權和拔除敵人重要節點,殲16利用自己載荷航程性能強和對地打擊手段豐富的特點,執行戰場遮斷和縱深打擊。殲11D制空不如殲20,對地打擊不如同門師兄殲16,角色比較尷尬。
殲16擁有我國急需加強的對地打擊能力,因此前途無憂,裝備數量肯定少不了。
再次,與外來戶蘇35不同,殲11D如果投入生產,勢必擠佔本來就滿負荷生產、不堪重負的沈飛產能。沈飛目前承擔著殲16、殲15、新批次殲11B的生產任務,未來還要生產中型四代機,產能已經飽和。如果殲11D列裝,勢必就會影響其他更重要機型的生產。中國空軍引進蘇35,除了要學習蘇35高超的機動性能設計、117S發動機等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蘇35是外來戶,不佔用寶貴的重型戰機產能。利用兩條腿走路,請外來的和尚把經念好,使自己迅速獲得頂用的裝備、最大程度提升自身戰鬥力,中國空軍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綜合各種原因,筆者覺得殲11D前途並不樂觀。但是,即便殲11D不能列裝,它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兩架殲11D原型機可以成為航電試驗機,為數量龐大的殲11(尤其是B系列)未來的升級計劃摸索道路。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一架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戰鬥機殲11D歷經了四年的開發和研究,最終完美的完成了試飛!根據當下最新的戰鬥機劃分殲11D應該屬於3.5代戰鬥機!
從外觀上來看,殲11D的尾翼和機翼採用新型的複合材料而製成,通過修改機翼武器懸掛的方式,使其更加方便的攜帶武器。對於座艙更是實現了全玻璃花!此外也由於該機型採用了鋁鋰合金製造而成大大減低了自身的重量。
在應對動力加速方面,殲11D採用了國產太行系列發動機,使其加速度達到132千牛。另外通過結合隱身四代機的研究成果,並其成功的運用到殲11D身上,讓殲11D也具備了自身隱身能力,對其在以後的作戰中更有利的保護和隱藏自己。
在應對實戰方面,殲11D通過具備有源相控雷達特點,使其具有了作戰距離遠,分辨率高,大大提升了其在應對敵機時快速處理採取的應對措施。另外殲11D也配備了光電覆合探測器,其加大了殲11D的單線探測和搜索範圍,大大節省了其處理信息和採取作戰的時間。
武器攜帶方面,採用新型複合材料和鋁鋰合金材料,在減低自身機身重量的同時。配備了翼尖發射架用來增加其攜帶導彈的數量,最大可攜帶14枚導彈。同時還具備攜帶各種先進的對海,對地精確作戰武器,進而實現各種作戰任務。
宏觀來看,殲11D雖然在配置上的得到了極大的優化,但由於其技術上的侷限性,也有可能讓其成為一種過渡機型。但不管怎麼說,作為自主研發的殲11D的成功研發,也標誌著我們戰鬥機水平已然得到了質的進步!
利刃軍事
關於殲-11D,此前曾傳出消息是我國殲-11系列最新的空優型制空戰機,是沈飛在殲-11基礎上改進的中國版本“蘇-35”,殲-11D裝備了殲-16上的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列雷達,加上優化了結構,總之整體上性能更加優異。但筆者對於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首先我國目前需不需要殲-11D,以我國空軍目前的配置,高端的四代機是殲-20,第二位的就是殲-16。如果真的有殲-11D,那麼無疑殲-11D將和殲-16一樣,組成我國戰機的第二梯隊。但是問題是我國目前需要殲-11D和殲-16這樣兩個哼哈二將做第二梯隊嗎?在筆者看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大量裝備殲-11D完全就是一種浪費。
對於目前換裝壓力巨大的中國空軍來說,目前殲轟-7、蘇-30以及早期的殲-11等大批戰機需要換裝,而“攻防兼備”的要求使得新裝備的戰機必須具備既能制空又能對地的能力,所以單純的制空型戰機必然是被淘汰的機型。所以殲-11D這種只強調製空能力的戰機是不會大量列裝的。
在沒有看到殲-11D的真身之前,我們無法給殲-11D一個完整的定義,但是顯然空軍方面對於綜合作戰能力的殲-16更加看好。這是和空軍未來一段時間的作戰任務決定的,當然我們會希望殲-11D也具有這樣的作戰能力,但是對於單座型的殲-11D來說,很顯然不能指望一個飛行員即駕駛戰機空戰,又駕駛戰機對地攻擊。這是不可能同時做到的,所以殲-11D無論性能多好,再好也好不過殲-20。顯然,這對於空軍來說研發殲-11D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了。這樣分析看,研發殲-11D也就失去意義了,談殲-11D的性能也就毫無必要了。
諸葛小徹
圖注:網上曝光的殲11D圖片
據說,殲11D是我國在殲11B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一種新型重型戰鬥機,該機於2015年4月29日成功首飛,目前應該還未服役。
目前,殲11D還沒有詳細的資料信息披露,我們只能根據其首飛時的圖片和一些相關信息進行簡單推測。殲11D與殲11B相比,採用了高度綜合化的以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光電覆合探測器為核心的航電設備,綜合化和自動化程度高。尤其是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其具有作用距離遠,分辨率高,可靠性高,抗電子干擾能力和電子干擾能力強等優點,這對於提升殲11D的態勢感知能力和作戰能力,意義重大。
動力系統方面,殲11D與殲11B相同,也採用了國產太行系列發動機,應該是殲11B所採用的WS-10A,全加力推力達132千牛。另外,由於殲11D除採用殲10B/C的先進技術之外,還利用國內兩種隱身四代機的成果,推廣使用了3D打印技術,提供的結構件更輕,其強度甚至超過鍛件,機身整體強度增加,但重量卻有所下降,預計空重在15噸左右。這樣一來,其機動性相比於殲11B,有所提升。
武器系統方面,殲11D由於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新型電子系統,可以攜帶我國目前最先進的武器系統,除了包括殲11B所使用的霹靂-8、霹靂-12空空導彈外,應該還可以使用霹靂-10、霹靂-15等第四代空空導彈。另外,殲11D還可以攜帶各種先進的對地、對海精確打擊武器,遂行各種作戰任務。
此外,殲11D通過減輕機身重量和對雷達特徵的改進,還提升了隱身能力,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
可以說,殲11D在各個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四代半機的水平。當然,以上只是簡單的推測,殲11D具體情況如何,還有待更多的信息披露。
兵工科技
不看好,將殲-16技術改進應用到殲-11上而已,並未涉及蘇-27系列最需要改進的領域,飛控和結構。
個人殲-11D不過是112廠在蘇-35進入中國前試圖證明自己罷了,但是在殲-20一騎絕塵,蘇-35正式進入中國,而殲-11B又開始復產的話,殲-11D可以說是前途暗淡,不過不排除將殲-11D的部分成果直接應用到後續復產的殲-11B身上。參加朱日和軍演的殲-20
按照講法,殲-11D的升級內容主要有三點
一,安裝了全新的電子設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前視紅外系統、全向紅外/紫外告警系統、新的電子對抗系統和電子系統架構,這套系統的技術檔次不亞於典型第四代戰鬥機,這是目前三代半戰鬥機的共同特點。
二,增加了鋁鋰合金、複合材料的使用比例,應用部分殲-16成果,在機翼下增加一對重載掛架,修改翼尖發射架,使其能夠適應國產新型空空導彈。
三,採用國產“太行”發動機。
也就是說,殲-11D比起殲-11B/BS,並沒有真正切入蘇-27系列所真正迫切需要升級改造的核心項目,那就是飛控和結構強化。
殲-11B完全是逆向蘇-27SK的模擬電傳飛控,通過逆向分析其輸出信號來製造,連同其飛控中對的一些問題和缺陷進行限制屏蔽都照搬不誤。然後到殲-11BS戰鬥/教練型號的時候,膽子放大了,使用自己弄的數字電傳,結果出了一連串飛控事故。這方面央視新聞都報道過多次了,近點 點印象深刻的去年殲-15墜毀,飛行員跳傘後開傘高度過低重傷後最終犧牲,事故原因,又是飛控故障。繼續慢慢改,是可以,但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達到現在蘇-35SK的程度?蘇霍伊對蘇-35飛控的改進,不僅克服了其最初的超音速陷阱的弊端,還可以取消背部減速板,還可以跟全向TVC矢量結合可以做出各種過失速機動,這方面增強的戰鬥力可不止一點點。
至於結構,蘇-27SK當初在蘇聯時期是按照2500小時的使用壽命進行設計的,現在完全不夠用,我們在1994年前購買的48架蘇-27SK都已經退役完了。掌握原始設計資料數據的蘇霍伊公司,差不多以推到重來的做法,對蘇-27機體結構先後進行兩輪強化,實現了5000+5000的壽命指標(5000小時使用壽命,翻修後可以再用5000小時),人家光靜力試驗就前前後後做了快30年。但112廠,呵呵,文件曝光的“改動原始設計要慎之又慎”成為國內軍迷的經典語句。蘇霍伊對於蘇-27平臺的靜力試驗可以說是最努力的地方,對各型號蘇-27系列戰機前後做了將近30年,掌握的數據量不是其他隨便可以比的。而現在空軍寧可選擇重新生產老舊但是成熟的殲-11B就很說明態度問題,個人覺得還是蘇霍伊原廠合作,拿蘇-35的機體結構和飛控,進行國產化改造才是正途。
五嶽掩赤城
殲-11D 戰機就是我們國家的蘇-35,是我們國家“側衛”戰機的終極改進型。俄羅斯在對蘇-27戰機進行了多種改進,並且對其性能進行了最大的發掘,先後出現了蘇-27UB,蘇-27SK蘇-27UBK,蘇-30,蘇30SM,蘇-33,蘇-34,蘇-35S等等這些主要機型。其中蘇-35S是蘇霍伊家族中的頂峰之作,其擁有的性能是目前五代機才能擁有的,因此被俄羅斯稱為4++戰機。
我國引進的蘇-27系列
而我們國家也是一個對蘇式飛機進行改進的專業國家,尤其是米格-21系列,讓我們已經改進到超越了老師。而我們引進的蘇-27戰機,我們同樣對其進行了深度的挖掘。因此我們也獲得了一些我們的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老師。在我們90年代,我們都是引進的蘇-27SK/UBK戰機,國內組裝的叫殲-11,更換部分配件的殲-11A,完全是國產部件的就是殲-11B/BS,海軍用的艦載機叫殲-15/S,殲-15B(彈射型),殲-15D(電子戰型)。海軍航空兵用的殲-16,殲-16D(電子戰型)。而且我們還在2000年以後購買了78架去-30MK/MKK戰機,給海軍航空兵使用。再就是我們在2015年購買的24架蘇-35S戰機了。
2018年1月的某外國網站衛星照片
近日有網友拍攝到了我們殲-11D試飛的照片,殲-11D再一次進入我們的視野。殲-11D作為我們對蘇系戰機的深度改進型,其性能自然是要提高了不少。記得殲-11D戰機第一次亮相是在2015年4月29日,那時是一架黃皮印有D1101的原型機,很有軍迷和部分專家都說是最新型的殲-11D戰機。而在2016年9月份,網上又流傳出來了殲-11D戰機和殲-11B戰機在高原測試的照片,以此可以推斷出殲-11D戰機正在進行高原測試。高原測試就意味著戰機要向實用化方向邁進了一步。
在2018年1月份由國外衛星照片拍攝在陝西某地實驗基地的機場露天排放著5架新戰機,被很多專家和軍迷認定是殲-11D。而最近的就是前幾天網絡上網友爆料的殲-11D試飛的照片。通過多方面的對比,和分析,我們在這裡對殲11D的性能做一個推測。僅是個人見解,供大家參考。
圖片來源於兵器解析
殲-11D從外觀照片上看,殲-11D採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在機翼和水平尾翼上都有大面積的應用。這樣看來,殲-11D的結構重量肯定會更輕一些,這就意味著殲-11D戰機將會擁有更大的載彈量。而且機翼掛點由原來殲-11B的每側三個增加到了四個,這意味著其空戰掛載能力更強。殲-11D所配備的發動機,必然是我們更加成熟可靠的WS-10B發動機,最大推力14.5噸。至於是否裝推力矢量發動機還有待驗證,不過淡然小司覺得短期內是不會裝配,畢竟殲-20戰機更迫切需要矢量發動機。
WS-10B
發動機
從機頭的雷達罩,可以看出是以傾斜設置,這與我們的殲-10C雷達罩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殲-11D戰機採用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這方面,我們引進的蘇-35S裝備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在我們西北舉行的多次空軍對抗演習當中,蘇-35S都會被殲-10C和殲-16這樣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機進行有效的壓制。因此我們在8月份將蘇-35S飛回了俄羅斯,進行了升級改進,具體性能目前還不得知。不過殲-11D戰機機頭空間很大,能夠裝配下直徑超過1m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那麼其探測距離和多功能性必然超越殲-10C,與殲-16不相上下。
殲-10C戰機的雷達罩
殲-11D除了換裝新型雷達,還對單機電子戰系統升級。並且升級了我們最新研製的光電系統。作為全新的一代殲-11的深度還進行,殲-11D必然會應用我們研製的最新升級產品,大大提高殲-11D的作戰性能。殲-11D也會是我們對蘇27系列的終極改進型,也會是我們除了殲-20以外最強的作戰飛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謝謝大家的轉發